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是皇帝,就没有人敢这样议论您,无论是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
郭鹏这样一说,蔡邕也无话可说了,无可奈何的认了眼下的局面。
因为这真的是大势所趋,无可阻挡的局面,再怎么阻挡,也是没有意义的。
蔡邕加入了郭鹏称帝筹备行动小组,开始了一系列的指挥工作,而郭鹏则着手制定未来的施政方略。
人家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任怎么着也要三十把火。
大封群臣少不了,这是必需的,从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上保护好这些支持自己的人的利益,继续让他们安心的为自己奋斗,然后继续地方治理,继续深入强化地方上的建设,深化乡村屯田制度。
接着是搭建起全新的政治制度,打造一个全新的政治班子,拉起法律建设,交通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建设,把基础夯实。
然后就是一口气收拾刘表和刘璋,顺手拿下连姓名都不配有的交州,再以无人可挡之威望扫灭公孙度,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
实现天下一统,完成一个开国帝王最高的功绩之后,郭鹏想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开始做了。
开通西域啊,重回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啊,进一步驱逐北方蛮夷啊,江南大开发啊之类的。
与此同时,自己的皇帝之位也差不多稳固了,那个时候,就可以用无限的开国帝王威望对士人开战了。
他要用接下来的生命和士人展开一场魏国国运之战。
打赢了,三百年魏国可期。
打输了,最多一百多年,魏国就可以变更姓名,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性人物,还想传承多少代人呢?
郭某人觉得,那是不现实的。
只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郭某人都有必要将汉室的政治制度来一场很大的修改,让这诡异的二元君主制就此终结,让中国的历史向着真正的君主专制方向大跨步的前进。
临近十二月三十,在蔡邕的全盘指导之下,雒阳城各方面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而地方上,因为没有什么战争威胁,除了江东之地,各地刺史、郡守、将军都急速向雒阳赶。
其实程昱给他们的密信就是一个讯号,让他们立刻准备好向雒阳前进,消息一传来,他们立刻跨上战马日夜兼程的奔跑起来,向雒阳前进,半个多月的功夫,一大半人都来了。
而在扬州,大家都很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参加开国典礼,所以郭鹏特意写了一封信给顾雍。
他说让江东方面好好的办自己的事情,未来登基之后,郭鹏会亲自来江东一趟,为他们弥补不能参加开国典礼的遗憾。
顾雍代表江东臣民向郭鹏表达最诚挚的问候。
这些事情准备妥当之后,已经到了十二月二十八,距离开国大典还有两天。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在各方面协调之下,这件事情办理的还是很不错的,郭鹏亲自验收,然后在蔡邕的指导下走了一遍流程,学习了一下自己到时候要做些什么。
说穿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汉帝刘健宣布禅位,郭鹏接任皇帝,另立新朝,然后封赏,接着大家还是继续做该做的事情。
因为郭鹏实际上已经统治大家很久了,现在只是从实际统治变成了名义实际一起来,具体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所以赶快搞定这个事情,大家一起欢乐欢乐,然后该怼刘表怼刘表,该怼刘璋怼刘璋,赶快把外敌收拾掉,天下一统。
我们真的等了好久了,不想再等下去了。
他们如此说道。
