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771节

  如此,给皇帝带来的压力会无比的巨大,等这件事情波及到了地方上之后,地方上那些官员的怒火和反抗也会进一步动摇皇帝的意志。

  他们的斗争就赢了。

  就和当年中央与地方串联在一起逼迫刘秀妥协的那样。

  一场斗争,可以赢取二百年繁荣,怎么看怎么值!

  于是,他们打起精神。

  一边冲击许靖的家,一边冲击孔袁荀贾四大家族的家,一边还要逼迫着一些有名气的人和掌握权力的高官表态支持他们,否则就是敌人,许靖和四大家就是下场!

  在没有更高等级的士人官员下场之前,魏深、屈楚、齐远、马邈等四人成为反抗行动的公开领袖,各有分工。

  魏深负责领导太学生们,给太学生们以目标指引和行动纲领,其余三人则负责维持组织官员们的抗议行动。

  眼看着士人们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原先不愿意表态的官员和名人现在也有点犹豫,有些动摇。

  皇帝那边一直都没什么反应,帮他说话的许靖和不知道是不是站在他这边的四大家被围攻,也说不出话。

  不止如此,士人太学生们还进一步发起了罢课行动。

  自己不上课,还不允许其他太学内的学生上课。

  那些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想上课的,就被他们霸占了大讲堂,不准他们去上课。

  寒门子弟和黎庶子弟们人少,本想冲进去,但是人数上是劣势,打不过,不敌,只能退避三舍,心急如焚。

  那些讲师们被堵在讲师生活区不能出去,一出去露面就被要求表态支持他们。

  太学祭酒兼学部尚书以及四大家之一的袁嗣因为流言事件并且试图劝解士子们回去上课而引爆了士人们的怒火,不仅被魏深指着鼻子痛骂,还被一桶脏水泼了全身,狼狈窜逃。

  这下子他的名声是臭掉了,也彻底站在了这场士人抗争行动的对立面。

  许靖,四大家族,被一起放出来承担士人们的怒火和指责还有攻击,被树立为皇家鹰犬的典型,名声基本上是臭掉了。

  魏深等人则因为大无畏的反抗行动和面对皇权“不卑不亢”的举动成为“士人典范”,大有取代那四大家族成为新四大家族领头人的趋势。

  眼看着士人们在原本的混乱之中逐渐有了组织和领袖还有行动纲领,可皇帝郭某人还是没有任何表态。

  时间进入到了九月。

  抗议行动的波及面越来越广,很多官署都出现了大量的职位空缺。

  本来还在犹豫还在办公的士人官僚们在之前就参加罢工的士人同僚们的劝说下,决定不上班,放着手上的公务不做,以此给皇帝增加压力。

  官越小地位越低就越干脆,那些有地位有官职的,还真是有点小心翼翼的。

  不敢轻易罢工的领导官员们被迫承担起了沉重的职责,在少数寒门官员和极少数不愿意参合这件事情的士人官僚们的陪同下,艰难的维系着中央政府的运转。

  这群人白天黑夜不断的忙碌着,颇有一种自己进入了修罗炼狱的感觉。

  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些人受不了这样沉重的工作压力,上表请求皇帝顾全大局,响应士人们的号召,把一切恢复原样,这样,朝政就能快速恢复运转。

  这是他们唯一的请求。

  不然这样下去的话实在是非常劳累,真的受不了。

  但是这段时间以来,皇帝就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一句话不说,一点事情也不做,任由士人们对整个洛阳舆论场进行暴风式的洗礼。

  皇帝惯于使用的最强嘴臭武器陈琳一句话也不说,平常为皇帝帮腔的御用文人集团也一言不发,那些往日里的舔狗们也一言不发。

  之前几乎把皇帝捧成圣人的士人们现在是反对这一政策的急先锋。

  看起来,皇帝和许靖折腾出来的这件事情似乎让皇帝陛下众叛亲离。

  一朝遇到士人们如此强力的反抗,就算不涉及到军事层面,也依然让皇帝非常为难,让皇帝措手不及。

  所以有理由相信,皇帝找不到愿意支持自己的人,现在,正在想着用什么办法体面的把这件事情终结掉。

  某个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之后,参与反抗的士人们更加激动,开始加大力度围攻许靖和四大家的府邸,加大力度罢课罢学,有走在街头巷尾到处宣扬许靖的黑历史。

  现在洛阳小儿都知道许靖之所以和族人许邵闹翻,是因为许靖和他的小妾私通,搞出了非常狗血的事情。

  还有四大家各自代表人的一些不知道真伪的黑历史,以及他们的子弟的一些【风流韵事】。

  洛阳百姓不明所以,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件事情当做笑谈来看待,成为了他们业余闲暇时期的开心一刻。

  而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却也隐藏着某些人的一种莫名的担忧。

  皇帝太安静了。

  这不对劲。

  从皇帝以往的行动模式可以看出,皇帝非常强势,就算一时不占上风,也会一直坚持到占了上风为止。

  除非这一次真的是包括陈琳在内的所有御用文人集团全部反水,皇帝真的众叛亲离,否则皇帝怎么会一言不发呢?

