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把他们打死都不会将面前此温润儒生,与那搅乱京师的路大豪联系在一起。
“无甚劣迹者仅七家,这七家虽亦是行商却不曾有杀人越货之举。”
张小公爷听得谢玉田的话,那双丹凤桃花微微眯起:“如何见得?!”
“七家抱团,除了例份不曾与各处深交……”
听得谢玉田这话张小公爷不由得点头笑了笑,那看来这七家确实还算是干净的。
“水师方面在海上遭遇过他们,也跟其他家打听过。”
谢玉田接着轻声道:“七家比较抱团,而且手底下本事也算比较硬。”
“所以其他家虽然有些不满,也只能是背地里骂骂他们假清高……”
张小公爷眯着眼睛,嘴角上的笑容若有若无。
他在这营地里呆着那么多天丝毫没有动弹,其实就是在等厂卫们的回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小公爷现在算是基本知己,但知彼还得靠厂卫们来办。
“相关证据查实了多少?!”
谢玉田听得张小公爷的问话,垂首轻声道:“七成,剩余三成只有旁证没有直证。”
“而且……标下怀疑他们其实有更深的问题,比如多次倭寇袭扰、勃泥等地的海盗……”
对于这些事情张小公爷倒是觉得哪怕有也不意外,首先粤北一地自古就有闯海的习惯。
其次这些人可都不是什么良善人士啊,很多下手那简直就是贼拉狠的。
比如被三宝太监斩杀了的那个陈祖义,这洪武年间崛起的海盗可不是一般人。
这货当年盘踞在马六甲10多年为海盗,最鼎盛时麾下万人、战船百艘。
雄霸于扶桑、夷州、南海、印度洋……等海面,劫掠、勒索过往船只多达万艘!
甚至还一度攻打进来,五十余座沿海镇城曾遭他洗劫或袭扰。
而这陈祖义,其祖籍便是粤北凤城!
第369章静动风雷自相随粤北大局终将变上
,!
包括后来的林道干、林凤、郑一嫂、张保仔……等等,粤北之地靠海闯海。
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借此招安为官,亦有人扬威海外还有人冥顽不灵屡犯国疆杀戮劫掠。
张小公爷的意思并非是全部都要干掉,内啥后来那位太祖也说了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都打掉肯定是不行滴!
当然,张小公爷也没打算跟那些满身腌的畜蠹们聊什么天儿。
所以这自然是要让厂卫先行分辨一番,再决定选哪些人合作、那些人该去死。
“还请告诉你家小公爷,老夫一定准时赴约。”
对于面前这位笑吟吟,自称是那位小公爷家管家的青年男子。
章玄应哪怕是贵为粤北布政使,亦不敢怠慢。
“顺德公啊……”
这青年望着章玄应,声音轻柔的道:“莫瞎听外面些许传言,失意者可能口出善语么?!”
“倒是曾与我家小公爷相交之方信之大人,如今可是帝国庠序教谕部尚书了……”
章玄应听得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心头一下就热起来了。
谁特么宦海浮沉不是为了更进一步啊?!谁不想踏入朝堂、封侯拜相啊?!
他章玄应的老爹章恭毅多番冒险虽亦是出于公心,可那也不是为了青史留名么?!
只是他爹的法子实在是太过走极端了,以至于从皇帝到朝臣都得罪了一大片。
所以到了他这会儿变得很低调,就是不想授人把柄给人抓来怼了。
“还有那苏州曹鸣岐大人,现下亦是被调往京师了……”
这位自称是周瑾山的青年望着章玄应,笑吟吟的道:“据说陛下已立‘帝国皇家政务学院’。”
“由内阁学士、各部尚书充当讲****亲任院正给调集入京的诸位大人讲解政务……”
如果章玄应听到这里还不知道小周管家的意思,那他自己拿刀抹脖子了。
这特么妥妥的就是天子门生的模板啊,读完出来那是三大学士、各部尚书的学生、是陛下的门生。
有了这几层身份他们宦海之途还能不顺么?!
进了那“帝国皇家政务学院”这堪比是全身都抹了二十斤黄金啊,妥妥宦海金身要发达啊!
章玄应为啥在这粤北布政使的位置上就请辞了?!
