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年代 第143节

  28厘的攻城大炮虽然好用,但是使用这种重炮的耗费却极为惊人。在日俄战争中,这种炮弹全部需要外购,一发炮弹价值300美元。虽然今日的日本已经能够自制这种重炮的炮弹,但是自制炮弹的价格不仅没有降低多少,质量也远不及外国产的炮弹。一旦打起来,还是得外购炮弹。

  如果调用了这些重炮,只是为了轰击支那军临时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和城市建筑,事后国会那些整天想要找军队麻烦的民选议员们,肯定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第387章

  11月13日上午,吴川带着梁廷栋、孟宪彝等长春军政官员在商埠地大马路西的一处两层洋楼的阳台上,观阅了长春市民组织的,反对满清朝廷和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入侵东三省的抗议大游行。

  商埠地大马路,其实就长春老城的南北大街和满铁附属地日本桥连接的一条大街,过了日本桥就有一道笔直的大街直接通往头道沟火车站,是老城和商埠地南北往来的要道。

  只是现在的长春商埠地因为被日本人占去了大片土地之后,不仅面积缩小了许多,连形状都不规则了起来。而此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城市规划这个概念,或者说自从满清入关之后,中华文明已经退化成了一个愚昧闭塞的小农社会,已经失去了城市建设的能力。

  因此这处本应该统一规划开发的商埠地,不仅没有基本的市政建设,就连商埠地内的建筑也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则的。在革命委员会入主长春之后,能做的也就是先修缮了城市的主干道,先把这些泥泞不堪的烂泥路填平铺上砂石路基而已。

  虽然短短一个月内还不能改变整座城市的面貌,但是起码面前的这道大马路总算是平整干净了。虽然在吴川看来,这种没有硬化路面的街道还不能算是一条真正的马路,但是长春市民倒是已经相当满意了,至少他们不必再担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尘了。

  数千人挥舞着旗帜、标语,喊着整齐的口号,井然有序的从楼下的马路上经过,对于站在楼上的官员和委员们来说,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虽然之前长春的学生们也举行过几次游行,但是规模完全不能和今日相比。而且过去他们根本不会出现在这么近的距离上观看游行,这种民众运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社会秩序破坏的开始,这些官员和有产者怎么可能会去支持民众的运动。

  不过看着吴川站在阳台上的背影,和向楼下游行民众挥手致意的动作,一向厌恶群众运动的官员和有产者们,却一个个称赞起了民众对于国家事务的关心,认为这是革命所带来的新风气,是大大的好事。

  虽然这座小洋楼的阳台并不算小,但是能够站在吴川身边的也只有梁廷栋和张云荣几人而已。对于这场市民游行,梁廷栋可以说是有些患得患失的。一方面他觉得这场大游行能够提振革命委员会这边的士气;另一方面他又觉得游行的人员太过繁杂,也许会有人趁机对吴川进行攻击。

  革命党人对付满清大臣最喜欢用的暗杀手段,正是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在当前的时局下,他可没有把握日本人不会铤而走险。自从前线稳定住了战局之后,日本领事馆内的外交官们就显得有些沉不住气了,从昨日晚间开始,他们就和其他各国领事们频繁的走动了起来,显然日本人又有了什么计划了。

  在这样的时刻,梁廷栋只求吴川不要出事,要不然他可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了。看着楼下的队伍行走过半,梁廷栋终于忍不住向吴川小声建议道:“主席,我看这游行也观看的差不多了,咱们是不是该回屋子去了?您下午还要坐火车回哈尔滨呢,还是不要太过劳累了吧。”

  吴川一边继续向下方对着自己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一边头也不回的小声说道:“石卿啊,你觉得我让你组织市民进行这场游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梁廷栋犹豫了一下方才回道:“是不是为了鼓舞我国军民的士气,好让日本人知道我们抗战到底的决心?还是为了向其他列强进行示威?”

