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第18节

  郭鹏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明白了蔡邕的意思。

  “学生明白了,学生愿意追随蔡议郎校对书籍,校对书籍时,学生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希望蔡议郎可为学生解答。”

  “可以。”

  蔡邕微笑,表示了认同。

  郭鹏初步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又赔着蔡邕写楷书,写到了日落西山时分才离开蔡府。

  蔡邕一看时间晚了,也不留他吃饭了,派人快速送他离开。

  郭鹏回到太学住所时,太阳已然落山了,差点没赶上宵禁,回到住所之后,郭鹏发现臧洪正在他的屋子里等他回来吃饭。

  “什么?蔡议郎允许你去东观陪他一起校对书籍?”

  说起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臧洪大惊失色,随后就是一脸的羡慕:“难道说蔡议郎已经决定收你为徒了?”

  “那倒好了。”

  郭鹏摇了摇头:“蔡议郎这等身份的大家,怎么会那么轻易的收徒?我不过是得到了蔡议郎的允许可以去陪他一起校对书籍,但是他还没有认同我是他的弟子。”

  “那也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事情啊!你是怎么办到的?教教我行不?等我学会了我也拜托我父亲给我介绍一个名师,我也去直接拜师,总比在太学里听那些人讲经要好得多了,他们只顾讲,也不管解惑的!”

  几十上百人的大课堂当然是如此的,学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要看个人修行。

  臧洪不认为自己很聪明,天资卓越之类的,所以他也渴望有个名师,他父亲就是希望可以从武将家族转型成为士族才将他送入太学做了童子郎。

  但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且转型成功的家族却并不多。

第26章.二十六 郭鹏有极强的目的性

  面对臧洪的渴求,郭鹏的心中是极为感叹的。

  在这种时候,想要谋求家族转型,岂止是难?

  只能说有志者事竟成,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

  郭鹏也只能祝福臧洪了。

  “要说方法,哪里有统一的方法呢?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我也是从我大兄那边得到了蔡议郎的一些忌讳,所以刻意回避了,蔡议郎欣赏我的才华,所以才给了我成为他的弟子的机会。”

  郭鹏面对臧洪这个沙雕室友则是卯足了劲儿装逼。

  臧洪大为羡慕,缠着郭鹏传授秘籍,甚至连最喜欢的叫化鸡的左边鸡腿都让给了郭鹏。

  “话说这本来就是我家人做的,你拿这个给我做酬劳未免也太简单了吧?”

  “小乙你这话就见外了,咱们住的那么近,相交莫逆,这一点事情你都不愿意告知于我吗?”

  臧洪一脸很受伤的样子。

  真是个有血有肉的沙雕室友,比起史书上那些冰冷冷的名字是有趣的多。

  “好吧,我就告诉你,其实呢,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写一首很不错的五言诗打动蔡议郎就可以了。”

  郭鹏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一下自己的秘诀。

  当然秘诀不仅仅只是这样,但是如果连一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本领都拿不出来,连成为人家试用期弟子的资格都没有。

  郭鹏把自己写就的《十五从军征》拿给臧洪看。

  臧洪看了一遍,没回过神来,又接着看,看了好几遍,眼圈忽然有点红。

  放下竹简,臧洪叹了口气。

  “我父亲每次从外边征战回来总会对我说兵卒之苦,说战乱之苦,先前,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你这首诗,确实是叫我心中难受,小乙,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郭鹏便把老兵头子的事情告诉了臧洪,臧洪听后感慨良多,摇摇头,也不再提要郭鹏传授秘籍给他的事情了。

  “小乙,你的确强过我太多了。”

  臧洪干脆的认了输,他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

  说老实话,郭鹏没觉得自己比臧洪强到哪里,论出身论能力,自己并不比他强多少。

  但是,要论及脸皮的厚度和心黑的程度,还有目的性的强度,臧洪的确不如自己。

  还是远远不如自己。

  臧洪在以一个君子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行事正派,不做亏心事,颇有几分古之君子遗风。

  而与他相比,郭鹏感觉自己是在以目的为唯一导向,一切都为了目的而行动,为了达成目的,手段如何并不重要,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抛弃掉的。

  臧洪的结局也和他的志向一样,为了心中的正义而死,而郭鹏并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如何,但是如果面临死亡,他一定会不择手段的求生的。

  好不容易重活一世,难道就要简简单单的为了『理念』而死?

  他没那么想不开。

  同样,在即将到来的乱世里,整个社会必然面临道德崩坏的境遇,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老实人是活不下去的,一根筋也是活不下去的,乱世之中,能活着,本身就是本事了。

  死了,也怪不得谁。

  臧洪啊……

  郭鹏不知为何,心中升起了些许的怜悯之意,又有几分敬意。

  为了自己的理念而死,或许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郭鹏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为了什么而死。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郭鹏还有时间,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

  利用这些时间来打响名气,来增加自己的学识本领,扩展人脉,这些都将在未来的乱世之中成为他生存的资本。

  所以,他不会浪费一丁点的时间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他有极其明确的目的导向,有极其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目标,他会为此不断的前进。

  太学内的大讲堂还是那样的枯燥无味,严氏博士的高徒们努力装出一副学富五车端庄持重的样子,却只会照本宣科,讲出来一些冗长枯燥的东西,拘泥于『家法』,叫郭鹏听了就容易打瞌睡。

