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976节

  贵霜皇帝本来不想给那么多,但是觉得协定刚签署就要拒绝,实在是太没有面子了。

  刚签署就拒绝,这个协定不就等同于废纸吗?

  于是就给了一些。

  同时表示自己也在经历叛乱,给不了太多,让安息帝国担待着点儿。

  安息当然要担待着点儿。

  他们本来没想到能得到意外的帮助,甚至还可以背靠贵霜对抗罗马,不必担心东部边境。

  于是阿尔达班五世放心的调动了东线的部队往西线驰援,及时的缓解了西线的压力,稳定了战线。

  如此一来,他们一度稍稍遏制住了罗马帝国的攻势。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罗马帝国的攻势变得较为锋锐,且作战机动灵活,导致前线将领纷纷报告说应对起来十分困难。

  罗马军队的骑兵大为活跃,到处袭扰安息军队的驻地,甚至还有那么几次成功偷渡到了安息军队的后方,伏击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焚烧了他们的粮草和军用物资。

  这种往年只有安息军队能办到的事情,罗马军队居然也办到了。

  这就很难受。

  安息军队甚至一度陷入了缺粮的困境,战斗意志十分低落。

  罗马军队则趁机加强了攻势,在前线以强大的步兵力量给了安息军队重创。

  安息军队步步后退,逐渐让出了第一道防线,被迫向后方纵深的第二道防线转进。

  而在此之前,意识到罗马军队的强大攻势不好抵抗,部分将领提议皇帝阿尔达班五世放弃第一道防线,直接转进到第二道防线以拉长罗马军队的补给线。

  他们普遍认为这样可以逼迫罗马军队放弃深入进攻,因为那对于罗马的后勤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主动放弃还能减少军队主力的伤亡,对于保存实力有很大的好处。

  但是阿尔达班五世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阿尔达班五世要求他们死守,说帝国的领土一寸都不能放弃,要让罗马人知道帝国的土地是用血换来的。

  是用我们的血!

  又不是你的血!

  对于阿尔达班五世在对罗马的军事行动上多次失误造成大量损失的事实,前线将领都十分恼火,但是总要遵命。

  阿尔达班五世不是什么简单角色,他继位时间不久,也就两三年。

  他也是通过皇位继承战争用军事和政治手段击败了自己的兄长夺取皇位的,他的兄长因此被驱逐到了巴伦比亚地区苟延残喘。

  但是在对罗马的问题上,他始终不能摆正姿态,始终不能认识到罗马军队的实力更强一点这件事情,以至于多次边境摩擦都吃了亏。

  前线将领的建议被他拒绝,他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拒绝了前线将领出自具体现状的正确提议。

  于是在一阵苦战之后,安息帝国的军队还是不可避免的后撤了无论是战略预备队还是国力,安息帝国都远逊于罗马帝国。

  只是二者之间过长的交通补给线限制了罗马军队的发挥而已。

  和庞大的罗马帝国相比,安息帝国只能算一个地区性中等强国。

  所以在这场战争里,卡拉卡拉皇帝依然没有出动帝国东方行省所能承载的最多规模的罗马军队。

  罗马帝国留有余力,卡拉卡拉皇帝只是带着禁卫军和少量当地军队作战,并未全力以赴。

  而安息帝国已经应对的非常吃力,并且损失了大量军队和大量财富。

  对于统治已经极不稳固的安息帝国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雪上加霜。

  对于罗马帝国来说,这场战争的顺利进行已经极大地增强了卡拉卡拉皇帝的个人威望。

  他一路征战获取的巨量财富极大地满足了禁卫军的需求,让禁卫军的大部分人队卡拉卡拉皇帝极为满意。

  甚至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之后,卡拉卡拉皇帝的命令比禁卫军首脑奥佩利乌斯马克里努斯还要好用。

  卡拉卡拉皇帝的个人权威通过这场战争极大的增强了。

  所以卡拉卡拉皇帝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场刷威望的战争。

  在安息军队全面后撤的档口,他放纵军队大肆烧杀抢掠获取财富,许给军队更大的利益许诺,填饱军队的胃口,让军队更加有战斗意志。

  然后驱赶难民向安息帝国的纵深前进,准备继续寻找安息帝国的主力进行决战,试图一举击溃安息帝国的主力。

  安息皇帝阿尔达班五世被迫亲自前往前线,稳定前线军心,顺便抵抗卡拉卡拉皇帝的进攻。

  安息帝国国势衰微,贵霜的局势也不见得就多好。

  贵霜帝国南部的叛乱还在顽强的继续着,贵霜皇帝十分恼火,不知道多少次的亲自出征,决定要在这一次彻底解决掉叛军。

  不能再一次被魏军威胁了。

  贵霜和安息各有各的麻烦事儿的同时,魏军已经结束了战争,回复了和平。

  虽然对于此次参战的大部分军队来说这一战打得十分憋屈就是了。

  但是没人可以否定,张飞的活跃的确让魏军用非常小的代价和非常少的时间拿下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同时很顺利的消灭了康居国,夷平了康居国,树立了魏帝国在中亚地区说一不二的威慑性霸权。