这自然是正常的,也是郭某人希望看到的,感受到这样的氛围,私下里举办酒宴的时候,那些一路跟随而来的元从老臣们一个个喝的酩酊大醉,还有的直接哭了出来,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感情还真有人迫不及待的盼着郭某人做皇帝,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肯定还是有的。
当然了,他们并非是出于对郭某人的一片忠心而这样认为的,只是觉得郭某人这样搞对他们而言更有好处罢了。
比起郭某人的称帝,他们更在意郭某人会给他们什么赏赐。
郭某人对此心知肚明。
一个两个的,都在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时间终于到了十二月三十,建安三年的最后一天。
雒阳皇宫内从头天晚上到凌晨天亮时分都是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为晚上的禅让仪式和新帝登基仪式做准备。
不仅皇宫里在准备,所有参与这场行动的大臣们将军们也在准备,今天晚上也有他们的戏份。
各地刺史郡守和将军们以及中央官员都被提前安排了住所,当他们一起来到郭鹏贴心的帮他们全部都给准备好了,家具,佣人之类的,他们只要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包括刘健,刘健已经提前从皇宫里出来,住在了一所别院之中,准备受赏受封,开心的做自己的富家翁。
而郭某人已经带着全体皇族提前入住了皇宫,带着妻子,嫡出子女,侍妾们和庶出子女,还有父母,兄弟,一起入住了皇宫。
第773章.七百八十二 退位与禅让
皇宫里,最早决定在这里服务的一百多名内侍和三百多名宫女已经开始了服务。
他们现在主要是打扫宫殿,洗洗晒晒,以及对郭氏皇族们有什么喜欢的不喜欢的还有忌讳的,都要弄清楚,安排上,办好。
另外,程昱已经安排下去,让各地选送合格女子到宫中为宫女,以为郭氏皇族服务。
皇城之外宫城之内的官署也分别派人前去打扫,运送重要资料之类的,以备新帝登基以后立刻开始施政。
所有人都忙得一口水都没时间喝,包括郭鹏在内也是如此。
作为这场政治表演大戏的绝对主角,该怎么走路,该怎么说话,该怎么表现,都有章程。
这场大戏的第二男主演刘健为了更好的节目效果也被提前接入宫中和郭鹏搭戏,两人的戏份最多,需要好好的练习一下。
看起来,刘健还是觉得这样的做蛮有意思的。
他兴致勃勃的和郭鹏练习禅让的戏码,乐在其中,郭鹏自然也乐在其中,休息期间,还和刘健一起共进午餐,讨论演技,叫在一旁做导演的蔡邕嘴角直抽抽。
有史以来禅让都禅让的那么和谐的,怕是只有尧舜禹了吧?
不过纵使是尧舜禹,恐怕也不会比眼前这两位男主角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了。
但是这也太和谐了一点吧,这真的是皇位禅让权力交接该有的样子吗?
蔡邕对此感到十分无语。
对于刘健也是十分无语。
都到了这个地步,汉室的终结仿佛是理所应当的,蔡邕已经完全不觉得别扭了。
不过不管他是否无语,时间还是很快的来到了夜间。
冬天天黑的早,本该是夕阳西下的时分,眼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郭鹏和刘健各自吃了几块饼填填肚子,郭瑾蔡琬夫妇和曹兰,还有郭单和杨氏也一起吃了一些东西填填肚子。
这场仪式肯定是要持续到下半夜,登基之后还要颁布新帝国政,估计等到结束,天都要亮了,然后大家还要去官署办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入睡,对精力的要求真的非常高。
不过人这一辈子能遇到一回这样的事情也算是了不得了,谁还愿意睡觉?
肯定是从头参与到尾,老了以后还能在自家子孙面前装逼。
时间差不多到了,蔡邕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让郭鹏从后门离开了皇宫正殿,走到群臣的队列之中,家人们除了太子之外,全部进入皇宫各宫殿,等待新帝登基之后的赐封。
等仪式开始,刘健还要先坐在皇位上宣布退位和禅让的诏书,然后褪下皇帝冠服,又让郭鹏当庭换上皇帝冠服,双方易位,然后宣布赏赐刘健,接下来才是正式的属于郭鹏的登基仪式。
那就是要算好时候,正好在建安三年十二月三十的最后一刻完成。
然后新一年到来,汉帝国正式终结,魏帝国正式建立,公布新年号,昭示新纪元的开始,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郭鹏现在穿着官员礼服,留家人在宫内,自己先行离开,进入了群臣的队列之中。
