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郭鹏和程立在军营里谈了谈河北的战事,郭鹏对程立谨慎的军事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感到十分吃惊,不明白他为何没有名气。
接着郭鹏询问他的出身,知道他出身寒门,小有家资,却没什么门路,一直在家读书,四十多岁也无法做官,长此以往,怕是要等到五十岁才能去太学,六十岁才能谋求做官了。
郭鹏实在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就这样老去,得不到用武之地。
“若是程县丞愿意,郭某愿向老师推荐程县丞,程县丞有文武才,难道就愿意在这小小东阿待到五十岁?”
程立动容,思虑再三,却又面色遗憾的摇了摇头。
“若是早几个月被征辟,程某一定欣然上战场,眼下,大局已定,黄巾贼寇不成气候,不过是两三场战事的问题,程某就算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多谢郭郎好意了,程某,心领了。”
“黄巾之乱就算可以平息,天下也还有很多祸患,北边的鲜卑,西边的羌乱,还有南方的蛮夷,大汉周边并不安稳,这些年,何尝有一年是没有战事的?国家危难,正是需要程县丞这样有武略的人出力的时候啊!”
郭鹏握住了程立的手,缓缓开口道:“郭某没有别的什么本领,官职低微,但是卢中郎此战立下大功,之后定能被天子重用,程县丞何不与我一同拜见卢中郎,届时,请卢中郎为程县丞举孝廉为官,为国出力,岂不美哉?”
程立见郭鹏面色真诚,心中感动不已。
那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名人如此承认自己的才学,要为自己举孝廉做官提供门路的。
思虑再三,程立几乎就要答应,可忽然皱了皱眉头,良久,还是摇头了。
“家乡方遭战火摧残,父老流离失所,城池残破不堪,县尊大病未起,此时,正是需要人稳住局面的时候,程某若此时离开,弃家乡父老于不顾,追求个人荣华富贵,又如何对得起家乡父老的信任呢?”
程立对着郭鹏深深一拜:“郭郎赏识,程某感激不尽,只是此时,程某万万不能离家乡父老而去。”
郭鹏叹了口气,知道无法劝说程立了,只好点点头,握着程立的手,开口道:“既如此,郭某也不强求,待黄巾之乱平息,东阿恢复安定之后,郭某再向老师推荐程县丞,届时,愿程县丞万万不要推辞。”
程立动容,眼眶微红,再拜道:“多谢郭郎。”
黎明时分,郭鹏下令全军起床整备,收拾物资,早饭之后启程出发,向南阳而去。
他将残破的营寨和数百抓住的俘虏交给了程立和东阿义军看守解决,给还他们留下了一些兵器和箭矢。
郭鹏和程立执手告辞,依依惜别。
程立看着郭鹏率军离去的背影,良久,叹了口气。
薛房来到程立身边,低声道:“我听说郭郎有意推荐你给卢中郎,你为何拒绝呢?你已年过四十,再不求取官途,还真要等到五十不成?”
程立摇了摇头。
“就是因为如此,我才不能答应,郭郎愿意举荐我,我便丢下残破的家乡和流离失所的父老不顾,去追取个人荣华富贵,做出这样的事情之后,郭郎和卢中郎又会如何看待这样的我呢?”
“这……”
薛房惊讶道:“所以,你故意拒绝?”
程立点了点头。
“若郭郎当真在意我的才学,区区几个月的时间,不会忘记再次推荐我,若他只是逢场说话,客套一二,我这样也不会让以后尴尬。
我已年过四十,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若能寿终正寝老死家乡,未尝不是好事,这一次,就让老天决定我程仲德是到底是能名动天下,还是老死家乡默默无闻吧!”
