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605节

因为望着城外蜂拥而至的羯角奴隶,他们仿佛有种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的错觉。

不!

城外的羯角奴隶,处境比当初的他们还要恶劣。

至少当初他们在暘城君熊拓以及平舆君熊琥的统帅下时,虽然那时率领他们的楚国将领们也不拿他们当人看待,但最起码他们得到了像模像样的武器与皮甲。

虽然武器的刀刃锈迹斑斑,但至少还能砍下当时作为敌人的魏国士卒的脑海。

虽然作为防具的皮甲绝大多数感觉都快散架了,并不足以阻挡魏国的弓弩,但至少给了他们些许心安。

但是远处的那些羯族奴隶们,他们什么都没有。

“(楚国语)该死的羯族人!”

城墙上,一名商水军士卒忍不住用故乡的方言低声骂了一句,便恶狠狠地朝脚下的城墙吐了一口唾沫,来表示他此刻心中对羯族人的憎恶。

而附近,其余商水军的士卒们亦纷纷露出了憎恶的神色。

因为他们从那些羯族督军——姑且这么称呼,即那些用利刃与马鞭逼迫奴隶冲锋的羯族骑兵——的身形中,看到了曾经逼迫他们在战场上冒死冲锋的督战队士卒。

督战队,这可是楚国军队的特色,他们一般由主将信任的心腹将领带队,在战场上有着处决任何一名逃兵的权利,是楚国底层士卒最憎恶的人。

而从那些负责监督奴隶的羯族骑兵身上,商水军士卒们看到了他们故国军队中督战队的影子。

而这丑恶的一幕,让商水军的士卒们深感庆幸他们如今的身份:如今,他们是魏国的军队,这个国家,不会用像楚国、像羯族那样用麾下士兵生命堆砌胜利的方式来获取战争的胜利。

『……无风。』

伍忌抬头望了一眼天空的云层,随即又望了一眼他们商水军的旗帜。

旗帜耷拉垂落,证明今日无风。

『天佑商水!』

出于楚人战前祈祷的习俗,伍忌在心中默默祷念了一句,随即,抬起手来,面无表情地下达了第一道将令。

“弓手听令,火箭预备!”

听闻此言,城墙上的商水军弓手们弯弓搭箭,将一支箭镞位置缠有羊绒线的箭矢对准了城外的郊野。

而同时,身旁的同泽,迅速用火把点燃了那枚箭矢箭镞位置的羊绒。

“放箭!”

“将军有令,放箭!”

“放箭!”

随着伍忌一声令下,城墙上负责传令的士卒们纷纷重复这道将令,将伍忌的命令传达给距离较远的商水军兵将。

“嗖——”

“嗖嗖嗖——”

并不整齐的一波火矢,从雒城西城墙****而去。

数量不多,仅仅数百支箭矢而已。

而面对着这数百支迎面而来的火矢,雒地西郊那些蜂拥涌向城墙的漫山遍野的羯族奴隶们,他们的冲锋的势头全然没有减缓的意思。

因为羯族人规定,在战场上退缩、后退、哪怕明明有力气奔跑却故意减缓脚步,皆视为逃奴,当场射杀。

因此,羯族奴隶们丝毫没敢减缓冲锋的势头,可能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些奴隶,有足足十余万,漫山遍野,遍布视线所及,魏军区区数百支火矢,又能起到什么效果?

可惜,他们猜错了。

对面商水军的士卒,他们射出火矢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射杀他们,只不过是为了点燃他们脚下,遍布大大小小水洼内的那些粘稠的、黑色的水液而已。

“嗖。”

一支箭镞燃烧着火焰的箭矢,其箭镞穿过两名羯族奴隶的间距,钉在他俩脚下的那黑色水洼里。

顿时间,只听熊地一声,水洼燃起火苗,旋即,火苗一边上窜一边迅速向四周蔓延,转眼间便形成了一片火海。

许多因为踏入过那些黑色水洼的羯族奴隶,纷纷嗖嗖地燃烧起来,惨嚎着倒在地上。

那种惨嚎声相当短促,因为那种黑色石液燃烧所产生的足足一千六百度的高温,已瞬间将他们烧成焦炭。

而同时,剧烈燃烧所释放的高温,扬起一股又一股热浪,将附近的奴隶们给活活烤死。

那种炎炙酷烈的热浪,哪怕隔着好一段距离,亦让城墙上商水军的士卒们一阵难受,浑身热地发汗。

『不愧是猛火油,何等强劲的威力!』

伍忌在心中暗赞了一句,旋即,目色黯然地望向那些火海中隐约可见的死尸。

“将军!”

伍忌身后传来一声呼唤。

他转过头,望见一名士卒将一块湿哒哒的布递给了他。

“唔,多谢。”伍忌点点头,用这块湿布捂住了口鼻。

而放眼此刻城墙上,那些商水军士卒们,皆用各种各样浸透了水的布捂住了口鼻,有的是从他们铠甲内的衣服上撕下来的,有的是直接从城内部落索要来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黑色的『猛火油』,即石油的原液,它在燃烧时非但会产生滚滚黑烟,更会释放出大量有剧毒的气体,虽然不至于闻到就毙命,但是会摧毁人的鼻腔、咽喉等器官,若长时间嗅闻,亦会导致死亡。

当然了,赵弘润并没有解释这么详细,他只是命令伍忌,必须让麾下的士卒用湿布捂住口鼻,保护人体呼吸系统。

没办法,不同于上次用投石车装载桶弹“轰炸”雒城,隔着约一里半的距离,这次的距离太近了,靠近城墙的火海一端,距离城墙仅仅不到一里地。

更糟糕的是,由于气流流动的习性,因城外郊野空旷无阻碍而雒城这边存在城墙的阻隔,因此,哪怕今日无风,那些石油剧烈燃烧而产生的滚滚浓烟,携带着剧毒气体,是隐隐向雒城这边飘散的。

而这,就是赵弘润这次战术中所没办法根除的弊端之一。

首节上一节605/28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