身为魏王,大将军,郭鹏乃群臣之首,甚至还在身为司徒的蔡邕之上,所以进入队列自然也站在最前面,他的出现,吸引了群臣的目光,群臣心照不宣的集体对他行礼,郭鹏予以还礼,然后站在了队列最前方,闭目养神。
时辰终于到了。
鼓声隆隆响起,悠长的号角声随之吹起,庄严而又肃穆的礼乐声中,程昱作为礼官亲自上前,宣布了典礼开始,着群臣入内。
郭鹏领头,带着群臣顺着皇宫大殿的阶梯一节一节缓缓的步入了大殿之内。
交出佩剑,脱掉鞋子,穿着足袋,没有发出声响的进入大殿。
大殿最前方,皇帝刘健正穿着皇帝礼服坐在皇位之上,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缓缓进入宫殿之内的郭鹏,脸上满是喜色,丝毫不以为意。
程昱越过群臣,走上了皇帝所在的高台,向刘健施了一礼,然后拿起了站在一旁的内侍所奉上的诏书。
这是一份退位诏书,然后还有一份禅让诏书,两份诏书。
这两封诏书都加盖了皇帝宝玺和传国玉玺,拥有最正统的法律效力,这两份诏书的存在,将是郭鹏上台执政的法律依据。
程昱首先面向群臣展开了皇帝的退位诏书,群臣在郭鹏的带领下一起跪下,迎奉诏书。
诏书自然是陈琳在蔡邕的指导下写的,蔡邕把持中心思想,陈琳把控文辞润色,确保这两份诏书都是漂漂亮亮规规矩矩的,让旁人找不出一点点不对劲的地方。
诏书的意思也很明确,大家心知肚明,退位诏书里所讲的无非是刘健说自己年少即位,常常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感到担忧,觉得自己的年龄和才德都不足以支撑他坐在皇位上。
皇帝宝座上坐着的那个人所需要的是大家都认同的才华,大家都尊崇的德行,以及傲人的功绩,可他什么都没有,在这个纷乱的天下,他深感自己其实不应该坐在皇位上。
汉朝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多次危机,也不断的被人拯救,这是汉朝历代先帝积德所致,也是历代仁人志士不惜性命所争取的结果,刘健在这里要感谢天下人。
但事已至此,他越发的感觉到汉帝国已经不足以继续统治天下了,不断出现的灾厄和天象都表明,汉帝国的寿命已经走到头了,既然已经寿终,那么最该做的就是入土为安。
他不能继续做皇帝了,他继续做皇帝,对于天下没有任何好处,他的才德不足以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圣天子之名,他受之有愧,所以,他决定退位,不再继续做皇帝。
群臣在郭鹏的率领下高呼不可,刘健坚持,郭鹏二次高呼不可,刘健继续坚持,郭鹏三次高呼不可,刘健还是坚持。
如此三次往来,群臣在郭鹏的带领下伏地跪拜,大哭失声,以表示对刘健和汉帝国的怀念与不舍之情。
当然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真的是最后的告别,不单单是政治表演,郭鹏也不介意让他们最后一次为汉帝国而哭泣。
一番政治表演之后,正戏来了。
程昱取出了禅位诏书,这是郭鹏登基执政的重要法理依据。
他展开了禅让诏书,开始宣读。
意思也很明确,刘健认为自己虽然退位不再做皇帝了,但是毕竟曾经是皇帝,曾经是圣天子,对天下有责任,虽然即将退位,可是也要为天下最后一次尽到自己的职责。
他要为天下人推选一名德才兼备,身兼足够的勇武和仁慈的王者来做皇帝,继续带领大家前进,开辟新的时代,引领新的潮流,让天下人享受安乐,享受和平。
刘健以汉朝末代皇帝的身份向天下人推举汉帝国大将军、魏王郭鹏接掌皇位,出任新帝,建立新朝,带领大家继续前进,刘健认为,这个职责,非郭鹏不可。
然后,刘健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列举了郭鹏为汉帝国立下的功劳,讲述了郭鹏曾经为汉帝国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消灭了多少叛逆,保护了汉室多少次,甚至再造汉室的功劳。
这些功劳,刘健铭记于心,常常觉得应该用最好的东西来回报郭鹏,思来想去,刘健认为,只有皇位才能回报郭鹏对汉帝国的恩德。
于是。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刘健决定,把自己据有了三年之久的尊贵的皇位禅让给对汉室具有再造之功的大功臣郭鹏。
第774章.七百八十三 一个帝国的诞生
诏书宣读完毕,刘健要做的已经做完了。
接下来的重头戏属于郭某人。
郭某人连忙跪在地上向刘健叩首,高呼不可,刘健按照之前所排练的,站起身子走到郭某人面前,让郭某人站起来接受自己的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