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三国之召唤猛将 第160节

“哎哎哎,你可轻点吧,你不怕冷,洒家可怕冷!”鲁智深话音未落,已然将双手抱在怀里。

即使身体被冰冷的河水冲洗,可熊阔海练习熟铜棍已有多时,反倒觉得热。

顷刻间,熊阔海听到鲁智深的声音突然传来,当即停止挥舞,扭头看去,立时满脸堆笑,“大哥怎么来了?”

熊阔海话音稍落,便在冷水中走向岸边。

要知道,鲁智深来自大宋,熊阔海来自隋唐,反倒叫对方是哥。

殊不知,熊阔海对鲁智深的情义,还是在鲁阳时结下的。

至于鲁智深,最初很看不起熊阔海,觉得他没脑子,可随着两人并肩作战的次数增多,也就愈发的相互吸引。

毕竟两个作战勇猛的超级猛人,均是以一敌万的存在!

“咱们到此已有一天两夜,不知西散关那边怎么样了。”鲁智深说时,脸上略有愁容。

在鲁智深的心里,除了主公刘辩,没服过谁,反而以扛把子自居。

再加上,刘辩将汉中交给鲁智深,那可是未来的汉中王啊!

刘辩若成为帝王,麾下悍将自然裂土封王,何况益州地处边陲,更需要鲁智深、熊阔海这样的超级猛人守护。

更加重要的是,自从鲁智深娶了媳妇,考虑事情也就愈发认真、严谨,不容许有一丝差错。

“要我说,大哥就是多虑了。”

熊阔海说着,人已经上岸,“既然狄、祖能潜入关内,给李傕那厮下泻药,说明他们的防范意识很松懈。

老话常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我看着李傕和西散关,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戚帅拿下,所以老哥应该早作决断。”

熊阔海看似是个勇猛武夫,可没想到,认真分析起事情来,还是很靠谱的。

鲁智深闻言,旋即挑眉看向熊阔海,“张仲景可不在军中,若是受了风寒,我可不会医你。”

鲁智深话音稍落,扭头离去。

“你这……驴唇不对马屁股啊!?”面对鲁智深的回答,熊阔海很是不解。

走出两丈有余的鲁智深,沉声道:“用罢早饭,发兵郿坞!”

熊阔海稍作愣神,旋即嘴角微扬。

……

辰时过半。

鲁智深骑在马上,手提禅杖,面向麾下一万五千将士,高喊:“出发!”

顷刻间,在鲁智深的高喊下,全军将士直奔四十里外的郿坞。

五丈原距离郿坞仅四十里。

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称,郿坞一派安宁,仅有五百飞熊军,一千五百士卒守护。

于是,鲁智深决定急行军,一个半时辰后抵达,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命斥候向张任部传递消息,正午时分,发起总攻!

虽然鲁智深不是贪功之人,但是与张任、伍云召、伍天锡相比,他与熊阔海的关系最铁。

一个半时辰的急行军,抵达郿坞刚好午时,距离正午尚有半个时辰。

十分自信的鲁智深,相信半个时辰足以拿下郿坞。

至于张任部,还是负责截杀逃亡长安的人员比较合适。

……

殊不知,由于是急行军,将士们一条心,不足一个半时辰,鲁智深、熊阔海部,便抵达郿坞陵境内。

由于有斥候的勘察与形容,未到郿坞陵,鲁智深、熊阔海便知郿坞的具体情况。

只是,当郿坞尽收两人眼底时,却发现低估这个地方了。

郿坞岭,横垣在右扶风北部原野上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岭。

据《后汉书·董卓传》:东汉初平三年,董卓筑坞于郿,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世称“郿坞“。

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

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可见,如此气势恢宏的坞堡,并非能够轻易拿下。

另外,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

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

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

董卓之所以在距离长安两百六十里外,修建一座形同长安城一般的坞堡,就是为了当做避风港,以及为家人养老。

再有,郿是董卓的封地所在,所以修建坞堡没毛病。

有毛病的是,董卓为了修建坞堡动用二十余万贫苦百姓。

同时,为了方便长安往郿坞,依地势起伏、跨沟越涧,修筑一条长度在两百六十里的“驰道”,这条驰道高34米,顶宽14米,底宽21米,为黄土夯筑,气势宏伟,有如东汉的“高速公路”,使人惊异。

当然,鲁智深、熊阔海此时所处渭水之畔,暂时观赏不到驰道的非凡气势。

不多时,鲁智深、熊阔海率军抵达德胜营。

可是,有一个难题,横亘在鲁、熊二人面前。

第186章 活捉董璜(2更)

0186、活捉董璜(2更)

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

高厚七丈!

