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外交部不得不照会贵霜国和安息国,让他们把人带走一部分,不然真的很多,很烦。
整天流连在高档酒店和青楼里,大手大脚的花钱,虽然可以创造收益,带动商业经济的繁荣,但是他们到底还顶着使节的名义。
搞得都不知道他们是来从事外交工作的还是来吃喝玩乐度假的。
罗马帝国这种远隔万里的国家,但凡在京城里有点门路,在仕途上有进身之阶的人都不太愿意参与。
除非举目无亲,想要搏个出路,那么就去做这种旁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之后便于升职。
只是王威比他们更惨一点,因为没有选择。
他可想回来了,但是四年之内,他是回不来的。
郭鹏规定驻外使节一任四年,四年之后才能回国。
估计王威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皇帝会让他做驻外使节。
他一个从最开始就从事军事活动的将军,怎么就做起了驻外使节呢?
这件事情讨论完毕之后,进入正题。
方才,郭鹏当着群臣的面让群臣感受到了海外贸易的巨额收益。
而现在,他需要引诱这些人拿出自己的钱,跟着皇家海商团队一起出海贸易,一起感受大海贸易的精华所在。
让他们赚到大量的钱,进而带动整个权贵阶层全都参与海外贸易。
把这种风潮推向整个统治阶级,让他们全部转移自己的视线,向外看,向外去追求巨额的、国内赚取不到的利益。
然后从他们赚取的收益中收取重税,进一步增加国库收入,进一步推动国内建设。
国内建设的好了,民间的商业经济繁荣起来,自然就会出现民间的海商也跟着一起出海,等远洋贸易成为大家公认的可以赚钱的行当之后,一切就成为定居了。
这种事情想空手套白狼是不成的。
这群人是整个魏帝国最聪明的一群人,必须要让这群家伙看到真金白银,他们才会舍得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投资到远洋贸易当中去赚取真金白银。
所以郭鹏就要和他们商量这件事情。
“出海远洋,获利极大,但只是我一人动用商队和内廷向外贸易,力有不逮,娄摩国所需要的东西非常之多,几乎到了有多少要多少的地步,这样的买家可不多。
诸君,你们手头若有不用的闲钱,为什么不将这些闲钱拿出来,与远洋商队一起出发去娄摩国售卖货物,赚取钱财呢?我魏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这些东西都可以拿去娄摩国卖卖看。”
郭鹏对着一群家财万贯的高官显贵们进行劝诱。
诱导他们把钱拿出来,砸在远洋航行上,去购买船只、货物,雇佣船员进行远洋航行,去罗马帝国赚取巨额利润。
竭尽全力在他的有生之年把这种向外走的经济模式和思维模式推广下去。
在儒家思想被他打压和限制的如今,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把外向的开拓思维植入人们的理念里,对中华传统思想进行改造。
让他们走出去,把钱投资在可以做大整个蛋糕的事业上,而不是一个劲儿的努力的【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有极限的。
郭鹏把魏帝国的精英们召集到一起,亲自安利,向他们说明做这件事情的好处和获益。
当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全看他们敢不敢,想不想,能不能。
皇帝主导的海商船队很快就要扬帆起航前往罗马帝国,把货物带过去,再把大量的金钱带回来。
而他们,能不能跟上这波浪潮,能不能追随皇帝的脚步,就看他们自己了。
郭鹏张贴出了自己交给张辽看的那张世界地图。
郭鹏把地图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指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除了华夏神州之地以外,还有更广阔的一片天地。
远隔重洋,在大海的对面,也有同样一片巨大的陆地。
“天下之大,无比广阔,还有巨大的土地等着吾辈去发现,巨量的金银等着吾辈去发掘,尔等是要死守着脚下一亩三分地,还是跟着我的船队走到外面去,开拓更广阔的天下,全看尔等自己的抉择。”
以这句话作为结尾,郭鹏将群臣赶出了南书房,不再多说。
他说的已经够多,甚至把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张贴出来让他们去看了。
人类全部的勇气和贪婪都浓缩在这张地图上了。
离开南书房之后,魏帝国的精英们三五成群,互相之间的小圈子聚在一起说着自己这个小圈子的人才能理解的话,互相交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互相征求对方的意见。
曹操、郭嘉、戏忠、王粲等老一辈的老臣也聚在一起,互相商量着他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事情。
“那张地图,是真的吗?”
“不像是假的,娄摩国的使者都来了,这还能有假吗?”
“那陛下是怎么知道的?古人说天圆地方,可那张地图……陛下是已经派人出海航行到天地的尽头了吗?”
“我也想知道。”
几个人叽里咕噜说了些有的没的,然后低声交流起了核心话题。
“你们跟不跟?”
郭嘉看着其他几人,低声询问。
“这会不会又是陛下想要遴选自己人的手段,跟上去就是自己人,平步青云,跟不上去就不是自己人,以后前途有限?”
