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194节

  鲍尔终于冷静了下来,向吴川问道:“那么什么才是给中国民众以希望?”

  吴川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我想,至少德国应当支撑到协约国露出了疲态,无暇顾及远东的状况为止。”

  霍夫曼终于微微皱起了眉头说道:“您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就不会在短期内结束吗?”

  吴川只是平静的回道:“不,我只是认为,如果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的话,就根本不需要中国做出什么反应,因为半年时间还不够中国人了解欧洲爆发的原因的。

  如果战争发展到德国需要中国在东亚发起行动了,那么就不可能是一年内能够结束的。所以我就不能不希望德国能够撑到革命委员会把中国民众动员起来的时候,这笔钱就是革命委员会赠给德国陆军用以加强战争准备工作的。”

  霍夫曼瞧了一眼桌上的信封,又瞧了一眼吴川,不免有些无力的说道:“那么您认为这笔钱能够给德国陆军增加什么准备工作呢?老实说,虽然我没有打开过,但我认为里面的金融也不会超过100万马克,对于一场大战来说,上万发炮弹恐怕连一场局部战役的结果都决定不了。”

  吴川摇了摇头说道:“我关注的并不是德国的军工、军队和组织能力,而是德国的农业。恕我直言,当前德国的农业政策完全不像是在为大战做准备。

  按照贵国1902年颁发的关税法,出口粮食可以立刻得到一笔关税,用它可以进口任何种类的粮食。贵国的农场主先出口燕麦再进口几乎等价的大麦,和那些正常进口的大麦相比,因为关税差价的关系,每吨就可获利37马克。

  所以贵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吨的粮食出口,同时又有数百万吨的粮食进口。在和平时期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即将进入到战争状态的国家来说,这种粮食的出口再进口除了让农场主获利之外并不能给德国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削减了德国的长期作战能力。”

  两位少校这下倒是真正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们知道吴川说的是实情。事实上军方已经向政府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政府畏惧于帝国议会中那些容克地主的代表们,始终没能给与军方以任何答复。

第538章

  过了许久之后,鲍尔少校才勉强出声拒绝道:“虽然很感谢阁下的心意,但我还是要拒绝。德国陆军不会接受外国的资助的,即便是我们的朋友。”

  霍夫曼扬了扬眉毛,但终究还是没有出声。倒是吴川摇着头说道:“这并不是资助,只是一项投资而已。我相信德国陆军一定有不少空着的仓库,我希望租用其中的一部分,不知道两位能否为我向陆军部从中转圜?”

  “租用仓库?”鲍尔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吴川,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他身边的霍夫曼此时倒像是明白了过来,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吴川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我认为欧洲大战爆发也就在这两、三年之内,我想你们大概也了解,革命委员会在柏林发行过一笔公债,每年大概要支付8000万马克的利息。我认为这笔钱完全可以用在采购中国的粮食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正是双赢的局面。”

  鲍尔少校这才听明白了吴川的意思,他知道对方口中的双赢并不包括哪些德国银行家,而是革命委员会和德国陆军部。虽然他觉得这个主意不坏,但总觉的什么地方有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霍夫曼终于开口了,“那样的话军部就要为你们支付公债的利息,可是军部的预算都是固定的,恐怕不能挪出8000万马克这样大的数目。另外,这件事要是被帝国议会的地主老爷们知道了,陆军部恐怕也是要被问责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吴川却不以为然的回道:“为什么挪用预算?德国为了备战,每年都在增加军费开支,这些预算大多落入了克虏伯这样的大型企业当中。军部只要向他们借用一下资金周转就是了,我相信以他们和军部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会拒绝你们的。

  而且我可以向你们承诺,如果战争在第三年依旧没有爆发,那么革命委员会将会以原价回收我们卖出的粮食。你看,这些粮食不过是送去德国仓库放一放,如果战争没有爆发它们也不会流入德国的市场,那些议员老爷们是不会察觉这件事的。

  陆军部不过就是未雨绸缪而已,要是战争真的在两、三年内爆发了,这批粮食也许会关系到德国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德国已经为这场战争的准备投入了数十亿马克,难道最后要输在这区区8千到2亿马克上吗?”

