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签了契,安南的粮仓便开始隆隆的向着码头一车车的运粮食。
簪缨货殖会、粤北货殖会这两方倒是挺仗义的,借出了自己的海船给京师这边。
其余几家货殖会琢磨了一下,也将一部分的海船借出。
于是很快的第一批粮食装船后,开始向着京师进发。
小公爷这边第一批运回去的,必然是最为贵重的物品。
比如那件巨大的珊瑚树,可怎么运回去就成为了一个大难题啊!
这尼玛实在是太大了,甚至张小公爷初见它时都楞了一会儿神。
上辈子他也是参观过红珊瑚博物馆的,那馆内的红珊瑚也有差不多这么高的。
但相似高度、品相还这么好的,确实没有。
啧啧称奇的围着它转了一圈,张小公爷便抬手命人琢磨怎么把它装回去。
工匠们亦是为难了,这么个大家伙什怎么装啊。
大家寻思了半天,决定要先用软木做一套垫子。
软木上再铺设厚厚的棉胎,也好在安南的木棉甚多。
找来足够的棉花打成软硬适中的棉胎,倒也不是问题。
最后就是树枝了,为了避免珊瑚树枝折断还得往里面小心翼翼的填充棉花。
棉花容易钩住珊瑚,所以还得用纸把珊瑚树枝包裹一层。
仅仅是打包这棵珊瑚树,就用去了一天的时间。
其余的东西倒是好说了,三两下的打包好就装进了大箱子里。
箱子上写着东西的编号但不写明物品,为了避免东西失窃全过程都是分开来办的。
运输的一群人、装箱的一群人,但都是分开的。
运过去的对方确认数量签收,然后打包。
箱子由其他人送出去,确认钉紧了签收。
最后装进大箱子,并用马车运走的又是一批人。
一个个的大箱子被装上了战船,为了运送这批物品郭彦和甚至把自己的座舰都派来了。
跟着来的,还有两艘纯运送物资的五千料大海船。
粤北大匠们修造的滑轮轮锁,通过缆绳将一个个的箱子缓缓的吊装到了大船上。
原计划三日装卸完毕的,却足足装了六日才完成。
第712章京师波澜熊孩子弄潮从来无侥幸
“哗啦~哗啦~”海浪扑在战船上,激荡起片片雪白的浪花。
五千料的大船除了地方足够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稳!
风浪之下其他海船会稍微晃悠的有点儿大,越小的船晃的越厉害。
大船也得加上压舱石,这才能保证在海上的平稳。
当然,现在张小公爷的这艘不用压舱石。
成箱的金锭、各式珍宝,足够做压舱石了。
最为贵重的珍宝,自然是要装载在这艘战座船上的。
而为了押送这批缴获,戚景通不惜调动了水师一半以上的战船。
可以说,这一波相当于是押上了水师最强的作战力量。
张小公爷站在了船头,望着片片海浪不tsxsw.知道在想些什么。
身后的妙安小姐姐有些心疼的让姬武将们把幕幔拿过来些,遮住暴晒下来的烈阳。
服部两位小姐姐,则是用矮塌端坐在边上垂首伺候着。
张小公爷则是捏着手里的信,满脸的无奈。
信是唐伯虎和徐经来的,这俩在信里就差哭了。
恩师啊!您再不回来,弟子们可就要完了!
太子……太子殿下他疯了啊!
规划图上这位爷二话不说先把新皇城修起来了,修起来就罢了可空城如何住人?!