程立说完,转身便离开了。
第88章.八十九 抵达南阳
郭鹏率军离开了东阿县,一路往南,走在路上,还在回想昨天晚上与程立秉烛夜谈河北黄巾和河南黄巾局势的事情。
他感觉此人很有大局观,通过些许的情报就能断定很多事情,思维敏捷,知识也很丰富,也有实干才能,言辞之间能感受到他并没有自己以前所见到的那些士人的轻浮和脱离实际。
他基于实际情况作出了很多让东阿县在这场灾难中可以存续下来的决断,当机立断,没有妇人之仁,很有决断力。
显然,此人是个实干派,是不可多得的实干人才。
难道是早亡,才没有留名吗?
程立,程仲德……
程仲德……
仲德……
嗯?
郭鹏忽然瞪大了眼睛。
程仲德?
东阿人?
程昱?!
郭鹏惊讶地抬头,再一转头望向了已经看不清楚的东阿县城的方向,心中无比的惊讶。
少倾,他恢复了冷静。
然后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
“对了,居然忘了,程昱是改过名的。”
低声喃喃自语,郭鹏又笑了出来。
真是没想到,竟然是和他一起秉烛夜谈了一夜,这算是结下善缘了吗?
上天赐的机遇。
以后,会有用到的时候吗?
郭鹏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
郭鹏把歼灭了东郡黄巾军卜已所部的事情告诉了卢植之后就继续南下,路上得到了卢植的命令,命令郭鹏继续担任先锋,为大军开路,沿途遇到黄巾军就予以歼灭。
目标是南阳,是皇甫嵩和朱驻军的地方。
此时是八月,因为卢植已经率先平定河北黄巾军的事情落实,所以河南黄巾军的平定也被纳入了讨论之中,这对皇甫嵩和朱的压力是很大的。
甚至朝中已经有人提出要罢免朱和皇甫嵩,转而让卢植担任总指挥攻击南阳黄巾军,多亏张温上表称临阵换帅是很不明智的事情,卢植远在河北,还要平定东郡黄巾军,不是合适的人选。
于是灵帝没有罢免皇甫嵩和朱,这个消息由张温派人告诉了皇甫嵩和朱,皇甫嵩和朱内心不安,便加快了对韩忠的攻势,孙坚和曹操更是急切的围城猛攻,不过收效不大。
黄巾军拼死守城反抗,汉军占劣势,损失不小。
八月初八,皇甫嵩和朱再次得知卢植已经率兵南下东郡,准备消灭掉东郡黄巾军之后就南下南阳助战,不由得更为急切。
曹操也很急切。
此时,曹操已经得知郭鹏阵斩张梁之后,又率兵攻入广宗生擒张角,立下首功,功劳上达天听。
张角被生擒送往雒阳,灵帝龙颜大悦,亲自审问张角,然后亲自下令对张角进行车裂的刑罚。
然后还现场观看,将被俘虏的黄巾军军官一起拉到现场观看张角被车裂的场景,然后下令将这些黄巾军官全部斩首,尸体丢弃在路边,写上『逆贼』两个字,让天下人知道,警告天下宵小之辈。
而生擒张角的郭鹏的名字也被灵帝知晓。
其实灵帝一早就知道郭鹏的名字了,但是没什么印象,此时想起来,当众夸奖了郭鹏年轻英勇,卢植授徒有方,他很高兴。
这等于是许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给他们师徒两个。
郭鹏年轻自己十岁,立下了这样的功劳,而自己痴长十岁,只有尺寸之功,这让曹操非常急切。
他率兵急切的进攻南阳城,亲自登上箭塔射击城内黄巾军,奈何城墙坚固黄巾军人数太多,无法奈何。
八月初九,皇甫嵩和朱登上周边距离最近地势最高的山丘,观察整个南阳城,发现因为四面围城攻打过于紧张,导致黄巾军没有退路,所以才拼死守城,汉军才攻打不下。
原先这样做没什么,关键是不能叫黄巾军逃跑,但是眼下时间不足,必须争分夺秒的拿出战绩,然后才能维持自己的地位,于是皇甫嵩和朱一合计,决定使用围三缺一的战法。