  吴川微微颔首道:“这组织群众游行,其实就和我们半夜在郊外赶路时大叫大嚷的作用差不多。一是为了给自己壮胆,一是为了吓唬一下黑暗中隐藏着的生物。

  荒郊野外的夜晚,天知道在夜幕中隐藏着什么凶物。所以只有先大叫大嚷起来,把这些动物都吓跑了,我们才能安然的穿越荒野,保住自己的性命。

  只要我们向这些猛兽证明,即便它能够吃掉我们,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它也就要好好思量一番了。毕竟对于猛兽来说,他们的敌人从来都不会是我们,而是另外一头猛兽。而一旦他在围攻我们的过程中受了伤,那么它就会先成为其他猛兽的猎物。

  所以,组织群众举行示威游行,对于弱势的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既可以向各国领事和日本人施压,也能让群众接受什么是组织。

  而且,我们必须要通过这样的集体活动,让群众和我们站在一起,让他们知道这场战争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只有这样,当战争日趋激烈时,群众才会为我们所动员起来,直到加入到我们之间,和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

  我希望你记住,这样的游行应当不定期的举行,直到这些群众习惯于服从革命委员会的命令为止。我们绝不能让群众觉得,这场战争和他们无关,否则当战争陷入僵局时,群众就有可能抛弃我们。

  梁廷栋终于不再催促吴川尽快离开了,因为他觉得对方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对于现在的革命委员会来说,赢得对日战争就是一切,任何能够增加自己本钱削弱敌人力量的策略都应当使用出来。毕竟经过了10日、11日、12日三天的激战,国民革命军居然挡住了日军增援部队的进攻,这就让大家看到了一丝胜利的希望,于是委员们对于这场战争的积极性也高了不少。

  梁廷栋陪着吴川直到看完了整个游行队伍的经过,方才跟着他走回了房间。在吴川转身回房的时候,梁廷栋和张云荣两人立刻用身体挡住了他的背部,护送着他离开了阳台。

  吴川并没有看到这点,不过他走入房间之后,就颇有兴致的向站在窗边的孟宪彝问道:“孟专员,我看马路对面一片清理出来的地面,对面这是打算修建什么建筑呢?”

  孟宪彝马上说道:“奥,那片土地原本被马秉虔解富之刘乃刚几位商家给承租了去,预备建立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就和老城区里的永安市场差不多。

  市场再往东去的那块土地是用来建一座大茶园的,除了给往来市场的客人喝茶之外,还准备弄个戏台子给客人消遣。这两块地的南面那片土地,则是打算用来建平康里,给那些市场的客人住宿消遣的。

  不过因为兴业公司股权变更,加上革命委员会又成立了长春城市规划委员会,预备对长春的城市布局做整体调整,所以这些建设活动都停下来了。”

  吴川听了有些不解的重复了一句,“平康里?”梁廷栋赶紧在他耳边小声的解释了几句。吴川这才明白,原来这里就是打算建一个妓院区。

  哈尔滨的那个妓院区,因为关系着俄国人的利益,吴川也只能在私下进行限制,但是对于长春这个他就不打算忍耐下去了。

  沉吟了片刻之后,吴川就对着孟宪彝说道:“在长春商埠地,不,商业区里搞这种妓院区不合适吧?但凡有了黄,赌博和毒品也就不远了,而这三样东西一出现,地方风气败坏不说,黑恶势力恐怕也要重新泛起了。

  革命委员会过去这些日子费了这么大功夫,才把长春的社会治安整顿一新,虽不能说是路不拾遗,但好歹也算是开始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了。我们如果在这里搞那么一个妓院区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脸面吗?这可不是我想要的长春。”

  虽说在商埠地内建平康里妓院群,作为开埠招商的先导,乃是孟宪彝的主张。但是听到吴川的质疑声后,他立刻面不改色的回道:“主席说的是,事实上我也是不大赞成在商埠地搞什么娱乐业的,只不过当日那些商人极力主张,说非如此不能聚集人气,我才放手交给议事会去主持的。

