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的眼睛一下子看向了田丰,然后收回了自己的眼神,继续变成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第462章.四百六十二 田丰是个有前途的人
说实话,荀觉得很惊讶。
田丰家族的女性田柔被郭鹏纳入府中,作为郭鹏接纳冀州人、欢迎冀州人进入统治集团的标志。
田丰也因此成为郭鹏麾下冀州出身官员的领头羊,并且因此和郭鹏有了姻亲联系,地位不同以往。
但是此时此刻,田丰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荀觉得自己没想到。
“元皓,此举就是分封,而分封,四百年前就已经废除了,自秦以来,郡县才是国家规制,分封已经不合时宜,朝廷这样做,很不得体,我以为这是有问题的,我们难道要支持朝廷再行分封吗?”
荀深吸了一口气:“天下纷纷扰扰,若再行分封,恐怕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出现,元皓难道看不出来吗?”
田丰面容平静。
“文若,你的想法我明白,但是,就算是在本朝,也讲究军功至高,军功是封赏的基础、根本,有军功才能封爵,将军十九岁从军,南征北战十一年,平定诸多叛乱数不胜数,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得封县侯。
如今,袁氏伪陈贸然篡立,天下震撼,可是没有人敢于讨伐袁术,只有将军站出来维护汉室正统,现在击溃袁氏伪陈,擒斩伪帝袁术,如此大的功勋,文若以为应该如何赐封呢?”
田丰把皮球踢给了荀,这倒是把荀给难住了。
田丰说的不是没有道理,那么大的功勋,还是军功,若不能厚赏,朝廷颜面何存?
可郭鹏已然是二十级爵位中最高的一级,再往上就没有了。
这对于一个功臣来说是很要命的。
可是眼下,汉室没法儿要郭鹏的命,只能赏,不然以后再有人称帝,谁去剿灭?谁去维护汉室正统呢?
没人会这样做了。
所以郭鹏必须要赏。
这个关键时刻,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把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拿出来,似乎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问题。
二十级爵位制走到了尽头,无路可走,可是又杀不掉郭鹏,那又该怎么办?
只能选择公爵了。
这样一看,貌似还有几分道理。
于是田丰的话让不少人暗中赞同。
但是荀看到的是另外的事情。
“这是一个先例,若是开了先例,今后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便能照着来,你也封国,我也封国,长此以往,汉还是汉吗?封国林立,诸侯争霸,乱世一发不可收拾,这难道是元皓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荀的话说得掷地有声,也让不少人暗中赞同。
田丰还是摇头。
“天下出了问题,难道是因为分封?黄巾贼起事作乱难道是因为分封?张举张纯作乱是因为分封?边塞蛮族入侵是因为分封?汉室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分封?文若,你错了。
问题的症结不是在于是不是分封,而是在于其他,在于天子不明是非,在于宦官作乱,在于外戚弄权,在于贪官污吏横行无忌,是朝廷本身出了问题,而不是什么郡县分封!”
田丰的话出口,顿时让很多人连连点头,表明了姿态觉得田丰说的有道理。
没有分封制度的今天,天下依然纷乱不已,诸侯在实质上割据称霸,不听中央号令。
当然那个中央的号令到底是谁发出来的,大家都知道,荀也知道,只是不方便说而已。
没有分封的今天,汉室自己走到了那个地步,难道是分封制度的错误吗?
这个还真的不能怪罪到分封制度上。
荀的说法有点站不住脚。
但是荀依然不认同田丰的看法。
“话虽如此,天下的分裂与野心勃勃之辈割据地方,依然是没有大义名分的,大家都是汉臣,谁敢违背,天下共击之!可一旦有了封国,谁是谁的臣子,谁是谁的君主,还分得清吗?那天下就会真的乱掉。”
荀满脸的恳切。
支持荀的一部分人也随之缓缓点头,觉得荀说的很有道理。
“文若,此番袁公路作乱,天下共击之了吗?”
田丰满脸的痛惜,开口道:“倒是袁公路自己主动出击徐州和江东,徐州和江东可有主动讨伐逆贼?除了将军之外,天下里的谁主动出击讨伐袁公路了?是将军在辛苦保护汉室江山啊!”
这是真的发生的,没的洗。
士族总喜欢把天下共击之放在嘴边,可真的事到临头,天下真的会共击之吗?
上一次『天下共击之』还是诸侯联合讨董,闹了多少笑话,让天下人看了多少丑事,折腾了多少百姓,大家都看在眼里。
只有郭鹏和孙坚两人真心实意的抗敌,结果郭鹏和孙坚都被袁绍偷家了。
郭鹏比较猛,怼了回去,孙坚一度怼了回去,但是之后为了反击,战死了。
为国家奋战的良将就那样死了,那也叫『天下共击之』?
董卓还活着呐!