  鲍尔和霍夫曼相视苦笑不已,他们不得不再一次承认,面前的中国人再一次抓到了德国的弱点。他们比中国人更了解今日的德国对于进口粮食的依赖性,除了国内生产的小麦能够满足德国民众日常需求的90%之外,其他肉类、蛋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过去几年来,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咸肉,牛油正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而根据陆军部的调查研究,德国每天消耗的粮食大约在12000吨以上,全年大约还要从国外进口百万吨粮食才能满足人民的基本口粮,如果战争持续一年以上,那么确实将如吴川所言,德国将会陷入到一个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

  鲍尔思索了许久之后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件事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我必须要向…”

  霍夫曼却打断了同僚说道:“不,不能向上汇报,总长阁下不能和这件事发生任何联系,否则总参谋部的荣誉将会被玷污。不过,吴,你真的这么确信战争会在2-3年内爆发?”

  吴川沉吟了许久方才一字一顿的说道:“如果战争不在三年内爆发的话,我以为也许这场战争就不大可能爆发了。我不过是想要选择一条对革命委员会最有利的道路罢了,你看如果战争不爆发的话,我至少可以无偿的使用这笔款子一到两年,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霍夫曼一时哑然,和吴川相处的久了,他对于这位中国人的性格总算是有所了解了。每一次他所给出的计划,从来都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到心惊肉跳的对手,他在心里如此想着。

  吴川突然起身走到一旁的酒柜拿出了一瓶葡萄酒对两人说道:“真诚的谈话就到这里吧,我们应该好好喝上一杯,下一次我们想要坐在一起喝上一杯,可真不知会在什么时候了…”

  11月16日上午,避居青岛的前清恭亲王溥伟刚刚起床洗漱,就看到自己的管家匆忙跑了进来,慌慌张张的向他汇报府门外突然出现了几名警察,对进出府邸的人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溥伟的心顿时狂跳了起来,连手里的茶缸翻了都没反应过来。他一边把手中的物事交给了一边伺候的大丫鬟,顺手扯过毛巾胡乱的擦了几把,就对着官家说道:“走,去问问怎么回事,前两天我还和洋鬼子宗室谈的好好的,怎么他们今天就要翻脸?府里的人最近有没出门得罪人…”

  溥伟的打听并没有什么结果,外面的警察连他都限制在了府内,在溥伟叫人拿了几个红包分赏了之后,这些警察才叫他尽管在家安心住着,德国人并不是要针对他们,只是今天外地有位客人前来青岛,胶澳总督迈耶瓦尔代克不希望闹出什么不愉快,所以才吩咐警察看住了溥伟和其他满清大臣在青岛的府邸。

  溥伟再三打听,警察也不肯再说这位外来客人的名字。回到府内关上门的溥伟虽然心里是安定了下来,但是一口气却堵得难受,他不由小声咒骂到:“上个月孙文来青岛都没这么大阵仗,什么人怎么得德国人看重?肯定是个数典背主的玩意。”

  11月20日溥伟门外的警察终于撤了去,很快下午就有宗社党的人跑上了门来,向他通风报信道:“恭亲王你知道前两天来的是谁吗?原来是东北的乱党头子吴川啊,这混蛋果然和德国人有勾结,要不然德国人也不会如此看重他了…”

  听着这位咒骂了吴川大半天,溥伟却没有跟着骂上两句,直到对方住了嘴,他才木然的长叹道:“还以为那位德国亲王肯见我们是真心想要帮助我们,却原来也是想要分头下注。这德国人,也靠不住啊。”

  一旁的宗室连连点头答应道:“恭亲王说的是,西洋人大鼻子终究和我们不是一路人。真要复辟圣朝,还是得找同文同种的日本人啊…”

  站在“海昌”号船头望着渐渐远离的青岛港的吴川自然是听不到这些遗老遗少们的抱怨的,不过这几天的青岛停留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城市的建设来看,德国人确实是把这里当成了远东领土来建设的,因此青岛给他留下的印象要比哈尔滨还要深刻。

  不过德国人毕竟不是来做慈善事业的,在这座城市的建设背后是对于华人的排斥。和俄国人一样,除了白人之外,很少有黄色人种能够在青岛核心地区购买到土地建造住宅的。这也就使得在辛亥革命之前,青岛的城市发展速度是极为缓慢的,连中国人自己建设的济南都比青岛要发展快速的多。