  既然今日主席指出了这点,我觉得这确实是大大的不妥当,这几块地的招商我会重新研究的。不知主席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孟宪彝如此巧言令色,一时不由让房间内了解内情的官员为之侧目,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位的厚脸皮了。不过孟宪彝恍若什么都没有感受到,只是热切的关注着吴川,等待着这位给他下达指示。对于孟宪彝来说,既然革命军真的能够把日本人给挡下来了,那么革命委员会走到最后的机会就很大了。

  南方的民党打不过北洋军,北洋军又怕洋人,洋人拿革命委员会无可奈何,那么只要革命委员会走下去,就不可能还有什么人或势力能挡住革命委员会入主中国了。既然如此,现在不把所有本钱压在革命委员会身上,还要等什么时候呢?几句风言风语,可不及面前这位主席的赏识更为重要了。

  吴川并没有在意孟宪彝的心情变化,他只是思考了一下便说道:“永安市场我之前也去过,那种杂货市场虽然很贴近平民,但是把它建在这里,我看太浪费这块土地了。

  杂货市场就应当以价廉物美而取胜,因此放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是最为合适的。我们无非就是建立几条公共交通线,方便市民去郊区采购就好,没必要放在商业区中。这块土地位于老城和火车站前区之间,日后必然是城市中心的一部分。

  把这里建设好了,地价的增值就能把城市基础建设的费用赚回来。但如果在这里建一个杂货市场、妓院区,今后谁还会来这里购地置业?这不是生生拉低了这片土地的价值了吗?”

第388章

  吴川发出了这样一个质问后,略略停顿了一下,扫视了一眼房间内的官员和委员们,发觉其中不少人确实有所思索了起来,这才接着往下说道。

  长春位于哈尔滨和奉天两座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北面的哈尔滨仰仗着中东铁路和松花江、黑龙江的水运之利,日后必然是北满的一大工商业城市。南面的奉天就不必说了,在中东铁路还没有修建之前,那里已经关外第一大城了,现在又有南满、京奉、安奉和营奉四条铁路在奉天交汇,这座城市日后依然还会是关外第一大城。

  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长春位于中东南满铁路的交汇处,马上又要修通了长吉铁路,接下来我们还要把铁路向西面的洮南延伸。然后再修建一条联通辽河和嫩江、松花江的齐齐哈尔到郑家屯铁路,那么长春就必然会成为东北的中心城市。

  吉林一地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却比北面的黑龙江要好的多,这里实质上更有利于农业的建设。一旦中部的铁路和公路修建完成,长春必将成为除奉天、哈尔滨之外的东北第三大城。中部的粮食产出,西面东蒙的畜牧产出,必然会汇聚到此地进行交易。

  因此,未来的长春必将是吉林省的经济中心。不过,想要建成这样一个经济中心需要什么?”

  老实说,前两天吴川抛出了一个长春新城规划的计划时,这些本地的官员和委员们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心理,他们实在不理解为何革命委员会要一下把长春扩大到这么大一个城市,这些新迁移来的外来人口该靠什么营生?难道让这些人和本地人争夺城市附近的土地吗?

  东北虽然缺乏移民开荒,但铁路附近和城市附近的土地却早就已经有了主人了。吉林的官员和绅商的确欢迎外来移民,但却是希望这些人能移居到远离城市和交通的荒野,把那些荒野开辟成良田,而不是让他们来和自己争夺城市附近和交通便利之地的肥沃之地。

  不过今天听着吴川再一次对长春扩大城市建设计划的深入解释之后,他们中的聪明人却听出了其中的发财机会。在东北地租虽然是一项不错的收入,但是如果能够把农业地发展为城市用地,却更让人趋之若鹜。

  俄国人在一片荒芜的松花江东岸从无到有的建设起了一座城市之后,这片土地的价值陡然就升值了上千倍。据说在前年,俄国人光是把哈尔滨低价购买的土地出租出去的收入,就达到了240余万卢布之多。俄国人当初买下整个哈尔滨城市所在的土地,似乎也不过就是这个数,当然不包括被俄国人霸占的土地价值。

