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点头道:“果然如太傅所言,你亦没让寡人失望!那一亩可产粮多少?”
郑国道:“启禀大王,渭水和泾水乃是淤泥之水,肥沃远胜陇西,以臣下看,一旦功成,一亩可产量一钟!三倍于巴蜀,两倍于陇西,换算下来,仅关中一地一年产粮,百姓所用之后,所余亦能供养六十万大军两年之久。”
“嘶……”
一钟换成后世,也就是一百一十二斤左右。
而在秦国没有郑国渠的时候,巴蜀,陇西,以及黄河一带,产粮大多在一石五斗。
也就是在三十余斤左右。
足足三倍!
嬴政两眼怔大,问道:“也就是说,仅仅一年,寡人的府库就会远胜列国了?”
这还只是关中的,还不包括陇西和巴蜀。
郑国接着说道:“确实如此!”
群臣心惊不已,秦国关中那是年年凶涝,水患交替,现在,大渠一成,让凶地变成了沃土,没有了水患,没有了凶涝,更没有蝗灾。
收益的是千百年,收益的是万千的百姓。
嬴政哈哈大笑,道:“有了这大渠,寡人何愁不得偿所愿!!”
没有粮食,怎么远征,这才是嬴政一直苦恼所在。
群臣纷纷稽首道:“大王万年,秦国万年!”
嬴政看向郑国说道:“当初,太傅让寡人不杀你,如今看来,太傅真乃句句珠玑,你既然真心为我秦国,寡人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郑国额头冒汗,道:“臣万不敢懈怠,亦不敢当大王厚赏,此乃武侯慧眼和大王英贤。”
嬴政笑道:“你于大秦有社稷之功,功在当代,亦在千秋,寡人如果不赏,你让寡人如何信服于天下,天下又有何人为我大秦效命呢?”
“这?臣谢大王!”
嬴政正色道:“按照秦国的法制农爵论,数百年来,农爵之中无有大夫以上,郑国之功于大秦乃是千古难见之功,是以寡人赐郑国第十六级爵,大良造。”
群臣闻言,一个个骇然不已。
就所这朝堂上,大良造几乎是超过了八成的官员。
大良造,在商君没有定下二十几级爵的时候,大良造便是最高的爵位。
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彻侯。
农爵是非常难以晋升的。
在实施起来,前四爵,通常都是千石一爵。
想要成为大夫以上,非殷实数代的巨富不可,历史上在农爵上成为秦国贵族的也就只有怀清,乌惈等寥寥几人。
而且在秦国,爵位可以代表一切。
秦人骨子里就是有爵者可富可贵,无爵者,可富不可贵,是以嬴政的一道诏令,便让无数人生出羡慕之色。
郑国感激涕零,顿时道:“臣,多谢大王厚爱,但大渠之功,尚有美人之功,秦侯之功,郑国不敢一人独享。”
嬴政接着说道:“怎么赏这是寡人说了算,寡人不仅要赏你大良造,还有,寡人决定此大渠竣工之日,为你立碑传世,此渠便以你之名为名,名为郑国渠,以显,你对我秦国的功业,让后人不可忘记。”
如果说大良造让众人诧异和勉强接受。
毕竟这功绩在这里,但以郑国为名,就显得过于恩宠了。
当年李冰父子为秦国在都江堰修建灵渠,富饶巴蜀两地,但也没说叫李冰渠的。
正有人要出言阻止,却硬生生的被嬴政给瞪了回去。
郑国闻言,浑身颤抖,他虽是韩国人,但此时,嬴政一句话,让他彻底在秦国有了归属感,没有之前那般惊恐,随时担忧秦王会杀了他。
顿时以头点地,道:“臣,多谢大王,郑国此生绝不负秦国!”
嬴政这才满意道:“谢寡人的太傅吧,阿旁的宫你也要多多费心才是,方报得太傅的大恩!”
郑国闻言,立刻道:“臣穷尽此生,必为秦国,为大王,为武侯,修成此宫,传扬后世万年!”
嬴政这才满意的点头,说道:“你有此心,也不枉寡人一番恩赏,只是,寡人却忧心没有一首传扬千古的辞赋!实乃憾事。”
嬴政不满的看了满朝文武一眼。
道:“在过时日,若是实在没有,那便用冯劫的吧。”
第六百四十二章 一赋震荡朝堂嬴政去抓人了
冯去疾闻言,看了看自己的儿子一眼,站在人堆中的冯劫顿时大喜。
正准备站出来道谢感激一番。
忽然,殿外传来一声通报,“大王,辞赋来了,辞赋来了!”
众人闻声看去,只见长史匆匆而来。
手里还紧紧的拽着一张绢帛。
嬴政不由怒视,按照惯例,每日都会由长史将辞赋收集在一起,然后第二日在朝堂上公论,此时还不到时候不说,即便有也要等到明日。
长史入殿,立刻跪地,双手将绢帛高捧,道:“大王,大喜大喜啊,此乃奇赋,上林苑中的列国士子无一可于之一争,臣等多人察看,无所瑕疵,其文章雄浑,韵味深远,更于雄宫相得益彰,实乃罕见,是以臣知大王多日牵挂此事,不得已斗胆前来敬献。”
嬴政闻言,顿时一惊。
满堂文武更是纷纷相互看去,王绾道:“何人所作?”
