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398节

然而人家这直接好几份了,更别说人家的诗词了。

鹤滩先生钱与谦怎么说来着,玉螭虎此“横推百年诗词无双对”啊!

谁能不服气?!谁又敢不服气?!

玉螭虎的名头太盛了,以至于唐伯虎他们的受关注度颇高。

“唐解元……”

一众举子们见得他们出来,便上前行礼。

不管是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这些举子们对唐伯虎都是佩服的。

人家剥了功名再考,照样能拿下南直隶解元。

这尼玛……怎么比啊?!谁敢说自己重考一次,解元依旧是解元啊。

甚至有些举子们暗自思量,再考一个自己都不敢说能不能过啊!

所以人家这是妥妥真本事,只要给他考拿得名次不在话下。

“诸位学兄,伯虎有礼了……”

曾经在狂狷上吃过亏,后来又历经多事的唐伯虎已经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甚至他现在觉着,他琢磨一下当年的他都发愁。

那狗批德行,现在的自己都想穿越回去把丫狠抽一顿。

“此科策题,不知解元如何解答?!”

有些举子此时便是憋不住了,急吼吼的上来便开始问起这话。

若是从前,唐伯虎未必就不趁机装一把犊子。

但现在老唐不会这么干了,便见他微笑着低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

张小公爷这只突如其来乱入的小鱼,终究是搅乱了一池春水。

这一期的考题与历史上的完全不一样了,以至于很多的举子看着策题直接傻掉。

此番内阁所问的策题,是关于边的。

史论的“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

“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还有经义的“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直接让所有举子懵了。

唐伯虎并未直接的说完自己的答案,只是大致的说了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

顿时让众举子们拜服,而他这才堪堪施礼谦逊躬身退去。

也是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的感受到自己那位少年恩说所言的境界。

“伯虎啊……为人一事,莫自视甚高。自高者多沦轻贱。”

当时那位少年恩师是这么告诉他的“多自省。高者,不需姿态,众人亦以为高。”

“轻贱者,自抬于身价亦不过徒增笑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为人之根本!”

高或不高,人论而已。自强为根,方是正理。

此时的唐伯虎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位少年恩师,教导的真谛。

亦是因此,他越发觉着自己的少年恩师是如此的高深莫测。

可惜的是他不知道,那位少年恩师的年少躯体里藏着的是一只来自于未来的老狐狸。

当会试结束后,举子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三三两两的开始在潮白河走走,或进京师感受一下京师的繁华盛景。

先期抵达了京师的各家学派亦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开始组织自己人准备讲学。

那些举子们即便以后不是官宦,亦都是这天下人的翘楚啊!

必须要开始讲学,若是能够影响他们之的一部分人。

这对于各家学派来说,那都是极大的好事儿。

亦是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帝国皇家军部、弘治皇帝宣布了一条旨意。

通过邸报、《帝国时报,大家大致知道了这道旨意的意思。

简单说,就是鞑靼的数次叩关而边诸卫所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这让弘治皇帝很森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在军部的主导之下,弘治皇帝准备整顿边防务。

首先就是所有的卫所兵卒全部重新考核、筛选,原所属指挥使、将校则是到京师。

就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帝国皇家军官学校,如果无法通过考核不得再担任军职。

而同时,军部将派出由保国公朱晖率领的国防军三军前往各处卫所。

一则接替其防务,其次则是考核军卒淘汰留任。

留任者经过训练考核后,可并入国防军领月银当值。

而淘汰者则是还归民籍,发放屯田供其耕作。

逃卒可登记回民籍,但三代内不得入庠、不得从军。

这次的出兵并没有特别的隆重,甚至主持出兵的都只是太子朱厚照而已。

就在举子们有些莫名其妙,为何这次出兵会如此低调的时候。

遥远的草原上很快的传来了消息,让他们知道了为何国朝会如此低调。

在得知了国朝出兵接替并加强边防务后,那位刚刚归顺国朝的鞑靼共主火筛大发雷霆!

