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271节

  被英国绅士用马克沁机枪所瞄准的中国男女大约只有不倒翁三分之一的高度,他们站在一处收割了一半的麦田之中,女子在后男子在前,在前的中国男子一副工人的装束,手中拿着一把锤子护卫着身后的女子,而他身后的女子也并没有露出胆怯的神情,而是双手拿着一把镰刀靠着男子的背,似乎想要同男子并肩作战。

  这副富含政治寓意的漫画构思精巧,把英国人塑造成为了压迫整个世界的人间恶魔,又一改以往中国在此类漫画中衰败、愚昧、懦弱的形象。去掉了辫子的中国男女,穿着简洁的工装和裙装,脸上只有坚毅的战斗神情毫无惧怕的意味,简直就像是换了肤色的西方人。

  而在这对中国男女的背后,还有一面被无数双手举起的红旗,这面红旗的左上角是一把镰刀和一把锤子的相交。稍稍有些政治常识的人就能看的出来,这寓意着这两位中国男女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们身后还有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的支持的。

  第一眼看到这副漫画的时候,朱尔典只觉得这是对大英帝国的羞辱,大英帝国如果不对这副漫画做出反应,恐怕今后帝国在东亚的权威将会被动摇。

  不过当他站在窗前安静的思考了将近一个江浙浙湖浙上午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悲哀的结论,假如大英帝国做出的反应不足以让中国人屈服的话,那么大英帝国在中国数十年来树立起来的威望将会在一夜间崩塌下去。

  他可以用几句虚张声势的言论恐吓住北京政府,就比如在西藏问题上迫使北京做出让步。但是这种言论上的威胁对于革命委员会却是无效的,俄国人试图用虚张声势来对付革命委员会的后果,就是促使革命委员会整军备战,然后在外蒙古问题上挨了一个狠狠的巴掌。

  事实上俄国人失去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库伦政权,而是给自己在远东树立起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如果不是革命委员会还有一个日本需要防范,那么革命委员会和俄国之间的战争早就爆发了。

  将一个原本属于自己扶持起来的力量变成了自己的敌人,俄国外交上的愚蠢之举一度成为了各国之间的笑谈。不过也让朱尔典认识到共和党和其他中国政治势力不同,这只中国政治力量并不畏惧和列强爆发战争,虽然他们常常把和平挂在嘴边。

  虽然和现在的大英帝国相比,革命委员会的力量就像是一枚小小的树刺。但遗憾的是,虽然大英帝国现在能够动员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力用于中东、地中海和法国,却偏偏没法动员个几万人来东亚,因为这里不是通往柏林的必经之路。

  在山东之战后,作为英国在东亚的看门狗,日本对于对华战争也开始慎重了起来。而即便日本还有对华开战的野心,为了不刺激到美国,伦敦也是不会允许大规模武装日本的。相比起一直整军备战的革命委员会,虚弱的菲律宾、越南、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显然对日本更有诱惑力。

  对于伦敦来说,现在的日本比革命委员会更有威胁,因为日本的海军足以逼迫协约国势力退出整个东亚地区,而协约国对此还束手无策,这也是伦敦不断要求日本政府向欧洲派兵的原因。

  更何况,现在的英国也没有这个力量去武装日本了,两年大战下来英国几乎把帝国的力量都压榨了出来,而德国居然还有力气发动凡尔登会战,这使得伦敦开始进一步收缩海外殖民地的力量,并期待着美国加入协约国的阵营。

  在这个时候如果英国再去武装日本,只会激起美国政府的警惕,继续推迟加入欧洲战争的时间。而革命委员会和美国政府的不断接近,太平洋上日渐繁荣的中美航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使得伦敦更加谨慎于对中事务的决断。

  根据以上种种的因素,朱尔典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他继续为开平公司站台,那么也许很快伦敦就要召回他,以避免英美的外交关系发生碰撞了。和英国以政治利益为主的外交政策不同,美国的外交向来都是受商业利益所左右的。

  开滦公司同美国西方钢铁公司之间的合同纠纷,看起来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民事官司,但是在美国人眼中却是英国是否会遵守契约的一个试路石。现在英国在美国借了这么多钱,美国人同样很紧张于英国战后的还款问题。

