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第419节

虽然高宠率兵赶赴箕关,但是虎牢关还有樊哙、朱儁驻守。

于是,刘辩看着林冲护送三女往荆州,便与罗成以及燕云十八骑,直奔长安。

……

五日后。

上午巳时。

刘辩一行抵达长安城。

由于罗成命人传回消息,此时长安百位官员,皆在关下等候。

刘辩先是除掉董卓,又平息李傕之乱,如今诛杀袁术、袁绍兄弟,文武百官更加敬佩与惧怕这位摄政王。

不等刘辩翻身下马,百官无不跪迎,山呼:“恭迎摄政王凯旋!”

顷刻间,山呼之声几尽震耳欲聋,大有穿云裂石之势。

刘辩闻声倍感兴奋,当即沉声道:“众卿平身!”

旋即,百官纷纷起身,且,自动让出一丈宽的路,供刘辩行走。

刘辩本想骑马入城,毕竟他是胜利者。

可是,瞬间想到还不是皇帝,只好作罢。

“刘协啊刘协,哼……”刘辩心说,随之翻身下马,大步入城。

“着,百官移步未央宫,商议确立冀州牧一事。”罗成高声喊道。

商议,确立冀州牧?

随着罗成喊话落下,百官心中无不泛起疑惑。

第579章 汝南之乱

0579、汝南之乱

半个时辰后。

刘辩洗去一路风尘,衣着锦衣华服来到未央宫。

此时,百官已然等候多时。

刘辩自封摄政王,仍旧看得清自己的身份。

此刻,与上次一样,他仍旧坐在皇帝龙椅旁边的椅子上。

刘辩目之所及,看向殿上的文武百官。

“袁绍一族尽被伏诛,冀州南部尚需一位州牧,都说说,谁比较合适?”刘辩居高临下,沉声道。

顷刻间,殿上开始议论纷纷。

居于百官之首的太尉杨彪,本能的看向对面的岳飞。

岳飞暂时没有具体职位,只是负责长安周边的军事防务。

另外,由于刘辩离去前将军务交给岳飞、李绩,可以说他们只听命于刘辩。

所以,对于他们二人出现在朝堂,自然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刚好,即使杨彪内心感激刘辩对他的再次启用,可还是想知道岳飞、李绩的意思。

然而,岳飞、李绩只是眼观鼻、鼻观心,静听主公之言。

当然,虽然杨彪、淳于嘉之辈心向刘辩,但还算不上自己人。

关于冀州烽烟,身为太尉的杨彪知道的很详细,却没有岳飞、李绩知道的更加详细。

对于刘辩提议“冀州牧”一事,实际早已有了人选,只是在朝堂上走个形式。

这时,站在杨彪身后的司徒淳于嘉,面向刘辩拱手道:“大王,袁绍一党被伏诛,原冀州各郡国太守、国相,多半死伤在袁绍之手,要说合适人选,老臣心中倒是有一人。”

刘辩两个月前诛杀袁绍,代天下昭告天下,同时任命一干有功之将。

关于任用各级官员,长安的官吏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即使刘辩重启月旦评,可各州郡选上来的贤才,多半留在长安、襄阳,由基层开始做起。

放在以前,无论是月旦评,还是举孝廉,在用钱买官面前,只是走一个形式。

可如今不同,刘辩坐上摄政王的位子,严厉杜绝这一现象。

因此,如今“司空”一职仍旧空缺,更别说选用良才派往冀州了。

倒不是没有绝对的良才,只是面对摄政王的新律令,多数没有本事的人,不敢露出马脚。

刘辩闻言,目光落在淳于嘉的身上,“哦?有合适的就快说。”

淳于嘉作了一揖,再次说道:“此人是颍川名士,半年前就在河内郡出任都尉。”

“司徒说的可是荀彧?”刘辩疑惑道。

“正是颍川荀彧,如今身居邺城太守之职。”淳于嘉朗身道。

“荀彧此人,才思敏捷,有王佐之才,对于这冀州牧之职……你们觉得如何?”刘辩问向其余官员。

“颍川荀氏,誉满天下,更是战国荀子之后,杨彪赞同。”杨彪不傻,岂会不知荀彧和刘辩的关系?

