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冠天下之风流军师 第236节

忽然十几匹马飞跑进城来,马上士兵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地报告:“夏侯惇亲率二万大军,已向荥阳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什么?子龙、文远怎么没有拖住夏侯惇。”虽然罗灵风脸色未变,但是其语气却充满了吃惊。

这时,赵云独自一人飞马赶至,忙说道:“云无能,没有完成任务,请军师惩罚!”

罗灵风急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赵云苦脸答道:“本来计策十分顺利,可是突然夏侯惇加快行军,直接向前冲,拼着牺牲几千人,甩掉攻打两翼的我们。直逼荥阳县。云将部队交于文远,便前来禀报。”

罗灵风心中一格登,夏侯惇在行军打伏上的天赋实在是太好了,不愧是曹家的第一大将,这战场的微妙直觉足以破掉任何计策。

此刻,罗灵风身旁就连五百名士兵都不到,新召集起来的民兵在平地上和百姓没有两样。根本无法作战。

四周的百姓,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几里,就会被魏军铁骑追杀殆尽。

罗灵风也十分紧张,忙登上城楼向外望。果然。西北方向尘埃冲天蔽日,已隐隐有大军奔走声如沉雷般动地而来;尘头起处更不时闪现魏军旗号,招摇挥动。

这时。周瑜走上城墙,沉声道:“三弟,瑜有上、中、下计可行。”

“那三计?”罗灵风虚心问道。

“下计、放弃计划,召集将领撒离;中计、乃叔詹奇计;上计,丢下百姓,迅速向虎牢关撒离。”周瑜一口气说了三计。

下计、稳妥,用此计百分之百可以活命,但会留下。弃卒而逃的骂名。上计,有一些风险,不过丢下百姓,撒离的速度可以加快数倍,也可化整为零,让对方不好侦察。只是会失信于百姓。

上、下两计皆关系到刘备军的声望。罗灵风也不愿担此骂名。于走就选了与自己想法一致的叔詹奇计。

叔詹奇计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便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的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

这时,郑国上卿叔詹出了一计,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此计骗过了楚国公子元,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后来援兵到来,救了楚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罗灵风不假思索的说道:“就用中计。”

周瑜一笑,他早就料到了罗灵风选的就是中计。

罗灵风望了望远处的尘土,暗自捏了一把汗,稍一沉吟,马上传下命令:“把城内所有旗帜全放倒,藏匿起来!城内百姓,各自隐在驻地房舍、围墙内,不许乱动乱叫,如果违令不遵者,立斩!”然后又下令:“大开城东城门,遣二十名老少军兵打扮成老百姓模样,洒水扫街,不许神色慌张,举措不当。如果魏军冲到城前,也不能退入城内,仍要一如既往。”

先锋夏侯惇到达荥阳县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

当下他就带着李典、于禁两位副将飞马跑到城下,远远观望。

空旷的城门对着想要侵略自己的敌人们大大的敞开,似乎在欢迎他们一般。狂风卷起尘土,划过了只有几人的城门口。荥阳县城里寂静得没有丝毫的声音,仿佛里面没有任何人存在一般。

突然一曲激动人心的“阮咸”悠然而起。(注:阮咸就是琵琶的一种,在汉朝琵琶叫阮咸,它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

“空城计?”夏侯惇在惊讶之中已经失声脱口大叫了起来。

夏侯惇额上已经闷出了滴滴汗珠,咬紧下唇不发一言,眼睛只是死死的盯着城墙上那一个飘逸轻灵的身影。

在天下混乱的春秋时期,上卿叔詹地‘空城计’可以说是独占熬头,历年来无数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的名将,面对着这样胆大狂妄却又不得不叫好的计策均都心服口服。

夏侯惇当年读史书时,就对叔詹的‘空城计’给了极高的评价。佩服之余,也惋惜此奇计只能出一次。

他从来没有想过,‘空城计’居然有再度被运用在战场上的一天。也从来没有想过,注定会被人识破的计策居然也有人敢运用在今日的战场。并且计策的另一方是他自己。

空城计这一招只要认真读过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计谋。可是,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能识破这个计策,所以当运用出来的时候更是让人无法可想。

他皱着眉头疑惑的问身旁的副将李典和于禁:“曼成、文谦,你们看这是何意?”