  他去年从德国带来的大批机器给了青岛一个工业上发展的机会,一下子让青岛的工业产值在一年内增长了三倍。而工厂招募来的工人和革命后流亡到青岛的前清遗民,使得这座城市的商业一下就活跃了起来,但吴川抵达时看到的就是一个烈火烹油的繁荣景象。

  当然,这种繁荣的背后便是革命委员会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先不说机器,光是聘用建厂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这一年也让吴川支出了近4000万马克。所以在抵达了青岛之后,吴川就听从了沙赫特的建议对这批德国工程师、技术工人进行了人事整理,解除了将近三分之一人员的合同,并对留用人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减薪。

  如果说之前和德国人签署的年薪是他们在国内的三倍的话,那么现在大约降到了2倍的程度。令吴川最为关心的合成氨工厂的建设,也只是修建了70%的程度。根据主持工厂建设的德国工程师所言,即便整体工程完成了,也还需要从国内运来催化剂才能调试,而政府这边似乎有不准许催化剂出口的意思。

  至于第二套合成氨的设备,也被胶澳总督扣押在了仓库里,据说对方是接到了国内的命令,不准许这套设备运出青岛。巴登苯胺苏打厂派出的工程师虽然抱怨政府对于正当生意的干涉,但还是向吴川表示他们无能为力去说服政府。

  吴川最后对合成氨设备全面了解一番,发觉除了几个核心部件之外,其实其他部件国内还是可以仿照的,因为他手上有装配图纸。至于胶澳总督虽然下了扣押命令,可是对于这批货物的全部配件并不熟悉,因此这批设备的绝大部分都放在了寻常仓库之中。

  吴川和巴登苯胺苏打厂派出的工程师商议之后,决定仿造一批核心部件,只要外形相似就可以,然后找机会将真正的部件偷换出来。

  和这两个问题相比,同海因里希亲王的会面简直泛善可陈,这位亲王显然是一位帝制支持者,对于吴川这样的共和派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为了德国的国家利益,他不得不同吴川坐在一起为之后的合作进行了交谈。

  虽然双方在交谈时都保持了克制,使得会谈的结果还不坏。但是两人对于对方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因此在交谈之后的第二日,海因里希亲王就登船离去了。

第539章

  张健雄、李子初等几人都站在吴川的身后,注视着这位有些过分年轻的关外军政领袖的背影,他们都是和革命委员会合办产业的实业家。

  张健雄是张弼士派出的建立青岛纺织厂的总经理,李子初则是张廷阁推荐的组建中国远洋轮船公司的筹办人。

  当青岛渐渐缩小为一团模糊的远景后,吴川终于转过身对着身后这些商人们说道:“把你们几位叫上船,是因为我觉得还有些事情没有和你们说透,所以不得不让你们陪我多走一段路。这里海风太大,咱们还是回舱内说话…”

  回到舱内的大茶间后,吴川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张健雄有些着急了起来,他激动的有些结巴道:“把纺织厂的股份放出去?吴主席这可太吃亏了,今年的棉纱的行情非常好,一只纱锭差不多可以赚半个纱锭回来,年初投产的一厂7万纱锭差不多已经赚回了一半的投资,二厂的生产也刚刚进入稳定器,三厂下个月就能投产,这个时候把股份放出去等于是送钱给别人…”

  “不要这么激动吗,张经理。”吴川对着他摆了摆手说道:“我可不是要让张弼士先生的股份转让出去,而是转让革命委员会投入的股份。当然我们可不会按照原价转让,到时会溢价转让的。张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接手。

  革命委员会投资实业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物资生产能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于这些能够赚钱技术门槛又不高的实业,我们做出一个榜样之后让给民间资本接手,他们得到了一门赚钱的生意,而革命委员会则可以把资金用到更有意义的地方去。

  比如,当前棉纱厂的生意虽然红火,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棉花供应,你们光有纱锭也变不出棉花来啊。所以革命委员会希望能够在棉纱厂不断扩大的同时,帮助你们解决棉花的问题。

