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点了点头,起身对李贤合十行礼道:“如此,贫僧就多谢殿下相邀了。”
随后李贤几人把来意给王正说了一下,王正沉吟片刻说道:“那咱们现在就去看看吧,正好现在天气还算凉爽,山上观察地势走向也没那么多蛇虫鼠蚁。”
王正看向惠能说道:“你佛门常建寺于名山大川,对于地势走向,藏风聚水都比较有研究,大师也一起去看看吧,正好也可以为你寺庙选一个风水宝地。”
惠能合十道:“大管事有命,贫僧自当遵从。”
驱车向南,然后在渔村中找了个当地人领路,上了一个几十米高的矮丘。
王正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地形一边说道:“规划其实最好以地形走势而定,以节约工时为第一要务,毕竟就算是想要平整一个三五丈高的小土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月华拿着望远镜看了半天,叹气道:“南方建城好麻烦啊,比渝州都麻烦,渝州起码还不需要防风。”
王平安扯了扯嘴角,说道:“比渝州还是要强一点的,你是没见过渝州城郊那边的情况,许多时候走小路一刻钟,坐马车却需要一个时辰。”
小月华三四岁就离开了渝州,对渝州的印象差不多都在皇庄里面,少数的几次到渝州城,也没有怎么看过郊外的景象,于是看向王正问道:“爹爹,是这样吗?”
王正点了点头,没说话,哪怕全天下像渝州那样的城市也不多,以前就城池那一块,自然能找出平整地面来,可随着城郊越来越繁华,渝州城的道路就开始变得魔幻了起来。
几个小家伙一边拿着望远镜观看四周山势地形,一边在画着地图,王正让他们先每人做一个规划出来看看再说。
李贤最先图纸交到王正手中,王正看了看不置可否,接着是李显,随后小月华和王平安,最后是李旦。
王正见李治移步过来,把手中的图纸递给了他,然后对李旦问道:“你是怎么想到把道路设计到山包,而不是选择在洼地的呢?”
这只是初步草图,之后还会实地考察,随后再去其它山头比对,反复几次后,才会最终绝对下来。
由于是同一个方向看景,所以几个小家伙画出来的图纸都大同小异,一点道路规划而已,自然不会相差太远,该怎么绕行就怎么绕行。
不过在一个小山包和洼地的选择的时候,小月华和王平安都选择把道路修建在小山包上面,而李贤和李显则选择修建在洼地中。
一个需要开山,一个需要填土,按工程量来算填土要划算一些。
可是李旦居然也在歪歪扭扭的图纸上,标注出道路从小山包上面通过,这就让王正有点好奇了。
听见王正的问话,李治挑了挑眉,问道:“这个看起来,确实是走洼地划算一些,大管事这么问,说明里面有什么门道了?”
王正点了点头,鼓励的看着李旦,想听听小家伙是怎么想的。
李旦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嘿嘿,我就是觉得上面走水应该要方便一点。”
此话一出,李贤和李显,还有李治父子三人都有点脸红,惠能却是眼前一亮。
王正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地势越高排水越是方便,你师兄师姐因为有渝州和达日城的经历,知道这些不足为奇。
你两位皇兄第一次接触规划,只会计算工程量也无可厚非,不过,你小小年纪就能考虑如此周全,倒是算很不错了。
哈哈,按佛家的说法,这就是慧根了。”
“阿弥陀佛。”惠能点了点头,笑道:“殿下确有慧根,所谓风水其中的水,最重要的就是进出二字,而排水更是重中之重,毕竟用水不急排水急。
任何建筑不能做到排水顺畅,都将毫无意义,把道路修建在山包上看似工程量大许多,可是加上排水沟,反倒比填洼地要少了许多功夫。”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村
“你考虑事情全面这是一个不错优点,不过却不是说这个本事就有多么了不起,以后同样需要努力学习的,毕竟只有你的知识面越宽广,才能把这个优点放的越大。”
小孩子可以鼓励,也需要夸奖,不过同样也需要打击一下,自信是美德,骄傲就不行,其中的度得好好把握。
李旦使劲点了点头,笑道:“先生放心,我会好好努力的。”
王正看向脸色有些失落的李贤、李显兄弟,拍了拍他们肩膀,笑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考虑不到没有什么值得介意的。
而且这些事情你们只要接触一下,知道个大慨,别人欺骗不到你们就行了,对你们而言,这些学问并不需要专研太深,我交给你们的知识你们记住就行,你们需要专研知识在陛下那里。”
李治摸了摸两个儿子的头,大笑道:“哈哈,你们有一个好先生。”
李贤、李显一起对王正作揖行礼道:“多谢先生教诲。”
“不客气。”
王正笑了笑,对惠能说道:“大师可曾选好寺庙地址?”
惠能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我佛讲究缘法,大管事选中这个小山包探查地形就是缘法,寺庙建在此地正合适。”
王正转一圈看了看四周的山势,又看了看脚下小山包的形状,点头笑道:“大师倒是选了个好地方。”
李治也看了一圈,问道:“此山光秃秃的,有什么朕看不出来的门道吗?”
惠能看了看王正,见王正不说话,知道这是大管事让自己在陛下面前表现一下本事儿,好让自己露露脸,于是笑道。
“刚刚说风水里面的水在于进出,其中排水是重中之重,那现在就说说风,在内陆风其实没那么重要,毕竟内陆无大风,就算风向不对,也可以靠建筑弥补。
可是在沿海就不行了,如果地势不对,当头风一吹,墙倒屋塌可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沿海建筑如果是建在山顶,四周就必然得有更高的山峰挡风才行。
这个小山包虽然是石山,可极目之处,三面都有挡风之山,基本上不用当心大风,一面朝大海视线又极好,算是不错的地方了。”
李治挑了挑眉问道:“可是这种石山,种菜、挑水什么的都不大方便吧?主粮还可以长期保存,这山虽然不过十几丈高,可如果天天下山买菜挑水,呵呵。”
惠能笑着解释道:“此山之石正好采集建寺,到时候只要全部在同一位置采集石料,不然可以开采出一石坑,南方多雨,只要布置得当,收集整座山顶的雨水存入石坑,想来用水不成问题。
至于种菜,此山多少还是有点泥土的,收集起来加上一些碎石,再开采一些小石坑种菜,应该就足够僧众食用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多种木瓜,或者用渝州的法子种蘑菇,发豆芽,磨豆腐凑合一二嘛。”
李治点头笑道:“能解决吃菜,用水问题,此山倒确实不错,山势平缓方便上下。
十四五丈的高度,也不至于让信徒上山太过辛苦,最关键的是按照以后的进展来看,此山最后很可能会在城中,这点尤其难得。”
惠能点了点头,对王正合十一礼,笑道:“大管事原本对此山应该也有所安排的吧?”
“无妨,大师尽管建寺就是了。”王正笑道:“此地位置不错,可以建一灯塔,夜间射一光柱入海,算是一点指引,这点事情以后就交给大师了,再加上晨钟暮鼓,以后大师就是这座城的指引者了。”
惠能脸上一喜,再次对着王正合十行礼道:“多谢大管事封正,贫僧日后定当尽职尽责。”
以王正现在的声望,这么一句话,相当于给惠能保驾护航了,从今往后,此地不管由谁执政,基本上都会给惠能面子。
随后几天,王正都带着几个小家伙规划道路,不停的上山观察山势地形,再下山实地探查,一连花费五天的时间,才把最后的规划图纸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