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立宗人府,看管其三代。
而后放逐至边陲,令当地官员看管。
没参与此番谋反的,自然会获得一些有待。
但如从前一般是地方上的土皇帝,那是没可能的了。
封地是回不去了,他们会“自愿”献于内库。
宽宏大量的弘治皇帝,自然不会白占他们便宜。
皇家货殖里头,会有他们一份股子。
每月从皇家货殖中,支取定量的月钱过活。
当然,毕竟是没有参与谋逆的宗室。
是以弘治皇帝自然还会赐予他们一些好处,比如内库所属的庄田。
当然,只是他们可以获得庄田上收的佃租、米粮。
保证他们有饭吃,日常开销不是问题。
有了皇家货殖的月钱,至少从他们开始到大明消亡。
只要大明皇家还在,他们吃喝是没有问题的。
“太子呢?!他做什么去了?!”
弘治皇帝看着渐渐沉下去的夕阳,每天他在这里其实都看着。
但怎么看,都觉着看不够。
那种壮美,实在是让人心折。
“殿下回京后,便开始着手整理此番阵亡将士名录……”
弘治皇帝听得此言,转过身点了点头。
“与内阁、军部言说,此番莫要亏待将士们!”
“大功者,朕亲自酬赏。”
萧敬赶紧躬身应是,这个事情没法假以人手。
起身见弘治皇帝没有其他吩咐了,这才躬身告退前往传谕。
内阁如今是忙炸了,但忙的是欣喜啊!
原本对于藩王占据地方土地过多的问题,内阁就忧心忡忡。
现在这个问题总算是给解决了,户部对此是感触最深的。
因为洪武陛下当年为了让朱家儿孙们无忧,那是严格规定了爵位。
虽然王爵只有一人继承,可其他的儿子依次递减。
还没有最低,保证的是他所有的儿孙们都有俸禄。
这可就要了亲命了。
户部因此每年需要支出给这些朱家儿孙们的俸禄,那就是一大笔的开支。
到了明末,甚至藩王下朱家子孙所支的俸禄竟让大明都有些开支不起了。
这些藩王如今被砍掉了泰半,其余的开销亦都转到了内库去。
顿时户部就能多出一大笔的钱粮来,仅仅是这点就已经让户部欣喜不已。
更别说回收到户部下的田亩、店铺、宅邸……等等,还有查抄的金银。
当然,户部也没傻到打算一口全吞了。
内库那边必然是要送去一份的,毕竟陛下此后那将自行承担宗室所有的开销了。
只是,分下来的这些也足够让户部开心了。
刑部也开心啊!
那些田亩是不能扑买,可查抄的店铺、货物、财物、宅邸……等等。
国朝也没法满世界去管不是,是以自然是要拿出来扑买的。
刑部现在是分作两部,而且是彻底分开了。
但查抄下来的资产、扑买的收益,还是两部共分的。
户部那边只是开心,却不知道一把利刃正在向着自己切来……
“《关于国朝各部制改建议书》?!”
弘治皇帝在草庐里,喝着手里的茶看着这份建议书。
只是打开扫了几眼,弘治皇帝就放下茶苦笑。
“痴虎儿啊!你这是给朕出难题啊!”
张小公爷一脸无所谓的撇嘴,反正做臣子的只管给意见。
再说了,不是您一回来就逼着我写的么?!
还说啥“今国朝多数上轨,然肘制颇多。朕百思之下,不得其所……”
那意思就是,让咱给想想哪儿还不够通透呗。
弘治皇帝会产生这个疑问,其实也属正常。
这是新旧思潮冲击下,必然会产生的问题。
知道不对,但因为见识、知识所限。
所以不知道当如何改。
治大国若烹小鲜,轻不得、重不得。
或许只是一道政令,将会让无数人家破人亡……
见张小公爷只是作揖轻笑,却不搭话。
弘治皇帝无奈的继续打开这篇建议书,细看了几页他就挪不开眼了。
里面几乎是将弘治皇帝现在疑惑的问题,都解释了个清楚明白。
其实说白了,就是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导致。
户部负责钱粮,同时负责天下户籍。
可他们首先是官员有限,其次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钱粮比甚都重要。
户籍?!洪武年间,先皇倒是很重视户籍。
登记造册后,还藏于防火的岛屿上收纳。
可之后一方面官员们的懈怠,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内阁实在没有精力去打理。
以至于现在国朝到底有多少丁口,只能是靠各州府自报的数字估算。
各地的隐户突然冒出来一大堆,其实当地州府官员也是吓了一跳。
“户籍、钱粮,分司打理、一并归于内阁……”
“税赋之事,国之重也!历朝税赋,地方征重则民氓……”
玉螭虎在自己的建议书里面,提及的是将税赋分治开来。
一部分是新成立的税赋司厘定,但他们收上来是要缴给钱粮方面的。
除了国朝的税赋之外,州府亦可厘定一定税赋。
但需要报与国朝税赋司,由税赋司着调查局等查验核准。
才可实施征税。
如此林林总总,几乎是将整个国朝几个大部都大卸八块。
然后才重新拆分成一个个的分司,总体来对内阁、皇帝负责。
第846章风卷云起欧罗巴无声无息投资客上
各地的藩王很快的便接到了来自于京师的圣旨,不少藩王们腿肚子打哆嗦。
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做了什么。
但和圣旨一并抵达的,还有一支三千人的军伍。
当然,这些军伍挂着的名号是“剿匪”。
可若他们这些藩王不懂事儿,说不得就得变成平乱了。
一群藩王们接完了圣旨,锁上王府的大门便举家嚎啕大哭。
都知道,这一走肯定就回不来了。
可不走不行啊!
三千大军在州府内虎视眈眈,各州府知州、知府都接到了内阁令。
让严加看管各藩王王府,一时间知州知府们可抖起来了。
平日里这些藩王总借着自己宗室的身份,没少在地方欺男霸女、胡作非为。
圈养盗匪不说,不少还强占官田。
碍于他们宗室的身份,这些个知州知府们也只能是弹劾。
没有陛下的旨意,这些宗室都动不得。
可若非是谋逆大罪,陛下顶多下旨斥责一番。
好啊!这回他们可算是栽了!
京师传来的消息,这回陛下让他们回京就是要收拾他们。
具体如何收拾不得而知,但结合宁王之乱刚刚被平息。
傻子用脚趾头也猜到,这帮人必然没啥好果子吃。
只要他们赶紧顺利滚蛋、过的不好,这些知州知府们就心情很好。
甭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总之在三千军卒的“护送”之下陆陆续续的启程了。
宁王之乱平息了,大军在扫荡了江南之后亦开拔回京。
南京魏国公徐俌,此番押解大量战俘、抄家之逆贼入京。
同时入京的,还有他的的孙儿徐鹏举。
金陵原本的大量守备,亦开始全面换防。
这一次他们的表现还不错,于是不少人获得了名额进入军官学院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