  假如英国政府连普通的商业合同都想赖账,那么美国的金融界和企业家们也许就要重新考虑,是否要继续维持对于协约国的借款了。毕竟现在的美国实力确实不及英国,而美国人借给英国的钱又实在是太多了些,要是英国政府选择赖账,美国人除了谴责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朱尔典的担忧很快就得到了证实,随着《共和日报》这张漫画的流传开去,不仅仅激起了中国人更大的反英风潮,上海、香港英国公司海员联合罢工,更是连带着连日本、美国部分左翼舆论也开始偏向于中国人,并把英国人骗占开平煤矿的丑闻再一次翻了出来。

  更让伦敦感到惊恐的是,这场舆论战还打到了英国,从一处煤矿的矿权和罢工问题向这场欧洲大战的发起问题发出了质问。1916年4月24日,爱尔兰爆发了复活节起义,约1000名爱尔兰人夺取了都柏林约14个地区并声明成立爱尔兰共和国。

  虽然4月29日英国政府就把这场准备并不充分的起义镇压了下去,但是伦敦已经意识到他们已经无力在远东再挑衅一个地区力量了。4月底到5月初,伦敦连续发来数封电报,要求朱尔典尽快解决开滦公司的问题,消除当前中、美民间对于英国的不利舆论,特别是要求革命委员会不得再煽动所谓的殖民地人民同宗主国之间的斗争、工人对于资本家的斗争。

  这几封电报一封比一封严厉,使得朱尔典也不敢等闲视之。5月初,朱尔典先是同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碰面数次,然后在芮恩施的主持下,朱尔典又同革命委员会的代表宋小濂、王葆真等人秘密会面数次,最终于5月12日晚达成了关于开滦问题的解决办法。

  开平矿务局作价30万英镑出售给西方钢铁公司,开平公司向罢工工人支付10万英镑的抚恤和拖欠工资,向中国政府支付20万英镑的矿业税,以了结开平公司和中国官民之间的一切问题。至于开平矿务局剩下的矿业税则由西方钢铁公司承担。

  而革命委员会必须承诺,在开平矿务局转让合同签署后的一周内停止鼓吹反英斗争,并恢复对协约国的商业航运。虽然朱尔典成功的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开滦问道,但是他似乎忘记就此事和法国人沟通了。

第755章

  对于老那森来说,朱尔典的放手还是有些数的,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居然会下手这么狠,近乎于将开平公司白身扫地出门了。

  在战前的几年里开平矿务局每年的盈利差不多有30万英镑,去年的盈利更是超过了60万英镑,在这煤炭价格暴涨的时期把开平煤矿拱手让人,显然是无法让老那森及开平公司的股东服气的。

  当初为了骗占开平煤矿,他的岳父连国籍都更换了,而那森家族在英国也不是寂寂无名之辈,至少他的哥哥还是担任过香港总督的。因此虽然迫于压力不得不把开平煤矿出售给了美国人,但是老那森及开平公司的股东们还试图从中国政府这边获得补偿。

  是从中国政府而不是那些蛮不讲理的共和党人那里获得补偿,因此在5月12日签订完煤矿转让合同之后,老那森便起诉了北京政府,对矿业税提出了质疑。并且,老那森还仗着岳父家族在天津的关系,拼命撺掇法租界在老西开扩界问题上不能退让。

  在老那森看来,开平矿务局不得不转让出去,是因为有美国人插手其中,在欧洲战事处于不利的局面下,伦敦才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毕竟现在正是美国大选年,伦敦可不希望一桩商业纠纷变成了美国总统大选的辩论议题。

  但是天津法租界的扩界问题,美国并没有借口可以插手了,那么法国人只需要单独面对中国政府,假如英国站在法国背后,那么中国政府总要给他们一些好处的,就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或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那样。

  而法国公使康德虽然在事后才知道开滦公司被转让给了美国人,从而让中英之间解决了开滦工人罢工的问题,但是当他向朱尔典当面询问的时候,朱尔典却并没有劝说他息事宁人,而只是对其表示。

  “虽然我国和中国政府之间就开滦公司工人罢工一事达成了妥协,但这也是看在了美国人的面子上,开滦公司毕竟和美国公司有着债务上的纠纷,现在整个开滦公司都被美国公司收购了,我还要什么必要为开滦公司出头呢?要出头也是美国公使的事了。

