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加糟糕的是,孙策受伤严重,渡江之后就昏迷不醒,境况堪忧。
第595章.六百零四 想做魏公的狗,就要狠狠的撕咬孙吴
虽然周瑜等人紧急叫来军医把孙策背后的箭支取出,但是似乎效果不大。
这支箭似乎在箭头上淬了毒,军医一时间无法分辨这是什么毒,只能将就着用药。
不过这远远不够,军医请周瑜等人立刻带着孙策回到京口找名医诊治。
周瑜等人立刻带着孙策回到了京口,日夜兼程的用船只赶路,回到京口之后立刻喊来名医会诊,请名医为孙策治病。
名医们各展神通,竭力为孙策治伤,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法子,孙策的身体好像有所恢复。
孙策的身体情况趋于平稳的时候,郭鹏在关中得知了张辽在合肥城下大破孙策的消息。
“文远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干的好!”
郭鹏哈哈大笑,将张辽的报捷文书传递给诸将、谋士们阅览,大家看了之后,喜形于色,面带感叹和羡慕。
郭鹏喜欢张辽这个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一个跟着吕布来兖州进犯郭鹏又被打败之后投降的降将,却得到了郭鹏的信任和重用,委以东南方面军的统领之权,当初很多人都不理解。
跟着郭鹏的老人们还知道当初张辽刚刚投降的时候,郭鹏就想要任用张辽做陈留太守,还是大家集体反对之后郭鹏才作罢的。
之后,张辽也很乖,把家人,把妻子儿女全部都放在郭鹏的眼皮子底下,老老实实贯彻质任制度,任劳任怨,跟着郭鹏屡次出战,屡立战功,魏国建立之后,得到了魏国镇南将军的军职。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元从派和先于张辽加入郭鹏集团的老人们对张辽窜起来的速度那么快感到不满,也不是没有在郭鹏耳朵边上说张辽什么不好的话的,统统都被郭鹏斥退了。
东南乱起,郭鹏让张辽在指挥序列上超越于禁成为主帅,更让不少人觉得不解。
于禁那是从青州时代就跟着郭鹏的老将,虽然战绩不是多么辉煌,但之前也有独自统兵平定徐州的战绩,胜在做事稳妥,忠诚,善于练兵,而且资历深厚。
张辽算什么?
郭鹏又是让他统兵,还给了他三百人的虎卫亲军做亲兵,这在之前只有曹仁这个跟随郭鹏起兵的元老级将领得到,张辽居然成了第二个。
大家有诸多的不解,不知道郭鹏为何如此看重张辽,但是此番,张辽的确是做出了不辜负郭鹏恩宠的战绩。
没有动用东海大营的预备队参加一线作战,只用庐江、九江和广陵一线三万边防军就打败了孙策六万人的北上进犯军队,歼灭了孙策主力,还杀死了诸多孙吴政权的重要将领。
张辽几乎一战把孙吴政权打残掉,这样的战绩,足以证明郭鹏看人的精准。
力排众议把指挥权交给张辽,而张辽不负所望,展现出了优秀的指挥才能和规划能力。
于是一帮人就开始吹捧郭鹏有识人之明,什么张辽之类的功劳就不提,想来也是羡慕嫉妒恨,忍不住恰起了柠檬。
乐进的功劳都不能和张辽比,乐进那边感觉就和打着玩一样,三两下就解决了刘表的进犯,东南这场才是大战。
“你们不要总说我有识人之明,这功劳,是文远立下的,我不过是做了一点微小的指示而已。”
郭鹏笑着摆手:“之前,奉孝写信给我,说,刘璋和刘表都不是进取之辈,只有孙伯符才是进取之辈,我若不能尽早解决孙伯符,江东必然成为我的忧患。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也打算在关中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亲征江东,把江东拿下,现在看来,似乎不用那么着急了,孙伯符惨败,不用我们出手,他们自己内部就要出大乱子。”
鲁肃立刻跟上了郭鹏的话题。
“魏公所言甚是,孙伯符平定江东,是靠勇力威慑,不是以德服人,江东民众畏惧孙伯符的勇武,却不敬佩他的德行,以勇武立国,而不以德行立国,这样的国家必然不能长久。
江东民众一时恐惧他的武力,可只要他被打败一次,必然会有壮士反抗孙伯符,江东壮士,还有山越贼众,素来不服孙伯符,孙伯符战败的消息只要传开,江东必然内乱!”