李典怪异的望了望城中,说道:“会不会是诱敌之计?罗麟狡诈不可不防!”

“我觉得不象,罗麟此举乃效仿春秋时期叔詹的‘空城计’,其城中定然无兵,我们应即刻冲杀进去,活捉罗麟!他分明是故弄玄虚,此城肯定是座空城。”于禁善于用奇,行事大胆,见有此机会,便高声提议。

李典忙劝道:“将军不可,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实而示实。罗麟故意学习‘空城计’,显出这是座空城,让我们误会,他却反其道而行。这里就肯定有埋伏,是个骗局!我军若贸然轻进,必中其计。再则,典虽然不懂乐理,但还是听出了这曲中的肃杀之气。”

夏侯悼性子虽然有些急噪,但并不卤莽,曹操早在行军之前,就吩咐过他万事要小心行事,不可大意,遇事三思而后行。他对曹操的话还是非常遵从的。

百般思量后,决定以稳为主,撤军一里,等候曹操的大军。

此刻,城墙上的罗灵风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

3-213中卷 第213章 计中之计

“夏侯惇这次不愿意冒险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他相信夏乐渊和李典所获得的错误情报的关系吧?不然以夏侯惇的性格一定会出兵一战的。”孙策一语中地的指出了关键。夏侯惇相信夏侯渊说的话,相信罗灵风有二万以上的大军,再加上李典的多疑才令夏侯惇放弃了自己的风格。

罗灵风摇了摇头,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的原因应该还在于曹操吧?”

周瑜立刻就明白了关键,点头笑道:“三弟言之有理,夏侯惇善于攻城掠地、夏侯渊善于千里奔袭。要论领军之道,夏侯惇犹在夏侯渊之上。不过这两兄弟性格都有一些急噪,曹操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此次他们要对付的是名震天下的麒麟军师——罗麟。曹操为了防止夏侯惇过于急噪,怕他中了三弟的计策,临行前一定会叮嘱夏侯惇处处小心行事,这也无可厚非。也许正是因为曹操的叮嘱,才让夏侯惇会如此的沉稳,以至于反而中计,哈哈哈哈。”

“没错,真正能让夏侯惇有所顾及的恐怕是曹操的命令了,殊不知,曹操的谨慎小心却是造就‘空城计’成功的关键。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曹操。”罗灵风笑了笑。

“不过这个计划确实是险,当年的叔詹就是抓住了楚国公子元多疑的特点,才能够成功。而我们却是在行事果断的夏侯惇面前用这一计,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心有余悸。”周瑜唏嘘道。

罗灵风白了周瑜一眼,自嘲道:“你只是担心,我可吓得半死,身上都被汗水浸湿了。”说着还抹了一把身上的冷汗。

周瑜切入正题道:“此计可以瞒得了夏侯惇,可瞒不了曹营中的一些能士。尤其是善于用奇的郭嘉。我们必须走在他们的前面,否则很有可能仍会全军覆没。”

罗灵风低头沉思了良久,抓了抓头皮,摇了摇头暗想。“自己要是不动脑子,明天死神就要降临了。”

罗灵风想了良久,毫无破敌之策。无意间,发现了一旁的周瑜面带着微笑,心中一喜,赶忙询问道:“二哥可有何妙计教我?”

周瑜若有所思的问道:“三弟,记得当年的火烤乳猪吗?”

“火烤乳猪!”罗灵风脑中的思绪一闪而过:“二哥是指火烧荥阳?”

“没错,只要潜死士潜伏在城中。等曹军进城的时候,再放火烧之,就可拖延一段时间。”周瑜点头说道。

首节上一节236/4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