  当然,作为法国的盟友,英国一定会支持法国保障自己在华的合法利益。就算是我们和中国政府之间就开滦问题达成了协议,但并不妨碍我国继续支持贵国向中国政府提出的交涉 事件,不过至少贵国应当拥有明面上的依据,否则我国也不好公开支持…”

  法国人为了天津租界扩界一事至少谋划了将近10年,许多法国外交官员还购下了许多地皮就等着扩界之后赚上一笔,自然没办法这么轻易的放弃。

  因此虽然朱尔典说的吞吞吐吐,但是康德还是亲自找上了大总统府,和袁世凯就天津扩界问题进行了一场私下讨论。说是私下,但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却也在场。

  这一次康德的态度倒是极为温和,他向着袁世凯说道:“天津法租界扩界原本并不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因为1911年爆发了革命,前清政府原本已经和我国达成了扩界新约。

  既然总统先生您自称自己的政府是继承了前清,那么前清政府答应我国的条件自然也该接受才对…”

  对于这位法国公使,袁世凯向来不待见,法国人虽然在欧洲是一个大国,但是国力和英国相比要差的远了,中法之间的那些条约几乎都是满清内部自己出了问题,才让法国人捡了便宜。

  倒是英国、日本、俄国是真的把满清给打的服帖了,因此这三国的租界想扩界也就扩界了,只有法国人扩界的时候,每次都遭到了反对。而法国人和中国既不是近邻,又没有强大的海军,想要和英国、日本、俄国那样同中国来一场国战显然是不够资格的。

  以法国的国力,超过中非的远征就已经难江浙浙湖浙以为继了。更何况为了保护印度,英国人也不允许法国人在印度洋有什么强大的基地。因此,法国在东亚虽然占了一个安南,但是法国在亚洲的势力其实是微不足道的,甚至还不及占了菲律宾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威胁力。

  因为法国在亚洲的力量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得到英国人的支持,法国在东亚的这点力量用完就完了。想要从本土调动一支大军到亚洲,几乎就等于是把自己的脖子放在了英国的绞索下。上一个俄国和日本动手的时候,英国人做了什么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

  袁世凯虽然对于国际形势不是那么的清晰明了,但是对于法国人的畏惧却并不深,他所畏惧的是站在法国人身后的英国和俄国。毕竟在这个大战期间,英法俄日总是一体的,惹了一个就可能惹来一群。

  对于法国公使的主张,袁世凯只是轻轻一晒后说道:“康德公使既然这么振振有词,那么就把前清朝廷签署的条约拿出来,哪怕是草约也可以。如果只是空口无凭,那么我们还是揭过这个话题吧。我这两天身体不适,若是没有它事,今天就到这里吧。”

  康德见袁世凯就要起身,他只得赶紧出声拦阻道:“总统先生您总要为自己的家人考虑一下吧,就算您是终身总统也有结束任期的时候。现在共和党这么咄咄逼人,没有我国和英国支持您,难道你就不担心他们打进京城来吗?”

  袁世凯起身看了康德许久,才露出了一个嘲讽的笑容说道:“那我可真要谢谢法国朋友和英国朋友了,不过贵国真的拦得住共和党入京吗?奥,我顺便给你透露个消息吧,今天我签署了一份大总统令,决定把天津、唐山等地单独划出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天津法租界扩界的问题,今后公使先生就同新上任的天津行政长官去洽谈吧…”

  这次康德见了袁世凯还不到30分钟就被送出了居仁堂,这位法国公使虽然对于袁世凯态度极为不满,但是对方真不想搭理他的时候,他也一点办法也没有。法国在东亚的力量本就虚弱,因为欧战延续将近了2年的关系,现在不仅抽调了驻扎于安南的殖民地武力,甚至连安南人都开始直接征用了。

  以前康德在中国官员面前耀武扬威,至少心里是有着底气的,但是到了今日则都是以虚张声势为主。当然,这个虚张声势并不完全是空架子,至少欧战西线战壕内数百万法国军队总不是假的。而且从欧洲传来的图片和文字报道,正将欧洲的惨烈战争传播给远东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众,看到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化战争后,就连一向好战的日本人也开始恐惧起这样规模和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战争了。

