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要是於扶罗真的敢打,郭鹏不介意把他撕碎了,然后吃掉。
反正早晚要吃,现在吃了也没什么不好。
这一次,郭鹏准备自己亲自出动,出动三万兵马,前往上党郡与河内郡一带抗击白波军和於扶罗的联军。
并且,郭鹏准备带上张、高览、颜良、朱灵、蒋奇、夏昭等诸多降将,着田丰陪同参赞军机,随时准备动身北上并州。
这次行军作战,郭鹏决定不用旧将和功勋之将,而要给非常迫切想要立下功劳的袁绍麾下的降将们一个机会。
让他们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积攒一些功劳,也好安心的在郭鹏的阵营中立足。
第368章.三百六十七 郭鹏征粮
郭鹏一声令下,军队是准备好了,道路也勉强可以用,但是粮食问题就摆在了眼前。
屯田虽然已经安排了下去,整个冀州都已经完成了春耕工作,可是夏粮还没有到收获的时候,现在所使用的粮食都是往年青兖二州的储备粮。
若要去并州征战,冀州新修的各大粮仓里怕是弄不出多少粮食,从各大豪强地主家里抄家抄出来的粮食也都用的差不多了,所以就很尴尬。
郭鹏若要出征并州,还要大老远的从兖州东部和青州调集粮草。
面对这样的问题,田丰站了出来,向郭鹏建议,可以向冀州的豪强地主之家征调粮草,号召他们献出粮草给郭鹏使用。
田丰说,冀州各大豪强大族其实非常想要巴结郭鹏。
“之前的战事之中,他们虽然不曾帮助袁本初,但是也不曾帮助明公,因此心有惴惴,不知道该怎么自处,明公宽宏大量不追究,他们的内心反而不安,此时如果可以给他们立功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十分踊跃地献出粮草。”
田丰的建议郭鹏还真的听进去了,这就是一个不用白不用的事情。
这些豪强大族家家户户都修了粮仓,他们手上的粮食加在一起怕是连郭鹏修建在青兖二州的粮仓里的存粮也比不上。
多年积累,底蕴深厚,规模越大,储存越多,现在还是有近半个冀州的土地掌握在这些地主豪强手里,他们的财力物力人力依旧不可小觑。
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自己毫无疑问是个无法动摇的庞然大物,一个凶悍的军阀,一个值得畏惧的对象,一个想方设法也想巴结的权力者。
想起了当初袁绍振臂一呼就能拉七八万军队的盛况,郭鹏想着自己要不要也试一试自己现在的名望有多高。
不算袁术,只看自己,不打袁术的旗号,只打自己的郭氏旗号。
于是郭鹏面对全冀州的豪强地主们发布了征粮布告。
说於扶罗和白波黄巾贼意图不轨,可能进犯冀州,冀州很危险。
郭鹏准备整顿兵马前往讨伐於扶罗和白波黄巾军,但是现在缺粮,希望向各地『民众』征收一些粮食用以讨伐贼军。
这个命令传达给了各郡国的郡守、国相,然后传达到了各县,给那些地主豪强们知道。
他们知道以后,反应并没有出乎田丰的预料。
争先恐后拿出家族的一些积存粮食,主动装车,安排人力物力免费运送到郭鹏指定的各大官方粮仓之中。
一时间冀州的各条大道上到处都是运粮车,满当当的粮食袋子里全是鼓鼓的谷物。
冀州的豪强大族们再一次向郭鹏展现了他们足以支撑东汉帝国建立起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尽管经过黄巾之乱和郭袁之战以后,他们损耗惨重,从南到北从北到南被犁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剩下来的这些人,依然不是可以小觑的存在。
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献粮行动之中,最出彩的毫无疑问就是中山国无极县的甄氏家族。
