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之下,这些马车的确是简陋的可怜。
“不!这些车,不是简陋……是贵重的小子不敢乘之!”
手指轻轻的抚过这辆马车,玉螭虎的心都在发颤。
这些百姓们自己都在遭灾,每一块木料都那么的珍贵……
他们是如何舍得拿出这些珍贵的木料,给自己打造一辆车子的?!
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刻字,那些字似乎是纂刻在了张小公爷的心头上。
每一块木料、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沉重……
甚至压的玉螭虎有些喘不过气来,他下意识的就要拒绝——这是他自认承担不起的重!
“大堤上的同袍,更值得诸位的敬重!某……只是做了些许本分而已。”
这不是虚言,这是张小公爷的心里话。
“您的本分,是老朽等的福分!人……当会惜福!”
说着,几位老丈不由分说便将这短打披挂在张小公爷身上。
并簇拥着他,要将他搀上马车。
这些个老丈们年纪最小的,也都要古来稀了。
张小公爷哪里敢跟他们犟啊?!
连道不敢,在他们的簇拥下就这么登上了马车。
没有等张小公爷反应过来,他们已然走向了熊孩子。
眼见他们拿出了一件袍子,双手捧到了这位大明太子面前。
“这……这是个本宫的?!”
熊孩子猛然面皮涨红,这一刻他就像是一个期待被夸奖、被称赞的孩子。
在自己付出了努力和拼搏之后,得到了来自于他所为止努力的人们,给他最高的奖励。
“殿下此番为我等百姓战于大堤,草民等如何能忘?!如何敢忘?!”
眼见这些个老家伙们已然是激动的浑身颤栗,历朝历代以来何曾听闻有太子来救洪灾的?!
还亲自带着人上大堤,去堵漏、去扛麻袋!
“殿下!吾等草民,铭感五内!殿下恩德,当受此礼!!”
“殿下恩德,当受此礼!!不敢忘呐!!”
那远远的人山人海,在朝阳中轰然拜下。
那些活命下来的百姓,那些曾经在营帐里跟着嘻嘻哈哈的熊孩子一并吃饭的灾民们忘不掉。
这些日子以来,这位太子穿着草鞋短打。
跟他们吃一样的饭菜,却每日奔走在大堤上。
下了大堤,还不时来问问他们有何所需。
初见他时华贵如烈阳,而今却被晒的黝黑的如同昆仑奴。
堂堂太子之尊,却一身泥点浑不在意。
“呼啦~!”呆滞的熊孩子没有反应过来,但这些老者们已经站起来。
他们将这件袍子披在了他的身上,这件满是补丁的袍子一时间竟然是那么的耀眼……
在它之上,一针针的绣着“殿下仁德,祈愿万福”。
“抬上来!!”
为首的老者怒目圆瞪,一声沉喝一下。
眼见一座简陋的辇驾被一群汉子们,默默的抬了出来。
辇驾真的很简陋,上面的蟒都雕的歪歪斜斜。
然而那每一笔的刻刀痕迹、那每一块破旧的木料,似乎都凝着一股子气……
,
第803章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肆
“且请殿下上辇!”
几位老者便是要当场拜下,却被回过神来的朱厚照慌忙扶起。
回过神来的他眼眶发红,浑身的每一寸肌肤都在颤栗。
缓缓的抬起腿,此时的朱厚照虽是身着着短打、披着袍子。
衣装让他看起来很是寒酸,然而他含胸拔背昂首凝目之姿却又让他整个人显得极为肃穆。
皇家苛刻的礼仪训练,这一刻在他身上完美的体现。
尽管身着陋袍,却无减其半分威仪!
晨光撒来如同碎金,飘在他稚嫩的脸上让他染上了一身霞色。
他缓缓的吐出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了一些。
轻轻的踏上了这座简陋的辇上,抬眼望去是他的少年老师。
是他最尊敬、也是最亲近的虎哥儿,他远远的看着自己……
郑重无比的正冠掸衫,对着他长揖到底。
一时间,朱厚照竟有想哭的冲动。
他知道虎哥儿这一礼的意思,他长大了!
他,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从一个男孩儿到一个男人的过程,他是在这次洪灾中、在大堤上完成的。
他不再对圣人先贤所言的那些道理,在他的脑中浮现。
一股血气由心间凝起,从胸腔直冲入脑中。
猛然间,手按辇驾的朱厚照面皮涨红!不由自主的长啸而出。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一番长啸下,这位太子殿下的聪慧博学尽展无疑。
上下用句囊括了《尚书·夏书》、《荀子·大略》、《史记·淮阴侯列传》……等等。
即便是远远赶来的刘大夏听得此长啸,亦是震惊的心头发颤!
随即老头子一时间泪溢满眶,对着那昂首长啸的太子殿下便是正冠掸衫而躬身拜下……
如此学问,再有如此历练。
太子克继大统之下,天下百姓何其幸甚啊!
“起辇!!”
刘瑾从来都没有像这一刻一般,唱礼唱的如此的有底气。
然而他一声唱礼下,眼见那些个老者们再拜而下。
“殿下!小老儿这般苦命人,着实无甚可送与殿下的……”
“由此至殿下回京,便由我等苦命人……为殿下抬辇罢!”
一群衣衫褴褛的汉子默默的站了出来,他们神情肃穆犹如要奔赴战场的军汉。
便听得这一声沉喝,这些个汉子们呼喝着抬起了这座辇驾。
眼见几位老者一抬手,一副幢幡“呼啦~”一声被展开!
这幢幡在朝阳烈风之下,被吹的猎猎作响。
与那马车、那辇驾、那袍子一般,这幢幡显得是格外的寒酸、破旧。
但在罡风之下,飘荡着的丝条字迹很淡。
可如果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那些丝线似乎带着一股血气!
再仔细瞧去,那些丝线竟是用血所染就!
“灾苦人得幸!生于大明,陛下仁德,殿下慈悯……”
“大灾活命,全赖皇恩!愿我大明,昌盛长茂!吾皇陛下,万寿无疆!”
这两行字下的,乃挂及受灾四省各州府百姓之名!
“此幡乃是托殿下回京,献与陛下的!”
“愿我大明,日月同辉!吾皇陛下,万寿无疆!!”
那远远赶来的刘大夏一时间心潮澎湃,百姓如此……何愁国家不兴?!
陛下如此,何愁百姓不从?!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命也!”
刘大夏缓缓的站起身来,轻声的吟诵起《贾谊新书·卷九·大政上》中的章节
“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也!”
“故国以为功,君以为功,吏以为功!……故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
“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也,民欲存也!……”
“……故率民而战,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
“……故夫菑与福也,非粹在天也,必在士民也!”
“呜呼,戒之戒之!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呜呼,戒之!戒之!!”
昂首缓缓站起,刘大夏须髯皆张!
望着那晨光下的百姓们,轰然为太子、为玉螭虎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