  是以很大一部分法国在华外交官正以法国军队在这场大战中的表现作为自己新的底气,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大多中国人倒也还是吃法国人这套的。他们唯恐现在和法国爆发的冲突,会在战后遭到法国的加倍报复,甚至是被动的卷入到这场战争中去。

  但是令康德公使感到纳闷的是,此前在自己面前还唯唯诺诺的袁世凯,现在却越来越不耐烦自己了。离开总统府的他突然觉得在英国人和中国政府解决了开滦问题之后,袁世凯似乎就认为单独的法国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这样的态度让他倍感羞辱,认为战后一定要好好的敲打一下中国人,让他们了解要怎么尊重法兰西共和国。不过刚刚袁世凯给他透露的消息又让他心存忧虑,听着对方的意思,革命委员会的军队不仅要在唐山地区长久驻扎,甚至还有可能进入天津,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自己的马车快要抵达法国公使馆之前,康德终于想出了两条对策。第一条是联合英国及各国公使,要求革命军遵守天津城外20里内不得驻军的约定;第二便是尽快让天津的法国租界行动起来,在革命军进入天津之前完成扩界行动。

  另一边,将法国公使送走之后,陪着袁世凯返回书房的袁克定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带着疑惑向着父亲开口问道:“父亲,为什么我们不和法国公使谈一谈?虽然德国陆军天下第一,但是这一仗法国人也打的很不错,也许最终赢得胜利的会是协约国。

  法国人愿意拉上英国人支持我们,那个吴什么估计也要思考再三吧?而且法国和英国站在我们身后,日本和俄国也许也会跟着站到我们这边,那么至少大家还能长期的相安无事下去吧?”

  袁世凯回头瞪了他一眼,袁克定的声音顿时小了下去,袁世凯这才说道:“我说身体不适可不是假话,去年底以来我就觉得精神大不如前了。

  若是安心静养也许还有数年,若是还像前几年那样殚精竭虑,这身体估计是撑不了多久了。你和你的弟弟有哪个能够出来替我分忧的?

  现在的共和党是烈火烹油,一派花团锦绣的气象。法国人和英国人为我们挡住共和党不南下?这种话听听也就算了,他们最多不过是出点军火和军费,然后让我们去同共和党斗而已。

  就像日本人出钱支持同盟会在南方搞革命,最终一举推翻了大清的统治。日本人又何尝亲自下场帮助了革命军?倒是在南满的日本护路军想要借助革命扩大地盘是真的。

  我现在什么都不做,终究还有个中华民国首任民选总统的头衔挂在身上,百年之后倒也还能庇护我袁氏一族。我现在要听了法国人的话,替英法去对付共和党,就是在为他们火中取栗。能不能赢先两说,吴畏之肯定是不会再容忍我们袁家了,人家可不是吃素的…”1

第756章

  袁克定自小就没吃过什么苦楚,他不像自己的父亲袁世凯,因为是妾生子年少时还要受长房的气,虽然衣食无忧但还是知道人情冷暖的。

  作为袁世凯的嫡长子,他从生下时起就被保护的很好,加上年少时正逢袁世凯坐镇朝鲜,因此也没有多受到袁世凯的亲自教育,这也就使得袁克定在政治上显得过于天真了。

  不过再怎么天真也好,自从革命军在山东击退日本人之后,原本整日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政客、军人就突然减少了许多,许多北洋集团中的叔伯对他也冷淡了不少,自然也就让袁克定慢慢的清醒了过来。

  宋教仁被刺杀后,孙中山、黄兴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一时北洋大有完成统一全国的希望,这自然让袁克定感觉到了新朝缔造的气象。作为袁世凯的嫡长子,袁克定所受的教育,一向是把自己当成袁世凯事业继承人来看待的。

  因此在民国建立之后,袁克定对于自己的地位估计的有些过高了,他不但把自己当成了袁世凯家产的继承人,也把北洋集团和中华民国大总统一职当成了自己应当继承的财产。

  但事实上,北洋集团在袁世凯退居乡里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袁世 凯的控制,成为了一个个大小军头的私产。

  辛亥革命时北洋集团之所以依旧愿意听命于袁世凯,就是因为北洋集团内部已经分裂,除了像张勋、王占元、王怀庆、冯国璋这样支持满清的将领外,同样还有段祺瑞等中立派和吴禄贞、张绍曾等革命派。

