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士壹更加悲愤了。
他为了士家的尊严和利益勇猛顽强的抵抗,虽然最后战败不幸被俘,但是也不失气节,对得起士家,结果士家居然这样对待他。
他痛恨软弱无力的士燮。
“卑躬屈膝,苟且偷生,毫无气节,你这样这也能算是我的兄长吗?”
士燮毫不在意士壹的指责,觉得士壹是无稽之谈,他愤怒的斥责士壹不听命令,把士家的生死存亡当做儿戏,现在居然还认为他做错了。
“你就没有把士家放在眼里吗?你从未考虑过那么多族人的未来吗?愚蠢!短视!你自己的命不重要,难道还要拖着族人与你一起被杀吗?士家有你这样的子孙,真是大祸临头!”
痛骂一顿,士燮跪在太史慈面前,向太史慈请求处决士壹,以此表达士家对皇帝的忠诚。
还真是可以啊,为了获得原谅,挽回局面,居然愿意主动杀掉族人。
不知为何,太史慈忽然想起了当年的荀攸。
这些年官场上所流传的荀攸为了荀氏主动杀死荀的事情,大概可以和眼前的士燮相比对吧。
相对于家族和绝大部分族人的存续,一个族人的死亡则显得微不足道。
太史慈则表示这件事情也要上表告知皇帝陛下,不能随意乱来。
士燮于是将士壹关押起来,听候处置。
当然是必死无疑,只是要走个流程罢了。
太史慈则写奏表,把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郭鹏,然后命令六百里加急把这份奏表送往洛阳,请郭鹏尽快定夺。
紧接着,太史慈开始行动起来,派遣军队前往九真郡和日南郡,象征性占领二郡,也把其他军队遍及交州七郡,象征性的占领交州。
然后把跟随士壹作战而被俘获的人员全部处死,以此震慑人心。
虽然没有完全动兵打下来,但是有限度的清算还是必须的。
士燮想来也是有了心理准备的,为了保全士家在交州的基业,他是可以放弃一些东西的。
太史慈展开行动的同时,六百里加急也以极快的速度将交州发生的事情往京城送。
郭鹏立国之前,青州时代就开始大修道路,到建国前后,已经把整个中原地区的交通道路修的四通八达,高度机动,驿站超过八百所。
登基以后,从延德元年到延德十年,全国驿站又增加了一千二百所,达到了两千所以上的数额,全国驿站工作人员超过四万人。
帝国驿站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
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每一个驿站设译长一人,副驿长一人,其余都是驿卒,承担起繁重的运送任务。
第1364章.一千二百七十四 六百里加急(修)
交通越发达,讯息传播速度越快,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就越强,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为了确保驿站可以充分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郭鹏专门在魏律中设置了驿站相关的法律。
驿长首先是要担负主要责任的,驿长必须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情况。
若有驿马死损,驿长必须及时汇报,并且上报具体原因,等待朝廷相关人员前来查验。
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一旦被查出来,不仅要杖责、罚款,最高还要判处死刑。
任务分发不明确、不及时者,一旦耽误了事情,直接追究到驿长身上,不管错大错小,驿长必须要承担责任,接受惩处。
驿卒当然也不轻松,比起驿长的风险,他们也同样受到煎熬。
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之下,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需要背着传递的讯息匆匆奔驰在驿路上,而且还不能耽误日期。
从出发开始计算日期,抵达目的地之后再计算一下日期,汇总之后计入档案,没有出错则年终考核会受到嘉奖,出了错就要等着挨罚了。
从驿长到驿卒都是吏的身份,不是官员,身份较为低微,工作则非常苦楚。
若非这个吏员的身份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逢年过节还有朝廷下发的福利,那愿意干这个苦差事的人还真不是很多。
不过到底是为皇帝办事,说出去也不难听就是了。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郭鹏规定了三百里、五百里和六百里三种加急运送模式。
从慢到快,则代表着政务的紧张程度和重要性的不断递增。
要是发生了什么小规模的蝗灾啊水灾啊旱灾啊等等当地政府可以搞定的事情,则基本上选择三百里,只要让中央知道就行了。
要是规模大一点,地方政府搞不定,需要中央介入的时候,那就要五百里加急了。
要是发生造反、民变、敌人入侵等要流血牺牲的事情,则务必要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阳。
基本上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以洛阳为中心,六百里加急需要遍及全国各个地方,包括边疆。
当然,以这样超高速的传递讯息,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简单。
那就是完全不顾马力、人力。
马很难得到休息,人吃喝也在马上,直到抵达预定驿站换人之前,人马都不能休息,必须一直在路上奔驰,沿途不得有任何人阻拦,阻拦六百里加急是重罪,要斩首。
而没有骑兵三神器之前,这样的事情是难以考虑的。
速度根本快不起来,马没累死人的腿都要给磨烂掉,讯息传播速度极其有限,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也更加艰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容易凸显。
有了骑兵三神器之后,人马合一,速度大大加快,配合发达的道路和水运道路,讯息传播速度大大飞跃。