鲁智深等人带领三万大军,走的是山路。

为了行军方便,没带投石车。

关于郿坞的实际情况,鲁智深在斥候口中得知,并没有将郿坞放在眼里。

可如今特么懵逼了!

高厚七丈,坑爹啊!!

不过,即使不能攻城,却可以斗将。

旋即,鲁智深看向一旁的雄阔海,“交给你了。”

“大哥,瞧好吧!”雄阔海应声,随之策马上前。

早在两刻钟前,坞堡之上便有士卒发现远来的大队人马,当即汇报给董卓的弟弟,左将军董旻()。

不消片刻,小卒来到董旻住处。

此时,长有满脸络腮胡子,肥胖的董旻正怀抱美妾,吃食饮酒。

“禀报将军,远处来了一队大军。”小卒拱手作揖道。

“呃?”不等美妾将食物送到嘴边,董旻满不在意的看向门口小卒,“来者何人?”

“相距较远,小的并不知。不过,对方军旗上写着‘汉’、‘鲁’、‘熊’三种字样。”小卒如实回答。

汉、鲁、熊?

董旻略一低眉,旋即自言自语,“那会是谁?”

坞堡之中皆是董卓的家眷,由于堡中有少年美女八百人,董家男子大多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对于外面的事大多不知。

即使龙树由长安往西散关,也没有抵达郿坞,将消息告知董旻与董卓的老父。

不过,董旻对于外面的军马,倒是想到两人,那便是西凉马腾、韩遂。

可外面的军旗,显然不是此二人。

“通知董璜前去查看,待看清对方是何许人,再来报我。”董旻说完,再次挑-弄怀里的美妾。

“诺。”小卒躬身作揖,转身去寻找董璜。

董旻所说的董璜,是董卓兄长董擢的独子,而董擢早卒,史料不多。

董卓迁天子到长安后,初平三年(192年)封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掌禁军,并作为使者绶与董卓孙女董白渭阳君的印绶。

不半盏茶。

小卒急忙来到董璜的住处,于门外拱手作揖,“将军,外面来了一队军马,左将军让您到外面查看。”

房间内,一身儒衫的董璜,正在给一位长相甜美、古灵精怪的丫头捆绑,“好,你先下去吧!”

这董璜倒不像董旻那般好色,为人反倒颇为正经。

至于手中捆绑的丫头——

“叔叔,三爷爷叫你过去,还是别捆绑渭阳了吧!?”自称渭阳的丫头,说时露出甜甜的笑容。

渭阳,本名董白,封号渭阳君,是董卓长子的女儿,尚未及笄。

“不绑你?休想!整天到处乱跑,一点女孩样子都没有。”话音未落,留有三寸青须的董璜,不忘再次打个死结。

“叔叔,渭阳保证这次不跑了,保证!”长相甜美的董白,很是坚定地说。

“保证管用吗?每次不都是偷偷溜走?”董璜说完,喝了一口几案上的茶水,旋即又说:“我去外面看看,一会儿就回来。”

董璜话音落下,转身离去。

董白看着叔叔董璜离去,立时双眼微眯,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

……

不消片刻,董璜在小卒的带领下,来到坞堡门楼上的瞭望台。

只见对方已然来到坞堡前,军马足足有上万之多。

当董璜的目光落在对方军旗,立时眉头微皱,懵逼了。

如今整个司州都是董家的,竟然还有“汉”旗?

更重要的是,对方打西边来,怎么通过的西散关?

无论董璜,还是董旻,皆知刘辩在益州招兵买马,却不知道鲁、熊是何人。

然而,就在董璜对此感到疑惑时,关下一位身形巨壮的大将,手执一根熟铜棍,自堡前叫阵。

“嘿,听说你们坞堡没男人,女人倒是很多,快快打开城门,让我们进去享用,哈哈哈……”叫阵的正是熊阔海。

至于这番说辞,实际是激将法,唯恐坞堡内没有人出来斗将。

“大胆!来将何人?不知此地是董相国的坞堡吗?”董璜瞬间怒了。

“就是因为知道是董贼老巢,才来享用美妾的!”熊阔海高声说完,扭头问向身后将士,“是不是啊?”

首节上一节160/6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