  臧洪就不一样,他直接就睡着了。

  直接睡着的人也不在少数,认真听讲的人或者装作认真听讲的人并不太多,而这一切,对于正在讲经的高徒来说,或许也是寻常事,见怪不怪了。

  太学里便是如此的宽松自由,反正家法传承已经在私下里进行过了,下一任博士是谁,郭鹏不知道。

  但是郭鹏知道,下一任博士一定不会在讲堂内的这些人当中,自然,也包括自己。

  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蔡邕的怀抱,太学讲经结束之后,驱车直奔东观。

  东观是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建筑高大华丽。

  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藏有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也就是此时的中央图书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终此一生都不可能看到那么多的藏书,那么多的著作。

  郭鹏看中蔡邕的地方也就在于此,他是东观的负责人,郭鹏与他产生联系,便可以进入东观读书。

  东观内的藏书之多冠绝天下,而且很多都是孤本,独此一分,别无他家,后来在雒阳战乱之中,东观被毁,大量孤本典籍也被付之一炬,堪称惨剧。

  那个时代可没有刻印的技术,所有书籍全靠人手传抄,抄了几份是几份,不到一万字的还有很多人抄写,字数多了,几个人有那个功夫抄写呢?

  郭鹏有。

  他的记忆力极佳,堪称过目不忘,所以从进入东观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开始了白天随蔡邕一起校订经书,晚上回家默写白天记录下来的内容的日子。

  汉官方确定的儒家五经一共有十四个流派,不同的流派称之为家法。

  比如《京氏易》和《孟氏易》之间的差别就是家法之间的差别,这些都是被官方承认的可以传承的家法。

  这样的家法一共十四家。

  十四家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每一家都想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一家,独占经典解释权,所以彼此之间的攻讦非常激烈,谁都想让自己家的家法成为正统。

  各家家法所传授的文章字句限于对历史的解读、对古文字的辨认等不同,总是有些差别。

  所以在日常运用的时候,总有各家家法传人想方设法的想让自家的遣词用句成为正统,扰乱朝廷公文颁布,带来不便。

  有考量于此,汉灵帝下令杨彪、蔡邕和马日等人一起合作,以蔡邕为首,结合东观全部人手,综合考量十四家家法流派,确定正统的经书,并且雕刻在石碑之上,以正视听。

  这项工作从去年,也就是熹平四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一年,蔡邕率领的团队已经将《易》和《诗》校订完毕,现在正好在校订《公羊》。

  郭鹏加入的时候,蔡邕的校书团队正在就刻印石经的时候是用《严氏公羊》还是用《颜氏公羊》为正本而讨论。

   PS:日常求票~~

第27章.二十七 身份微妙的『外人』

  郭鹏是个旁观者,没有发言权。

  经过讨论之后,蔡邕下了定论,以严氏公羊为正本,但是保留些许颜氏公羊的异字以供参详。

  这大抵算是一种妥协吧,蔡邕的性格并不强势,面对某些争论的时候,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在下定论期间,郭鹏目睹了严氏公羊派的学子和颜氏公羊派别的学子不厌其烦的到东观来争论,吵闹,蔡邕团队夹在其中左右为难,即使有名声如杨彪和马日这等大儒也无法劝解。

  最后,因为汉代儒生学习严氏公羊的人比较多,学颜氏公羊的人比较少,于是三人一起决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严氏公羊为正本。

  但是同时为了照顾颜氏公羊派的学子,不让他们太过于抗议以至于做出一些激进的举动,团队也保留了颜氏公羊的异字做备注。

  双方遂达成妥协。

  为了争一个正统,很多人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那几天的东观就像菜市场一样,到处充斥着吵闹声,还有些人干脆就撸起袖子打了起来,完全不顾身为读书人的风度。

  可见正统之争关系到了一整个学派的政治利益,关系到了学子们的切身利益。

  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诸子百家凋零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们不得不为此竭尽全力。

  “小乙,叫你看笑话了。”

  事情终了,校订开始,蔡邕终于得空,坐在了案几旁边喝了点水,喘了口气。

  “没有,想来,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郭鹏拿着一本《颜氏公羊》正在研读,查找颜氏公羊和严氏公羊之间的不同。

  “是啊,常常发生,现在是公羊,之后,还有的吵,家法正统之争贯穿始终,谁都想成为正统,谁也不想成为被罢黜的那一个,便想法设法与我为难,可是我又如何决定的了这一切呢?”

  蔡邕看上去十分疲惫,摇摇头,不再说话,安心校订书籍。

  而郭鹏也在一旁安静的读书,午间休息时,郭鹏拿出一些发现的问题去询问蔡邕,蔡邕一一给予解答。

  日子也就这样的过,郭鹏渐渐感觉自己非常适应在东观读书学习的日子,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书,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就是除了蔡邕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当作是空气。

  蔡邕曾经把自己介绍给杨彪和马日认识,两人都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就和蔡邕商量起了校订书籍的事情,把郭鹏晾在一边。

  郭鹏也不在意,自己找书看,有问题就问蔡邕,没有问题就默默背书,蔡邕有事情自己就帮着跑腿,反正围着蔡邕转,日子也过得充实。

  关于杨彪和马日的态度,郭鹏并不在意,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必然会受到这些正统士人的无视。

  杨彪是弘农杨氏的正统继承人,家中和汝南袁氏一样,从他太爷爷开始,算上他自己,四世太尉。

  所以就等着他在未来不久成为太尉之后,弘农杨氏也就是四世三公的顶级豪门了。

首节上一节18/1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