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大概也是交通不便利的辽东苦寒之地限制了他的发展所致。
他在辽东期间,获得了因为黄巾之乱而来到辽东避难的人口,建立了军队,官僚团队,发展壮大。
之后抗衡高句骊国,向北和扶余国和亲,拉拢扶余国一起对抗高句骊,然后逐渐向南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稳住了乐浪郡,称霸辽东地区。
要是说军事能力,公孙度是真的有,军队的战斗力,公孙度也有。
和高句骊以及貊和三韩打仗,公孙度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能力,吊打这些地方,打到他们不敢觊觎辽东,为稳定辽东安稳边疆立下了功劳,也强化了自己的力量。
但是这似乎让他产生了一种幻觉,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永远称霸辽东。
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的综合实力完全无法和中原地区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还是军事。
或许他觉得郭鹏不会来讨伐辽东,因为辽东过于苦寒,且道路不便。
郭鹏讨伐鲜卑震慑幽州之后,就让田豫驻守辽西郡,一边修长城,一边修路,为征讨公孙度做准备。
而公孙度常年驻兵辽泽以东警戒田豫的动向,就是兵马不多,完全不像是为了筹备和郭鹏的大战而做出准备的样子。
在攻伐荆州益州以前,称帝的时候,郭鹏招降过公孙度,公孙度没有回应,就当不知道这件事情,显然也是为了观望局势,然后就是头铁,觉得郭鹏不会大动干戈来讨伐辽东。
也难怪,快二十年的称王称霸,自由惯了,现在要让他认怂称臣,连刘璋都要反抗,公孙度这样的辽东霸主又怎么会甘愿认怂称臣呢?
但是,你如果不放弃抵抗,我就要来揍你了。
郭某人对公孙度不爽已经很久了。
包括公孙度在内,三韩之地,貊之地,高句骊,扶余,他全都要,他全都要灭掉。
此番出战,就是要一口气灭掉全部的东北势力集团,将东北全部纳入郭魏帝国的版图之中,完成属于自己的开疆拓土。
他要把帝国版图扩张到汉帝国都不曾达到的地步,以此证明自己要更加优秀,更加正统。
所以无论如何这一战都要打起来。
现在,政治军事手段都动用起来了,不过为了对付辽东,郭某人的手段不止这两个。
还有第三个。
经济手段。
收拾江南三大政权的时候,郭某人的经济手段都是派上了用场的。
站前,他提前终止了和江南三大政权的贸易往来,让他们无法在得到急缺的各种物资,以此打击他们的战争潜力,限制了他们的动员力和战斗力。
但是对于这三大政权的体量来说,辽东政权无疑是更加弱小的,而且郭鹏也是最早对辽东政权进行经济手段谋划的。
针对辽东的作战,其实很早就开始了。
北伐袁绍之前,郭鹏就开始利用糜氏商队还有青州的一些商队和辽东进行贸易,也让辽东依靠中原物资获得了发展。
占据河北之后,郭鹏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就把成型的曹氏商队也纳入这个体系之中,操纵曹氏商队和幽州本土的一些豪强商队进入辽东,开始和辽东做生意,产生贸易往来。
所以郭某人铸造的标准五铢钱也在公孙氏政权的管辖范围内流通,很受欢迎。
郭某人铸造的标准五铢钱足额足量且铸造技术高超,钱币也很精美,在辽东完全取代了那些私铸劣币,因为中原商旅只认标准五铢钱,不认私铸钱币,也拒绝以物易物。
公孙度也曾试图仿造标准五铢钱,搞缺斤短两,试图以劣币驱逐良币,以此坑害中原商旅,从中获利。
只是辽东范围内的匠人们对于标准五铢钱的铸造手法表示意外,发现无论怎么铸造,都无法做到和标准五铢钱一模一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对。
那铸造出来的钱币自然就没什么价值了,而且外表看上去就和标准五铢钱有很大的差距,一眼就被中原商旅看了出来,连称重都不需要。
几次之后,很多商旅严正警告辽东商人,说你们要是再弄这些私铸五铢钱来糊弄我们,我们就不来了,大不了不做生意了。
一拍两散,咱们能做生意的地方还有很多,你们却没有!
