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274节

张小公爷定定的望着他们,一字一句的道。

“尽管知道走上沙场,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伤亡……”

“但……某依旧希望,你们能多活下来几个、多回来几个……”

说到这里,张小公爷似乎有些意兴阑珊了。

却见他摆了摆手,叹气道“考核不合格的,就不要从军伍了……”

“某宁愿你们恨我,也不愿你们去送死。”

山贼头目们,是许泰、周子江等人在训练。

下面的二三当家、小头目们则是少尉、军士们在训练。

山贼们交给普通国防军低阶军士们在训练,一切都层次分明。

而除了矿山、码头的建设之外,现在大部分的罪囚首先被拉去做的是清理河道。

张小公爷为何选择忠义乡,作为铸造分司的所在地?!

除了那里原本就存在的大量铸造、冶炼工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水运。

熟读《明史》的张小公爷很清楚,忠义乡在明清时代可是“天下四镇”、“天下四聚”的!

而造就了忠义乡成为天下四聚经久不衰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水运!

当其余的天下四镇、天下四聚都在时代中落幕,甚至逐渐被遗忘的时候。

忠义乡却默默的将自己的gdp,提升到了近万亿的地步!

虽然人口稍低却后起之秀的莞城,足足高出了千亿之多。

忠义乡古镇处,有着汾江古渡。

在清道光年间就因着这条古渡,整个忠义乡一度拥有着两百余种手工行业、十万各业余工匠。

此处不仅承载南来北往之商贸,更能自产数千不同种类的商品!

而水道……能够大量、方便的运输各种原材料,还有成品!

南下,可抵达羊城转出海码头外运。

北上,则可直入桂西!

2

第四百零一章 总督粤北大开发,安抚黎民百姓事(中)

张小公爷要整饬河道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为了即将铸造的重型火炮。

上次津门的火炮他就想要利用水运,无奈的是时间太匆忙了。

弘治皇帝急迫的想要把火炮装到炮台上去,可没试过谁敢把三万斤的重炮架在船上运啊?!

最终无奈之下只能采取最稳妥的陆运,耗费巨大。

后来时间没有那么紧迫了,铸造司、均输司的大匠们才配合起来打造了一款巨大的承重运输船。

当然,这与其说叫运输船不如说叫“巨型牛皮筏子”。

以皮为筏渡江渡河,此事古尝有之。

《后汉书》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

《水经注·叶榆水篇》亦载“汉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

唐白香山作《长庆集·蛮于朝》亦言“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鄂州道路遥”。

在研究怎么将巨炮通过水路运往津门的时候,大匠们就开始翻阅古籍看看有没有相应记载。

木筏、木船首先就被淘汰了,三万斤一大截的火炮难保不压坏了去。

研究了半天之后,觉着这牛皮筏子大约是最适合的。

羊皮筏子太薄,若是近途倒是合适的。

但要从潮白河运到津门这就比较危险了,牛批筏子则稳妥多了。

而且牛皮筏子的载重更大、面积更小,运载时候亦高出水面数寸不至于让水溅上来染湿。

试制成功后还专门打造了四万斤的铁料模拟炮,往津门来回拉拽试验了数次。

又在津门修筑了一处水泥钢吊塔,用于将牛皮筏子上的巨炮吊装运离。

这才算是完成了完成了水运的工程。

水运可以支持起大量的物料、成品运输,张小公爷自然是考虑在大河边上建铸造分司的。

“诸位不要紧张,这次本督抚请诸位前来是让诸位发财的……”

下面的粤北商贾们唯唯诺诺,其实心里都快要哭出来了。

上回您找童家他们这些大商贾的时候,也只这么说的。

现在……他们都在挖河道,还有被送往夷州据说要去开矿的。

您说谁发财,谁就得去帮您发财……

“本督抚是真的让诸位来发财的啊……”

张小公爷眨巴着自己那双漂亮的丹凤桃花,显得很是诚恳。

咱一百来斤就撂这儿了,是蒸是煮您看着办吧!

粤北的商贾们现在已经满心绝望了,童家他们都被抄家干挺了。

自己这等杂鱼虾米,咋能跟这帝国掰手腕子啊?!

