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来到宇文成都跟前,纷纷拱手作揖,行了一礼。
宇文成都放眼看去,发现现场并没有三公和六部尚书,虽然都是朝臣,在大秦职位一个个都不小,但也算不得大秦最主事都那几个人。
因为一时间弄不清楚这些人前来拜访的意思,宇文成都只得皱眉问道:“宇文成都有礼了,不知诸位臣工不好好在家中处理国事,跑来本将军是府上作甚?”
宇文成都话音刚落,便只见百官中,其中一人,乃大秦咸阳令,连忙问道:“将军,是这么回事。将军今日归来,可是奉了皇帝陛下指令?”
“如今咸阳上将军唯有将军一人,既然将军归朝,想必皇帝陛下已把三军大权交给将军,还请将军早些布防吧!”
这咸阳令,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县令,但其主掌咸阳一切大小事务,天子脚下,即便只是一个咸阳令。
但其身份,却远超其他地方官,甚至连封疆大吏在他面前都得矮一头。
三公六部的官员都不在,这里自然是他最有发言权。
随着咸阳令开口,其余群臣也纷纷附和。
“没错,将军,如今危机四伏,战乱或许就在瞬息间,不能再耽搁了,该早些布防了!”
“还请将军快快出手,调动大军背上,随时准备与匈奴,东胡一战吧!”
说话间,很明显,这些人前来的目的就是一个,让宇文成都直接发兵。
就如赵倩所说那般,一个多月了,大家你猜测过来,我猜测过去,谁都能感到危机四伏,危险万分。
因为担忧,所以他们需要准备,而准备,自然得让皇帝嘱咐的三军主帅去准备。
但皇帝没有说什么,他们只能猜。可到现在为止,他们也没想到,这朝中还有谁能统兵。
第959章 挥舞狼毫
群臣找来找去,直至今日宇文成都回来的消息传出,他们立刻就来了。
毕竟现在的宇文成都乃是大秦唯一在咸阳的上将军,他不统兵,谁统兵?
在他们看来,皇帝让宇文成都统兵,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
毕竟在群臣的印象中,皇帝对宇文成都,从来都是最为看重的。
当初,大秦刚定下来,皇帝一个就派出宇文成都镇守北方。
后来宇文成都大败,十万大军葬身沙漠,可谓万死莫辞。但皇帝为了宇文成都,可谓不顾天下,最终强行救下宇文成都。
之后,宇文成都基本上就没闲过,成亲后没多久,就保护大秦使团出使西南,而后更是为大秦连连征战,最终彻底拿下西南各国。
不怪皇帝疼惜宇文成都,宇文成都真的很强。即便他曾经犯过再大的错误,留下再大的罪,但终究掩盖不住他的旷世奇功。
如此一来,皇帝吧三军统帅这个位置交给他,也就变得理所因当了。
毕竟说起来,当今大秦上将军中,谁能真正的统帅大军,众人也只能想到三个人。
曾经前朝时统帅大军攻打百越的屠雖,还有后来接替屠雖的任嚣,以及宇文成都。
除这三人之外,烈阳后并无旷世奇功,再则,他出身叛逆,群臣信不过,所以他没资格接掌三军。
李元霸,无敌战将,但无主将之才,更别说统帅之能。
许褚,也比李元霸好不了多少,当不得主将,更当不得统帅,只能做上将军中的无敌战将。
而且话说回来,李元霸也好,许褚也罢,都已经追随皇帝而去,就算他们有主将之才,大帅之能,也没办法了。
还有个石破天,他就算前朝鼎盛时期,也就统帅三万虎贲军,强归强,但并没有统帅三军但记录,所以令人质疑。
再则,他也随皇帝去了,哪里还能统御三军?如此算来,能领兵的,说到底也就宇文成都、屠雖和任嚣罢了。
可这三人中,屠雖还在西北长城,追随大元帅尉缭子。迄今未归的屠雖,明显没有接到大任,否则他不可能继续留在长城。
再则就是任嚣,如今还担任南海郡郡守,留在南海郡,也就是岭南之地,曾经的南越。
别看任嚣只是一个南海郡郡守,但实际上,整个南境,几乎都靠他顶着。
如今,他也没有回来的迹象,自然,这大任也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最后就是宇文成都了,终于,这一天宇文成都归来,众人自然觉得,这大任落在他的肩膀上。
此事,满朝群臣早已经急不可耐,为了预防未来,他们可谓热锅上的蚂蚁,看到希望就迫不及待的去追求。
所以,这宇文成都刚回来,他们也就跟着找上门来了。
“慢着……慢着……诸位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莫非诸位大人觉得,陛下将大秦三军交付给本将军了?”
众人说话间,宇文成都也听清楚了,这分明就是找他出兵的。
他这还在疑惑,到底谁才是此次的统兵大帅呢,这些人凭什么就认定是自己了?
自己现在别说统御三军了,连原本的六十万大军都没了,这是还能是统军元帅?
“难道不是么?”