更何况,当初刘辩为了迷惑李傕,言称杀了杨修,实际杨修得到刘辩的重用。

除此之外,杨彪官复原职,更加要感谢当朝摄政王。

除了人情,杨彪看得出来,刘辩很是看中杨修的才能。

随即,朝堂上多数官员纷纷附和,表示赞同荀彧出任冀州牧。

按照选用州牧的条件,多数启用汉室宗亲,可荀彧是刘辩的人,与刘辩亲自掌管没什么区别。

不多时,刘辩起身向龙椅拱手作揖,“陛下不在朝堂,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刘辩斗胆擅做主张,还请陛下恕罪。”

“着。”刘辩起身,面向朝堂百官,沉声道:“邺城太守荀彧,自即日起,出任冀州牧。”

刘辩话音落下,站在堂下左侧的守宫令,急忙书写摄政王诏令。

“大王英明,乃陛下之福,江山之幸!”顷刻间,满朝百官纷纷下跪,向刘辩拱手作揖,叩首致意。

一盏茶后。

刘辩再次提出,先前准备在襄阳建立附属国的事。

同时,推举襄阳魏征、益州萧何入主三公。

入主三公是大事,不能像选举州牧一样。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刘辩奔赴冀州时,百官已然商议。

原本,司空是张喜,可张喜已经被刘辩斩杀,导致一直空缺。

这张喜,是董卓麾下大将张济的弟弟,为了给兄长报仇,不惜发动宫变,结果死在刘辩之手。

“启禀大王,张喜死后,司空一职空缺许久,在大王离开长安期间,一直由李绩代职。”淳于嘉话音落下,下意识的看向李绩。

司空一职,主抓水利、营建,相当于工部尚书。

随着杨彪自弘农回长安,淳于嘉与之商议决定,这才让李绩代职。

然而,眼下既然提起萧何、魏征,自然也要把李绩提出来。

刘辩闻言,目光落向李绩,“李绩的才能,本王是知道的,可提议三公一事,只有两个候选人。”

既然李绩已然兼职,刘辩不好寒心,再次说道:“两个候选人选其一,却不在京,而是继续留在所属地,开府,由李绩出任长史,代理司空职务。”

三公有权开府,这倒不惊讶。

可吃惊的是,司空不入京,留在所属地任职,这、于理不合啊!

可是,身为摄政王的刘辩话已开口,委实不好收回,何况如今刘辩执掌朝政,没有哪个朝臣敢顶撞。

于是,杨彪、淳于嘉等朝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旋即,刘辩再次说道:“既然襄阳建立附属国,魏征就继续留在襄阳,益州萧何出任司空,位列三公,开府。”

刘辩话音落下,不由得想起“办事不利”的萧何。

刘璋、张卫之辈为害汉中,戚继光、熊阔海、祖大寿等人,竟然还没有将其拿下!

派去查看消息的士卒,也没有传回半点儿消息,当真可气又令人着急。

一个时辰后,悉数处理完朝政,百官相继退出未央宫。

一盏茶后,未央宫偏殿。

刘辩一脸冷峻,坐在雕刻五爪金龙的椅子上。

岳飞、李绩、杨彪、淳于嘉四人,分列两侧,低头不语。

就在刚刚,斥候传来消息,曹操大军攻占颍川,曹纯率领虎豹骑直取汝南,切断韩世忠三部后路,断了粮草补给。

纵使虎豹骑称雄天下,可刘辩根本不担心,反倒相信韩世忠三部的能力。

然而,真正令刘辩感到愤怒的,却是另一件事。

第580章 美人如玉

0580、美人如玉(本章2400字)

“主公,此事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岳飞拱手道。

“汝南是袁氏的老家,袁术、袁绍先后被杀,百姓们自然会……”

淳于嘉话音至此,没有继续说下去。

刘辩明白淳于嘉后面的话。

刘辩本以为,杀了董卓,能获得天下人的支持与拥戴。

杀袁术,只因他不该发兵虎牢关,阻碍刘辩救助刘协。

袁绍之死,与吕布劫持刘协脱不了干系。

不过,刘辩之所以杀袁绍,还要追踪到当年的虎牢关之战。

在刘辩率军追击董卓期间,袁绍分别联合刘表和刘焉,只为拖住刘辩。

于是,刘焉将何太后“请”到益州,因此引来杀身之祸。

之后,刘辩通过何太后的死,自然而然的寻到袁绍头上。

于是,刘辩为了给何太后报仇,在打败董卓之后,刚巧袁绍发兵勤王。

这时,于公于私,刘辩都可以与之一战。

结果,通过虎牢关之战、牧野之战,致使袁绍几乎全军覆没。

没想到,当袁绍卷土重来,虽然是因为公孙瓒的逼-迫,但与巨鹿、赵国、清河数万百姓无关。

袁绍为了夺回失地,坑杀将士与无辜百姓,多达十余万人!

首节上一节419/6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