火热的年代 第326节

  意大利自从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之后,就一直在同奥匈帝国争夺伊松佐河地区。毕竟两国交界处就属这块地区的地势较为缓和,要是不从这里进攻,那么意大利就得从地势更为险要的阿尔卑斯山进攻。

  到了1917年9月为止,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这一地区爆发了11次会战,双方各有输赢但也算是势均力敌,不过奥匈帝国并不只对付意大利一个敌人,且在长年作战之后奥匈帝国的战争潜力已经消失殆尽,因此在11次伊松佐河战役结束之后,奥匈帝国终于向德军请求了更多的援助。

  在另一方面,随着奥匈帝国新皇帝的登基,德国人也察觉到奥匈帝国新政府有向协约国媾和的迹象,为了防止奥匈帝国向协约国投降,德国人也借此机会向奥地利增派了大批军队。于是在第十二次伊松佐河会战开始时,意大利人对上的不是士气低落的奥匈军队而是刚刚从英法前线抽调而来的德军精锐。

  10月24日,奥匈帝国的贝洛将军指挥着7个师的德军和8个师的奥军,携带着近2000门大炮和上千毒气释放器材,对意大利第二集团军约25个师发起了主动进攻。意大利人只支撑了不到3天,就下令右翼所有部队撤退。

  为了救援意大利人,英法不得不在西线发起进攻,虽然英法采取了正确的战术,迫使德国人把意大利战场的主力抽调回了西线,但是意大利人长达300多公里的防线已经彻底崩溃,奥匈军队开始了全面进攻。11月1日,意大利第二、三集团军全面溃败,第二天晚上奥匈军队渡过了塔利亚门托河,意大利军残部被迫撤往了皮亚韦河。

  日后的美国作家,现在的意大利士兵海明威在自己的小说中曾经这样描述意大利军惨败的一幕,“无数战败沮丧的意大利官兵像潮水一样向南退走。”

  在10月24日之前,是德国人担忧奥匈军队崩溃从而退出这场战争,那么到了11月份,开始轮到英法担忧意大利军队崩溃,导致意大利退出这场战争了。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意大利的退出也许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英法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东亚所爆发的一系列问题,协约国现在也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了。

  11月5日晚,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召集了法国公使和日本公使,希望就中俄之间的边界问题达成一致立场。从1898年担任英国驻华代理公使以来,朱尔典几乎就成为了中国的太上皇和东亚问题的最后裁决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列强的代表,几乎都没有谁能够挑战他的这一地位的。

  但是随着满清的倒台,革命委员会的崛起,朱尔典发觉自己所面临的中国及东亚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而他所代表的大英帝国的权威,也在革命委员会一次次的挑战中渐渐褪色。

  就好像过去一直站在他身边的法国人和极为服从自己命令的日本人,现在对于中国及东亚问题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而不在如从前那样对他唯命是从了。

  在这场小范围的会议中,日本的川上公使就毫不讳言的对朱尔典说道:“日本帝国对于俄国人和革命委员会之间的边界争端不持任何立场,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事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之前,日本侨民的合法利益没有获得保障之前,我国没有兴趣,也没有这个精力去干涉这件事。”

  日本公使的态度令朱尔典感到了难堪,但是他倒是并没有感到意外。早在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时,日本政府自说自话的加入战争向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进攻时,英国政府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在东亚驯养的这条看门狗已经有些不听话了。

  随着中国人从荷兰人手中夺走纳土纳群岛之后,日本人对于英国所主导的东亚平衡政策就出现极大的反抗意识,荷属东印度群岛事件不过是日本人把这一反抗意识化为实际行动而已。

  一个革命委员会已经让朱尔典感到头疼万都成四川成汉分了,现在再加上一个日本,他就更加感到力不从心了。朱尔典的心理也不免有些哀叹,东亚人和南亚人、东南亚人的性格未免也差的太远了,帝国在印度大陆所获得的经验,并不能完全移植到东亚来啊。

  川上公使的态度使得这场沟通会议最终无疾而终,在会议草草结束之后,等到日本驻华公使离开,朱尔典就有些不满的对法国驻华公使说道:“柏卜先生,您刚刚为何一言不发,一个革命委员会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一旦连日本人也开始自行其是的话,东亚将会变得更加混乱了。”

  对于朱尔典的指责,法国人心里是颇不以为然的,英国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想搞势力均衡,丝毫没有考虑过当前欧洲的紧张局势,这让他心里充满了不满。

  因此他沉默了片刻之后便开口回应道:“东亚混乱不混乱现在可不是协约国应该关注的重点,我们现在应当关注的是,到底谁还能够站在我们这边对抗德国人。

  日本人想要荷属东印度群岛,那就给他们好了,只要我们能够打赢德国人,东印度群岛到底该归谁还不一定呢,有必要现在同日本人僵持下去吗?

