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88节

  这一波解释出来,着实让整个洛阳的人都感受颇深。

  郭鹏时代的多次残酷无情的政治风暴让每一个官员都学会了什么叫做明哲保身,学会了只要保住自己就好,其他的都无所谓这样的本领。

  愿意为人不惜一切的辩白这样的事情,是越来越少了。

  进入郭瑾时代之后,很多人来不及转变思维,一旦嗅到政治风暴的味道之后,立刻缩了起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打算什么都不管。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郭瑾积累政治资本的高光一战就是【奋不顾身】救下了曹洪。

  立刻就有人明白了,这一波不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不是那种为了清洗而进行的郭鹏式政治风暴,而是另一种模式的全新的政治动荡。

  人们发现郭瑾似乎并没有郭鹏那种一言不合荡平全族的气魄和手腕。

  这让很多人感到后悔。

  后悔他们没有摸清楚新皇帝的脉搏。

  但是现在也晚了。

  只有关羽一个人出于自己的意愿【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关羽估计会有一次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了。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发生又突然结束掉的风波里,除了突然杀出来获得利益的关羽之外,其他人好像都不是什么赢家。

  本性难移的张飞当然不用说了,职位丢掉了,回老家赋闲去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起复的机会。

  赵云等人好像也不是赢家。

  他们对张飞穷追猛打,造成了一阵恐慌,使得整个军队系统人人自危。

  而在郭瑾终结了这一阵恐慌之后,那些因为恐慌而不敢站出来的人们对他们充满了不满。

  不少参谋台和兵部乃至于卫军系统里的人都对这一波赵云等人的做法感到不满。

  觉得他们这样弄实在是不合时宜,就算放倒了张飞,实际上也没有得到什么。

  赵云原本因为成为了卫军大将军,大魏帝国第一军人,声望刚刚攀上顶峰,结果第二天就忍不住的弹劾了张飞。

  好像迫不及待要证明自己的新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益似的。

  结果张飞是倒了,但是赵云自己好像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反而还有些失去的东西。

  比如名望。

  一直以来低调做人做事的赵云,居然弹劾了三十年交情的张飞,这让很多军队里的人感觉赵云是不是膨胀了,是不是忍了很久终于要爆发出自己的本性了。

  赵云的名声受损了。

  大家忽然觉得赵云好像也不是什么圣人,他的人设好像已经崩塌了似的。

  而那一群跟着赵云一起弹劾张飞的军队系统的人也没讨到什么好处,反而惹的一身腥气。

  每个人在军队里的名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受损。

  落井下石这种事情做起来舒服愉快,但是事后的反噬显然也不是随便某个人可以承受的起的。

  张飞去职之后,他的两个职位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和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位没有一个落到他们这群人头上。

  他们本来指望着放倒张飞给自己出口气,然后趁机拿到军职更上一层楼,但是他们的想法破灭了。

  郭瑾只是提拔了讲武堂优秀毕业生、在此次西征战中立下功勋的新人军官王仲武接任张飞的北庭都护府守备军指挥使的职务。

  而且并没有重新设立西域三府守备军总指挥使的意思。

  就好像这个职位不曾存在过仅仅存在了一天,就消失了。

  张飞这个新晋五虎大将之一的身份也就保持了一天,然后就再也不存在了。

  没有新晋的五虎大将。

  而那群人当然什么都没有得到,还是原地踏步走。

  皇帝似乎并不喜欢他们这种墙倒众人推还要落井下石的行为,觉得他们德行有亏。

  有小道消息流传出来,说皇帝亲口说自己不喜欢落井下石的人。

  这一波,是真的亏了。

  无论是张飞,还是弹劾张飞的人,看起来,大家都是输家。

  表面上的赢家关羽被很多人艳羡,觉得他们要是敢于站出来硬怼赵云,说不定也能得到皇帝的欣赏了。

  但是真正的赢家就真的是关羽吗?

  未必。

  真正的赢家,是现任皇帝郭瑾。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真正的赢家已经达成了他的重要目标还是有的,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说出来。

  打压张飞,打压了军队里的冒进思想和试图挣脱军规束缚的某种趋势,让军队归于平稳、老实,还安插了他名义上的学生进入西域。

  安抚关羽,安抚了军队里老人的心,告诉他们,他不会因为张飞就对军队里的老人展开大清洗。

  打压了赵云刚刚要起来的势头和名望,把赵云有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的可能掐死在了摇篮里,断绝了赵云凭借威望突破规则束缚的可能性。

