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这次战争的初步战果统计之后,郭鹏就算是明白那些疯狂开疆拓土的军事狂人是怎么炼成的了。
真的是太赚了,赚大发了。
团灭一个强大的敌人,居然真的可以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不算那些牲畜,就是这些被俘获的人口,他们所能创造出来的价值,至少能吃五年都吃不完。
毕竟人是最值钱的战利品,能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能否带领魏帝国的子民们熬过小冰河期,郭某人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小的把握。
只要化身为带资本家把这四十三万人的剩余价值榨的一干二净,那么度过这场小冰河就真的不是问题了。
大漠畜牧经济区的打造也获得了最初的启动资金,依靠这些牛羊马,把大漠畜牧经济区的底子拉起来,骨架搭建起来,然后就是往里填充血肉让它更好的自我发展了。
预见到了如此的未来,郭鹏就觉得仅仅只是这帮鲜卑人真的够吗?
小冰河是一个漫长而严酷的时代,为了在这个时代里生存下去,还要养活那么多人口,需要做的准备就更多。
需要更好的交通条件,更好地运输方式,更好的城池用以御寒,更多的房屋用来住人。
魏国子民们的负担已经很重了,全国各地各大工程纷纷上马,民力也好财政也好,都快要到极限了。
这个时候鲜卑人的加入当然是好事。
这就意味着魏政府只需要花费稍稍的一点点的费用就能使用这批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去办事,大大的减少成本。
运河项目可以上马了,还能抽调一部分人力去河西四郡协助曹仁军团修路,尽早打通西域大交通线。
这些都是郭鹏非常想做但是现在没有足够人力去做的事情。
除了这些,郭某人还有很多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仅仅只是这四十三万人,完全不够啊。
运河,西域交通线,蜀道,江南交通线,辽东交通线……
无论什么地方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啊。
能不能更多一点呢?
哪里还有更多一点的人可以拿来使用呢?
要那种低成本高回报,可以肆意压榨,就算激起变乱也不用担心道德谴责的,镇压之后还能继续使用的。
沉思间,郭鹏听到了杠铃一般的笑声,一扭头,看到了正在和张飞套近乎的难楼。
难楼似乎说了什么很让张飞感到高兴的话,张飞大笑不已,发出杠铃一样的笑声。
郭某人笑了,皮笑肉不笑的那种。
对啊,早就说好了怎么给忘了呢。
这一波就不是四十三万人了,而是超过百万人了,超过百万的人力,固然并不全是青壮男子,但是其他人群也能充当劳动力来压榨。
对他们也不用讲什么人文关怀,反正就是一群叛逆。
被扣上叛逆帽子的家伙们还想要人文关怀?
开什么玩笑。
有一百多万叛逆人口可以供郭鹏进行剩余价值的压榨,想必郭某人能从他们的血泪里压榨出属于魏帝国的未来。
本来嘛,这种事情靠着本国人之间的剪刀差就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自己吃自己毫无疑问会造成严重的内卷,是有极限的,不想办法吃别人,又怎么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呢?
只是如今这个世界尚未联通,自己吃自己的模式也是世界各国无可奈何之下共同的选择,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新的模式展开了。
欧洲各国一边吃自己,一边吃别人,两头吃,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
然后他们掌权,变本加厉的推行一边吃自己一边吃别人的道路。
直到发展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本国人的反抗越发激烈,这帮人才稍稍减弱了吃自己的程度,加重了吃别人的程度。
之后当时代进步,新的主义诞生并且影响了一个时代之后,他们才赶快学会了用自由作为遮掩,自诩为自由世界。
他们从未放弃过吃自己,只是吃自己的模式运行的比较成熟,看上去比较自由,吃相较好,而吃别人的吃相比较差。
同时他们在吃别人的时候也会顺带着抹抹嘴角,掉落一点肉屑屑给本国被吃的群体。
所以人们都羡慕他们吃外人的方式,却忘记他们也在吃自己。
这等不要脸的技术让郭某人每每为此赞叹不已。
郭某人认为中国未能第一波冲向世界的怀抱走出自己吃自己的模式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非常遗憾。
僵化的儒式思维让吃自己成为了政治正确,吃别人成为了政治错误,有违仁义之道。
但是讲仁义之道的人不多,不讲仁义之道的人很多,你不吃,自然有人去吃。
等于古代中国自己堵死了自己走出内卷的道路,等到仁人志士们想改变的时候,时代已经定局了,冲不出去了,只能静待下一次机会。
所以说这种事情是真的要抢占先机,留下一个传统也好。
至少要让人们稍微把目光往外放,减弱儒式思维给人们带来的道德枷锁,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光吃自己是不行的,自己要吃,但是外边的人也要吃,自己是有限度的,广阔的世界才是没有限度的。
所以这第一波下口的对象,自然就是魏帝国周边的异族政权们。
南匈奴完蛋了,羌胡完蛋了,魏帝国靠着吃它们修起了蜀道,增加了人口,扩大了耕地,获益匪浅。
现在鲜卑人完蛋了,南中蛮人也在下一步打击目标之中,只等时机成熟,剩下的,除了膘肥体壮的乌丸还有谁?