当心我们联合起来抵制你们,让你们出不了辽东。
被如此威胁,公孙度很生气,可是慑于这些大商队背后的魏帝国势力,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出手,担心因此引发了战争,对他不利。
于是公孙度还是放弃劣币驱逐良币的想法,转而全面使用标准五铢钱。
之后他利用自己在辽东的地位和权力大肆敛财,派专人和中原商旅交易,排挤民间商队,让自己获得充沛的物质享受。
获取了经济战争的胜利之后,标准五铢钱在辽东也站稳了脚跟。
得知消息之后,郭鹏授意商旅团队在辽东广泛且大量的收购一些非粮食作物,比如药材,还有大量的皮毛、马匹、牛羊之类的牲畜。
因为收购数量大,收购次数多,公孙度很快就意识到这里头的巨大利润空间。
他意识到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五铢钱,购买更多的他所喜欢的奢侈品乃至于一些魏军的军械,让自己更加强大。
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开始广泛利用更多的土地种植那些非粮食作物。
尤其是各类中药药材,还有人参之类的中原地区没有但是十分有市场的药材。
也派专人从事畜牧业,养殖牛羊马之类的牲畜,和中原商人做生意。
这一类的贸易增多了以后,看着自己的收入节节攀升,越来越有钱,公孙度就更加忍不住了。
他开始动用自己的权力,要求更多的民户用更多的土地去种植更多的药材,搞统一种植安排,增加产量,以此出售给中原商旅并且获得高额利润,再反过来和中原商旅交易其他的东西。
第864章.八百七十四 我有雄兵数万与辽泽天险,何惧之有?
通过和中原的商贸,公孙度越来越有钱。
而辽东的土地和农户也有越来越多开始种植药材而不是粮食。
也有很多人干脆舍弃土地去从事畜牧产业,想着大赚一笔再买更多土地,以此发家致富。
他们都发现了这方面的巨大利润,发现了中原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十分之大,而种植这些东西可以得到的钱远比种植粮食要多的多。
最开始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有疑虑的人很多,大家都不愿意跟风,觉得不种粮食的话大家能吃什么?难道要全部饿死吗?
中原商旅说破了嘴皮子说动了少数人家种植药材不种粮食,以为试验,还拿出足够的粮食抵押给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
然后到了收获季节。
随着这样一批勉强相信了中原商旅二率先放弃种植粮食而种植药材的人开始赚大钱发迹之后,他们周围的人都眼红了。
这些人不种粮食,搞到了种植药材的办法,好像还有商旅派专人来指导他们种植药材。
期间家里要是粮食跟不上,商旅还会抵押粮食给他们度日,等药材成材了,开始卖了,就卖了很好的价钱,根本不愁销路。
那些人一边数钱一边手发抖,之后那些人就发家致富,开始用钱买粮食吃,还能买肉吃,顿顿吃干饭,吃肉,吃得饱饱的,逢年过节还能吃撑。
那小日子过的,比种粮食的不知道滋润了多少倍。
手里有钱,能吃饱肚子,他们到处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
这怎么能不让人眼红?
一传十,十传百,先富带动后富,眼红的大家越来越多的放弃了种植粮食,改为种植药材,成片成片的土地开始种植药材而不是粮食。
大家都是喜欢钱的人,更别说身边就有人实实在在的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发家致富了。
到处炫耀,拿着一块烧好的肉去炫耀,一边吃一边看着大家羡慕的眼神还有咽口水的样子,脸上的得意真是毫不掩饰。
这能忍?
谁不想赚大钱吃饱肚子呢?