在甄氏家族的努力下,无极县一县拿出来的粮食就足够郭鹏大军使用一个多月的,是真的财大气粗。
郭鹏一开始对甄氏家族不是很了解,询问了田丰之后,算是明白了不少事情。
甄氏家族历史悠久,西汉初年就在中山定居,成为小豪强,势力不断增强,后通过举孝廉等手段一步步成为官员,从豪强地主之家转型为士族官员家庭。
到西汉末年,无极甄氏家族已成为中山郡的仕宦望族。
当时甄氏重要的领头人物甄丰和甄邯都是王莽集团的重要人物,通过王莽的篡位行动获取了很高的地位,而甄邯本人还是孔子后代孔光的弟子。
不过因为和王莽的关系密切,在王莽倒台之后,甄氏家族一度沉寂,在东汉一朝的官运并不很好。
一次失败的投资让他们只能重走祖先的道路,继续走从地方到中央的道路,默默在地方积攒土地财力,以豪强的身份生存,不断尝试巴结地方郡守,以试图获得举孝廉的机会,重振家业。
因为早期积累,以及甄邯做过孔光的弟子,甄氏毫无疑问已经是士族。
甄氏子子孙孙努力寻求复起的机会,终于在东汉末年,甄氏族子甄逸被举孝廉,担任上蔡令,时隔百余年再度进入官场。
不过很快,黄巾乱起,东汉王朝的寿命也行将到头,诸侯乱战,天下分崩离析就在眼前,郭袁之战一触即发,人人自危,不知道明日在何方。
甄氏家族也就面临着选择。
此前袁绍占据冀州,甄氏家族和袁绍眉来眼去,明里暗里给了袁绍不少帮助。
但是因为南边袁术势力的虎视眈眈,一直都没下定决心要完全投靠袁绍。
袁绍危险的时候,甄氏开了家族大会,看着很多人风风火火的拿出家族积累要去帮助袁绍打赢战争,甄氏内部则激烈争论,争论来争论去,甄氏一族决定保持中立。
最后,郭鹏获胜,袁绍身死,集团势力土崩瓦解。
帮助袁绍的豪强地主遭到了袁术派系的血腥清洗,冀州大地一片尸山血海,甄氏在心惊胆战的同时,也感到十分的庆幸。
兴平元年以来,大清洗告一段落,郭鹏开始施政治理冀州,恢复生产。
眼看着郭鹏成为新贵,成为河北之主,权势大增,名望大增,甄氏的心思开始活络了。
甄逸死后,甄氏只有甄逸的儿子甄俨在做官,担任曲梁长,空有家族底蕴,却始终不得相对应的地位,甄氏真的很想要获取重振家业的机会。
郭鹏一纸征粮命令下达,甄氏看到了机遇。
于是甄氏发挥自己积攒百余年的家族底蕴,大手笔的出钱出粮要帮助郭鹏,因为数量巨大,一下子进入了郭鹏的眼中,让郭鹏找到田丰询问甄氏家族的由来。
经过田丰的讲解,郭鹏算是明白了个中缘由。
首先肯定甄氏是士族的一份子,家中成员能读书,能举孝廉做官,还能让甄氏女被袁绍给自己的儿子聘为妻子,很显然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不过当作联姻工具的是袁绍的次子,也是庶子袁熙,并不是嫡子袁尚,显然袁绍也没有把甄氏看得多么不可或缺。
第369章.三百六十八 我还远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啊
据郭鹏猜测,原先的历史中,大抵是甄氏真的很有钱,广有土地粮食,对袁绍有很大的吸引力。
袁绍不搞屯田,钱粮来源不稳定,当时战事频繁,袁绍连年用兵,钱粮支出巨大,需要甄氏在地方上的助力,需要甄氏的钱和粮还有人力,所以约为婚姻拉拢甄氏。
但是对现在的郭鹏而言,甄氏没什么吸引力。
郭鹏自己有稳定的钱粮收入可供运转,甄氏能提供的郭鹏全都有,这一次使用他们的粮食只是测试自己的名望和权势,并非必须。
对于郭鹏而言,甄氏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是既然人家主动抛出橄榄枝,出了那么多钱粮,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郭鹏也就记下了甄氏家族的存在。
甄氏最有名气的,大概就是那位传说中美到让人神魂颠倒的洛神了。
人人追捧,人人向往。
传说中的洛神大概真的很美,但是那又如何?