乌丸这五六十万的人口具备相当的体量,且内部已经出现了些许的汉化迹象。
说汉话学汉字已经是他们之中比较盛行的一件事情。
而更有趣的是,难楼也不知道听从了谁的意见,居然开始在乌丸内部试行魏帝国的政治制度,还招募了一些幽州的汉人帮他做事。
比如搞尚书台,搞参谋台,搞御史台,分列官员各司其职,官员名称都和魏国的一样。
还往下学习魏帝国搞了八部,把三台八部制度完整的复制了过去,一群人像模像样的搞起了政治改革,像模像样的搞起了乌丸王庭。
里头有汉人,有汉人在乌丸王庭做事,给他们提意见,他们也采纳了。
很有趣,真的很有趣,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郭某人大笑不止,然后杀意顿起。
别的事情都还好说,学点技术什么的并不要紧,双方体量和模式相差太大,你学到一些技术并不能改变什么。
郭鹏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学习汉人的部分非紧要技术和语言文字。
但是你学到了精髓,学到了政治体制层面,甚至明白了汉人帝国建立的根本和稳定的根本,试图建立起一样稳固的政权体制,走长期发展道路,那就留不得你了。
没人比郭某人更明白一个国家兴衰的奥秘。
而看起来,乌丸似乎正在有意无意的跟着魏帝国的脚步,一点一点往前走。
第1114章.一千一百二十四 师汉长技以制汉
自古以来,蛮夷不可怕,学到些许技术也并不值得多么忌惮。
可怕的是学习了汉人治国理政思路的蛮夷,可怕的是把游牧体制变为封建,从而建立起封建统治的蛮夷国度。
汉人能建立起坚强稳定的政治体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统合能力,这是多少年血雨腥风之下汉人政治智慧的结晶。
强大的游牧国家就像是无根浮萍,四处游荡,一打就跑,兴盛起来很简单,衰落下去一样很简单。
汉人建立的国家体制稳定,能够扎根于建设地,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物产,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技术,统合当地的一切,发展为强大的综合国力。
同时代下,这种综合国力并不弱于游牧帝国、稳定性和延续性远远强于游牧帝国的政治体制才是汉人最大的瑰宝。
这种体制上的优势,并非是一两个古典时代的技术突破能够取代的。
就算让难楼掌握了马具技术,让难楼的骑兵也一起进化,郭某人难道就会被难楼打到亡国?
体制,政治体制,这才是中原帝国最大的优势所在。
而这一点,往往被北方游牧民族的敌人所忽视。
他们喜欢汉人丰富的物产和有趣的科技,乐于拥有这些物产,学习这些技术,却对汉人先进的上层建筑不屑一顾,对此嗤之以鼻。
他们觉得自己的体制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汉人值得学习的只有技术,最重要的也就是技术。
所以他们的行为颇有一点【师汉长技以制汉】的感觉。
做出这种事情的满清王朝后来的遭遇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花了几十年时间,折腾出了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同光中兴】。
他们很舍得砸钱,乐于砸钱,砸陆军,砸海军,洋人有的咱们都要有,这样就不会被洋人欺负。
然后砸出了一支近代化装备的军队。
洋务运动以后的清朝新军有枪有炮有铁甲舰,一应装备全都是同时代最先进的,海防陆防应有尽有,还有本土的军工产业,技术并不落后。
欧美军队与之相比,并没有什么装备上的优势,他们有的清军都有,部分装备甚至还能自产。
但是清朝强盛了吗?
并没有,照样屡战屡败,一溃千里。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有的技术装备,清军都有,日本军队没有的技术装备,清军也有,但是结果呢?
典型的身体比脑子先进。
上层建筑的落后和腐朽是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掉技术上的优势的,而这种优势迟早也会被腐朽的上层建筑所拖累。
其后的中国人才终于意识到,原来救国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政治体制。
有了配套的政治体制,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带领整个国家往前飞跃。
没有配套的政治体制,技术就像李鸿章,一生风雨裱糊匠。
游牧帝国看起来强大,可是他们本身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原始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充满了原始竞争思维,落后了汉人整整一个时代。
科技可以接近汉人,政治体制却不配套,所以不能与汉人国家长期抗衡。
除非汉人国家自己作死,自废武功,搞出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骚操作,比如西晋,比如北宋,那就没的说。
可当时的胡人虽然建立起国家,但是未曾转换思维,把自身所处的时代往前拉,当了皇帝,可整个族群还在游牧时代里游荡。
不能处在同一时代,汉务运动玩的再好,也没办法消灭汉人。
倒也不是没有这样尝试过的胡人。
比如北魏孝文帝。
但他用力过猛,被祖母洗脑过头,仰慕汉文化仰慕过了头,典型的精汉,为了汉化连祖宗都不要了,一通改革猛如虎,不过结果并不太好。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辽帝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的出现。
他把师汉长技以制汉的传统发展到了政治层面。
学习汉人的政治体制,给了汉人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真正的接纳了燕云汉人。
他使得燕云汉人认同自己是辽国人,超过了本身汉族人的身份认同。
这一招坑惨了宋帝国。
以往的北虏只会抢劫,抢劫是主要目的,并没有想着入主中原建立政权,而往后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