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不还是变成交州了?
所以士燮主导下的士家根本不想做这个明面上的首脑,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抗衡中央政府,所以只想安心的维护自己现有的利益。
这一点,是张津办不到,也无法接受的。
张津也是生病病昏了脑袋,也不想想魏天子扫灭四方平定八荒,何等雄才大略的人,最讨厌的肯定是割据,而你这个交州牧居然明明白白的跟他说我想割据,请你答应。
你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士燮不由的感到十分有趣,觉得张津就是个棒槌。
第1349章.一千二百五十九 好家伙,刘关张在你的嘴里三结义啊
延德九年年初,士燮的使者和张津的使者同时都在洛阳。
当时,郭鹏还没有掀起清丈土地行动,还在酝酿阶段,骤然听到了交州牧张津请立他的儿子张问为下一任交州牧的时候,还觉得非常意外。
张津是不是脑袋坏掉了?
他的反应和士燮一样。
他感觉张津的上表就是在和他商量我想割据,你答应我好吗?
你问我这个大一统帝王要割据的地位?
就算交州蛮荒不堪,就算交州穷的根本收不回战争成本,但是你觉得我为了维护领土完整,是会顾忌成本还是怎么的?
你觉得我设置在荆州和扬州还有益州的三支军队至今没有回撤是为了什么?
好家伙,刘关张跨越历史和次元在你的嘴里三结义啊。
这就很奇怪。
非常奇怪。
他感觉不应该有人这么头铁的问他要这个地位。
都已经延德九年了,他都做了九年皇帝了,那么多年发生的那么多事情,难道还不能让张津了解到他是什么样的人吗?
然后他又接到了交趾太守士燮的上表。
士燮表示,交州牧张津上表的事情他知道了,但是他非常不赞同张津的行为,他认为张津这是因私废公,所以他将坚决拥护中央派来的下一任交州刺史。
看看,什么叫识时务?
人家能连续几代人做地头蛇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少人家知道和中央分享统治权,知道郭鹏不会允许下一个州牧出现。
而张津呢?
居然想世袭交州牧。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个地方体现出来了。
当时郭鹏就对张津非常不满意,很生气。
不过转念一想,他考虑到了交州的优势地理位置。
那可是直接面向南海的一块土地。
虽然现在蛮荒不堪,但是将某些地方选为对外出海的出海口进行建设,以此发展对南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商业贸易还有殖民掠夺,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和罗马帝国的海上商贸之路。
比如将来分封计划也会有皇子从这里出海,去东南亚和南亚,乃至于澳洲都不一定。
交州的实际价值并不值得他大动干戈,但是配上中央政策,还有未来的规划,交州的价值就会立刻上一个台阶。
值钱的不是交州本身,而是政策和优势地理位置。
而且他一直想要的垂涎的红河平原,此时就在交趾郡。
交趾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红河平原地区,这里还是交州的政治中心,都不用动兵去打外战,直接就能拥有。
越南凭借红河平原成就了不小的实力,这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发展文明,并且养育了数量很大的人口,相当的有潜力。
所以郭鹏是打算把红河平原建设为魏国南大门,在这里设立稳固的统治。
边疆在历史上来看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不适合发展农业,移民实变的政策比较难推行。
但是红河平原一旦成为南大门,极高的农业价值被开发出来,驻军将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交州的位置和未来的战略价值就是那么大,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可以衡量的。
过去实在是力有不逮,无暇顾及交州。
但是现在有了精力,也不得不考虑一下之后关于交州的事情。
交州和平投降,没有打仗,魏中央也不好挑起战端。
除非交州原地自爆,出现了造反的事情,那么,郭鹏就可以利用这个借口大规模派驻军队进入交州,开始建设海港,并且经营红河平原。
海港一旦建立起来,红河平原稍微经营起来,在不远的未来,小冰河彻底降临的时候,红河平原也能通过海运给北方提供一定量的支持。
确定了如此这般的方针之后,郭鹏就进一步认定交州是要掌控在手的。
但是如何掌控,怎么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掌控,这是值得商榷的。
大规模进兵实在不值得,而且道路崎岖难行,大规模进攻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进军途中损耗的兵力会大于战争期间损耗的兵力。
而且如何进兵也是一个问题,天子之兵进入交州,总要有一个得体的理由。
比如造反。
为了给未来奠定基础,郭鹏遂在南书房召开了核心决策层参加的御前会议,讨论张津的上表和交趾太守士燮的上表。
基本上大家的意见都很一致,一致的认为张津就是在想桃子吃,简直是不知死活,昏了头脑,完全搞不清楚现在是什么时代。
身子到了魏帝国,脑袋还留在汉帝国。
曹操就对张津感到非常不屑。