  宝昆跟我说过,他说现在山东、河北都在流行种植美棉,因为美棉比土棉的获利要高三倍。但是美棉的种植技术可比土棉要高的多,且种子也不能靠着自家留种的老办法。所以我打算把棉纱厂的股份转让出去,然后让宝昆用来向山东、河北农户贷款种植棉花,并对棉花进行育种,总要弄出一种适合于中国的棉花品种出来,我们才不至于受制于人…”

  张健雄心里一动,顿时不再说话了。按照吴川的讲法,他们张家就算不能吃下革命委员会手里的股份,也能吃下大半。自从开办了这棉纺厂之后,他才发觉这可比酿酒有意思的多了,纱锭其实和印钞机差不多。而且有着革命委员会这个市场大户,似乎生产的再多的棉纱东北也消耗的掉,实在没有比这更稳当的赚钱生意了。

  事实上革命委员会把股份转让出去,在张健雄看来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对方制定的工厂规章制度实在是太偏向于工人了。如果不是对方既是大股东又包销了大部分出产的棉纱,张健雄是肯定不能答应这样的规章制度在纱厂里实施的,这完全是把工人们当皇帝供起来了。

  要是张家能够把棉纱厂的股份都买下来,张健雄觉得首先就得把三班制改为两班制,这样就可以裁掉三分之一的工人。招募一批13、4岁的女工回来,更换掉一批成年女工,又可以减少不少支出…这么一算下来,厂子的利润可以再增加个30%的样子。

  吴川瞧了一眼有些魂不守舍的张健雄,轻轻咳嗽了一声把他惊醒了过来,这才对着他说道:“棉纱厂的股份不过是小事,最重要的还有一件大事。

  这位李子初相必你也应该认识了,我希望你能带着他去烟台见一见张老先生,谈一谈关于我们之前租赁出去的船只的事情。革命委员会目前准备筹办一个大型的航运公司,因此这些租赁出去的船只我们将会逐步收回,李总经理就是代表革命委员会去和张老先生谈这件事的…”

  船只在烟台把张健雄等人放下之后,陪在吴川身边的张云荣终于忍不住向吴川提问道:“主席,我们把棉纱厂转让出去,那些资本家还会不会遵守我们定下的厂规?我听说那些私人棉纱厂的工人待遇很是糟糕,今年都已经爆发过数次罢工了。”

  吴川默默的瞧着海面许久,方才有些异样的说道:“工人阶级不应该被保护起来,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阶级。不接受过资本主义的毒打,中国的工人阶级就不可能真正的成熟,而一个幼稚的不成熟的工人阶级,是无法领导中国革命的。共和党应当成为工人阶级的领导者而不是救世主,否则我们的事业迟早要被幼稚者或野心家葬送掉。”

  张云荣听的似懂非懂,不过他倒是听出了吴川此时的情绪不高,因此也就没敢再询问下去。在吴川身边待了这么久,他对于吴川已经从过去的亲近变为了现在的尊敬,就算是他的亲叔叔都没有获得过这样的待遇。

  因为他觉得,即便是自己的亲叔叔待自己好,也还是掺杂着一些其他东西,但是吴川对于那些普通人的尊重,却完全是发自于内心。于是跟在吴川身边越久,他就越有些看不惯自家亲戚或是其他什么人的张狂。既然对革命委员会有偌大功劳的吴川都没有为自己搞什么特权,其他人又有什么资格要求享受超过规定的待遇?

  这种想法在张云荣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比较常见,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但是在革命之前却并没有什么社会经验,投身于革命之后就被纳入了共和党的组织之中,因此他们一直都是把吴川作为革命者的标杆来激励自己的。

  而那些革命前就有着不小名声的所谓三杰或地方名流,在革命稍稍取得一些成功就开始居功自傲或争权夺利了起来,甚至有人把革命当成了打江山,认为革命成功之后吴主席应该酬功分赏,也给他们一个官当当。

  总之,觉得革命成功后应该开始享受的这种风气,在军中一时蔚然流传了开来。而且并不是一个两个军官这么看,就是那些在战斗中屡立功勋的英雄人物,也有不少存有这种想法。虽然在吴川下令军中整风并大批裁撤军队之后,这股风气被扭转了不少,但也有一些前北洋军官觉得自己被苛待了,干脆跑回关内老东家那里去了。