鲁肃的话很得到在场众人的认同,大家纷纷点头,然后期待的看向了郭鹏,想着郭鹏是不是要在关中之后直接提兵南下去荡平江东。
他们对灭国的功劳很感兴趣,不想让张辽独吞这份功劳。
郭鹏思考一番,却没有其他的什么表示。
他开始和大家商量给此番立下战功的军将们的赏赐内容,却不提趁这个机会进兵江东的战略。
没人知道郭鹏是怎么想的,陈宫也好,荀攸也好,鲁肃也好,张昭也好,都不知道郭鹏是怎么想的。
郭鹏当然不会趁着个机会南下江东剿灭孙吴政权,他想做的话,其实完全可以做到,但是他不想这样做。
准确的说,是当下还不想这样做。
不说关中还有事情要做,还有些许政务需要处理,凉州军阀还在凉州割据,郭嘉建议郭鹏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南,但是合肥一战,局面已经改变。
孙吴政权对魏政权的威胁已经大大缩小,数年之内,江东是恢复不了元气的。
但是孙吴政权对江东本地的威胁却大大增加,因为不能向外部寻求突破,并且遭遇惨败,急需止损,那么必然对内横征暴敛,触犯当地士族豪强的利益。
郭鹏想让江东更混乱一些。
想让江东的士族豪强还有山越,联起手来,大家一起和孙吴政权作斗争。
郭鹏可以派人去江东展开心战,用各种空头支票拉拢士族、豪强、山越集团,许诺给他们官职,给他们空头称号,给他们看似美妙实则没什么意义的利益。
让他们和孙吴政权狗咬狗。
咬,狠狠的咬,咬得越用力,魏公越开心。
你们想做魏公的狗,就要狠狠的撕咬孙吴,明白吗?
那些人一定明白。
就眼下看来,孙策和周瑜还活着,虽然实力大损,但是士族豪强和山越要是作乱,估计也不容易。
孙策和周瑜继续带兵平叛,必然又能干掉很多士族豪强和山越集团的人,削弱他们的力量。
郭鹏收拾孙策集团是名正言顺的,收拾地方士族豪强就难说了,不让孙策和周瑜发挥一下他们的余热,再把江东收拾一下,郭某人就要面临一个地方势力强大的江东了。
此时此刻,孙策在郭鹏的眼里就和吕布没什么两样,都是他的工具人,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统治,大开杀戒,屠杀士族豪强,剿灭山越。
他们做得越多,对郭某人而言就越好,叛乱越多,打的越激烈,杀的人越凶越狠,郭某人就越高兴。
江东的士族豪强太强了,不用点特殊手段,根本灭不掉。
这种事情郭某人当然不好亲自出手,孙策做这个事情就没有什么道德包袱了。
反正他们的政权已经从自强退化到了求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想不多杀人都不行。
所以郭某人的借口多得很。
什么关中事务繁忙啊,大战之后粮草匮乏百姓困顿需要休整啊之类的,反正怎么着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
他对这些士族豪强还有山越集团寄予厚望,更对孙策还有周瑜寄予厚望。
郭某人希望他们彻底把江东打烂掉,然后郭某人好去摘桃子。
说干就干,郭某人立刻就给阎柔写信,着阎柔调派专业人士进入江东指导工作,在背后操纵一下,把整个江东给搅和的乱糟糟的。
他负责看戏。
PS:大家双十一快乐,多多购物哦~
第596章.六百零五 江东大乱
阎柔那边很快接到了郭鹏的信。
读了之后,阎柔知道了郭鹏的命令和想法,于是找来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变更姓名为王野的贾诩。
贾诩从弘农逃出来之后,就被郭鹏安排到了临淄营这个见不得光的部门里担任职位。
郭鹏接见了贾诩,抚慰了他,让贾诩变更姓名,成为阎柔的副手,从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为郭鹏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贾诩本来也对自己的未来不报任何期待,结果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对郭鹏还有用处,于是心怀感激的变更姓名,进入了临淄营,担任阎柔的副手,在临淄营里面开展自己的事业第二春。