  这一霸权的确立让魏帝国的西大门非常安稳,整个西部边疆都获得了安定。

  并且,在后郭鹏时代,郭瑾初登帝位的这个时刻,也成功的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权威。

  这对于郭瑾来说,意义重大。

第1471章.一千三百八十一 郭瑾感到愤怒和不安

  这一战获胜,郭瑾在各种意义上的压力都会骤然减轻。

  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和压力都会骤然消失。

  人们对于初登帝位的他的各方面能力的怀疑和担忧,都会随着这场军事战争的胜利而缓缓消失。

  赵云的政治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于是赵云在镇西城内写了请功表,以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希望尽快让郭瑾知道这件事情。

  他很清楚郭瑾对于这场胜利的需求有多大。

  赵云公平公正的论功行赏,把张飞放在了第一位,然后原原本本的把张飞的作战经历告诉了郭瑾,让郭瑾以此断定该怎么嘉奖张飞。

  亦或是作出某种惩处。

  以及该如何安抚那一群一脸欲求不满的骁将。

  张飞是爽了,可其他人很不爽,总不能再起战端吧?

  怀着如此的想法,赵云把这个皮球踢给了郭瑾。

  六百里加急之下,二十多天的时间,捷报就从镇西都护府传递到了洛阳城,正在首阳山讲武堂举办活动的郭瑾得知了这场大战获胜的消息。

  一开始是惊讶,觉得不该那么快,但是仔细想想魏军那么强,那么快应该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他立刻当众宣布征西之战获胜,康居国被平灭的消息,狠狠的振奋人心

  让首阳山讲武堂里的学子们高声欢呼,为他们的君主欢呼,为他们忠诚的对象欢呼。

  然后郭瑾才知道这场战争的始末和其中的一些细节,最初的高兴和轻松很快就化作了满满的无奈和郁闷。

  张德看着皇帝打了胜仗还愁眉苦脸,就觉得奇怪。

  “陛下,大军打了胜仗那是开心的事情,陛下怎么愁眉苦脸呢?”

  “打胜仗我当然开心,但是……但是这个张飞啊,真是叫我犯愁。”

  郭瑾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你知道他干了什么?算了,你不需要知道的太细,你只需要知道张飞几乎是一个人打赢了这一战就好了。”

  “张飞将军一个人打赢的?哎哟,那可算厉害。”

  张德刚准备顺着皇帝的话夸几句张飞,结果皇帝瞪了他一眼。

  “厉害什么厉害?他一个人厉害,把其他将军放在什么地方了?这仗又不是他一个人打,他打的是厉害了,其他将军怎么办?其他部队不要军功的吗?

  子龙将军定下的计划被他一个人搅得一团乱麻,其他将军本来应该执行的任务也没了,仗是打完了,但是功劳几乎是他一个人的,他这也太霸道了一点!”

  郭瑾很不高兴。

  张德闭上嘴不敢说话了。

  前辈教导皇帝高兴的时候顺着说两句,皇帝生气的时候闭口不言,就当自己不存在,除非皇帝发问。

  这才是贴身大太监的存活之道。

  皇帝可是食人猛虎,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那可就是脑袋搬家的局面,所以务必要小心谨慎。

  郭瑾的确很不高兴,而且是越来越不高兴。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对。

  郭鹏做皇帝的时候,虽然张飞也是这个性子,各种闹腾各种撒泼耍横,但是从来没有违背过军事命令。

  军事命令是怎么命令的,张飞就怎么行动。

  他虽然喜欢打仗,但是没有坏过局面,都在控制之中,执行郭鹏的命令,不敢违背。

  这一次,张飞有点失控了。

  他违背了赵云的命令,自己出去打游击,乱打一气,虽然是打赢了,但还是乱打一气。

  张飞的失控看起来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看起来是他鲁莽的性子造成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可是郭瑾任命赵云做统帅执行任务的。

  然后赵云又给张飞颁布任务。

  所以实际上等于是郭瑾在给张飞下达指令,要他按照指令办事。

  但是张飞没有这样做。

  他自由发挥,想到哪儿就打到哪儿,他是愉快了,但是这里头隐藏的东西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儿。

  这让郭瑾深深感受到了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不足,不足以让老将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办事。

  郭鹏的退居二线似乎让军队里一些受到束缚太久的人想要稍微宽松一点的环境。

  这样想着,郭瑾想起了当年郭鹏亲自督办的魏宵案。

  郭鹏打败袁绍成为实际上的天下第一诸侯之后,河北三州正在紧张的整顿之中。

  当时有一个叫做魏宵的将军,是郭鹏的亲兵出身,非常亲信的部下,他奉命率领一部军队防御边疆。

  那个时候是郭鹏建立军队的前中期,军队的规章制度都在细化和完善之中,战时和非战时的规矩刚刚颁布下去。

  郭鹏规定军队将领不得擅自出击,除非遇到袭击,否则不能主动出击讨伐北边的鲜卑人,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定会被严惩,绝不姑息。

  因为这是关乎到威望和指挥权的重要事件。

  结果这个魏宵擅自出击了。

  他派出去的哨骑在草原上游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距离驻军点比较近的鲜卑部落,看样子是准备南下袭击边关占便宜的。

首节上一节976/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