于是这个风潮在短短几年间就席卷了辽东大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样的种植业务,和中原商旅做生意。
不仅仅是汉民,这个生意还做到了其他地方,连高句丽和扶余国内都有人这样做。
中原商旅把生意扩张到了整个辽东地区,俨然一种这里是要变成中原急需的药材种植基地的模样,大家都来种药材。
这样的贸易逐渐成型之后,郭某人侦测到了公孙度辖区内种植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逐年下降的事实,意识到自己的诡计得逞。
之后,郭某人就开始引导曹氏和糜氏商队利用青州和冀州充裕的粮食,从水路到辽东各郡县大做粮食生意,逐步介入辽东的粮食市场。
这一招不仅直接稳住了辽东刚开始起飞的粮价,也让中原商旅用绝对的粮食优势操控了辽东的粮价,让缺乏经济常识的辽东统治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辽东正在面临的粮食危机。
虚假的经济繁荣时代到来了,虚假的繁荣让很多人失去了对危机的意识。
很快,中原商人大举进军辽东,给辽东带来了更多的福利和繁荣,辽东各郡,包括辽东、中辽、辽西、玄菟、乐浪五郡在内的各郡的粮价也都被中原商旅操控了。
而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变得更加富裕,公孙度进一步加大了对药材和畜牧业的扶持,并不在意种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这件事情。
中原的商人们把辽东的粮价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内,用这样的方式构建出虚假的繁荣,使得辽东地区的官方和人民都更加乐意种植药材和从事畜牧业,给中原提供药材还有牲畜。
不得不说,郭某人给军队配备的药材有那么一部分就是从辽东购买来的,供给给军队的肉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辽东。
而辽东的粮食,超过八成都来自于冀州和青州。
如果说骤然间撤掉对辽东方面的粮食供应,郭鹏都不敢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反正对于公孙度来说,那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而郭鹏就打算这样做。
从知道刘璋投降之后就已经开始筹备了。
他通过秘密渠道下令全体前往辽东做生意的曹氏糜氏粮商清空各自的库存,分头离开辽东,停止和辽东人做粮食生意,一去不复返。
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公孙度,让公孙度在重病之中烦神去。
与此同时还要再发圣旨,假装招抚公孙度,以此麻痹公孙度的神经,让他无法那么快的反应过来。
邪恶的郭某人完全不打算让公孙度好过,要让他的政权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去。
不得好死的那种死。
连反抗都是虚弱无力的,根本无法集中全力抵抗抵抗入侵的魏军
事实上,在此之前,公孙度的日子还是非常好过的。
毕竟是辽东的统治者,他的日子要是不好过的话,那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了。
通过和中原商旅的贸易,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也获得了大量的奢侈品,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奢侈,吃穿用度都是最高级的。
比如照明一定要用洛阳产的巨型蜡烛,衣服一定要用蜀锦编制,每天都要吃来自中原的水果乃至于来自江南的柑橘和甘蔗,**良的稻米。
他的日子过得如同皇帝一般,各方面都不比郭某人要差,有些郭某人都舍不得用的东西,他用的欢快得很。
在郭鹏称帝之前,公孙度的日子就那么一天天的奢侈起来了。
郭鹏称帝之后,他的日子更是奢侈到了一定的程度。
似乎年纪越大,他的雄心越不再,越在意及时享受,越在意享受之前辛苦创业没有享受到的,而完全失去了进取的意志。
约在六月中旬的时候,郭鹏平定益州的消息从青州传到了辽东,引得一些公孙氏的臣子内心不安。
他的亲信部下柳毅和阳仪都不断的对他进言,说要仔细防范来自于辽西郡的威胁,要小心谨慎的防范田豫的威胁,但是公孙度并不当一回事。
“我有雄兵数万,辽泽天险,何惧之有?田豫小儿若要跨越辽泽,难道我不能提前知道吗?”
公孙度不听柳毅和阳仪的建议,反而对两人的进言感到不耐烦,认为这样的事情不是他所想要听说的。
他只想知道自己又赚了多少钱,又可以获得多少他喜欢的奢侈品。
而且生病的身体让他的确没有什么精力去操心这方面的事情。
公孙度现在的样子,和早年他雄才伟略抗击辽东异族的样子完全是两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