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不能迈的太大,一步一步的来,用数学思维冲击一下士子脑袋里那些教条式的仁义道德,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变革打个基础。
数学真的是基础。
而且做一名计吏,也将成为寒门乃至于黎庶子弟难得的进身之阶。
在没有变法的前提之下,郭鹏稍微的把密布的阴云拨开了那么一丝丝缝隙,让黑暗迷茫中的人们看到了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之光。
任何一点点光,都是莫大的希望。
当希望聚集的足够多的时候,就能带来奇迹。
哨探们全面往北,开始着重收集鲜卑各部的情报和消息,借由幽州各地和鲜卑做走私生意的商旅的帮助,汇报他们的所在,人口数量,战士数量等等,做最后的确认和统计。
最后的确认和统计结束以后,就是郭鹏正式出兵北上,讨伐鲜卑的时候。
分裂的鲜卑,是个软柿子,现在不捏,难道要等柯比能重新统一鲜卑之后再捏吗?
郭某人冰冷的视线投向了北边,大草原之上。
无论是谁,休想再南下。
全都给我乖乖的做苦力建设美好大魏帝国吧!
新的战事如火如荼的筹划起来,而南边和西边的消息也不断的往邺城汇总。
密探们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使命,让郭鹏对整个天下所发生的事情都有所了解,方便把握时局。
他听说徐州方面,士人们对陶谦的意见很大,纷纷反对陶谦建立徐公国,即使徐公国已经建立,但是拒绝徐公国职位的人很多,接受的人很少。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是汉臣,不做徐臣,搞得陶谦很恼火,也很尴尬,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要杀人吗?
这个时候,他还真不敢。
于是徐公国建立之初,就面临政府停摆的情况,在行政效率大大降低的情况下,徐州人老大的不满。
士人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关系到处散播对陶谦不利的消息,煽动反对徐公国建立的言论,和陶谦对峙,使得陶谦一时间极为狼狈。
郭鹏又听说孙策这个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的吴公国国君在军事战场上取得了对刘繇的优势,连续三次小规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刘繇是节节败退,眼看着豫章郡都要被孙策拿下了。
但是在政治战场上,孙策十分被动.
招募不到足够的官吏来做他的吴公国的臣子,郡太守还好,都是他的自己人,县令们有很多宁愿弃官不做也不要做他的吴国臣子的存在。
哪怕是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郡县吏员都有很多不愿意做吴国臣子,而选择弃官的,还有在吴国建立之后试图掀起反叛的,反对声浪是一波接着一波,反叛事件也是频频发生。
为此,周瑜不得不从前线返回,坐镇吴郡,天天为孙策忙里忙外,招抚士人,安抚豪强。
可惜收效不大。
孙策之前杀人太多,犯众怒犯的太狠,现在居然还封邦建国了,大家老大的不满意,老大的抗拒。
你算哪根葱?
你还封邦建国做国君?
开什么玩笑?
不服,就是不服。
孙策长得再帅,周瑜个人魅力再强,也没用。
这是核心利益的问题。
刘繇就不说了,越王国的首要矛盾是孙策快要灭了越王国了,轮不到刘繇担心其他的问题。
刘表更搞笑,还在和蔡氏蒯氏冷战呢,没什么好说的。
第497章.四百九十七 郭某人这种喜欢权力的冷血政治动物能忍?
益州就有趣了。
东州派和本地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生死存亡展开内战,刘璋成了一面旗帜,一面东州人赖以为生的旗帜。
而赵韪也成了一面旗帜,一面益州本地人反抗『外来统治者』的旗帜。
两支军队据说已经交手了,战况还挺胶着的,庞羲做领头羊的东州兵和益州本地人的希望之星赵韪所率领的益州兵打的那叫一个激烈。
江州周边战火连天。
谁都不能输,谁都不愿意输,谁也都不敢输。
这种时候要是输了,自己这一派人就真的完蛋了。
说白了,还是不服,就是不服,不服你踩在我头上,你算哪根葱?
益州人凭什么养你个土皇帝对抗中央?
封邦建国容易啊,一句话的事儿,就确定了,但是真的要做到,会那么容易吗?
郭某人的地盘可都是打下来的,深耕数年,白骨累累,拼命的刷声望搞屯田,乡村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威望还特别高,军力还特别强,百战百胜,以这样的威望和权势,才敢于封邦建国,得到大家的支持。
你们一个个的没有那么大的功绩,没有那么可怕的威望,怎么就敢那么头铁的做国君呢?
郭鹏深深的为这些人感到担忧。
国家刚刚建立起来,就内战了,就乱了,实在是搞笑,根本就不能成为郭鹏的威胁。
张济和段煨就更不要说了,一片一片的地盘全都是无人区,这两个是真的要过把瘾,而且统治区域没什么人,敢反抗的都被杀掉了,长安以东那是真的没事儿。
长安以西就不一样了,张济派人去凉州宣布自己成为这一片地区的国君,要马腾韩遂等人派人来长安朝见,结果把马腾和韩遂气的半死。
之前的大瘟疫搞死了不少汉人和羌人,但是还是慢慢平息了,马腾和韩遂慢慢的恢复着实力,等待着下一次进取关中。
结果他们还没动手,张济倒要踩到他们头上来了。
能忍?