直接将一支隶属于簪缨货殖会的商队,驱逐出了他的部落。

更糟糕的是,这位火筛大汗唯一的女儿正好回去探亲。

国朝甚至连制衡的手段都没有,那位大汗已经派出了快马使节要求国朝给一个解释。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边的防务加强了,可不就是在防备着那位刚刚归顺的火筛汗王么?!

甚至这三个军、一个副总长的配置,发动对鞑靼的进攻都并非不可能的。

结合帝国低调的出兵,那位草原上鞑靼的汗王不因此发怒才怪了。

但内阁、军部似乎并不打算就此妥协,这使得发榜前的京师顿时充满了阴云……

“内阁真的不打算与火筛解释么?!”

李福达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似乎极为挣扎。

房里,几个心腹大气不敢出的垂手而立等待着他下一步的命令。

第五百八十五章 蓄积暗涌向澎湃,猎网微张待君来(八)

“大约是无法解释……”

在房里的李大仁躬身低声道“京师之前入‘皇家军官学校骑兵部’之鞑靼贵胄,如今亦有异动。”

“把京师的消息,你所知者全数道来!事无巨细!!”

李福达沉默了一会儿,对着自己的儿子沉声道。

听得自己父亲的话,李大仁赶紧躬身应是。

沉吟了会儿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将自己在京师收集到的消息复述了一遍。

首先就是儒家各学派已经开始陆续抵达京师,并在会试后开始讲学。

国子监显然已不被陛下所喜,他们这次来是要通过经筵辩场传播自己所学的。

还跑去让陛下不痛快的国子监,那不是给陛下添堵么?!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新贡院附近,搭了个摊子开始讲学。

其次是此番会试据说考题极为刁钻,涉及的多有边之策。

很显然内阁和弘治皇帝,想听听不同的意见。

经验辩场已确定会在殿试后,正式展开。

通州之事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是国朝、内阁及诸部为了省钱进行的抓捕。

因为近乎成被捕的绿林大哥们,现在苦哈哈的带着小弟在工地上卖力气。

据说进度很快,殿试前就应该能够全部修造好。

根据内部渠道的消息,弘治皇帝对于这次的经筵辩场十分的重视。

因为遴选出来的各家学派,以后将会负责所有经典籍的注释。

所以经筵辩场的开启他会亲自到场,并会在关键的场次亲自到经筵辩场去。

“等等!你说……他会亲自到经筵辩场?!”

李福达猛然打断了儿子的陈述,缓缓的抬起头来沉声道“确定么?!”

李大仁不敢怠慢,赶紧躬身道“儿子只是从勋贵府、两位吏部照磨的口,得知此事。”

“若是要完全确定,还需回京后再与其他人核对一番!”

李福达的脸色渐渐的平复了下来,再看不出一丝的喜怒。

却见他望向了另一个秃头三角眼面貌阴骘的汉子,沉声道“簪缨货殖会,真的被驱逐了?!”

“是!驱逐了两支商队,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冲突。”

那汉子躬身垂首道“火筛部正在召集各部的精骑,原本在部族内的明军已经护送商队一起撤离了。”

“继续盯着,找找路子看看能不能跟铁佛、朱忠此二人接触一番!”

这汉子躬身应是,随后退到了一边。

李福达的手指在桌子上不断的敲动着,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军部保国公的兵马,还有多久能够抵达晋阳?!”

稍远处的那穿着袍子的高瘦汉子站出来,躬身垂首道“以其目前行军而算,最迟下月初。”

李福达缓缓的站了起来,走到了架边上默默的看着架背对众人。

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也没有人敢发问。

良久之后,才见他缓缓的转过身来低沉而清晰的下达了几道命令。

“大仁!动用飞鸽,命杰、大义不惜代价、尽快、彻底的摸清京师的情况!”

首节上一节398/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