她再美,美的过天下至尊的权势和梦想中的未来吗?
甄氏能为郭鹏提供什么他所急切需要或者是长久需要的帮助吗?
如果有,郭鹏不介意为自己的长子郭瑾和甄氏女约定一门婚姻,反正他们的年龄相仿,让洛神做长子郭瑾的妻子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联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尤其是作为五州之主的郭某人,权势滔天,声威震天,带甲二十万,他的嫡长子的妻室难道会那么草率的就决定?
甄氏是为我付出生命了还是立下什么值得称赞的功劳了?
最多给个县令当当,也算是给面子了,想更进一步就给我乖乖的舔!舔个三五年再说!
联姻?
想都别想。
婚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小民来说也是关乎一生,而身份地位越高,婚姻就越重要。
对政治人物和权势人物来说,联姻就是达成政治经济目的的必要手段之一。
对于郭鹏来说,包括自己在内,自己的儿子们,未来可能有的女儿们,所有人的婚姻全部都要为此而服务。
儿子们的妻子,女儿们的丈夫,都要慎重选择,没有显而易见的好处,那是想都别想。
奖励功臣,笼络人才,稳定局面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联姻的手段来达成。
这是常态,是这个时代的上层社会的常态,大家都是如此,别想着自由,也不可能自由。
如果以后子女中谁敢跟郭鹏说要自己择偶,然后选个乱七八糟的,郭鹏一定会温柔教育他们的。
很温柔。
当年,郭鹏用自己的婚姻换来了发家的第一桶金。
若是没有曹氏的帮助,郭鹏不可能顺利抵达雒阳,更不可能顺利和蔡邕还有卢植扯上关系,最早的班底也拉不起来,也就没有今天。
纳糜贞为妾侍,因为糜氏在徐州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为自己做事忠心耿耿,为自己常年贩马到中原和江南贩卖,赚取高额利润做军费。
郭鹏那么有钱,能建立那么多军队,能建立自己独立的财政体系,这其中糜氏居功至伟,更何况他们还能为未来取徐州提供帮助。
所以要联姻。
对待曹兰和糜贞要宠爱,要给她们孩子,让她们露出笑容,使她们幸福。
这是她们该得到的。
如果甄氏在郭鹏攻打冀州的时候出钱出力或者卖点情报什么的,郭鹏还会对他们温和一些,可惜并没有。
冀州是我靠袁公路的旗号和自己的兵力打下来的,和河北的那些没有投靠郭鹏的豪强地主有什么关系?
不管是郭鹏自己,还是儿子,要是现在就和河北的豪强地主有婚姻关系,郭氏集团所有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会问这是为什么,难道就是因为一点钱粮?
很多立下功劳的文官武将还在排队等着拿号呢。
郭瑾和郭的妻室花落谁家估计已经成为很多人头号关注的问题,毕竟郭鹏集团的势头那么猛。
郭瑾,郭,还有新生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婚姻也都一样,必须要为郭鹏的目标做出贡献。
作为郭某人的孩子,要是这点觉悟都没有的话,的确是投错胎了。
让你生在锦衣玉食之家,难道仅仅是为了享福吗?
只有暴发户会那么想那么做。
着眼于传家和更加远大理想的锦衣玉食之家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就心里亮堂堂的。
知道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只有接受和被迫接受,结局是一样的。
想到这里,郭鹏忽然感觉自己的孩子数量不多,似乎不太够用。
他感觉自己的确应该再纳几个妾侍,多生几个孩子,这样才能跟得上自己的需求。
无论是为了传承地位还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的数量都是要有保证的,孩子的数量不够的确是很大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