  除了袁世凯之外,谁也不能让这只武力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这就是袁世凯复出的契机。之后因为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最终北洋集团选择了和革命党人联手迫使爱新觉罗氏退位,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在这个由镇压革命向支持革命的转变过程中,北洋集团失去了对于袁世凯的个人效忠。支持革命的北洋军认为:民国成立之后他们就不应该再效忠某个主子,而是应当按照共和国的章程向国家效忠。

  反对革命但又认为大清的气数已经难以挽回的军人则觉得:既然袁世凯能够背叛给予自己高官厚禄的大清,那么他们自然就更没必要向袁世凯私人效忠了。至于为数众多的北洋中间派则以为:效忠袁世凯个人可以,但是帮助袁世凯化家为国就没必要了,好歹他们是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帜推翻的大清,然后再让袁世凯成为汉人皇帝,这不是让自家世代成为袁氏的奴仆了么?

  最能代表中间派想法的,就是前陆军总长段祺瑞了。而这一派系的力量也正是袁世凯视为自家支柱的力量,毕竟支持前清和支持革命的北洋将领,显然是无法保证长期对于袁世凯的效忠的。

  于是段祺瑞不得不下台,甚至连段在陆军部中的私人都被开革了出去。但是革命委员会在山东对日作战的结果,使得袁世凯试图重新整顿军队的企图破产。而目空一切的袁克定也因为对于北洋将领的呼来喝去,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诸多北洋将领的敌人。

  特别是在袁世凯和段祺瑞因为军权闹出了矛盾的时候,袁克文的举止过于轻佻,使得连段祺瑞都差点要公开说道:“伺候老子也就算了,难不成连小的也要伺候了,都已经是民国了,难道还要老子去当袁家的奴仆吗?”

  不过北洋内部的纠纷很快就被来自革命委员会的威胁所淡化了下去,只是来自革命委员会的外部压力太大,大到那些过去整天围着袁大公子的清客文人都开始慢慢消失了。袁大公子是被贪欲蒙蔽了理智,并不是真的蠢。

  因此自然也就息了继承大总统的想法,转而开始关心起赚钱的事务来了。法国公使带来的条件虽然在袁克定看来有些像是画饼,但是能够获得法国人支持的话,说不定袁家还能在大总统府再住上个三五年,因此他才试图劝说父亲满足法国人的要求。

  对于袁克定的这种表现,袁世凯自然是难江浙浙湖浙以满意的,但是他膝下的子女中也只有袁克定还热衷于政治,其他几个儿子不是志不在此,就是年纪还小,难以为自己分担政治事务。

  过去袁世凯并不觉得这个儿子有多么糟糕,因为那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也没感受到革命委员会的真正压力,于是把首要的目标放在了北洋内部,

  但是他现在觉得这个儿子压根就就不该搞什么政治,否则迟早会把全家人送上断头台。先不说和英国、法国的联手能否抵抗革命委员会大军的入京,法国人在欧洲打的都要来中国寻求劳动力了,那里还能够出兵帮助北洋对抗革命委员会。

  重要的是,在革命委员会两次击败日本之后,在国内的声望已经高到了一定程度,从德国人手中收回青岛是预料之中,但是能够从英国人手中收回威海卫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要知道在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还从来没有失去过一块租借地。这就是英国驻华外交官一度极力反对无条件交还威海卫的原因。但是革命委员会挟大胜带来的威望,最终还是让英国人做出了让步。

  革命委员会对外作战、交涉的成绩极大的增长了国内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次围绕开滦煤矿工人罢工爆发的全国工商业联合罢工、罢市,无疑就是这种民族情绪上升的结果。

  英国人最终选择在开滦煤矿工人罢工问题上和中国妥协,再一次推动了国人对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在这种全国民众欢呼开滦煤矿工人罢工胜利的时候,他再和英、法达成什么协议对付革命委员会,不要说这一消息传播出去后各省民众到时群情汹汹,恐怕北洋内部也会有人质疑自己了。

  好比此次天津法租界扩界事件,一开始政府原打算要低调处理的,但是天津商人们却公开表态反对法租界的扩界行动,还成立了一个“维持国权国土会”,连续发表声明并上书外交部、巡按使、交涉公署、警察厅等机构。