按众人所想,长史能如此郑重,自然不会无的放矢,想必真有其过人之处,但不同的人,品鉴不同,所谓的千古之赋,也就是无人可以挑刺。
无人不赞赏,属绝响的文章。
长史道:“回丞相,此人不知姓名!”
“哦?还有这等事?”
就连嬴政也不由诧异万分。
长史接着道:“此人虽不留姓名,但此赋确实旷古绝今,其文章雄浑却又清雅,亦可见其胸怀天下之志,可谓于那迎宾赋中描写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亦可比拟!我等人不服,无人不惊叹,肯定大王亲赏!”
嬴政顿时来了兴趣,笑道:“长史如此推荐,那寡人都有些期待了,既然你说是绝唱,那诸位共赏吧,看到底有没有你说的这般了得,冯劫,你的辞赋冠绝这个朝堂,不如,你就替寡人和诸位臣工朗读一番。”
冯劫心中有点不服。
走了出来拱手道:“臣愿为诸位畅读!”
说完,长史便将手里的绢帛交给了冯劫。
冯劫才学惊人,在历史上本就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做了秦国的丞相,其父冯去疾更是三朝元老,也算家学渊源,如果冯劫这一关都过去,那这就怕是无法去说千古赋了。
嬴政靠在王椅上,用手指敲打着面前的案几,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冯劫打开绢帛,心中冷哼,定眼看去,这才刚一落眼,就挪不开了眼睛,顿时道:“这?这!?”
冯劫的异样群臣也都是纷纷放在眼里。
冯去疾问道:“愣着做什么,这辞赋就写的,这?这?”
冯劫见父亲发怒,更看到父亲的眼睛往嬴政身上撇,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
嬴政半天没有闻声,顿时睁开眼睛看着冯劫的模样,道:“冯卿这是?”
冯劫吞了吞口水,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旁出。”
“这!?这?”
冯去疾第一个惊叹起来。
群臣各个都是饱学之士,这其中的道理,一点就通。
意思是说,等到天下归一,在出阿旁,那时我们就去伐蜀山的木,让巴蜀能够连接到关中,不要再和秦国分开,要大治,要同治。
嬴政面色的笑意一僵,顿时坐直了身子,朝着冯劫看去,两手放在桌案上,道:“继续念!”
一句排头就把冯劫的胆气给打压了三分。
随即,冯劫继续念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铲,出入泾渭,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鹜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过乎苍莽之野。”
群臣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
即便是坐落在咸阳宫,脑海里都不由出现了一副已然建成的阿盘宫,宫女如云,宾客如玉,四季在宫中而分,渭水之上,桥梁弥漫,无人不惊叹。
嬴政站了起来,道:“奇哉,这,真乃奇才!大秦还有这等人才,寡人居然不知?”
冯劫此时已然没有半点争执之下,这怎么比!
不是自取其辱吗。
就这么一点,好坏自分,众人不是聋子,自然明白高下,一个个惊叹不已,换作自己,如何写的出来啊。
“天下还有人能于武侯比肩的人?”
众人呆滞着面庞,却祈盼的眸子继续看着冯劫。
冯劫两手握紧,继续念道:“乘镂象,六玉虬,秦王举剑,武侯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奏齐楚之乐,听秦晋之颂,揽燕国之民,喝天下之彩!”
冯劫念到这里。
已然两手发凉,然而众臣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也是背脊发冷。
“好一个,秦王举剑,武侯参乘!应景,八个字便让后世知道大王的功绩了。”
参乘,意思通常是古代将军打战之时,身边的人寸步不离,睡觉也在一起,同车,同屋,同谋。
只有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才会参乘。
当初,苏劫伐东郡,便是让蒙恬参乘!
这八个字,便可让人想象出,秦王扫六合,而武侯,这君臣二人一同扫灭天下,何等壮阔,何等雄壮,何等风华!
后世只要看到这八个字,就知道秦王和武侯当初,是如何灭了六国,一统华夏,亦有无限的遐想!
灭六国,太过于杀伐,传扬后世不妥,是以便用了奏齐楚之乐来让人遐想。
天下知道,齐楚的乐是最悦耳的,楚乐本就天下闻名,齐乐还能出高渐离这么个人,为什么能奏齐楚乐,那是因为我大秦占了你们的土地,灭了你们的国家,也拥有了你们的文化。
秦晋本就为一家,而晋自然也包含赵韩魏!
至于燕国之民,天下都知道,燕国的传承是最久的诸侯,有八百余年,也是最为古老的国家,连最为古老国家里的百姓都成为了秦国的百姓,那秦国便是天下一统,四海归一的时刻了。
冯劫念到这里,便知道,这一首赋,已然不可超越了。
嬴政捏紧了拳头。
缓缓走到了堂下,从冯劫手里将绢帛拿了过来。
两眼视之于其上。
重新开了一遍,又品味了一番,忽然大笑起来。
朝堂上回荡着嬴政的声音,众人更是看到了嬴政两眼射出不可言说的色彩。
嬴政问道:“此人何在?”
长史道:“大王,臣此来正是因为此事,此人命人留下辞赋,并未现身,但以赋观人,此人必定是旷古大才,若是为大王所用,必然是秦国之幸事,虽然其有意不愿现身,但却被臣发现,这绢帛上的字迹尚未彻底干滞,所料不错,必然是当时所写,既然如此,那此人此刻也一定就在上林苑中,大王若是真的求贤,不妨命虎贲军前往搜寻一番,人才难得啊!”
嬴政忽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