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从徐州往沛国走陆路,见老爹,看看老爹能为自己安排什么人才。
再按照老爹的安排去一趟郭氏祖祠见祖宗,算是正式认祖归宗,老爹一直都想让自己去一趟阳翟祖宅,不过郭鹏一直没得空。
最后再去雒阳,在雒阳待一段时间陪家人,然后再回上谷郡。
这一次休假,就干脆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都给做个干脆彻底不拖拉,以免日后真的没有空闲了反而为其拖累。
安排好了自己的行程,郭鹏把重要的部下全部喊来,向他们说明自己要休假的事情,然后挨个挨个的给他们仔细安排任务和工作。
郭鹏说自己三个月左右就回来,回来要看到他们办事的成果,做得好有奖励,做得不好就要惩罚。
至于自己不在期间,郡中大事交给程立和臧洪来负责,有重要的事情,两人商量着处理,实在紧急,以功曹程立年长,所以以他的意见为准。
郭鹏将自己的佩刀和太守印绶交给了程立代掌,让众将服从最年长的程立的指令,一应事务不得擅自做主。
临出发之前,郭鹏在郡内筹备了一些边疆特有的物产,还准备了数匹好马,带上郭烈郭木郭水以及最精锐的亲卫队二十人,很快启程了。
“仲德,我这一去,郡中大小事务都要交给你来代替掌管,务必小心谨慎,我不在的时候就负责把屯田安排好,军队练好,其他的事情等我回来再做安排,一切都靠你了。”
郭鹏握住了程立的手,将事情托付给了程立。
程立点头。
“主公请放心,立定为主公守好上谷郡。”
对程立郭鹏是十分放心的,于是郭鹏便启程离开了沮阳县。
出居庸关,往蓟县方向前进,见了宗员,把妻子要生育、他要休假的事情告诉了宗员,请宗员多多照顾一下上谷郡。
“乌丸闹不起来事,鲜卑内乱,正在争夺首领之位,顾不得和大汉开战,眼下不休探亲假,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休假了。”
郭鹏苦笑着对宗员如此说道。
宗员闻言则羡慕的看了看郭鹏。
“我何尝不想休假啊,可是,实在是脱不开身,唉……子凤好生歇息,北疆安危,都在你我二人身上了。”
郭鹏向宗员辞别,便准备乘海船南下吴郡。
汉代时期的海运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就已经比较兴盛,开辟出了好几条航线,有到朝鲜的航线,有到日本的航线,还有到南边的航线,郭鹏就要坐船走南边的航线。
八月底,二十九日的时候,郭鹏乘海船抵达了吴郡港口,从港口下船,一路往吴县而来。
信件自然是比人先到的,蔡邕在数日前得到了郭鹏即将南下吴郡前来探望他的消息.
当时他正在执经教授一些吴地士族子弟学识,这也是蔡邕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来源的方式。
接到信件之后,士族子弟们便看到一直冷静端庄大气度的老师蔡邕忽然间失去了冷静,满脸欣喜之色,一下子站起身子跑出了学舍之外,连鞋子都没穿就跑走了。
他们为之愕然。
第143章.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兴
蔡邕身为雒阳名士,对于这些吴地士人来说是有天然的身份优越感和礼仪优越感的。
所以蔡邕一来吴郡避难,这个消息就被通报了各大吴地士族,在大士族之间秘密流传。
顾陆朱张四大姓无不欣喜的派遣子弟跟随蔡邕学习经书和礼仪还有琴艺和书法。
其实他们各自都有家学,统治知识都是在家里学的,之所以要跟随蔡邕,是看中了蔡邕的大名气。
蔡邕自己也清楚,他乐得如此,将自己擅长的东西传授出去,在这里过隐居的生活,做做高人雅士,挺好。
但是今天,蔡邕直接疏忽了自己一直非常在意的礼仪,光着脚就跑到了外面,然后一骑绝尘而去,丢下他们不管不顾,这让他们觉得非常吃惊。
一直非常尊崇蔡邕并且跟着他学习的顾雍就为此感到十分的错愕。
顾雍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所以顾雍与老师蔡邕的名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可以说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了。
他一直以蔡邕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标准,现在蔡邕忽然失态,作为蔡邕高足,他理当肩负起所有同室学子的疑惑,起身追赶并且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蔡邕一路疾驰回到自己家里,满脸惊喜的样子让家人觉得十分吃惊,蔡夫人看着连鞋子都没穿就跑回来的蔡邕,大惊失色。
“伯喈,你这是怎么了?”
“夫人,子凤要来见我了!”
蔡邕惊喜的对蔡夫人说道,蔡夫人一听又惊又喜。
“子凤还能来见你?子凤不是在幽州做护乌丸校尉吗?”
“升官了升官了!子凤做上护乌丸中郎将兼上谷郡太守了!”
蔡邕高兴的就和自己做了官一样:“之前幽州爆发叛乱,子凤参与平定了幽州的大乱,立下大功,加中郎将,任上谷太守,年纪轻轻,就是两千石了!”
蔡夫人十分惊讶。
“那……那子凤都做了太守了,还能来见你?”
“子凤三年没休假,这一回妻子怀孕将要生产,他便请了探亲假,打算先来看我,然后再回雒阳,最后从雒阳回上谷,时间也不宽裕,最夫人,马上准备招待子凤!”
近十年不见面,蔡邕十分思念郭鹏,念及郭鹏用性命保护他脱困的过往,这份心情便更加难以抑制了。
话刚说完,顾雍也追着蔡邕的跑了过来求见蔡邕,蔡邕让顾雍进来,发现顾雍拿着自己的鞋子跑了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
“元叹,为师失礼了。”
蔡邕很是不好意思。
顾雍很好奇的询问道:“老师为何会忽然如此激动?是遇到什么非常令人感到欣喜的事情吗?”