  欧洲交战到了这个地步,荷兰人对于这场战争不仅没有任何贡献,还成为了德国对外贸易的中转港口,我认为我们早就应该封锁荷兰的对外贸易了,否则这场战争不会拖到现在。

  我不清楚公使阁下您的东亚外交方针是什么,不过法国政府给我的命令就是,阻止中国和日本倒向德国人,其他的问题都可以放到战后再说。

  而和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其实更值得我们警惕。因为在美国人参战之后,这是唯一一个还有余力的东亚列强,我国并不希望这一国家置身于这场世界大战之外,这并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而且,日本现在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牵制中国的列强,我国并不希望看到日本和中国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这将令各国在东亚的利益受到重大挑战。”

  法国驻华公使的话语让朱尔典也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了,他过了好半天才出声回应法国人,“你是说,我们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问题上向日本人让步,以换取日本在中俄边界争端问题上支持我们?”

  柏卜耸了耸肩,对着朱尔典反问道:“我国在中俄边界争端上同样不持任何立场,临时政府当前最要紧的是维持自己的生存,而不是和中国人讨论远东的边界分割。我们介入这一冲突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只是进一步激怒革命委员会而已。

  我不明白,贵国在远东究竟有什么利益,值得阁下这么积极的干预中俄双方之间的边界划分问题?在我看来,中俄之间的边界问题,基本上都是俄国人搞出来的问题,如果真的要持平而论,那么也是中国人占有更多的道理。

  过去,不过是俄国人在边界上的力量比较强大,而中国人在边界上的军队数量不足,所以才导致了俄国不断的侵吞蚕食中国的领土。但是现在,俄国人的军队大多在东线和欧俄部分,他们在远东和中西伯利亚地区的兵力并不多,倒是革命委员会在满洲地区驻扎了10个常备师和10多个警备师,兵力至少是俄国人的三倍。

  俄国人现在既不占据道理,也没有压倒性的武力,却试图用言辞让中国人让出自己的利益,这难道不可笑吗?我国现在在东亚并无这样的力量去压制北方的革命委员会,也无这样的意愿去捍卫俄国人的利益,所以我国是不会干预这件事的。

  另外,现在俄国境内混乱的很,临时政府现在最重要的任务还是镇压有可能爆发的国内革命,而不是同中国人为敌,那样只会让他们加速倒台。”

  面对法国驻华公使的坦诚,朱尔典也只好保持了沉默。他可以不认同对方的主张,但是不能否认现在协约国需要日本和中国,比他们需要协约国更甚。

  11月6日上午,在英国公使馆召开关于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的第19次会议上,中国代表王葆真突然提出了两个主张,“…从该地区以往的历史来看,荷属东印度群岛事件并不是一个单独事件,这是荷兰王国对东印度群岛进行殖民统治过程中,不断侵犯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和破坏民族风俗而得到的恶果。

  虽然,东印度群岛是荷兰王国的海外殖民地,但是我们并不认为群岛上的居民就应当遭到荷兰王国的迫害。因此我国认为,为了保卫东印度群岛居民的基本生存权力不受侵犯,国际社会有必要对荷属东印度群岛进行监管。

  我国建议,第一设立禁航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船只进入荷属东印度群岛各港口,建立由中、英、法、美、日五国代表组成的国际监管委员会,审查船只航行许可证;

  第二召开荷属东印度群岛各民族及各地区代表的大会,就本次事件及荷兰王国对东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政策进行探讨,撤销那些不合理的殖民地政策和法律,以恢复东印度群岛的安宁…”

第914章

  王葆真所提出把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国际化的建议,日本驻华公使川上思考了许久,终于还是选择了赞成。按照日本政府之前的意思,其实并不希望把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国际化,而只是想着同荷兰人之间单独协商这一问题。