  这不对啊,皇帝怎么会一个支持者都找不到,就众叛亲离了?

  就算士人都不支持,他的亲族会不支持?

  曹氏夏侯氏不支持?

  刚刚达成联姻的四大家族会不支持?

  他的那些亲信、故吏会不支持?

  全都背叛了?

  哪怕是那些寒门子弟?

  不会吧?

  在越来越多的士人官员感觉到局势大好从而放弃隐忍加入到反抗队列当中的时候,一部分人的感官却越来越差。

  他们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即将要发生。

  他们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害怕。

  长期处在郭某人的政治压迫之下的敏锐的政治嗅觉告诉他们,不对劲,这很不对劲。

  一定有什么事情被忽略了。

  可是,到底是什么被他们忽略了,他们却不得而知。

  其实别说他们,高官显贵们其实也在疑惑为什么外面都吵吵成了那样,皇帝还是一言不发稳坐钓鱼台。

  曹操不知道,郭嘉不知道,郭鹏最亲信的两个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淡定。

  士人的大串联已经让朝廷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官员都罢工不干了。

  剩下不到百分之五十里,那仅存的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士人官僚也随时可能反水,并且正在不断的反水。

  九月份往后,还留在官署里办公的士人官僚已经不足百分之十。

  如此危机的局面,皇帝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内廷没有动静。

  禁军没有动静。

  城外的卫军也没有动静。

  皇帝照常吃喝照常处理国务,面对曹操等官员们的疑惑和请求,他一概置之不理,就像是放弃挣扎一样,似乎想要和士人们比比谁耗得过谁。

  曹操曾在午朝上向郭鹏提出自己的担忧。

  “目前消息并未传遍全国,一旦传遍全国,必将引起地方郡守、刺史们的动荡,届时人心不稳,国朝稳定不再,臣请陛下立刻制止太学生和官员的行动,恢复秩序!哪怕是用一些强制手段。”

  曹操的屁股自然是坐在郭鹏这边的,他很愿意帮助郭鹏达成他的目标,但是郭鹏这一动不动的态度让他感到忧虑。

  郭鹏只是笑了笑。

  “孤一向不会因言治罪,而且,强扭的瓜不甜。”

  “可是陛下,这不是……”

  曹操还想说些什么,却被郭鹏制止,没让他继续往下说。

第1193章.一千二百零三 皇帝终于要出手了

  郭鹏的态度让一些官员感到迷茫,也让一些官员觉得皇帝是故弄玄虚实则已经准备妥协。

  于是又有一批人加入了反抗的队列之中。

  他们公开发表言论说反对许靖的提案,要求皇帝罢免许靖,停止对察举举士的调查,重开察举。

  没过多久,大约是九月初八开始,就有距离洛阳比较近的地方的地方郡守开始上表。

  他们表示自己对许靖的提案表示严重关切,他们希望皇帝陛下不要被佞臣蒙蔽,要坚持最开始的态度。

  他们认为察举是祖宗成法,是重要的人才选拔机制,骤然废除,采用什么奇怪的科举,这完全是许靖的异想天开。

  他们攻击许靖是个背弃旧主不忠不义之辈,应当被罢黜,甚至被诛杀,怎么可以窃居礼部尚书的高位呢?

  一批士人出身的地方郡守开始对这件事情做出了反应。

  他们也纷纷感觉到了科举制度对他们的巨大杀伤力,决定坚决反对。

  同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正在洛阳发生的士人联合反抗运动,感到非常激动。

  他们觉得一直以来面对皇权都在步步退让的士人们终于挺直了腰杆子,第一次正面硬刚皇权,表现出了绝不退让的态度。

  这是一件好事,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好事。

  士人应当勇敢的站出来对抗皇权,限制皇权,把邪恶的皇权关进笼子里!

  只有把皇权关进笼子里,他们的权力才能得到彰显,他们才能取代皇权,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肆意妄为,为所欲为。

  所以皇权必须要被限制,自魏帝国建国以来皇帝越来越强大的权力,就要在这一波被彻底限制住!

  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

  坚持住啊!

  以洛阳为中心,消息传递所到之处的士人郡守们纷纷感觉到这是一个莫大的机遇。

  除了少数士人郡守感到情况不太对劲。

  他们觉得皇帝的反应不够强烈,可能留有后手,又考虑到和皇帝的关系以及自己的未来,从而犹豫不决。

  但是更多的士人郡守还是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上表请求皇帝顾念民心,念及广大士人的心声,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

  外部的支持传达到了洛阳之后,洛阳城内的反抗行动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

  为了更好的进行统筹运动,魏深、屈楚、齐远、马邈等人商定,推举了名声更大地位更高的、五大国法家族里唯一一个没有和皇族结亲的桓氏家族作为领导者。

  他们共同推举桓典担任他们的领导者,领导他们对抗皇权,与皇帝对话。

  三大诉求

  其一,罢免许靖,并且诛杀许靖这个祸国殃民的“老贼”。

  其二,停止变动察举制度,一切恢复原样。

  其三,停止审查察举举士,已经查出有问题的不管,没问题的必须全部保留。

  一个都不能少。

首节上一节771/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