  面对这些旧军官的行动,共和党内的年轻党员们在感到惊讶之余,也开始达成了一个共识,旧军队出身的军官是不可靠的,他们并不是为了理想而参加革命,只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投机于革命。这使得年轻党员们一边积极的抓紧了对军中普通士兵的宣传,一边向吴川建议应当全面改组革命军,把旧军官们都驱逐出革命的队伍。

  虽然这种过于激烈的反应还是为吴川所压制了,但是年轻党员们对于旧军官、旧官僚的意见却没有改变,他们认为吴主席对他们的压制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还太弱小,所以应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力量,日后终究还是要将这些混在革命队伍里的异类给清扫出去的。

  11月22日,吴川抵达了大连码头,日本关东厅长官和满铁理事想要为其接风洗尘,不过吴川还是婉言谢绝了,只是和他们定下明日出发的约定。

  不过当晚吴川还是住在了大和旅馆内,因为此时的大连也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除了这间旅馆能够容纳下他们所有人之外,其他旅馆根本做不到这点。所有人指的并不仅仅是跟着吴川的随员,还有直接从南满铁路过来的沙赫特、佩奇、王葆真等人。

  除了佩奇不和自己一道走,他要和安装广播电台的人坐船一起走,先去纽约为吴川探一探大选的风向。吴川可不希望,令自己陷入到一个政治漩涡当中去。

  王葆真为吴川介绍了唐绍仪推荐的外交顾问施肇基,对于哈尔滨的一些革命委员会成员来说,对于这位其实并不陌生,因为他此前是专门办理对中东铁路交涉的。吴川和他闲谈了几句,看到一旁沙赫特难得流露出了一丝烦躁的念头,他不由笑着说道:“今晚就不如先说到这里,等到了船上咱们在慢慢谈。你们先回去,我还要同沙赫特先生谈些事情。”

  等到其他人离开之后,沙赫特顿时有些急迫的向吴川说道:“吴,你怎么能够突然又抛出一个3年造船75万吨的计划?以革命委员会现在的财政状况,根本不可能再增加这么巨额的投入了。

  现在各银行已经明确告诉,对于革命委员会的再贷款年利率将要提高到7-8%的水准了。如果革命委员会手中的项目再出现些问题,那么恐怕年利率就要破10%了,财政重整理计划案就要破产。这可不是我们先前说好的条件。”

  吴川对着沙赫特微笑着邀请道:“不要这么心浮气躁么,咱们还是坐下聊。老实说,75万吨三年的造船计划,对于现在的革命委员会来说确实是过分了些。不过我并不打算贷款造船,这笔钱我觉得可以慢慢想…”2

第540章

  沙赫特虽然不明白吴川要怎么把钱想出来,但是见其确实没有撇开自己胡乱借债的意思,他也就安下了心来。对于德国银行团来说,革命委员会是一个极有前途的客户,如果开发的好就是德国之印度,他们自然是不愿意革命委员会以自杀性的金融举债方式摧毁自己的信用基础。

  11月23日中午,吴川和关东厅的日本官员吃了一顿宴席之后,便登上了前往横滨的“东京丸”号,日本海军还特意派出了一艘军舰随行护卫。

  25日中午吴川等人抵达了东京新桥火车站,下了车后吴川发现和自己见过一面的原敬正在站台上等待自己。而陪同原敬过来的几人,则大都是日本财界、实业界的人士。

  吴川看了一眼周边被清空的站台,不由对着原敬问道:“这么多警察,这样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东京的民众对于革命委员会这么不抱有好感的吗?”

  原敬面色不改,略显忧郁的说道:“先皇去世未久,百姓感圣上之德哀伤不已,各地都有人为先皇殉死。这些警察是为了阻止百姓接近铁路,倒不是担心他们冲撞了阁下。”

  吴川瞧了一眼原敬的神情,终于收起了嘲讽的语气,向其点头致哀道:“明治天皇之逝世,对于贵国百姓来说,确实是一大不幸之事…”

  离开了新桥车站后,吴川等人就被接到了距离皇宫不远的帝国饭店下榻,这是一幢1890年修建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倒是和其相邻不远的银座建筑相映成趣。

  吴川在东京就待了3日,28日上午就匆匆离开了东京,不过王葆真等人还是继续留了下来,和日本人商谈关于双方的经贸问题。

  在东京的这三天里,除了吊唁用去的半天,大多数时间吴川都是在宴会中度过的。除了27日下午,吴川在王葆真的陪同下前往了西园寺首相的官邸,和这位日本首相关门密谈了数个小时。

  28日,井上馨登门拜访了西园寺,询问其同吴川的会谈结果。西园寺公望沉默了许久,方才张口说道:“经济上的合作是可能的,但是政治上的合作我看就很困难了。至于两国合作对付欧美诸国,他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英国算不算在内?”