群臣闻言,一脸不解的望着宇文成都。
“呵呵,诸位大人,我想你们该是误会了。陛下可从来没把帅印交给宇文成都,也从来没告诉宇文成都什么。”
“如今回朝,陛下连宇文成都的六十万大军都剥夺了,只给宇文成都下令,镇守皇宫。”
“除非皇宫有难,否则宇文成都决不能出手。这明显不是给三军统帅的命令,所以,这三军统帅另有其人,诸位大人还是别在宇文成都身上耗费时间了!”
宇文成都摇头一笑,直接把话挑明道。
“什么?”
“这么说,真不是上将军?那该是谁?”
群臣闻言,顿时凝重起来。
如今大秦已经走到刻不容缓的一步。
不是群臣没有风度,而是这个时候,他们真的已经顾不得风度了。
这要是再耽误下去,等别人打起来,再慢慢防御,那就晚了。
偏偏皇帝离去之前,根本没做布置,或者说,皇帝或许做出了布置,却一直隐藏在暗中,这简直把群臣都给逼疯了。
不得不说,这有时候,一个人被逼到绝路上,无论是思想也好,风度也罢,都会完全扭转。
曾几何时,这群朝臣是何等都反对发兵?如今大难临头,他们只恨不得立刻出手,越早越好。”
“只要那统兵将军出现,就算立刻把他们编入队伍,他们也愿意冲杀在最前线,阻挡即将到来的危机。
曾经,违背皇帝意愿,不是朝臣不忠,还是那句话,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如今朕的大难临头,这些人没一个怕死的,只有害怕混乱的。
他们必须把大秦混乱彻底扼杀在摇篮中,为此,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死。
在宇文成都这里碰壁失望,群臣满怀心事,随意寒暄几句,便纷纷告辞离去。
现在的他们,真没有留下做客的心思,只要大秦局势一日不明,他们就永远无法闲下来。
……
深夜,咸阳城一片宵静,太傅府中,在短短数日之内,已经变卖一切家当。
太傅叔孙通换了一车金银细软,已经做好离去的准备。
突然之间,一匹战马来到太傅府外,王麟翻身下马,径直走进太傅府中。
此时,太傅府书房内,叔孙通正挥舞狼毫,身为大秦太傅,一代大儒,其落笔之间,龙飞凤舞,正气凌然。
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谱写苍天,令人望之,心灵震动。
“家国有难,匹夫有责!老者少年,儒生侠士,肩扛天下,脚踏秦地,护佑万民,在所不惜!诸子百家,天下士子,何惧之,何有之,何失之!”
“天下将乱,大势难逆,为我大秦,略尽薄力。腰仗三尺剑,手握寸笔锋,书写天下山河,斩断乱世风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昔日,荆轲刺秦,为救大燕。”
“今朝易水河畔相聚,为我大秦。风云不断,大秦不稳,绝不瞑目。天下有识之士,自当河畔相聚,共赴于蓟……叔孙通,笔!”
第960章 大秦底蕴
短短百字文章,道不尽的家国热血,说不清的天下重担,尽在其中。
叔孙通,一代儒生,为人师表,是为天下之师。
如今,他终究还是准备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这天下敬上他的绵薄之力。
皇帝只看到长城边上,那为国呕心沥血的尉缭子,又何曾看到,其实太傅也老了。
他确实还很健康,在历史上,他还有很多年可以活。
但谁又想过一个老人的无力感是什么?
他身为太傅,位列三公,面对天下,无力而为,是何等悲壮?
大元帅能为国捐躯,为国赴死,太傅何尝不能?
进退两难之下,是皇帝的游戏也好,天下的混乱也罢,他唯有一条老命报之。
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定以国士之礼报之。士为知己者死,昔日,皇帝成全了自己一片忠心,今日,也该自己还他一片朗朗乾坤了。
看着面前的文章,叔孙通陷入沉默中,许久后,忍不住重重的叹息出声。
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
叔孙通抬头,声音沉着而苍老,显得十分嘶哑,道:“谁?”
“启禀叔父,谁麟儿!”
外面响起王麟的声音,低声说道。
“是麟儿?进来吧!”
叔孙通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希冀,沉声道。
“吱呀!”
房门打开,王麟走进书房,跪倒在地,拱手作揖,道:“麟儿见过叔父,在这里向叔父请安了!”
看着面前恭敬有礼的少年,谁能想象的到,这少年迄今为止,不过二十来岁,却已经成为三十万大军总教头。
或许用后世的历史来看,二十岁这等成就,算不得太厉害。如霍去病,十八九岁,就已经封狼居胥,那才是真正的千古风云人物。
可实际上,在如今这个时代,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二十来岁就做三十万大军总教头的?即便放眼历史上,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存在了。
“麟儿啊,起来,快起来吧!”
望着面前的青年,叔孙通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道:“你近日不是忙于蓝田大营么,怎么今日突然回来了?”
王麟起身,来到叔孙通面前,拱手道:“听闻叔父变卖家当,准备着急天下有识之士共聚易水,前往蓟城,麟儿不得不回。”
“说到底,叔父终究位列三公,在这等时候,该当主持大局才是,岂能一走了之?如此离去,又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