果断不能。
于是马腾和韩遂杀了张济的使者,把脑袋送了回去,然后磨刀霍霍,准备让张济好好看看,谁才是凉州的主人。
原本还略显和平的南方与偏远地区瞬间战火连天,反倒是早些时候的战争高发地段的中原与河北变得和平了起来,没有战事,在郭鹏的统治下,工具人们愉快的耕田种地,吃饭睡觉生孩子,显得无比惬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郭鹏得意的笑了,笑的像个阴谋得逞大反派一样。
谁说皇帝没有用?
关键要看怎么用。
一纸诏令,就能让这些地方陷入战火,为了名位,为了利益,为了未来,战火连天。
而他们陷入战火的同时,和平的中原与河北大地正在不断的恢复元气,不断的加强建设,不断的储存着粮草和军械,不断的增强实力。
道路不断的修,修的四通八达,屯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增高,人口数量不断恢复。
魏国的国力如初生的朝阳一般蒸蒸日上,一发不可收拾。
人口和生产力的差距将越拉越大,越拉越大,直到最后变成绝望般的对比。
继续放纵自己的私欲吧,继续放纵你们的野心吧。
我会用战火埋葬一切,在废墟上重建一个新的未来。
郭鹏的决心越发的坚定了。
兴平三年就这样过去了。
大年夜,郭鹏带着家人,和部下的臣子们一起度过,他亲自下场包饺子,然后带动了一大群人一起包。
有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郭鹏能看得出来,某些人是专门的联系过了该怎么包饺子,包的还是有模有样,看上去还挺不错的。
比如曹仁,包的饺子那叫一个漂亮,曹洪也是如此,之前包的饺子被郭鹏称为露馅,这一次听说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学习怎么包饺子,大年夜的晚上大出风头,被郭鹏狠狠的夸奖了。
然后引起了一阵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不少人都看着得瑟的曹洪露出了嫉妒的情绪,然后恼恨于自己没有尽早学习怎么包饺子,然后发誓这一次回去要苦练包饺子,下一年一定要包个完美的饺子让郭鹏看到。
然后得到他的夸奖!
郭鹏的权力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整个人就宛如一块磁铁一样,不断的吸引着身边各色各样的吸铁石。
他们渴望接近郭鹏,渴望靠近郭鹏,渴望和郭鹏拉好关系,然后得到他的信赖和任用。
满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年如一日的走郭鹏路线,六亲不认,打的曹洪心惊胆战。
现在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还娶了郭氏宗亲女,还做了豫州刺史,被委以重任,手握重权,飞黄腾达,羡煞旁人。
用官选官的权力到底还是在郭鹏手里,任免之权也在他的手里,所有事情他都可以决定,只要得到他的欣赏,就能飞黄腾达。
所以不断有人试图发掘郭鹏的爱好,把准郭鹏的脉搏,然后刻苦钻研,力图和郭鹏找到共同爱好,从而接近郭鹏,成为亲信,然后得到名利。
比如郭鹏喜欢包饺子,曹洪就削尖了脑袋找来军队里的火头,躲在军帐里勤学苦练包饺子,在郭鹏面前包出了很漂亮的饺子,看上去很是不错。
比如郭鹏喜欢数学,在《九章算术》上有很深刻的研究的王粲则迅速成为了郭鹏的宠臣,现在就坐在郭鹏身边陪他一边包饺子,一边谈论数学问题,谈论勾三股四弦五。
不得不说,这人比人就是气死人,有些时候真的是没办法,人家就是脑瓜子动的快,运气好,没办法。
所以也不知道多少人卯足了劲儿学习包饺子,学习算术,就是打算冲着郭鹏的爱好前去。
这不是不务正业,这等于未来,这等于权力,这等于人生巅峰。
现在不巴结郭鹏,还要等什么时候再巴结呢?
看着一张张满是讨好的脸,郭鹏非常开心。
这样的人越多,自己的权力就越大,威望就越高,未来就越能期待。
汉政府的权力架构给架空皇帝留下了空间,皇权并不是那么稳当,权臣辈出,皇权衰落。
这给整个社会都种下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传统。
关键这个『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民,讲的是豪强地主和不做官的士人,都是有钱有产有知识的人,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黎庶黔首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人从来不把自己和黔首黎庶看作同一种人,准确的说,没把黔首黎庶当人看。
你们贵,我轻,黎庶黔首都是蝼蚁,对吧?
你们理想中的社会权力架构就是我踩着黎庶们,然后把你们捧起来当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吧?
是?
郭某人这种喜欢权力的冷血政治动物能忍?
如果不能掌握重要的权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去做了。
我要权力,我要至高无上的权力,我要你们所有“人民”都在我面前乖乖站好。
郭鹏一边包饺子,一边与臣子们谈笑风生,一边感受着权力所带来的一切。
这种感觉。
真的会上瘾的。
戒不掉的瘾。
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