给城内的黄巾军以信心,让他们确定自己有活路,促使他们逃跑,这样才有攻破他们的机会。
于是皇甫嵩和朱一起下令,命令部队让开一面城墙,防线撤开一个口子,果不其然,城内的黄巾军立刻就开城逃跑了。
韩忠率领三万余人和家眷快速出逃,被皇甫嵩、朱、孙坚、曹操、南阳太守秦颉、荆州刺史徐率军猛攻,被大破且被包围,无路可逃。
韩忠无可奈何,为了保全大多数人的性命,不得不投降。
这一次,朱和皇甫嵩决定接受投降。
曹操和孙坚大为喜悦,纷纷庆贺自己完成了使命建立了功业,可以受赏了。
结果没成想还没有高兴一个晚上,当天晚上,南阳太守秦颉出于被攻占了自己做官地方的仇恨,将韩忠喊到自己的帐篷里,杀掉了。
因为自己的私怨,秦颉杀掉了韩忠,结果导致黄巾军极大的恐慌,他们火速推举孙夏成为首领,再次举起反旗,逃到了宛中城据城死守,汉军诸将帅都十分无语。
曹操和孙坚都有想要杀了秦颉的心,荆州刺史徐也对秦颉极度不满。
皇甫嵩和朱联名上表请求罢免秦颉,将他驱逐出了讨伐黄巾的队伍,还收夺了他的兵权。
没办法,接着打吧!
这一折腾,本来在郭鹏帅先锋军抵达之前就能结束的战争再次延长了,汉军再次围攻宛中城。
八月底,郭鹏率领先锋军三千人抵达了宛中城附近的汉军大营,拜见皇甫嵩和朱。
皇甫嵩和朱十分热情的款待了郭鹏,设宴为他庆贺功劳,席间频频劝酒,气氛十分热烈,郭鹏在席间见到了曹操,还结识了孙坚。
宴会之后,郭鹏回营休息的时候,曹操来到了郭鹏的军营内。
“大兄,好久不见了。”
郭鹏把曹仁夏侯和夏侯渊一起喊来和曹操见面,众人一起叙旧,讲起了在河北战场上发生的事情。
曹操不无艳羡的看着郭鹏,开口道:“此番子凤立下大功,一定会提升官职,现在子凤居千石官员职位,论功行赏之后,起码要被提升为两千石官员,弄不好还能封侯。”
夏侯兄弟和曹仁立刻用艳羡的眼神看着郭鹏。
封侯啊,多少人穷其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情,不仅要机遇,还要实力,一旦封侯,就是踏入了贵族圈子,从此就和原先的处境完全不同了。
第89章.九十 一定要跟随他人的人生轨迹吗?
封侯,两千石。
的确,极有可能。
不过郭鹏更为理智一些。
“都有可能吧,不过我觉得最多封个都乡侯,更高一步怕是难,其他的功劳应该会用其他的赏赐来给予,官职上我也没有太多的期待,一切都听陛下的安排。”
郭鹏笑了笑指了指自己:“毕竟我才二十岁,太年轻了。”
曹操等四人一想也对。
郭鹏要是现在三十岁,估计封个乡侯做将军都有可能,可是他毕竟还年轻,现在封了那么高的爵位,以后再立大功又要怎么封呢?
按照朝廷里那帮人的想法,肯定是多多历练多多成长然后再封,这一次最可能的是赏钱赏物或者将功劳转嫁给家人,正好,郭鹏之父郭单在做谯县县令,这一次估计能升职。
“就算如此,子凤的功劳也会被朝廷记住,今后有什么升迁的机会,子凤也会被优先考虑,如此大的功勋,朝廷不会不记住。”
曹操拍了拍郭鹏的肩膀,轻声道:“子凤有想好今后怎么办吗?你若是有想法的话,可以提前说出来,告知卢公或者父亲,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为你运作,只要不过分,朝廷一般都会答应。”
曹操这话说得很实在,郭鹏觉得也是,他一直都没有想过自己今后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