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帝国新兵们又会有一个全新的练兵场。
把练兵和小冰河时代的国防需求联合在一起,执行犁庭扫穴政策,间接为未来北方的边防减轻负担,这也是郭某人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
北方的犁庭扫穴和江南江北地区的大运河建设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
做出了如此这般诸多安排之后,
恐怖的小冰河啊。
郭鹏狠抓大运河工程,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源都投入了大运河工程。
而另一边,驻守青州的太史慈得到了皇帝的出兵命令之后,立刻与现任青州刺史辛评进行了协调。
后勤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然后青州海军一万人和海船三百只南下。
海军的目标是抵达扬州的建安郡的东冶县出海口附近,将张辽麾下的熟悉江南暖湿气候的一万精兵带上,然后继续向南行驶,前往交州海岸线实施登陆。
郭鹏立国数年来,青州海军的建设一直都没有拉下过。
从建国初期消灭江东政权的战斗之中海军初露锋芒,再到剿灭辽东政权时海军横渡渤海,直抵朝鲜半岛的战斗,再到数年前海军度过海峡抵达台湾岛设立统治,那都算是海军的大功劳。
太史慈凭借多次战斗的功劳,成功提升军衔到卫将军级别,带领在整个魏军序列里算是弱势的海军扬眉吐气。
魏军里步军和马军是旗鼓相当的,海军人数只有三万人,是人数最少的。
而且在没有战斗时的任务主要就是捕鱼和南北转运粮食物资等等,被步军和马军戏称为海上民夫。
太史慈当然很不爽,他一个常设定海将军,职权比很多步军马军的将军都要大,居然被这样瞧不起,着实难受。
不过这年头能让海军发挥的场合的确不是很多。
也没有什么有威胁的海上对手,想要有威胁的海上对手,那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这个时代,郭某人的这支海军只能成为别人的威胁。
但是要成为别人的威胁,也要去找,找到有人住的新大陆,才能成为威胁,之前,除了日常演练之外,海军还就是南北转运的任务最多。
辽东缺粮,江南缺马,有些地方缺人,有些地方缺钱,走海运都是较为方便快捷的。
江南和辽东就这样被各类大海船给沟通在了一起,跨越空间界限,成就互联。
前几年,太史慈和张辽再次联手度过台湾海峡登上台湾岛,奉命开拓台湾岛并且在台湾岛上建立统治。
太史慈和张辽带领几千人登陆台湾岛,然后绕岛探索。
找到了不少土著人,也找到到了台湾岛最优良的港口,之后他们上表皇帝,说他们探索到了这个大岛,请皇帝命名,以及命令他们之后该怎么做。
郭鹏得知以后很高兴,决定让他们在登陆的地方设置海军基地,在这里常驻,并把这个大岛命名为夷州岛。
反正郭鹏说什么就是什么,军队肯定照着他的目标去做。
之后郭鹏又下令在港口处设县,设立统治,并且把这个县命名为台湾县,派驻了县长。
至于这个县该怎么发展。
当然是靠着台湾岛本身的一些特产和东冶县做生意。
所以还真别说,这也是一条不大不小的商路,开拓出来以后,不少海商选择在东冶县或者台湾县定居,经营两岸,搞商贸往来,把一些台湾岛上的土特产贩卖到东冶县或者扬州北部的繁华区域。
这份开拓功劳有一半记在了太史慈的脑袋上,太史慈获益匪浅,但是这种功劳并不能让身为军人的太史慈感到满足。
这一回,郭鹏选择走海路攻击交州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们,给了太史慈大展威风的机会。
之前对付朝鲜半岛上的三韩,那种虐菜的感觉让太史慈非常不过瘾,他希望这些蛮荒之地的【野人】们可以凶悍一点,不要一触即溃,稍微给他一点挑战性。
但是太史慈的想法注定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中原帝国军队的最大敌人都不是这些南方“蛮夷”,而是江南潮湿闷热的气候与恶劣的交通。
此时,是延德十年七月底。
太史慈的海军进军的时候,郭鹏也传旨到交州,痛斥交州牧张津和交趾太守士燮及其他数名太守、县长,说他们统统都是混账东西,乱搞乱来,把中央号令视作无物,这完全就是在造反!
天子之兵不日将至,尔等若要活命,便立刻罢兵,束手就擒,听侯处置,但凡敢于抵抗,杀无赦!
算是最后通牒,让他们乖乖地束手就擒,识时务者,可以活命,不识时务者,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得到消息的张津又是惊恐又是恼怒,种种情绪交织在胸口,一口血喷出来,整个人面色惨白的倒了下去。
望海县城门大开,张津已然半死不活,剩下来所有交州人都紧张的看着士燮,希望士燮能给他们出个主意,度过这次难关。
有人主张抵抗中央,让中央知道他们的厉害。
也有人主张妥协,只要中央的要求满足,他们不可能在这里久居。
士燮则大为恼火,把主持军事行动的几个弟弟痛骂一顿。
然后这群愚蠢的弟弟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如何的触动了皇帝的底线,以至于皇帝决定出兵来交州平息事态。
“你们以为我被张津抓住是因为我轻视张津的决心吗?我是在示弱啊!示弱啊!你们到底懂不懂什么叫做示弱?交州士家已经实力非常庞大,七个郡,四个郡都在士家的支配之下!