  袁世凯还让人调查过,这个“维持国权国土会”主要是天津本地商户和一些知名士绅组织而成,并不是受到了什么人的煽动。国人对于外国人的反感已经如此之深,这个时候再谈什么联合英、法,不是平白送给共和党一个入京的把柄么。

  而且从去年底开始他就觉得身体大不如前,加上袁家子孙普遍活不过60岁的规律,袁世凯想要和共和党一较短长的雄心顿时消灭了不少,转而把心思放在了安置家族和身后名上。

  在这个时候他反倒不欲同共和党动什么刀兵,只想着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好让他把自己的后事安排清楚了。因此对于法国公使的不良居心,袁世凯一口就回绝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很想见识一下,共和党在天津能干些什么。

  如果共和党无法解决法租界扩界的麻烦,那么至少也能让他利用国民的舆论来喷一喷共和党的卖国之举。在看了一眼身边的长子后,袁世凯觉得这点小心思就无需说出来了。

  不提袁世凯如何坐在北京城里等着看共和党的好戏,吴川这边倒是于5月南下长春、吉林、沈阳、抚顺、鞍山等地,视察了一番这些地方的工农业及基建建设。

  开始试生产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和拖拉机制造厂,让吴川欣喜异常。长春汽车制造厂的解放牌卡车和红星皮卡车现在是最为畅销的产品,在东北三省大规模的修建了公路之后,农业区和铁路之间的最后一段运输,已经为卡车和皮卡所解决。

  公路运输在东三省内的兴起,不仅极大的减少了利用畜力大车运输的时间,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当前这个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时期来说,可以说是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过去用大车运输一个月,现在5天就足够了。

  从锦州到热河到张家口,从张家口到归绥、到库伦的汽车运输线已经初步建成,从东三省向热河、内外蒙古延伸的铁路及公路网,不仅把东北的商品运输到了内陆地区,更重要的是也让革命委员会的力量向着山西及西北地区渗入了进去。

  当锦州到张家口的公路建成后,山西的阎锡山就立刻派人向革命委员会示好,并表明自己还是支持革命的。此时的山西至少有半个在北洋军手中,而袁世凯的心腹也掌握着山西的民政大权,阎锡山虽然是名义上的山西督军,但手中拥有的权力其实并不多。

  虽然在袁世凯面前表现的忠心耿耿,但阎锡山显然一直都在准备着夺回山西的权力,这也就是他联络革命委员会的意图。吴川虽然接受了阎锡山的投诚,但是却并没有对这位山西王抱有什么信心,他只是给对方回了一封信,要求阎锡山给予东北商业公司以一定的协助,双方达成一些贸易合作,并没有接受阎锡山提出的双方合作驱逐山西境内的北洋军的建议。

  而在吉林城松花江上游,吴川看到了当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的修建现场,亚洲第一的混凝土搅拌站,一天可以完成7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搅拌。为了能够供应上水泥,革命委员会还在吉林投建了一个年产60万吨的水泥厂。

  老实说,穿越过来快6年了,只有在这些大型工地里,吴川才能找到了一点过去生活的影子。虽然这些工地上的机械过于落伍了些,但是好歹看到了建筑工人们井然有序的热情工作,而不是他刚穿越不久前那种苦力的干活场面。

第757章

  看着面前送来的人员名单资料,张榕不由皱起了眉头对着秘书问道:“20名省三好学生中共青团员只占了9位?女学生一个都没有?教育委员会那边是昏了头了吗?”

  王永江有些不明白的说道:“三好学生的评价不是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吗?并没有一定要求是共青团员的身份吧。

  而且您之前通知教育委员会,这次评选上省三好学生的学生将会获得吴主席的接见,显然这些三好学生都有可能会进入到吴主席的视野,这样的场合自然就不应该出现女学生了。”

  此时的张榕在政治上已经比辛亥革命时要成熟了许多,他顿时摇着头对王永江说道:“虽然是三好,其实应当是四好,还应该加上政治好。

  虽然年轻人的三观比较容易塑造,中学生们和社会接触不多,因此学生中的共青团员大多不过是人云亦云。但是,共青团员是党的后备力量,加不加入共青团就是向不向党靠拢的政治表态。

首节上一节271/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