  但是,虽然有着中国人制造了纳土纳群岛事件在先,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也还是对挑战英国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存在着一定的犹豫。毕竟革命委员会现在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国,他们向英法的挑衅行为,并不会挑起各国对于中国的封锁或战争,因为中国境内的其他政治势力并不支持革命委员会,比如北洋政府就不介意和列强一起进攻革命委员会。

  在这样的状况下,列强并没有理由把全中国的民众都视为自己的敌人,从而壮大革命委员会的力量,于是也就给了革命委员会一定的冒险空间。当然,作为列强在东亚的代表,日本数次向革命委员会发起的局部冲突都遭到了失败,这也是革命委员会敢于冒险的底气所在。

  现在的革命委员会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列强如果只是发起小规模的战争,那么并无取胜的把握。而想要发起一次不亚于日俄战争规模的大战,陷入欧洲战场的列强们又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就只能对革命委员会的行动睁一眼闭一眼,等待着战后再做计较了。

  但是日本的状况和革命委员会又不同,日本政府是完全代表日本国的,也就是说列强一旦想要发动对于日本的战争,那么日本几乎就没有什么缓和的空间。而作为一个领土面积狭小的岛国,日本虽然不畏惧俄罗斯、中国这样的陆上大国,但是对于英国这样的海上霸权还是深感敬畏的,日本海军要是输给了英国,那么日本列岛就失去了屏障,只能任人宰割了。

  更何况,日本还有美国这个虎视眈眈的两洋大国需要对抗,日本的势力深入到南洋群岛虽然扩大了日本的势力范围,但也等于是扩大了日本海军的防御圈子,日本的政治精英对于海军是否能够在战后保住从南洋到太平洋一线的岛屿,也是存在着怀疑的。

  为了扩充海军的力量,以保住日本在太平洋及南洋所获得的新领土,海军省在“八四舰队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六舰队计划”,原本海军省是希望在4万吨级别的新战列舰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再提出的,现在则足足提前了将近一年时间。

  而即便日本对于南洋群岛的土地是那么的渴望,但是面对英国人的阻扰,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也还是显得有些迟疑不决,没有了之前针对中国人开战的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

  正因为日本在前期的进退失据,也就让荷兰人成功的把英国和美国拖下了水,把婆罗洲暴乱的问题扩大化了。到了十月下旬,会议中就渐渐形成了四派,中美一派,英荷一派,日本一派,法俄一派。

  法俄几乎就是打酱油的,这两个国家既不想得罪英国人,也不想得罪日本人,因此主张日本和荷兰互相妥协以解决此事。而英国人则主张荷兰人赔偿一些金钱和给予日本侨民一些优惠政策,然后就了结了这件事。

  日本这边自然是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插足南洋,让荷兰人把婆罗洲转交给日本的,甚至于日本人还想要的更多。而中美虽然宣称中立,但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群岛土著的权利也应当获得保护,荷兰殖民地政府应当主动放弃一些不合时宜的权力,最好荷兰王国能够主动放弃对于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权力,或是制定一个逐步放弃殖民权力的时间表。

  在这个讨论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的国际会议上,日本的川上公使这才发觉,虽然日本的实力比荷兰同中国要强一些,但是日本在这种讨论国际秩序的会议上,居然没有任何一位帮手。哪怕是中国人,现在也同美国人一唱一和了起来。

  而作为日本的盟友英国人,几乎都站到荷兰人的立场上去了。至于协约国内的法国人和俄国人,也不愿意为日本说上一句公道话,只是一味的和稀泥。

  到了这个时候,川上公使才发觉日本在列强之中是多么的孤立,这些欧美白人哪怕和日本签订了盟约,也一样没把日本当成真正的盟友。在对付另一个白人国家的时候,日本几乎不太可能得到来自白人盟友的帮助。

  有鉴于此,川上公使干脆放弃了独吞婆罗洲岛的念头,转而赞同起了革命委员会的提议。日本方面的变化对于英国人来说,就是一个最坏的局面。哪怕觉得革命委员会不太可能同日本搅合在一起的朱尔典,现在也有些不大确定双方之间有没有私下的沟通了。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当前东亚的局势变化都成四川成汉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想,也令在华的美国资本和美国政府出现了对立。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当然最为重要的只有两件事,打赢欧洲战争和战争期间牵制住日本的动向。

  荷属东印度群岛爆发的动乱导致日本和荷兰的对立,虽然有损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但是却也令美国政府放下了心,至少在欧洲战争结束之前,日本应当急着消化从荷兰人手中夺取的土地,而不会再有什么异动了。