皇城自然得须皇城迹象,可咱这位太子爷那几乎是随着自己性子来。
工部那边过来找茬儿不是一两回了,主要是逾制的问题。
逾制不仅仅是说用度超过自己本身地位,才能叫“逾制”。
达不到的也叫“逾制”。
千百年来皇朝更迭,华夏一脉传承下虽然各王朝有所不同。
但在建筑等级上的划分,还是极为分明的。
大明则是在建国之初,即对亲王以下的各级官民的宅第有着明确的制度。
这包括了整个宅邸的规模、形制、装饰……等等,全都给你写的详细无比。
比如《明会典》里面就载:公侯者,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
官一品、二品者,厅堂五间九架。
官三品至五品者,后堂五间七架。
官六品至九品者,则厅堂三间七架。
而庶民的正厅,则不得超过三间五架。
然后包括了屋檐、鸱吻,这些全都有着形制的要求。
来信的字里行间中,张小公爷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位弟子的苦瓜脸。
没了他的压制、弘治皇帝又忙于朝中事物,于是熊孩子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今儿扑腾一下铁轨,赶着工匠们改进铁轨的光滑度、车轮与铁轨的契合等。
明儿突然想起火炮,又溜达去铸炮厂鼓捣一阵子。
他的鼓捣到也出现了些许成果,比如开花弹就鼓捣出来了。
然后还盯着新皇城的营造事宜,考虑到了防护和火灾的问题进行了大面积改动。
人都说智障儿童欢乐多,这聪慧的熊孩子欢乐更尼玛多。
尤其这熊孩子还经过了张小公爷的熏陶,同时又手握重权。
又有张小公爷给他送来的二十余万战俘劳力,这尼玛乐子可就大发了!
熊孩子二话不说先挖了一条宽大的护城河,比京师原皇城内的还大!
外间则是挖通了潮白河,由潮白河水灌入进来。
并规划通过一条条的暗渠,最终汇入到了潮白河下游去。
中间分成了好几个支流,几乎环绕了新城一圈。
城内的水渠则是熊孩子瞅着张家新庄子内的鹅卵石铺池不错,于是水渠全铺上。
搞这些的同时,皇城的外部、内殿也大致修建完毕。
钢材水泥加砖石的好处,就是修造的速度极快。
张小公爷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新皇城大体已经修造完毕了。
这个时候铁轨车又发挥了一个效用,它可以从石料场里运来巨大的石料。
还能运来大量的水泥,这也让京师、簪缨两家货殖会看到了铁轨应用一丝希望。
看着唐伯虎的信,张小公爷其实心中是惊讶的。
因为这些货殖会已经开始逐渐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商机了。
京师货殖会看到了熊孩子对铁轨的应用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可以用来运人!
从新皇城到码头、再到京师城内,完全可以用这些铁轨马车拖行。
运输货物的话它们载重更大,人乘坐的话装载的更多。
规划出来一条专门的轨道,用于大众乘车、均输货品。
这是极为合适的。
反正这条铁轨已经修造到了城内,那么不如就保留它。
再将它拓展开,逐步的延伸出去。
熊孩子的一个举措,造成的是整个大明商贾们的变动。
阖上了信的时候,张小公爷自己则是感触颇大。
最先感触到世界变化的往往不是官员、不是百姓,而是这些商贾。
商贾们逐利没错,但他们同时也在敏锐的感触着世界。
并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低头想想自己,张小公爷不由得苦笑。
当年自己和处男哥,可不就是如此么?!
只有把握住了世界脉搏的人,提前感触和探知世界的变化。
才能够抓住那转瞬一逝的机会,然后乘风而起!
大明的商贾们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变化,他们正在跟上这种变化。
按照原本的历史线,大明的商人们现在应该热衷于功名。
亦热衷于抱团取暖,形成一个个的商帮、行会、商会。
然而,张小公爷搞起的货殖会却打破了这个局面。
货值会的资本囊括了户部、内库,且还有勋贵们。
一下子就让商贾们有了最强的靠山,陛下都有股子啊!
敲里吗!谁敢拦着劳资挣钱?!
户部?!户部巴不得爷们多挣钱点儿,这些钱他们也分润呢。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无论是皇家还是户部都选择了默默支持他们。
而有着这两方撑腰的货殖会,很快的也杀出了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