进入临淄营之后,接触到了临淄营里的一些机密文件之后,贾诩才真正意识到了郭鹏到底有多么强大,手段有多么凶狠可怕。
以及对未来的谋划是多么的深远。
临淄营从开始建立到现在,为郭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消灭袁绍吕布袁术的大战略行动之中,临淄营搜集的情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淄营是真的很可怕。
就临淄营里清一色的被郭鹏收养长大的孤儿这样的阵容,被从小洗脑到大,脑袋里除了郭鹏就没有别人的状态,让他们做什么都有可能。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更让贾诩震撼的是,临淄营庞大精干的阵容与精细到了一定程度的分工。
临淄营挂靠在军队系统之内,但是军中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临淄营的存在。
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专门对内,一个专门对外。
贾诩被分配到的是对外的部门,对内的部门贾诩还没有具体接触到,只是从工作交接的方面侧面观察了一下。
所以贾诩大概可以知道对内的部门是怎么个意思,怎么个状态。
怕是整个郭魏政权的官僚系统已经被临淄营完全渗透进入了。
各级政府部门、主要权力官员的身边,估计就没有少过临淄营密探的影子,整个河北中原,估计就没有临淄营不知道的事情。
同样的,临淄营知道的,也没有郭鹏不知道的。
郭某人从来不曾真正相信任何一个人,在权力面前,一人为私二人为公的道理是郭某人秉持的真理。
所以他从来不曾相信任何一个人的一面之辞,不管是谁,哪怕是魏国相曹操和尚书令程昱。
没人知道他们身边的某个杂役是不是就是临淄营的密探。
贾诩为之感到战栗不已。
他不知道郭鹏搞出这样一个可怕的机构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他很清楚,这个部门的存在一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这个部门藏得太深了。
深到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贾诩目前负责的工作就是串联临淄营在江南之地通过行商手段散布到各地的密探们,用他们刺探到需要的情报,根据这些消息整理出重要的军事政治行动的讯息,然后上报给郭鹏。
同时,江南政权有没有在中原派探子刺探消息,这也很重要,也是贾诩的重要工作之一。
发现这些探子,干掉这些探子,拔出萝卜带出泥,让江南政权变成瞎子。
这一回,贾诩得到的命令是对江东的密探们进行全方位的串联,与江东的士族、豪强还有山里面山越集团进行联络,册封官职、爵位,撺掇他们群起反抗孙策,让孙策不得安生。
这样的计划一经提出,临淄营就开始负责进行了,贾诩全方位的抓起了这块的工作,亲自赶赴庐江,在庐江郡就近指挥,开始和江东各大势力集团搭上关系,遥控指挥他们的叛乱。
越是对这方面工作进行的如鱼得水,贾诩就越是对郭鹏感到敬畏。
这样一个强大的部门,到底是花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钱打造出来的?
这得是多少年前就开始布局谋划的?
郭鹏,他真的只是想做皇帝而已吗?
做皇帝需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始皇帝也不至于吧?
贾诩敏锐的察觉除了郭鹏似乎还有不少想要做的事情,绝对不仅仅只是做皇帝。
是比做皇帝更艰难的事情吗?
贾诩不敢继续往深处去想,总觉得自己要是再想下去,可能会发现什么不得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