  东南亚地区对于美国的未来当然是重要的,但是以美国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把东南亚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哪怕南美洲地区都要比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多。因此日本进入南洋挑战荷兰人在此地的殖民统治,顺带打击了英国人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对于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

  如果日本和英国因此而翻脸,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一个利好,毕竟日本当前的海军实力已经隐隐跟在了英国、德国和美国之后了。如果日本同英国的盟约就此破裂,也就意味着英国海军少了数十万吨海军舰队的助力,这可比获得了革命委员会这样一个盟友更为重要一些。

  但是,革命委员会和俄国临时政府之间爆发的边界协议问题,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麻烦。就威尔逊总统的看法,革命委员会现在根本不应当去挑衅临时政府,应当让临时政府好好的巩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从而确保东线战场的存在,给美国争取集结兵力登陆欧洲的时间。

  当然,对于在华的美国资本来说,他们倒是相当支持革命委员会对于俄罗斯帝国远东自治领政府的支持的。只有这个远东自治领政府的存在,俄国远东地区的私有化才能进行下去,而美国资本才能够借此大大的赚上一笔。

  至于俄国的临时政府是否能够存在下去,除了摩根公司等几家美国公司外,其他的美国资本是不大关心的,毕竟他们又没有向俄国政府和英国政府放贷,他们倒是在东北投资了不少产业。

  美国驻华公使虽然极力主张应当限制日本的势力扩张,但是芮恩施公使对于打击殖民主义也同样充满了兴趣,因此在日荷问题上采取了和革命委员会一致的立场,并说服了国内。至于中俄之间的边界划分等问题,芮恩施公使最终还是向美国资本屈服了,坚持在这一问题上应当优先保证美国资本的利益,而不是以同临时政府的交涉作为考量。

  芮恩施公使本身就是美国进步党人中的一员,即便是在威尔逊总统面前,他也是拥有着一定的独立性的。因此当他反对白宫给他的命令,要求他向革命委员会施压,迫使革命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作出让步时,白宫对他暂时也无计可施。

  不过这样一来,在英国、法国、俄国公使的眼中,美国、革命委员会及日本就有些趋向于合流的意思了。朱尔典不得不在会议上放弃了继续偏袒荷兰人的主张,表示愿意考虑建立国际委员会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并愿意支持群岛土著派出代表召开同荷兰王国之间关系的讨论。

  于此同时,无法从英国、法国和美国那里获得支持的临时政府,也不得不在11月6日中午给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发了一封电报,要求有条件的承认中国和远东自治领之间签署的边界划分协定,以避免中国人真的在这个时候同俄国断交并驱逐在华俄人,那么临时政府就真要在国际上闹笑话了。

  当然,临时政府此时愿意向革命委员会低头,也是因为他们正急于对付布尔什维克准备发动的革命行动。随着布尔什维克协助临时政府粉碎了8月底的右派军事政变之后,布尔什维克就完全获得了对于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的领导权。

  被释放的托洛斯基等人被选举为工兵苏维埃的中央委员,而对于列宁的通缉令也同时被撤销了。在斯维尔德洛夫等人的保卫下,列宁从彼得格勒郊区的军营回到了彼得格勒市区,并开始向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呼吁准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但是在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中,支持列宁武装起义主张的只有两人,托洛斯基和斯维尔德洛夫,其中托洛斯基还是有条件支持起义,他认为应当在第二次工兵苏维埃选举之后再发动起义。列宁对中央委员会做了数次说服,最终在10月某晚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列宁的武装起义主张终于获得了大多数委员们的支持。

  但是意外出现了,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强烈反对起义,第二天甚至不惜在公报上泄露了布党准备起义的全部信息,在这成败攸关的时刻,他们出卖了自己的组织和同志,也让临时政府知晓了革命的时间和计划。

  面对即将爆发的革命,临时政府自然不得不向革命委员会作出让步,以防止连东方的对外通道也被封锁了。

第915章

  早在7月10日时列宁就已经对俄国的政治形势进行过一次分析,那时他已经对布尔什维克党员及俄国民众大声的疾呼道:“反革命组织起来了,巩固起来了,并且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三种主要的反革命力量经过周密考虑已经实现了联合。立宪民主党,即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的真正领袖…为反革命推翻这个内阁扫清了道路。