所以对此,荀也陷入了一阵沉默。
田丰占了上风。
很多人顺着天分的思路思考,觉得田丰的说法没什么问题。
天下混乱到如今,不是分封的错,郭鹏的功劳的确很大,破个例封赏一番,未必不可以。
眼见如此,程昱心中暗笑,然后轻咳一声,开口了。
“此事不是我等可以决定的,做决定的,是将军,而不是我等,我等只需要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即可,眼下冀州屯田诸事繁杂,需要我等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将军已经回绝朝廷,且待朝廷之后的反应吧。”
程昱出言做了总结性的话语,于是讨论被终结了,大家各做各的事情,没有再继续讨论。
然而关于荀和田丰的争论,却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们之间争论的内容被不少人带回家中和家人,和朋友商讨,并且在不久之后,两人谈论的内容就放在了郭鹏面前的案几上。
那是兴平三年的三月中下旬,郭鹏安顿好了驻防和撤军的事宜,大军逐步北返,郭鹏也打算从寿春返回邺城。
然后郭鹏接到了临淄营密探的汇报,将发生在邺城的争论的内容递交给了郭鹏。
看完之后,郭鹏就很想说,田丰是个有前途的人。
第463章.四百六十三 他们的欲望爆发了
田丰越来越会做人了。
从前那个刚直的田丰,已经不在了。
投降郭鹏之后,田丰由内而外的发生了改变,田柔被郭鹏纳入府中之后,田丰更是成了铁杆的郭鹏亲信,以自身和家族的命运相托付。
郭鹏把田丰放在程昱身边,也有着这样的考虑,他需要一批屁股坐在自己这边的士人作为自己的臂助,和那些心念汉室的士人抗衡。
当然,为了得到某些士人家族的支持,让出一些权力和利益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需要支持,需要他们支持自己,而不是汉室。
一口气杀光固然痛快,但是杀光了,谁来治国理政呢?
他郭某人没有神通,又不能来一个召唤名臣,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办事的那种。
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小想法,士人嘴上说着忠义,还是想要权力和利益。
荀氏可以出一个荀,但是绝对不可能全部都是荀。
像田丰这种人未来会越来越多,因为郭鹏的权力越来越大,权势越来越炙手可热,想要巴结郭某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士人也不例外。
好比郭鹏十分喜欢的引为心腹的满宠,就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公开表示支持郭鹏封公,并且封邦建国。
他认为郭鹏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这是应该得到的,有功不赏才是让天下人寒心。
你不重赏郭鹏,让天下人看到汉室连为自己御辱的功臣都不在意,下一次如果还有野心勃勃之辈造反称帝,谁去帮汉室御辱?
而且根据分封制度,汉天子是可以命令诸侯带兵讨伐不臣的,国君还是臣服于汉天子的,有义务帮汉天子讨伐不臣,这难道不是双赢的局面吗?
满宠是有名的郭鹏的亲信,郭鹏为了给满宠撑腰,暴打了曹洪,把曹洪一撸到底,还把郭氏宗族的美貌女子嫁给满宠做了继妻。
满宠俨然是郭鹏面前的红人,他说的话就被很多有心人当作是郭鹏自己的意愿。
说到底,具有读写能力能掀起舆论的人的群体中,士人是少数,而心怀汉室的士人在少数之中也不能算多数。
尤其是随着郭鹏派系的实力越发强大,他们越深入的参与了这个集团的发展,自身的利益和这个集团绑定之后,就更是如此。
有些士人甚至会和家族的意志产生背反,以分家的方式分散投资到郭鹏这里,全心全意为他办事,以求取一份传承香火的希望。
所以豪强地主家的读书人,还有以田丰和满宠为代表的相当一部分士人,对于这种局面不说是津津乐道公开支持,那也是怀有兴趣,想要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另外一派以荀为首的心怀天下和汉室的士人则对此忧心忡忡。
荀和朋友聚会聊天的时候,就面带忧色的感叹,说现在郭鹏的势力越发强大,有些人好像坐不住了,希望郭鹏更进一步,权势更大,这样他们也能得到好处,也能获取利益。
但是,他们唯独不曾考虑到大汉的利益。
“这些人心中只想着自己,自己想要更大的权势,更高的地位,却不曾考虑过汉室该如何匡扶,我辈的志向难道不是匡扶汉室肃清寰宇,还天下人一个朗朗乾坤吗?
他们现在如此支持将军做国君,未来又会发生什么?将军即使自己不愿意,被那么多人推着向上走,未必就是将军能做得了主,到那时,又会发生什么不可预估的事情?”
不得不说,荀真的很有才华,还很有预见性,郭鹏这边一个公国还没有建立起来,荀就已经考虑到更可怕的未来了。
他说的没错,郭鹏从这次邺城的舆论氛围中,敏锐的察觉到了一股想要推着自己向上走的力量正在逐渐形成。
之前是没有这样的意愿和条件,所以大家都没有这样想。
现在忽然传来了消息,让郭鹏在汉室的框架之内更上一层楼的情况发生了,于是一群人瞬间觉悟了,成长了。
他们看好郭鹏,深度参与郭鹏集团的发展,与郭鹏集团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更看好郭鹏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觉得跟随郭鹏是正确的选择,应该跟随郭鹏,发展自己。
郭鹏的身份地位更高,他们的利益就越能得到保障,相反,要是其他人试图限制郭鹏的发展,不就是在限制他们的利益吗?
更别说袁术已经完蛋了,原先还能说是投靠隶属于袁术的郭鹏,现在郭鹏自己当老大,郭鹏就是他们全部的指望了。
他们的欲望爆发了。
在宣传口的努力催动之下,在多年以来的形象塑造和势力扩张的行动之下,本身就是士族一份子的郭鹏取代了袁氏,成为了不少士族眼中唯一的选择,他们不会再选择其他人了。
这一时期,原本一团和气的士人力量开始隐隐分做两派。
一派是忠于郭鹏,想要推着郭鹏向上走的,一派则是忠于汉室,不愿意看到郭鹏打破规则的。
两派开始有了辩论和争执,渐渐产生了分歧,并且难以弥合在一起。
除了士人群体间的反对,寒门地主豪强出身的官员和将军以及军队则是全方位的支持。
这个消息扩散开来之后,军队将领清一色表示支持,意味着军队对郭鹏的绝对服从和支持,这一点毫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