  俄国人的成功怎么能够不让人心动呢?其实有一点吴川说错了,长春的官员和绅商之所以要在商埠地建综合市场、茶园和平康里,实际上就是想要让附近的土地升值。在见识了俄国人和日本人在铁路附属地上的建设,并成功的把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农用地变成了百倍以上的城市商业用地之后,这些人早就对长春的商埠地建设上心了。

  只不过限于个人的眼光和政府的财力,这些旧清官吏和绅商没办法如俄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发展商埠地的新式工商业,便只能从自己熟悉的旧商业开始着手了。但是旧商业的模式能够惠及的人口并不多,且极大的败坏了本地的风气,因此并不是没有人反对的。

  当吴川给本地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时,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的。至于那些还在犹豫的人,也只是担心这笔城市建设的费用该由谁来付账。新的长春扩建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但这笔庞大的建设费用要是全有长春市民来负担,他们肯定是要反对的。

  吴川也已经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有所了解,清政府虽然推出了一些新政,但是在推动新政的资金来源上还是相当单一的,不是对地方民众加税,就是以某些税收作为抵押向外国进行借款。由于没有专款专用的财政制度,和对于还款计划的详细制定,这种借款几乎很快就成了一笔烂账,还款压力最终还是落在了建设地区的民众身上。

  因此,地方官员热衷于推动新政,民众却恐惧于借债推行新政。因为不管朝廷一开始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到了最后都是一笔烂账,然后便引得洋人跑来地方强占利益了。

  吴川自然不愿意把革命委员会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这点威信,在一座城市建设上就消耗殆尽。更何况,这个城市建设的规划,都没有落在图纸上,现在只不过是几句口号而已。

  因此,他干脆趁着这个机会,为这些长春的官绅们解释了一下自己对于长春城市规划的想法。看着屋内的众人绞尽脑汁却无人出声回答自己的提问,吴川干脆就自问自答的说道:“当然是人,想要建立起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我们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就好比上海作为东亚第一大城,依靠的不正是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流来的人才吗?

  只要有了人,我们就能置办起各种产业;而这些产业能生产出市面上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只要有了物廉价美的商品,东北各地的财富就会向长春聚集过来。当东北各地的财富聚集到了长春,那么长春也就自然成为了东北的经济中心。

  如何把人吸引到长春来,我以为最优先的办法自然是给予工作。俄国人在远东开发时,以高薪招募来自关内的百姓,当铁路和城市建设完成时,这些人也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自己所建设的城市里,成为了这些新城市的第一批居民。”

  听到这里便有人忍不住说道:“可是,不管是修建铁路还是新城市,都需要大笔的投入。也许城市建设完成后,地价能够升值偿还这些借款。可是初期的投入该从何处筹集?要是全然依靠向外借款,到最后还不起利息,让洋人连土地也夺了去,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吴川瞧了说话的人一眼,看的此人顿时醒悟了过来,正缩着脖子向后退去时,吴川却对着他笑了笑说道:“这位先生问的好,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预定的城市发展规划,那么向外国人借款修建新城市,自然是要陷入难以还款的困境。

  但是现在不一样,在建设之前我们要先确定把长春建设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然后该以何种方式偿还本金利息,自然就能避免陷入这种不利的处境。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革命委员会建设长春的规划,只是想让长春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长春人民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因此长春革命委员会会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建设监督委员会,用于审核、核算所有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状况,并定期向长春市民公布,以做的专款专用。

  其次,我刚刚也已经说过了,想要把长春建设成为东北中部,甚至是整个东北的经济中心,兴建产业群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之世界,不依附于产业的商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哪怕兴盛于一时,终究还是要被外国输入的更为廉价的商品所击败的。

  而这个兴建产业也不能盲目投建,如果我们不找出一条更适合于本地的产业之路,而只是一味求新求大,那么这样的产业就好像是移植到北方的柑橘,不仅结不出甜美的果实,反而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建设资金。