  军队的总参谋部和高级将领…在克伦斯基有意识的或半有意识的帮助下,已经把实际的国家政权夺到了手中,并且开始枪杀前线的革命军队,解除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革命军队和工人的武装…现在的俄国基本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军事专政…

  黑帮君主派的和资产阶级的报刊,他们已经从疯狂的攻击布尔什维克转而攻击苏维埃…这三种主要的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准备解散苏维埃…

  苏维埃以及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的领袖们,以策烈铁里和切尔诺夫为首,已经彻底出卖了革命事业把革命事业交给了反革命分子,使得自己和自己的党以及苏维埃变成了反革命的遮羞布…

  俄国革命和平发展的一切希望都彻底破灭了。客观情况是:或者是军事专政取得最终胜利;或者是工人的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而工人的武装起义,只有同经济破坏和战争延长所引起的反政府反资产阶级的群众运动的巨大高潮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也就是说,早在三个月之前,在克伦斯基攻势失败传到彼得格勒之后,列宁已经预见到了右派的军事政变及之后的广泛的群众运动,也指出了只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通过工人的武装起义才能夺取俄国的国家政权。

  列宁的暴力革命主张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或者说大多数人,包括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反对列宁的暴力革命主张的,他们始终期望着临时政府和平的把权力转移给苏维埃。

  这些人中,有人不仅反对暴力革命,连社会主义的革命也一样反对,在列宁呼吁发动革命的时候,他们就质问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现在的俄国别说高度发达,连工业化都没有完成,怎么搞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对此回道:既然沙皇可以靠着几千没有文化的贵族统治俄国300年,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不能靠着几万有组织有纪律的党员统治俄国几十年,实现俄国的工业化呢?

  也有人则是对于革命的前景抱有悲观看法,他们认为布尔什维克也许可以通过暴力革命夺取俄国的政权,但是之后要如何应对还在和俄国进行战争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等同盟国?已经被战争打的残破不堪的俄国,又要如何去应对战后获得胜利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新生的俄国无产阶级政权在这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个同盟,举目望去尽是敌人。

  虽然许多布尔什维克党员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至少在东方还是有着一个倾向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权,但是列宁并没有强调这一点,毕竟和欧洲的列强相比,即便革命委员会获得了中国的政权也一样是弱小的,且革命委员会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牵连有些深入了。

  因此列宁是如此回答这些悲观主义者的:…只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有着钢铁般的坚韧精神和劳动纪律的俄国无产阶级队伍,那么我们自己就能帮助在宏伟的革命工作中暂时还孤立无援的俄国革命无产阶级。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等到国际无产阶级来援助我们。

  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被护国主义所迷惑的人:外敌当前,决不能容许进行国内战争。列宁对此作出的回答是:无论在1870年9月的法国,或是在1917年2月的俄国,资产阶级都不怕在外敌当前的时候进行革命和国内战争,资产阶级并不怕在外敌当前的时候用国内战争的代价来夺取政权,所以革命无产阶级也不用多考虑资产阶级的骗子和奴仆的这种论据。

  从7月、8月、9月直到10月,哪怕是藏身于彼得格勒郊外的军营中,列宁也一直努力的去说服布尔什维克们和俄国的无产阶级,鼓动他们用革命的暴力夺取全部政权。甚至可以说,从列宁返回俄国的第一天起,列宁不仅在同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及孟什维克进行斗争,还在努力的说服党内的同志支持自己的革命主张。

  直到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被列宁说服发动武装起义为止,列宁的主张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内,始终是少数派意见。

  如果不是立宪民主党这些反革命力量从19都成四川成汉17年3月以来有步骤地鼓吹和策划的政策:恢复和拖延帝国主义战争,不再“谈论”和平,授权各个部长封闭报馆,禁止举行代表大会,实行逮捕和流放,恢复死刑,枪杀前线士兵,解除工人和革命部队的武装,让反革命军队充斥首都,开始逮捕和迫害自己起来“夺取”土地的农民,关闭工厂和实行同盟歇业等等。中立派或温和派的力量就不会向列宁靠拢,并最终接受了列宁的暴力夺取政权的主张。

  但即便是如此,在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公开在报纸上透露了武装起义的时间和计划之后,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们又开始犹豫不决了,许多人认为既然起义的时间和计划已经暴露,那么就应该取消武装起义的计划,免得遭到临时政府的反击。