戏忠有些为难的询问道。
“这可难说,但是我看着那么巨大的贸易额度,怎么也不像是唬人的,恐怕是真有其事,是真的赚到了那么多钱”
王粲低声说道:“朝廷的一些配套措施都订好了,派去督造货物的人都准备好要出发了,不可能有假,是真有其事。”
曹操皱紧了眉头。
“那……陛下的意思是真的要我等出钱出人跟着他一起出海去娄摩国赚钱?为什么?这种好事陛下会让给咱们?”
曹操一不留神说出了心里话,然后立刻闭上嘴。
可惜大家都听到了,都用诡异的眼神看着曹操,惹得曹操一阵心慌。
“咳咳,我的意思是说……是说此事牵扯甚大,出海一次,耗费巨大,这种投入不是寻常人等可以负担起的,而且海上还有可能遭遇大风浪,一旦沉船,血本无归,所以……”
曹操越说越是心虚,很担心有人把他的话私下里秘密报告给皇帝知道。
除了郭嘉可靠一点之外,戏忠和王粲都不好说呢。
看来非得出点血才行了。
曹操有些懊恼自己没好好管住自己的嘴巴。
这要是真让郭鹏知道了,那可就不好说他能不能全身而退了。
曹操多少有点怕。
但是这件事情还要继续交谈下去。
第1392章.一千三百零二 无论如何都要走出去
之前,每一次郭鹏推出新政策,都是曹操和郭嘉打头。
他们两人总是会跟上郭鹏的步伐,走上政治正确的道路,从而成为朝臣们眼中的政治正确风向标,非常有名气。
但是这一次,曹操和郭嘉都有点小心翼翼,不敢贸然做出决断。
出海一次需要付出的成本真的很高。
他们虽然都是高官,俸禄丰厚,但是他们自己家的财产都不算是顶尖的,只能说算是中上,不是顶级富豪。
曹氏家族和郭氏家族当然有钱,但是这些钱也不是曹操和郭嘉说动就能动的。
更别说不久之前曹氏家族的有钱担当曹洪刚被罚光了几乎所有财产,曹氏财力大为衰落。
如此一番伤筋动骨,万一血本无归,之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真要发生那样的事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曹操可就真要靠着俸禄过日子了。
郭嘉比曹操还光棍。
他素来不置产业,不要土地,全靠俸禄和郭鹏的赏赐过日子,日子过得相当奢侈,颇有现代月光族的傲骨,所以很受信任。
但是他本身也没什么钱,除了发俸禄的日子,基本上就是穷鬼一个,家里的日常生活都要靠宗族帮衬着点。
一拿到俸禄他就到处消费到处花钱,除了那些实物之外,但凡是能花销的,都被他拿出来买东西了。
郭鹏有些时候看他花钱大手大脚的,也觉得不理解,问他为什么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都不给家里留一点。
郭嘉就恬不知耻的笑着说道反正陛下绝对不会让我饿死。
然后又说了一堆什么陛下倡导花钱,要把钱花出去,让平民百姓也能有所收益,可以把生产扩大,由此带动财富总体增长之类的一些郭鹏自己也就说了几次的新鲜词汇。
这家伙倒是记得清楚,而且也不管懂不懂,就照着做。
然而他多半是不懂的。
他是真的聪明,所以郭鹏也是特别喜欢他。
每当听说郭嘉又在京城里大手大脚的花钱的时候,就会准备一笔钱给郭嘉的夫人送过去,让她操持着府上的生活,别让家人饿着。
为了把官做好,郭嘉也算是殚精竭虑了。
所以这就导致郭嘉手上没什么余钱。
曹操有余钱,但是储蓄全都在丁夫人手里,自己手上没什么钱,不敢玩那么大,真要玩那么大,没有丁夫人的首肯是不行的。
倒是戏忠和王粲积累了很多财富,家族也有土地,也有积蓄,能出得起这个钱。
但偏偏就是郭嘉这个穷光蛋,稍作犹豫,就问他们几个借钱,说要出海做生意,等赚了大钱回来再还给他们。
曹操大惊失色。
“奉孝你别问我借钱,我家里的情况你清楚,我其实没什么钱的。”
郭嘉一脸鄙视的看着曹操。
“算了,我不该问你的,二位,在下手头紧,能否借我个几十万几百万钱的,等海船归来赚了大钱,我再把钱还给你们。”
郭嘉转移视线,笑嘻嘻地看向了王粲和戏忠。
郭嘉算是发挥了商业技能的最高奥义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
俗称借鸡生蛋。
要是赚了,自然一本万利,要是赔了,大不了脚底抹油跑路。
天下之大,反正……郭嘉的确是跑不掉的。
而且王粲和戏忠也都知道郭嘉背后的靠山和钱袋子其实就是郭鹏本人,所以借钱给郭嘉绝对不会赔本。
就算赔光了,血本无归,只要郭嘉腆着脸去找郭鹏要钱还债,郭鹏绝对不会不出钱。
借钱给郭嘉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毫无风险。
两人互相看了看,一起点了点头,决定借钱给郭嘉,于是郭嘉就有了组织海商队出海赚钱的资本。
曹操看的目瞪口呆,觉得郭嘉这一手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的商业操作实在是妙不可言,他也想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