这种事情,朝廷会不知道?之前皇帝下令让我做交州刺史,我就觉得不对劲,皇帝这可能是在我试探我,看看我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决心,然后才会决定要不要出兵交州!
我强烈拒绝成为交州刺史,坚决不做,坚决支持朝廷派来的交州刺史,并且在张津发疯之后被张津抓住,就是要让皇帝看到,士家没有那么强大!现在呢?士家的底蕴,暴露无遗了!
你们都是瞎子吗?去年那场大叛乱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不知道吗?皇帝要清丈土地,清丈土地啊!他最讨厌占据大量土地的豪强了,我们士家不正是如此吗?”
士燮大为恼火,一顿连珠炮似的宣泄让三个弟弟目瞪口呆。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这一点。
原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那皇帝未免也太……
太无情无义了吧?
他们如此想到。
“皇帝在交州必然是有眼线的,可能在明,或许在暗,亦或者明暗都有,但是士家的力量从来都没有暴露出来,我三令五申让你们不准动兵,只能自保,自保!这就是你们的自保?”
士燮愤怒至极,唾沫星子乱飞,士家人则目瞪口呆,有的面色不佳,有的感觉开始抹眼泪了。
“那,怎么办?”
有人把大家心中的问题问了出来。
第1356章.一千二百六十六 士武觉得十分憋屈
事已至此,居然还有人问自己该怎么办。
对此,士燮真的很想把这些人捆起来交给皇帝处理算了。
但是他没办法这样做。
到底是同族,血浓于水。
但是发泄还是要发泄。
“还能怎么办?你说还能怎么办?天子之兵要来了!横扫天下无敌手的天子之兵要来了!万一他们要来清丈土地,你们怎么办?士家怎么办?祖业怎么办?你们问我,我还能怎样办?!”
士燮狠狠跺脚,跺的脚都麻了,整个人都不好了。
于是整个会议的气氛就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良久,士燮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你们各自回各自的领郡吧,遇到天子之兵,就开城迎接天子之兵进来,不要抵抗,不要做对,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此,天子之兵就不会对你们下杀手,你们的性命可以得到保全。”
士家人感到非常意外。
“那……家业怎么办?万一天子之后还要问罪怎么办?就完全不抵抗吗?”
士燮的弟弟士武询问道。
士燮扫了一眼士武。
“你想死还是想活?”
“自然想活。”
“那就照我说的去做,说不定士家家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至于其他的,想都别想了,天子已经动兵了。
这件事情不会那么容易结束的,幸好张津现在还没死,要是能撑到朝廷的人过来,张津能帮我们顶不少罪,一定要保住张津的命。”
士燮打定主意,将会以一个臣服的姿态向郭鹏再度投诚,不抵抗,不给他大开杀戒的借口。
如此,至少能保全士家人的性命和一部分财产,不至于让郭鹏像对付那些豪强一样的对付他士家。
士家人对此感到绝望和惊讶,以及无可奈何。
既然士燮都发话了,那么他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照着做。
郭鹏在北方大肆清算造反豪强的消息此时此刻也传到了交州,得知北方豪强被郭鹏杀戮殆尽,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令他们不寒而栗。
时代变了,现在已经不是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他们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格。
生存,至少对于豪强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士家人按照士燮的命令三三两两散开,回到他们可以管事的地方,准备解除掉整个交州的防御,把自己的未来完全交给中央朝廷。
在士燮看来,如此就能避免中央朝廷对他们下狠手。
我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你还要我怎样呢?
难道还想杀了我不成?
至少还能留在交州,不至于被皇帝严惩,失去地位,失去权势,从而变成没有政治权势的土豪,那问题就大了。
这是士燮在这样的局势下所能想到的最佳处理方案。
的确,这的确是最佳处理方案。
如果士燮真的能办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话,连着郭某人在内,魏军士兵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这群热情洋溢的良民了。
如果士武那边没有出幺蛾子的话。
士武担任的职位是南海郡守,是通过士家的权势和地位在张津的前任、朱的儿子朱符死掉以后谋取的,当时整个朝廷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默认了士家对交州的掌控。
张津来了以后,面对士家在地方上的独霸,虽然不爽,但是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因为当时天下尚未大乱。
等到天下大乱,张津和刘表不对付之后,张津才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强化自己的权势,否则就是一条砧板上的鱼。
于是才有了今日的果。
本来吧,扳倒张津维护了士家的地位,这是两件开心的事情。
两件开心的事情加在一起,应该是天堂一般的美妙时光。
可为什么,却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呢?
魏天子横插一脚,把本来美好的事情变得一团糟。
士家即将面临成为鱼肉任由他人分食的命运。
这就让士武很不满意。
不是每个人都像士燮那样懂得进退的。
这样的人就算在整个人类世界都算少数能克制自己发展壮大的欲望,看清世界走向,从而选择臣服于强者,而不是自己出来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