“首先呢,就是查没的宅院、生丝、锦缎……等等这些杂物的扑买。”

张小公爷就是为了处理这个问题,才把他们找来的。

当然,直接让厂卫或者布政使司去找人的话……

估计这票人就得连夜搬家跑路了,毕竟最近的抓捕太吓人了。

几乎整个粤北六成的士绅商贾都被波及,一堆堆大佬直接被抄家抓捕。

所以张小公爷并没有让布政使司去找人,这个时候洪舟同他们七家就派上用场了。

一瞅这七家没事儿,而且现在还活蹦乱跳的来找自己说开会。

至少这些个商贾们会来看看到底咋回事儿,若非实在不行谁又愿意丢下产业跑路啊!

听说要拍卖童家等的抄没家产,顿时这些个商贾们升起来兔死狐悲之感。

然而接下来张小公爷的话,却让他们瞬间把这啥兔死狐悲丢脑后去了。

“诸位亦知,铸造分司之铁锅声名赫赫乃是上品。”

却见张小公爷笑吟吟的对着他们轻声道“如今只是两京之地,铸造分司放出了代理权……”

“而帝国余下十二省之销售,本督抚则打算惠及我粤北的诸位。”

听得这话顿时这些个商贾们不由得瞪大了眼珠子,满心卧槽!

谁特么不知道这佛山铁锅乃是拳头产品啊,无论放哪儿那都是不愁卖的!

英宗当年跟火筛也先掐那一架,也先提出的理由之一就是铁锅卖的太贵啊!

而那铁锅指的便是这佛山所产的铁锅,还有那些扶桑及其他沿海来朝贡者。

卖这佛山铁锅那都是一连、一连的买啊,哪怕是违禁闯海的童家也没少卖这铁锅咧!

这销售权要是放出来,那无异于给自己等人送银子啊!

“为保障诸位都挣钱,代理权是一行省一家。”

张小公爷笑吟吟的道“且将由诸位牵头,成立‘帝国粤北货殖总会馆’……”

“一则外出行商可有个依靠,二则亦是规范货殖、行会,沟通三司……”

成立总会馆这件事情粤北的商贾们倒是没有太大的抵触,毕竟行会此事古已有之。

此时从商大致可分作“行商”、“坐贾”二者,行商则是行脚无固定停留、无商铺。

坐贾,则是于当地有商铺身份名位者。

唐时大行商货通天下大于坐贾,而至宋时坐贾势力逐步大于行商。

两者最终形成妥协,这便是最初的“行会”来源。

宋代行会巅峰时期,逐步形成了配合官方的“行役”、“行用”。

并有选举“行老”、“行首”、“会首”……等等章程制度,至大明此事已臻于完善。

张小公爷现在做的只是将它扩大、全数规范起来,这于粤北商贾们而言其实是好事儿。

于粤北布政使司而言亦是好事儿,比如现在“总会馆”的章程中就有一条。

总会馆及下属行会,有义务将市场可能形成的波动告知布政使司商议应对方略。

粤北布政使司如今下属多了三个分司司律部分司、大理寺粤北分司及户部银库粤北分司。

此三分司既对布政使司负责,同时又对各上级部属负责。

如同他们意见与布政使司相左的时候,就会各自陈情上奏至内阁诸部定夺。

“另一事,乃是户部银库与陛下将成立‘帝国皇家均输总局’……”

张小公爷眨巴着眼睛,轻声道“粤北将会有一个分局,掌海路、内河两运……”

一众商贾们还沉浸在代理铸造分司铁锅,在各行省发大财的畅想中。

听到这个消息有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却听得张小公爷继续道。

“总会馆诸位可以一并出资,购入两成股子分润一二……”

第四百零二章 总督粤北大开发,安抚黎民百姓事(下)

“咕嘟~!”一众商贾们不由得口干舌燥,有些狠狠的咽下口口水傻呵呵的望着张小公爷。

内河、海路的运输利润有多大,白痴都能想到。

有着户部银库、皇家的加持,那水师必然会沿途清理掉可能出现的祸害。

这年月闯海、跑内河最怕遇到什么?!除了疾风骤雨滔天巨浪,就是水匪海盗!

有着帝国水师的横扫,哪里还有水匪海盗?!

水匪海盗他也是人啊,他们出来抢劫也是为了求活不是为了送死啊。

最近押送缴获童家、刘家的海船回来,靠在岸边的那几艘帝国水师战舰他们是看到的。

首节上一节274/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