  列宁虽然在1912年重新整合了布尔什维克党,并开除了一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人员,但是他也只能统一了布尔什维克国外局的思想,对于国内的布尔什维克各地区组织,列宁还不能形成压倒性的权威,除了远东分部之外。

  而二月革命爆发以来,布尔什维克的成员开始急剧增长,2月份时是接近5万人,4月份是10万人,到了10月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已经突破了30万人。

  虽然党员人数的增加增强了党的力量,比如托洛斯基带着区联派加入布尔什维克,就一次带来了将近5000人,从而确保了布尔什维克对于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的控制力。但是党组织的急剧扩大,也造成了组织内部派系的增加及组织纪律的涣散。

  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作为党的中央委员,居然不服从党的决议,以公开武装起义的时间和计划来阻止党的武装起义计划,这就表明了当前布尔什维克党并不是列宁所主张建立的一支具有钢铁般纪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而颇有政治俱乐部的味道了。

  而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所主张的,“…我们没有大多数人民的拥护,缺少这个条件,起义时没有希望的…要夺取政权,我们的力量还不够;要破坏立宪会议,资产阶级的力量也不够…苏维埃应当是一支对准政府的太阳穴的手枪,强迫它召开立宪会议,放弃科尔尼洛夫那种尝试…

  资产阶级不可能把彼得格勒让给德国人,尽管罗江科希望这样做,因为打仗的不是资产者,而是我们英勇的水兵…我们一天比一天强大,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反对派参加立宪会议,我们何必孤注一掷…要是科尔尼洛夫分子再次先动手,那时我们就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何必我们自己先动手,去冒险呢…

  老实说,国际形势方面没有任何情况迫使我们立即发起行动,如果我们被人枪杀了,反而会危害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彼得格勒的粮食只够吃两三天,我们能给起义者粮食吗…前线情况也还没有危险,即使士兵们自己缔结停战协定,也没什么不好…如果我们取得了政权,却得不到停战,俄得不到民主的和约,士兵就可能不愿去进行革命战争。那时怎么办呢…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不能把起义问题搞成军事密谋问题。”

  以上这些主张并不是得不到党员的支持,也让许多革命无产阶级感到了疑惑。因此在俄历10月18日星期三的彼得格勒报纸上登出了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反对党的武装起义的文章后,布尔什维克党内部就出现了混乱。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两人的声明居然是发布在了非党刊物《新生活报》上。列宁对于这两位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的行为感到了震惊和无以言表的愤怒,他除了在党内刊物上发表了对于两人的谴责之外,就开始鼓动军事革命总部提前发动武装起义。

  在党的中央委员会上说服众人发动武装起义后,中央委员会随即决定由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索柯里尼柯夫、布勃诺夫等7人组成政治局以指导起义。之后又在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上成立了由中央委员安谢布勃诺夫、捷尔任斯基、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和莫索乌里茨基组成的起义领导机构军事革命总部。

  但是,真正能够发动武装起义的指挥机构,还是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而这一委员会主要被托洛茨基所掌握。党的军事革命总部认同了列宁提前发动武装起义的主张,但是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这里却出现了问题。

  在关键时刻,列宁毅然担负起了领导革命的责任。他不顾临时政府对他所发布的通缉令,起义计划暴露之后临时政府重新宣布要抓捕他,在写下了一封给予中央委员的信件,再次主张了尽快发动起义的必要理由后,就前往了斯莫尔尼宫,承担起了直接领导武装起义的职责。

  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委员们一度不想让列宁进入斯莫尔尼宫,因此指派了几名不认识列宁的卫兵守在了门口。直到有人证明了列宁的真实身份,卫兵们才让开了道路。

  因为列宁的到来,等待着发动起义的士兵们纷纷欢呼了起来,在他们的拥护下,列宁来到了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在的会议室,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委员们终于放弃了争执,把起义的指挥权力交给了列宁。

  作者的话:这天寒地冻的,鸽子笼里连暖气都没有,鸽子也不容易啊。

第916章

  随着军事革命委员会各位委员将起义的领导权力转交给列宁,捷尔任斯基和斯大林两人马上就打开了会议室通往阳台的大门,托洛茨基等人簇拥着列宁走向了阳台,阳台下方正对着斯莫尔尼宫的庭院,数百保卫着斯莫尔尼宫的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们,在斯维尔德洛夫的组织下集结在了庭院之中。

首节上一节326/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