  三方面被他连推带拉,给他折腾的服服帖帖的。

  有人被打压,心有戚戚,不敢妄动。

  有人感受到了新皇帝的温暖,心中感动,对新皇帝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大大提升。

  有人则失去了很多东西,浑浑噩噩,大有一蹶不振的迹象。

  而忠诚于皇帝的新人正在奋起。

  之后,一应关于军队的政令和人事调动命令轻而易举的就推行下去了,郭瑾对于卫军的掌控程度大大提升。

  这种微妙的权力地位扭转让很多人都没有及时察觉出来。

  郭瑾却十分及时的察觉到了这种趋势。

  赵云因为这件事情名声受损,虽然该得到的一点没少,卫军大将军的地位不可动摇,可是他却因此而决定闭门谢客,不与旁人交通往来,竭尽全力的展示自己的无害化。

  这场变故发生之后,赵云仔细的思考,忽然意识到这是皇帝的连环套,针对的不止是他,目标也不单单是他。

  他意识到自己进一步增长军功会让皇帝猜忌,自己在卫军之中的声望越大,皇帝越会猜忌,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半拉女婿,也没用。

  封建皇帝对于军权的敏感程度不是什么人都能挑战的。

  郭瑾肯定不是郭鹏,退位之前就开始让郭瑾染指军队。

  郭鹏有充分的威望和自信,他不担心。

  但是郭瑾没有,所以郭瑾会担心。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赵云非常主动地接受了皇帝的坑害,自损名望,自污以求安稳,还更加谨慎小心的行使自己做为卫军大将军的权力。

  进一步察觉到了新皇帝的某种政治动向之后,赵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阻碍,如果不主动腾出位置,可能就会被动的腾出位置。

  这次风波只是皇帝看在亲人的面子上给的一个机会,根本没有刻意的针对自己。

  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及时领悟皇帝的用意,还要主动彰显卫军大将军的权力和地位,那么皇帝肯定就不会再留手了。

  于是,赵云主动减少了自己出现在军队里的次数。

第1484章.一千三百九十四 全军大比武

  赵云觉得,皇帝需要的毫无疑问是军权,是对于卫军,乃至整个魏军群体无可置疑的军权。

  而自己,就是横在这中间最大的障碍物。

  所以,才在自己成为卫军大将军的情况下,直接动手。

  赵云猜测,新皇帝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职位所掌握的那些权力。

  新皇帝不愿意把权力交出去,却必须要这样封赏自己,因为自己立了很大的功劳。

  所以,自己只能拥有名义,却不能拥有实际权力。

  赵云明白了一切,主动退让,深居简出,对于卫军的事情不管不问,只是象征性的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并不做什么实际的事情。

  郭瑾抓住了这个契机,开始主动把自己的手往卫军里伸。

  当卫军众人发现他们无法从赵云那边获得什么指示的时候,觉得很疑惑,但是当他们通过绿色通道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指示的时候,他们就觉得这样其实也不错。

  与其和赵云商量之后还要和皇帝确认,倒不如直接和皇帝确认。

  反正赵云也找不到,感觉他有点消极怠工的样子,所以直接和皇帝商量事情,一步到位,多轻松?

  卫军里那些负责干事的人就拥有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郭瑾进一步确定了绿色通道的存在和意义,他号召四将军和后勤方面的办事人员,遇到什么问题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和自己商量。

  不用找大将军,大将军很累,需要休息。

  我不累,我不需要休息。

  都来找我。

  郭瑾要架空赵云,把卫军大将军变成一个纯粹的荣誉职位,让这个荣誉职位再也不能影响军队,只能象征性地存在,然后在必要的时候充当救火队员。

  赵云出征在外的时候这个趋势就出现了。

  现在,赵云主动地退让则是让这个趋势加速了。

  皇帝的存在逐渐替代了大将军存在的意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联络皇帝,那么是否需要大将军从中作为中介已经没什么必要了。

  更何况,大将军自己都很少出现在军队里了。

  于是大将军这个职位所拥有的权力就在实际上被郭瑾通过绿色通道掌握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云的政治智慧远超关羽和张飞,权力欲望却远低于关羽和张飞。

  多优秀的将军啊。

  无外乎郭鹏那么喜欢他。

  郭瑾如此认为。

  只是郭瑾的权力欲望丝毫不弱于郭某人,皇位交接之际一度为赵云掌握的卫军实权必须要掌握在手,否则他就吃不香睡不好。

  而现在绿色通道的建立和赵云的主动退避,实际上已经确定了郭瑾战胜赵云的结果,郭瑾成为了实际上的【卫军大将军】。

  而赵云则主动进入了半退休状态。

  郭瑾非常欣赏赵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所以没有打算进一步的折腾赵云,而是打算让赵云安度晚年,而且比曹仁还要舒服一点。

  因为赵云还有职位,一旦出事,赵云还是可以挂帅出征。

  只是赵云不能在日常拥有实际权力罢了。

  郭瑾的夺权计划初步成功,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架空卫军四将军。

  卫军四将军也是魏军中常设将军的职位,常设将军职位所自带的权力非常重大,且不能随便改变。

首节上一节988/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