  井上馨思考了好一会才说道:“这么看来,吴川这个人对于日本并没有其他中国人常有的同文同种的认同感了?”

  西园寺点了点头道:“应当是如此。我们还是应当把力量放在袁世凯身上,希望他至少能够压制住革命委员会十年,那么我国至少还有时间恢复元气,再图谋大陆上的利益。”

  井上馨皱起了眉头说道:“问题在于,袁世凯这个人信奉的是力量,帝国如果不能在武力上震慑其,他是一定会优先看着英国人的脸色,我们恐怕很难再向从前那样对北洋指手画脚了。”

  西园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你对于袁世凯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北洋却未必是铁板一块,让北京公使馆加强对于北洋诸将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国的实力恢复回来,他们终究还是会亲近帝国的。

  英国眼下对于北京政府虽然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是因为西藏、外蒙问题,中国民众对于英国、俄国都没有什么好感。眼下欧洲形势又这么紧张,一旦欧洲大战爆发,袁世凯除了我们还能指望谁?没有我们的支持,北洋恐怕是抵挡不住革命委员会入关的。”

  井上馨渐渐松开了眉头说道:“如果欧洲大战真的能够爆发,对于帝国来说倒是天佑了。许多问题都将会随着欧战的爆发而消失。不过我现在最担心的还是,美国资本、德国资本对于满洲的大举入侵。这样下去,即便我们日后重新回到了满洲,恐怕也难以动摇列强在满洲的基础了。”

  西园寺沉吟了半天后说道:“我们只能静观其变,希望革命委员会的债务爆发导致满洲局势重新发生变化。不管德国人还是美国人,他们距离满洲都太过遥远,一旦他们和革命委员会爆发冲突,那么帝国到时不管加入哪一方,都会有利可图的。”

  两人正在谈话之中,突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走进来的秘书官对着西园寺首相颇为慌张的报告道:“不好了,首相阁下。听说陆军省派了人去横滨码头,说要送一送吴川阁下。”

  西园寺还在思考,井上馨就已经愤怒的跳了起来,“陆军想要做什么?要是吴川死在日本,东亚大局就完蛋了,他们是想要连朝鲜半岛也丢掉吗,这些混蛋。”

  西园寺这才脸色铁青的起身说道:“给我接陆军省,我要和上原大臣通话。另外打电话给海军省,要求海军警戒横滨码头,一定不能让吴川在日本遭受到袭击…”

  事实上陆军派出的并不是什么杀手,而是一群记者。虽然陆军无法阻扰西园寺内阁和革命委员会之间的密谈,但是田中义一认为也不能让日本民众被西园寺这些政客给蒙蔽了,把革命委员会当成什么未来中国的希望。

  于是原本打算安静离开的吴川,在横滨码头上就被一群日本记者给拦了下来。吴川虽然没有召开记者会的经验,但也知道面对这些日本记者时至少要掌握住主动权。因此他一边表示自己赶着上船时间紧迫,一边又表示愿意给出15分钟接受采访,但是要各位记者有序提问。

  吴川的反客为主,加上立刻赶过来维持秩序的码头管理人员,总算是将这群记者安抚了下来。吴川随即对记者们发表了一个简单的声明道,“我只是代表中国东北民众前来东京吊唁明治天皇,并恭祝大正天皇即为位,此行并无他意。”

  不过这些被陆军部煽动过来的记者可不是来听这样一个简单的声明的,很快便有人向吴川发问道:“中国军队在满洲野蛮的袭击了保卫铁路的日本军队,阁下作为革命委员会的领袖,是否应当对日本加以道歉呢?”

首节上一节194/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