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456节

映入眼帘中的,都是那些普通的百姓。

他们的眼中,是感激、是那种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所带着的那种善良、纯朴。

这种纯朴玉螭虎曾经见过,在他离开灾区的时候。

为了不打搅大家,处男哥当时决定是半夜启程。

然而,门外站着的却是一群来送行的灾区的老乡。

是那些日夜和他们一并奋战,眼珠子都熬红了的医护人员、是那些战士。

“拿着!在路上吃!”

当一位老人颤颤巍巍的将几枚煮熟的鸡蛋,塞到他们怀里的时候……

玉螭虎就看着飞落滚石砸穿车窗、砸爆了副驾驶都脸色不变的处男哥,泪洒当场。

灾区里当时勉强通路,能送进来的物资有限。

这些鸡蛋,都是老乡们从自己已经变成了废墟的宅子里掏出来的。

拢共亦没几个,除了伤员、老人和孩子必须增加营养逼着他们吃外。

其他人谁都没舍得吃一口。

“都拿着!拿着!!”

处男哥刚要开口拒绝,老人就急了!直接塞到了他的怀里。

“都是好孩子,都是爹妈生的娃!你们来,是给咱救命来的!怎么几个蛋咱都不能叫你们吃了?!”

痴虎儿现在还记得那老人的眼神,记得那些在场的老乡们的眼神。

他们一如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先辈们一般,他们是善良的、是纯朴的。

那一次,在回去的车上痴虎儿第一次看到了处男哥掉泪。

“还请黔州父老们放心!陛下与国朝……定会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发誓!!

玉螭虎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望向了这些百姓。

我发誓!那些历史,不会在重演!

那些饥荒、那些战乱、那些狞笑着而来的贼寇,我……将竭尽全力去阻止!

是的,我会竭尽全力!

“好!!”

人群中猛然炸响了一声喝彩,无数的百姓们就喝彩着、激动的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的玉螭虎。

他就这么缓缓的,一步步的向着金筑城走去。

姬武将们骑着战马跟在自家殿下的身后,无比昂首挺胸甚至比小公爷自己都激动。

米鲁则是在马车先掀开了车帘,望着驿道两侧的百姓心头暗叹。

论及权谋机变,自己敢说与这位自己倾心的玉螭虎可堪一斗。

然而论及如何惠国利民,如何理顺互相关系、让这些百姓好好的活下去……

米鲁幽幽的叹了扣气,她不得不承认小公爷在此项上强她十倍不止。

若是小公爷知道米鲁怎么想,估计那白眼能翻上天去。

知道么?!咱当年也是做过“企业+地方”扶贫合作项目的。

那会儿黔州咱也是来过的,只是做的项目不一样而已。

此时的玉螭虎已经可以让自己露出符合大众期盼,充满着温润而阳光的微笑了。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其实心中一点儿也不平静。

他很清楚的知晓,当他自己下定了这个决心的时候可能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但……来都来了,有些事情总是得有人去做的。

:。:

第六百二十六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捌)

“父老们,且请回吧!此番大礼,痴虎儿生受不起!”

行至城门前,张小公爷回身对着那身后黑压压的一大片百姓们长揖到底。

又劝了几回,激动的人群才渐渐的散去。

反正都到了城门口了,小公爷干脆安步当车径直向城内走去。

可怜的庞辉在边上紧张的浑身冒汗,这特么小公爷啊!您可悠着点儿。

要您在这儿掉根头发,满朝上下无数人得把小的抽筋剥皮了啊!

可小公爷自己要在大街上步行,他庞辉哪里敢蹦达去挡道儿啊?!

好在这个时候城门内的王轼等人业已赶来,笑吟吟的在城门口待着小公爷抵达。

不过站在王轼身边的那位,却让小公爷有些惊讶。

那是恭顺伯吴鉴,这位可是勋贵中隐藏着的好手啊!

大明一朝历代帝王都喜用鞑靼将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明针对的是入侵的鞑靼,然而却也颇喜欢投诚的鞑靼将领。

比如这位恭顺伯家就是其中一例,而恭顺伯家算起来那也是大明忠烈一门啊!