如此,三百里五百里和六百里的加急制度才被确立。
尽管如此,六百里的高速机动作为这个时代的顶尖讯息传播手段,也需要付出马的性命乃至人的性命。
基本上跑着跑着马就口吐白沫体力不支,勉强支撑到地方就是摔在地上,这要是一口气上不来,马就累死了。
人也差不多,身体素质不够强壮的驿卒根本不敢接六百里加急的任务,因为这玩意儿真的是要命。
身体要是不够强壮还要接下六百里加急的任务,那搞不好东西一送到交给下一棒,人就和马一起摔在地算上,直接就起不来了。
六百里加急成功送到对于驿卒来说是大功一件,极易受赏升职。
基本上想做到驿长的职位,或者更进一步褪去吏员的身份进化为官,主管一个县一个郡的驿站工作,那没有最低三次六百里加急的成功经验是想都别想。
越往上走,需要积累的六百里加急的成功经验就越多,现在在各地驿站负责管理的人员,人人身上都有至少一次六百里加急的成功经历。
只是六百里加急危险性真的很大,所以这种大规模消耗人力物力的快递方式本身也很少被启用,除非是大事。
此番交州事件事关国务,各方面的耐心都是有限度的,不能等待时间过长,来来回回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是极限。
需要驿卒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洛阳,然后也需要皇帝快速处理完这件事情,然后再把命令送回交州。
太史慈便动用自己的战时权限,要求启动六百里加急快递,不惜一切代价用最短的时间把消息送到皇帝手里。
水路并用,白天陆地赶路,晚上水路赶路,昼夜不能停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天之后,郭鹏就在洛阳得知了交州发生的全部事情。
因为是六百里加急,情况紧急,所以需要他立刻处理,然后紧急送回去,留给他的时间很短。
他仔细阅读了太史慈的汇报之后,做了一番考虑,然后叫来了曹操、郭嘉等心腹重臣,一起商讨这件事情。
“眼下这个局面,虽然有些地方与我设想的不一样,但是大体上是没什么问题的,唯一要说有点不一样的,就是士燮的老实超乎我的想象,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交州进行彻底的清算。”
郭鹏喝了口茶水,看了看底下诸臣:“你们以为,现在这个情况,我该如何做,才能确保交州无虞?”
郭嘉站起了身子,走到了郭鹏面前。
“陛下,臣以为,士燮是不敢对朝廷有所违背的,他很清楚,哪怕被逼到墙角决死反击,也不是朝廷的对手,反而会被彻底歼灭,所以,不管朝廷对他要求什么,只要不是让他去死,一切都有的商量。”
“那奉孝以为我该如何做?”
“回陛下,既然大军已经过去了,并且控制住了局势,也证明交州兵不堪一击,那么是否除掉士家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意义,士燮已经很清楚双方实力对比,他不会妄动。
但是,他已经如此恭敬,甚至将两个犯事族人剥夺身份赶走,做到了这个份上,如果朝廷对他过于苛刻,反而显得朝廷没有气量,不管怎么说,士燮所作所为,无可指摘,连坐,也要有限度。
所以臣建议,陛下可以将交州七郡之中的某一个或者两个郡依旧交给士家人统领,其他的郡收归朝廷管理,派刺史、郡守、县令,设乡村,派驻军事教官,一切按照朝廷的规矩来。”
郭嘉说完之后,郭鹏缓缓点了点头。
“奉孝所言有理,士燮如此恭敬,不敢逾越,做到了这个地步,无非是要保住士家的基业,朝廷若过于苛刻,反而显得朝廷不够宽宏,这就有所不妙了。”
说着,郭鹏看了看其他决策层的官员们。
“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没人站出来说话,全都默认。
于是郭鹏点头,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按照郭嘉说的来处理交州的事情。
那么接下来,就有一个新的问题。
选择哪一个或者哪两个郡交给士家统领比较符合朝廷的利益呢?
士家的老巢在苍梧郡,士燮本人则在交趾郡经营多年,这两个郡都是交州最为繁华富庶的地方,要是把这两个地方交给士家,当然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士家的利益。
但是这就不能保证郭某人的利益了。
尤其是交趾郡,红河平原所在地,那是他预定的南大仓,也是南疆壁垒,绝对不能失去的地方。
交趾郡绝对不能交给士家。
第1365章.一千二百七十五 郭鹏对士燮依然不放心(修)
交趾郡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点,郭鹏绝不退让。
这是核心利益。
“交趾郡事关今后我治理交州的核心策略,绝对不容有失,不能交给士家,其余几个郡……你们商量一下,看看哪两个郡比较合适。”
郭鹏询问群臣。
兵部尚书董昭站出来向郭鹏进言。
“交州士家出身苍梧郡,不如就以苍梧郡,再加上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南郡,这两个郡交给士家,让士家统领,安抚他们。
而其他交州五郡则掌握在朝廷手里,将士家掌握的两个郡分割开来,使之无法联合,彼此割裂,如此,可保证交州没有危险,不会动乱。”
财政部尚书王粲表示反对。
“交州本身地广人稀,蛮荒不堪,苍梧郡是蛮荒之地中相对开化之地,人口、土地开垦在交州是前列,赋税也是前列。
若把苍梧郡交给士家,未免过于退让,过于照顾士家了,这不妥,朝廷若要治理交州,前期投入也会大大增加。”
民政部尚书枣祗也表示反对,他支持王粲的看法,觉得不能把苍梧郡交给士家。
“苍梧郡地处尚北,接近荆州南部,把苍梧郡交给士家,难保荆南四郡的安稳,这不妥,臣并不支持。”
郭鹏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苍梧郡事关重大,就算是士家原籍,也不能交给他们,日南郡倒是可以。”
日南郡那是交州最南部的一个郡,位置在越南中部,相当靠南。
具体是当初汉武帝收拾南越国的时候顺手开疆拓土给拿下来的,本身汉武帝估计也没怎么指望它多好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