  那么适合于长春,抑或是适合东北的产业究竟是什么?我以为考虑到眼前的话,便可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靠于本地丰富而廉价的粮食作为原料,比如之前已经存在于各地的烧锅坊、油坊和磨坊等,这样的产业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有利可图的,只不过限于竞争和运输的关系,这种产业的利润一向起伏不定,所以颇有风险。

  革命委员会要做的,就是为这一产业打通东北各地的交通,降低粮食运输的成本,并组建大型的粮油集团统一收购加工,从而确保这一产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之后则是进一步深入加工粮食,争取做大以粮食为基础的加工业和化工业,从而确保东北粮食能够在国外市场上也具备竞争力。

  那么第二种,则应当是围绕于东北所缺乏的物资来建设。什么是东北所缺乏的物资?就人民的消费来看,最大宗的自然是棉布。大家都知道,东北这个地方不适合棉花生长,哪怕奉天栽种了一些棉花,也只能用于很低级的纺织物。但是对于一个将近半年时间处于寒冷季节的地方来说,御寒却是东北人的第一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出售大豆和其他粮食,然后从关内、外国输入棉布。这样的经济虽然有所互补,但是从长远看却令东北的粮食产业从属于了外地或外国,一旦外国人降低了粮食收购价,抬高了棉布的价格,我们依旧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

  而除了人民所需要的棉布,想要建设东北基础设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资,我们同样也是处于大量需求的…”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第389章

  吴川在小洋楼内一篇对于长春未来城市工业化发展规划的演说,确实打动了在场人员的内心。在经历了革命委员会对于立宪党人和亲日绅商的打压运动之后,能够站在吴川面前的长春官员和政协委员们,基本上都可算是较为开明且亲近革命的人员了。

  基本他们在政治上同共和党的主张还有些差别,但是在对于发展地方经济的这个方向上,倒是没有人会反对吴川的勃勃雄心。不管是作为长春本地居民,还是作为长春地方经济的掌控者,对于加强长春在吉林乃至整个东三省的经济、政治地位都是乐于见成的。

  共和党和革命委员会究竟能不能完成这个宏大的新城规划是一回事,长春地方能够从这项新城规划中获得的好处则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吴川的这篇城市工业化的演讲,可不是空口白言,而是确实讲出了一些他们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的发展方式。

  利用产业集群来发展地方经济,吸引大量的人员来长春建设、工作,然后再为这些新迁移而来的人员提供住房和消费,最终将长春扩建为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地价快速上涨,从而可以用来填补前期建设资金贷款的偿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城市发展理论。

  相比较起来,那种修建杂货市场,平康里的城市建设方案,确实显得有些不上台面了。旧的城市建设方案只能赚取一些农民和商人的零花钱,而吴川提出的新方案却可以让财富源源不断的从本地工厂内制造出来,从而惠及到城市内的各个阶层。

  经过了吴川这样一番开诚布公的演说,之前革命委员会对于长春议事会和绅商领袖打压引起的恐慌情绪,总算是在这班人心中淡化了下去。甚至于其中的某些人还觉得,革命委员会对于那些绅商领袖的打压也不是坏事,要不然长春新城规划的美事,恐怕还轮不到他们来插手。

  虽然通过这一次运动,革命委员会几乎把长春城市附近一半以上的土地变为了有,但却让另外一批拥有城市小片土地的商人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倒是不觉得革命委员会做的有什么不对的了。

  以此种方式和长春的部分绅商进行了和解之后,吴川于是便同众人告辞,在梁廷栋的陪同下返回了长春革命委员会的驻地。

  在马车上,梁廷栋还是忍不住好奇的向吴川问道:“之前您说,发展产业考虑到眼前的话,可以分为两种。难道还有其他发展产业的考虑方式吗?”

  吴川看着他笑了笑说道:“当然,如果从未来统一中国的立场去考虑,我们发展产业就要考虑到,如何让中国拥有一个能够抵抗外敌并收回一切被外国侵占利权的工业基础。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要有一个独立自主且能够同西方工业国家竞争的大工业。”

  梁廷栋极为谦虚且充满期待的向吴川请教道:“那么,什么才是主席口中的大工业?我们该怎么去完成它?”