老祖上吴允诚,鞑靼名曰:把都帖木儿。

世居凉州卫,永乐三年率妻儿以及部落五千、马驼一万六千匹,受平羌将军、总兵官宋晟招安归附。

永乐七年率队侦骑,遇敌不退反击之。

擒获哈剌等二十余人,晋都督同知。

永乐八年随永乐帝出征塞外,先败完者帖木儿汗晋右都督。

再与中官王安追叛逃之凉州都指挥阔脱赤,至把力河时擒获。

永乐帝大悦!敕封恭顺伯、食禄一千二百石,世袭罔替。

而这位吴家老祖的儿子们更是凶猛,《明史·卷四十四》载:

“土木之变,克忠与其弟都督克勤子瑾为后拒。寇突至,骤战不胜。

敌兵据山上,飞矢石如雨,官军死伤略尽。

克忠下马射,矢竭,犹杀数人,与克勤俱殁于阵。”

土木堡之变中,这兄弟俩为保英宗战死沙场。不可谓不忠烈。

又载:“瑾被执,逃归,嗣侯。英宗尝欲使瑾守甘肃,辞曰‘臣,外人,若用臣守边,恐外裔轻中国。’”

就是说,英宗当年想起用第二代恭顺侯吴瑾回甘肃负责防务。

但吴瑾说我毕竟是鞑靼人,若是陛下用我守边疆怕别人轻慢我中国、以为我大明无人了。

于是“帝善其言,乃止。”

随后“曹钦反,瑾与从弟琮闻变,椎长安门上告。门闭,钦攻不得入,遂纵火。”

这位恭顺侯当年与从弟、广义伯吴琮发现了曹吉祥要叛乱,于是紧急入宫通知英宗。

更是“将五六骑与钦力战死。赠凉国公,谥忠壮,予世券。”

所以,这吴家可谓是大明的忠烈世家啊。

这吴鉴则是吴瑾的儿子,之前一直在金陵守备。

估计弘治皇帝调走了同为鞑靼人的毛锐后,觉着这位世代忠良的吴家不能荒废了。

于是让他来打理黔州军务,先把这黔州都市指挥使司给管起来。

“将军辛苦了!”

先走上来的是王轼,老家伙现在很开森啊!

本来他是金陵右佥都御史,偏偏小公爷一番闹这佥督御史不好混了。

老王觉着前途要暗淡了,没成想居然调来了黔州担任布政使。

且去信问了京中同窗、同年,皆言此乃国朝改制之重镇。

若是在这里做出成绩来,那吏部功考后说不得就得回京任职了。

老王这个高兴啊,尤其是吏部的功考这马上要开始了。

“用敬公辛苦!”

花花轿子众人抬,小公爷自然不会与这老臣拿大。

再说了,历史上这王轼也是个牛人来着。

若是没有小公爷的话,这米鲁之乱还是他给平定的。

“世兄辛苦!”

与老王见完礼,小公爷接着便先与吴鉴见礼。

当年小公爷路过金陵的时候,恭顺伯家里他也是有去拜访的。

叫他一声“世兄”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当年土木堡吴家兄弟战死沙场。

张家的那位老祖亦战死沙场,是吴瑾当时守着尸体不走最后被俘的。

这件事儿老张家一直都记着,所以虎头老国公让小公爷在见到恭顺伯的时候得持礼。

“哎呀~!不敢当!不敢当~!”

吴鉴倒是有些慌神了,其实说到底他还是有些自卑。

毕竟他们家里出身可是鞑靼,文官很多时候都死盯着他们呢。

于是更多的时候老吴家比较谨小慎微,倒是张家念着两家的交情经常为他们说话。

“怎的当不得?!世兄与我家是世交,莫要见外。”

小公爷说着,哈哈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道:“且入城再聊罢!”

王轼闻言点了点头,这城门口的确不是说话的地方。

一行人很快的进了金筑城,转过了几道街口边来到了布政使司衙门。

入内后奉茶、寒暄,摒退了左右王轼才对着小公爷轻声道。

“将军此番前来,不是要整备桂西土司事宜的么?!”

小公爷笑着点了点头,望着王轼轻声道:“确是如此,恐怕用敬公将来还得辛苦些……”

王轼闻言不由得一愣,这……您去整备我辛苦个啥子?!

首节上一节456/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