“那是自然了。”
蔡邕立刻高兴起来了:“为师对你说过郭子凤的事情,现在,子凤他要来了。”
“郭子凤要来?”
顾雍十分吃惊。
虽然不用蔡邕宣扬,他们也知道郭鹏是个大孝子,曾经在大冬天凿冰捕鱼以奉母亲,后来又拜得卢植为师,跟随卢植学经。
之后跟随卢植击败了黄巾军,杀死了张梁,生擒张角,声威大震。
因为朱是会稽人,因为这个关系,郭鹏的名字也被江东人熟知,而等到蔡邕避祸江东之后,江东人才知道蔡邕和郭鹏之间的深厚情谊。
之后因为郭鹏和蔡邕之间有通书信,所以郭鹏的事情往往也会让蔡邕宣扬给自己的弟子们知道,所以间接的帮郭鹏在江东宣传了名声。
比如黄巾之战以后郭鹏还打败了鲜卑首领和连,杀死了和连,重振大汉在北疆的威望,是十分有名气的事情。
因此顾雍对郭鹏的事情也相当了解,但是郭鹏远在北地,怎么就来江东了?
蔡邕高兴的把事情原委说了一下,顾雍这才知道原来郭鹏已经是两千石的边郡太守和中郎将了。
而郭鹏年仅二十三岁,也就比顾雍大三岁,却已经天下闻名,做出了偌大的业绩。
顾雍情不自禁的进行了一下两人的对比,顿时感觉这个对比之间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老师,郭府君到来时,学生能陪同老师一起迎接吗?”
顾雍实在是很想见见这位优秀的同辈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采。
“自然可以。”
蔡邕高兴的点头。
于是蔡邕数着日子盼着郭鹏来,昼思夜想,举止明显和过往不同,以至于长女蔡琰和次女蔡琬都能看出来父亲的不对劲。
于是在某一天蔡邕抚琴之时,两人便去询问父亲。
“父亲的琴音和往日不同,颇为激昂,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蔡琰虽然还未成年,但是十分聪慧,蔡邕将自己在书画琴艺上的本领都传授给蔡琰,也把自己读过的经文和自己写的著作传授给蔡琰,蔡琰的记性很好,可以记下很多这让蔡邕十分开心。
不过,要是蔡琰不是女孩子,而是男孩子,那就更好了。
无数次,蔡邕都有过这样的念头,不过他已经很大年纪了,对这方面的事情也不想太过的考虑,没有儿子,便从宗族之中过继一人来承继香火。
当然,真要过继,也不是现在。
看到蔡琰听到了自己琴声之中蕴含的感情,蔡邕很满意。
“那不如你猜猜,为父是为什么而高兴?”
蔡琰和蔡琬互相看了看。
“父亲的某位高徒让父亲高兴吗?”
“父亲得到了很珍贵的礼物?”
蔡琰和蔡琬的猜测都是有道理的,不过蔡邕一起摇了摇头。
“这些平日里让为父高兴的事情加在一起,十倍之,差不多可以和为父现在的高兴相比。”
蔡邕的脸上满是欣喜,招手让两个女儿过来,对蔡琰问道:“虽然那是你年纪还小,不过,阿琰,你还记得郭子凤吗?”
“郭子凤?”
蔡琰和蔡琬都有些吃惊。
倒不是因为记忆,蔡邕和郭鹏分别的时候才三岁多,还不到四岁,哪有那么清晰的记忆呢?
实在是这些年来蔡邕每次得到郭鹏的书信和礼物都很高兴,拉着两个女儿给他们讲郭鹏的事情,讲得太多了。
郭鹏得知蔡邕有了两个女儿之后,每年所赠送的礼物也就更多一些,蔡邕会拿其中漂亮的小玩意儿给蔡琰和蔡琬,有北地才有的食物也会叫两个女儿一起来吃。
所以蔡琰和蔡琬都知道有郭鹏这么一号人,是一个专门给父亲送礼物但是自己不露面的人。
第144章.一百四十四 天下第二郭鹏吹
根据蔡邕的说法,蔡琰还知道在自己小的时候,郭鹏曾经豁出性命和刺客战斗,保护了他们一家人,不然他们一家人都会遭遇不测。
所以算是救命恩人的角色,而当时郭鹏才十三岁。
蔡琰姐妹对这段往事十分好奇,对郭鹏的事情也很好奇。
“父亲不是说郭君在大汉最北边的上谷郡做官吗?又怎么会来到远隔千里的吴郡呢?”
蔡琰觉得很好奇。
“现在不应该叫郭君了,阿琰,阿琬,记住了,子凤现在是上谷太守,你们要叫郭府君。”
蔡邕微笑道:“之前,幽州发生了几十万人的大型叛乱,子凤率军平定叛乱,立下大功,现在已经是护乌丸中郎将上谷太守了,现在子凤已经是两千石官员,为幽州武将之首,今非昔比了啊!”
蔡琬还有些迷迷糊糊,但是蔡琰已经被传授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很是惊讶,捂住了嘴巴。
“郭……郭府君应该才二十三岁吧?”
“是啊!”
蔡邕不无感叹的说道:“但是子凤的功绩是真实的,不可抹杀的,弱冠从军,战阵厮杀,这份功绩是他用性命搏来的,子凤从小坚毅勇敢,我早就知道他一定可以成大事,现在看来,果不其然!有子凤在,大汉北疆无忧矣!”
蔡琰是没想到父亲对郭鹏的评价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