  吴川沉默了片刻后说道:“所谓大工业,第一要有深度,也就是要发展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不能像旧清搞洋务运动那样,只是引进了一两间军工厂或建起了一两家钢铁厂,就完事了。

  我们必须从挖煤、挖铁开始,冶炼钢铁,到制造钢铁为原料的机器、器具为止,把从最上游的原料产业到最下游的制成品产业都囊括起来,才能保证即便没有了外国人的产品,我们也依然可以完成整个生产链的生产。

  第二便是要有广度,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及土地众多的国家,光凭一两条产业链是养活不了整个国家的。而侧重于一两条产业链的优势,也是难以对抗工业种类更为全面的工业国。所以从采矿业、能源业、到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各行各业,中国都必须要具备。

  我们不仅要拥有过去发展到现在的各项产业,还要通过学习和自我创新,建立起过去所没有,但在未来却极为重要的产业。

  只有拥有一个这样大工业基础的中国,我们才能让中国人在洋人面前昂首挺胸的说话,而不是如今日这般对他们忍气吞声,接受他们所给予的那些不平等条约。

  至于如何去完成它,那就需要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被党所发动起来的觉醒的中国人民的自我牺牲,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听完了吴川对于大工业的解释,梁廷栋的内心既沉重又心潮澎湃,他渴望着见到这个为吴川所描述的新中国,却担心自己会见不到它的完成。在这样不安心情中,使得他在车程的后半段都保持了沉默,颇有些走神了。

  在前长春西南道衙门北面的后花园内,孙传芳正陪着周学熙站立在一座八角凉亭内,身为一营管带他现在却成为了周学熙的护卫,不过他却并没有什么不满。虽然他也是北洋军中的留日士官派,但他的姐夫王英楷却是北洋军中的核心骨干,只不过去世的早了些。

  因为这层渊源,他在北洋军中还是颇有根基的,比如本协的协统王占元就想到赏识他。而派他过来护卫周学熙,这也不是一个苦差,是给他一个接触北洋上层人士的机会。

  周学熙对于这位留日士官生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做事灵活机变且颇有口才,一路上两人交谈的倒也颇为合契。周学熙于10日晚进入了国民革命军的阵地,第二天一早就被送至了长春。昨日方才有空和吴川座谈了半日之久,只可惜双方并没有谈出什么结果来。

  今日吴川又出门去巡阅长春市民游行去了,以周学熙的身份自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于是便安稳的待在了这里观望着外面的城市景物。

  这处道台衙门本就建立在俯视着整个日本附属地的高地上,从日本桥到头道沟火车站的街景可谓都在眼下了。这也就是此前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急着另外寻觅地方建馆的原因,站在道台衙门的后花园内就把下方的日本领事馆给看遍了。

  不过今日周学熙看的可不是日本附属地内的景致,而是瞩目于那些通过大马路浩浩荡荡前往头道沟车站游行的市民队伍。

  望着这些游行队伍的身影,周学熙忍不住叹息着说道:“自甲午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我国民众大队人马进入外国人居住区而无人出来拦阻的。真是大涨我国人之志气啊。”

  孙传芳先是点头想要附和,却又很快回过了味来,不由改口问道:“既然先生也以为此举大涨了国人的志气,可为何又要叹息呢?”

  周学熙沉默了数秒后说道:“我叹气,是因为这本该是朝廷该做的事。如今这革命委员会如此振奋人心,我担心东北从此人心尽归于革命委员会,不管是朝廷还是什么人,恐怕都再难以重新收拾东北的人心,双方就再无和谈的可能了。”

  孙传芳默默的思量了片刻,便开口说道:“革命委员会这些日子的举动虽然能够振奋人心,但我却不怎么看好他们。日本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若是革命委员会激怒了日本政府,使得日本人全力以赴的对付起他们,我看革命委员会未必还能支持多久。到了最后,他们终究还是要倒向俄国人,从而引狼入室的。”

首节上一节143/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