莫非是真的不想再进步下去了?!那肯定不是啊。
主要是他已经知道这算是自己宦海的尽头了,聪明点儿自己扯呼则罢了。
若是死赖在这儿说不准哪天就有人歪歪嘴巴,在朝堂上把他给捅了。
到时候想要全身而退都不可能了,不如趁现在主动滚蛋还能落好。
当然,这是实在没辙的选择啊!
若是能考上张小公爷这棵大树,谁特么脑子抽抽了玩制仕啊?!
本是要起身送送这小周管家的,但人家笑吟吟的说顺德公且留步。
毕竟这人多眼杂在下从后院离开便是了,引人注意可就不是好事儿了。
“还请放心,老夫一定准时抵达!”
同样说出这句话的,是粤北按察使赵宽赵栗夫。
只是邀请的他人有些特别,居然是刑部曾是的同僚。
赵栗夫是成化十七年,曾在刑部担任过郎中。
后调往江浙就任提学副使,方信之曾是他的上司。
送走了前同僚赵栗夫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吩咐管家无论谁来都不见。
随后这才从书架上宋代邢叔明所著的《论语注疏》,翻开来找到了一张薄信细细的看了起来。
“信之顿首奉书……”
“栗夫往粤北就任,信之于京师发奋。念及金陵唱和,心切切……”
“然亦无可奈何,幸好勉强以安客怀……”
“仆江湖之役倦矣,却不得远行。情思亦殊不堪……”
“今有小友往粤北,堪代为照拂……”
“期与栗夫京师相会,至祝至祝。”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真的就是老朋友、老同事之间的问候家信而已。
然而在赵栗夫看来这特么哪儿是啥朋友问候啊,这分明就是给他指一条发达的通天大道啊!
方信之是咋起家的,旁人不知道他赵栗夫能不知道么?!
这货就是在张小公爷往金陵的时候,给张小公爷套了个乡试座师的身份。
虽然后来让王实庵那老家伙给拔了头筹,然而张小公爷还是念着他的好的。
方信之与他相交、相处那不是一两日了,这家伙肚子里有几两油他能不知道么?!
那些个《字典》、《词典》,还有《音韵》若他当年能搞出来一项又何至常蹲金陵?!
国朝上下的宦海老夜枭们,哪个没猜到这是人家玉螭虎的手笔?!
只需看看现在给他方信之帮忙的,都是啥人就清楚根底了。
啥叫“小友往粤北,堪代为照拂”?!
就是告诉他,张小公爷过去了!你丫赶紧去抱大腿发达!
“期与栗夫京师相会”这就写的更露骨了,明显就是告诉他:大腿抱的好,你也来京师!
哎呦喂~老方啊,真不枉咱们同僚多年啊!
您可总算是给咱留了几口好汤喝喝了,赵栗夫这几乎就要泪流满面了。
老赵今年才虚四十五啊,还有大把的升职好空间啊。
可国朝从前的规矩,那不入翰林基本就是入阁无望了。
自己这等进士及第大多数就是封疆大吏,至多能到六部呆一下便致仕归老了。
还是那句话,若是有机会谁又不想封侯拜相?!
有着方志方信之在前,大家就像是驴子面前吊着一个胡萝卜。
即便是脑子在犹豫身子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走啊,毕竟……机会难得!
“小公爷……”
谢玉田跟在张小公爷身边,看着他轻柔的在信上写着什么。
有些犹豫的想要说话,张小公爷没有抬头:“是想知道,为何没有通知都指挥使么?!”
“毕竟是涉及太大,若是都指挥使……”
谢玉田的话还没有说完,张小公爷便放下了手里的笔笑吟吟的望着他。
“粤北一地卫所皆尽荒废,逃卒高达九成以上!且皆为青壮……”
玉螭虎说着,轻叹道:“这等都指挥使,知会他有何用?!”
第370章静动风雷自相随粤北大局终将变中
,!
如果粤北的卫所逃亡没有那么严重的话,张小公爷是不介意给这位都指挥使一个机会的。
然而……近乎九成的逃亡,这位都指挥使是干什么吃的?!
不得不说汪直这位先帝当年看重的老家伙,在搞情报方面确实是很有一手的。
从前西厂风生水起把很多积年老案给翻出来,而且都几乎坐实证据的。
即便是当时的文官朝臣们对他不满,也仅仅是诟病他宦官擅权、经常擅自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