“昔年我魏还有诸多大事要办,暂时无暇管顾交州,所以才让他在交州做州牧,这已经是陛下的无上恩典,他又怎么敢继续僭越,把陛下的恩典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郭嘉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张津此举,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家族在交州扎根,借着距离洛阳遥远的距离,想着割据一方,表面上是在请求陛下的同意,实际上就是在图谋不轨,臣以为,张津用心险恶,可伐之。”
兵部尚书董昭也上前进言。
“张津居心叵测,试图以一家占据一州,效仿前汉初年南越王赵佗故事,简直是痴心妄想,陛下,臣以为张津非人臣可以满足,应当早图之,不可使之根深蒂固。”
参谋令戏忠上前进言。
“陛下,交州地处偏远,若要伐之,有三条路,一者是从荆州南下,昔年荆州刘表垂涎交州,时常派兵袭扰,这条路可以使用,二者是从永昌郡顺流而下,进入交趾郡,直达交州,其三则是从扬州的建安郡进入交州的南海郡。”
好家伙,戏忠直接就越过了是否要讨伐的问题,直接讨论该怎么讨伐了。
不错,参谋令就该这样直接给皇帝以军事建议,不要考虑别的。
的确,张津这样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对中央朝廷的挑衅,若要直接出兵讨伐,也是可以的。
不过,郭某人总觉得不给交州整点麻烦出来,就不能更好地满足他的利益。
郭某人喜欢看狗咬狗。
“讨伐交州的事情暂且不说,诸君对交趾太守士燮的事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群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觉得张津狂妄,而士燮更加恭顺,言明支持朝廷派遣交州刺史,非常识时务,可以重用。
对此,郭鹏不置可否,而是把视线投向了许靖。
“许部堂,我听说你和张津有故交,经常书信往来,应该对交州更加了解,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众人齐刷刷看向了天字第一号大佞臣许靖。
许靖的名声的确已经是臭不可闻了,大家私下里都把他称作天字第一号大佞臣,对他非常不屑,之前追着喊着要杀了他的人现在依然对他非常不友好。
就算他掌握权力,却因为大家已经撕破了脸,所以彼此的关系非常僵硬。
但是没办法,皇帝就是要用他,至今还让他做礼部尚书,并且朝廷的核心决策也少不了他的参与,对他非常宠信。
只能说没有一个皇帝是不喜欢佞臣的。
第1350章.一千二百六十 士燮犯了郭鹏最大的忌讳
郭鹏的问话没有别的意思。
他可不觉得许靖和张津有书信往来就是许靖里通外国,这完全可以看做许靖在为他收集交州的政治生态。
因为许靖已经没有退路,是一个孤臣,除了皇帝,什么都没有了,不依靠郭鹏,许靖今天下朝就要被那群恨他的人下到油锅里面炸个酥脆。
许靖收集到的消息可以和临淄营密探收集到的消息两相比对一下,看看谁的更加精准,也能更好的了解交州目前真实的政治生态。
许靖不紧不慢的从软垫上站起来走到了郭鹏面前。
“陛下,据老臣所知,交州牧张津非常讨厌现任交趾太守士燮,两人实际上关系很差,隐隐有针锋相对的态势,他们之间的矛盾在交州是人所皆知的事情。
张津是前汉朝廷任命的交州刺史,陛下又任命他为交州牧,是外官赴任,而士燮则是交州本地人,家族在交州六代人,苦心经营,实际上乃交州真正的控制者。
士燮本人虽然只是交趾太守,但是其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县令士兼任九真太守,三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权势非常庞大,在交州首屈一指。
士家一门四人掌控交州四个郡,而交州一共才七个郡,可见其家族势大,老臣以为,张津固然狂妄,但是士燮也绝非善类,此时与张津针锋相对,可见其人对张津的反感。”
许靖这样一说,引发了部分官员的思考。
因为交州非常没有存在感,魏国官员的心思从未倾注在交州身上,搞不清楚交州的具体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所以他们不知道张津和地头蛇士家之间的恩怨纠纷。
更不知道这个士家居然一口气掌握了大半个交州,成为交州的无冕之王,真正说话管用的人,张津说话也没有他好用。
如此看来,士燮还真的不是一个善类。
他们纷纷看向了破家灭门小能手的皇帝。
他们很清楚,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地方上有某个家族掌控了太大的权势,甚至可以对抗中央朝廷的指令。
士燮犯了郭鹏最大的忌讳。
比起张津这暂时的无根浮萍,士燮才是郭鹏最讨厌的。
而士燮这个时候上表支持皇帝派遣刺史取代张津,无非是想维持现状,继续当他的土霸王土皇帝,不想让朝廷的势力进来干涉交州行政。
这也是皇帝陛下最讨厌的行为,为了这个,郭鹏杀掉的人可不在少数。
如此看来,皇帝陛下的想法可能和大家想的都不太一样。
果然。
“不要管张津,只回复士燮,并且告知士燮,他是朝廷属意的下一任交州刺史,然后,把这个消息同时泄露给张津知道。”
皇帝果然不是什么走寻常路的人,就是不想安安稳稳的拿下一块地方,非要让他们自相残杀自己爆炸,然后再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降临当地,获取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