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983节

“盟友?”赵弘润撇了撇嘴,一脸的不以为然。

不可否认齐国如今的确很强,但这种强盛却维持不了多久。

“看来你今日是以齐国左相姬昭的身份来的,那好……”

赵弘润点点头,双手交叉摆在桌案上,目视着赵弘昭淡淡说道:“说服本王。”

赵弘昭闻言一愣,随即亦点点头,整了整衣冠,进入了齐国左相姬昭的角色,目视着赵弘润侃侃说道:“肃王明鉴,我大齐目前确有衰败之势,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大齐的国力依旧鼎盛,只要能撑过楚国的反扑……”

赵弘润目不转睛地看着赵弘昭。

其实赵弘昭的话,他并没有听进去几句,毕竟在摆正心态的前提下,赵弘润亦认为与齐国结下稳固的盟约,对魏国的确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他之所以这么问,无非只是想看看,眼前这位六王兄,是否是真的“转变”成了齐国的左相,或者说,是否还保留有那位优雅的魏国睿王的影子。

而事实证明,眼前这位六王兄,仿佛已然是一名齐人,为了齐国的利益而陈说。

我大魏……不再有睿王了……

暗自叹了口气,赵弘润罔顾赵弘昭还未说出口的种种陈说之词,正色说道:“伐楚一事,以及后续的事项,我大魏会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希望你能够使齐国挽回衰败之势,不过……倘若势不可违,无论是我,还是父皇,亦或是我大魏,都希望你能够回来……”

赵弘昭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几许微笑。

“我大齐,会成为大魏最稳固的盟国,同进同退!”

说着,他朝前平举手臂,握紧了拳头。

赵弘润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但最终,他亦平举手臂,用拳头与眼前这位六王兄抵了抵拳。

“好,同进同退!”(未完待续。)

...

正文 第626章 :战略

赵弘润与赵弘昭的抵拳,其重大意义,相信会在随后若干年里陆续浮现出来。

不得不说,齐魏的稳固邦交,无论对于齐国而言还是对于魏国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

但说到底,最为得利的还得是齐国。

毕竟齐国有可能在来年,就要仰仗盟友魏国的支持了。

这一点,赵弘润固然是早已预见,而赵弘昭亦是心知肚明。

当然,其实在心底,赵弘昭稍稍还是有些担心的。

倒不是担心眼前这位八王弟日后违背承诺,而是担心他日后无法左右魏国对齐国的态度。

毕竟赵弘润并不参与魏国的皇位之争,这就意味着,其无法真正决定魏国对待齐国的邦交策略。

『倘若能说服弘润继承皇位的话……』

想到这一个可能,赵弘昭不由得怦然心动。

他毫不怀疑,眼前这位才能绝不逊色于他的八王弟,会将魏国治理地很好。

可不知为何,当他有意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鼓动这位八王弟时,他心底隐隐泛起一种莫名的情绪。

不由得,他回想起了一段往事。

那是去年四月,他带着新婚的妻子嫆姬返回魏国看望父母双亲,几日后,眼前这位八王弟在大梁外的十里亭送别了他。

那时,他也曾鼓动眼前这位八王弟去争那个他们兄弟们皆向往的位置。

而当时,眼前这位八王弟说了一句玩笑,一句颇有豪言意味的玩笑,惊地他恍惚间看到了某种幻觉。『注:具体在第二百五十九章。』

赵弘润的心,很大。

是典型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要么不去做,既然要做,就要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博浪沙河港。

在这个年代,没有人会用金属桩子取代木桩,但是赵弘润就偏偏要不惜代价,用巨大的铜柱来作为固定的基础。

他不想建什么十几二十年就会腐朽的河港,要建,就建百余年、数百年亦不会坍塌的宏伟建筑。

这样一个心很大的人若果真成为了魏国的君主,这对中原各国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么?

『……』

赵弘昭无法回答自己内心的疑问。

此刻他的内心,着实有些纠结。

他不敢再细想下去,因为若是在想下去,他所身处的立场,便变得十分尴尬。

于是,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封地图,向赵弘润道明了他今日前来的最大目的。

“弘润,这是泗水一带的地略图,你看一下。”

说完,他并没有直接递给赵弘润,而是在帐篷内左右瞧了几眼,最后将地图铺在了赵弘润昨晚歇息的简易睡榻上,且坐在了一端。

赵弘润微微一愣,随即顿时明白过来:这位六王兄,想必是要向他解释这场战役的战略。

于是,他也走了过去,坐在地图另外一边的床铺上。

泗水,或者确切地称之为泗水郡,它与魏国颍水郡的情况差不多类似,一部分在齐鲁两国手中,一部分则在楚国手中。

因此,泗水郡历来是齐楚交锋的第一战场,当地的农业受到战火的影响,相对萧条,很多土地被白白荒废。

“这里是『邳』。”

赵弘昭指了指地图上标注着『邳』的县城。

确切地说,『邳』并非是一座县城,它是齐国从前年开始修缮的驻军城池,可以理解为是一座要塞,也是此番齐、鲁、魏三国伐楚的大本营。

首节上一节983/28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