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235节

后来在选择津门炮台守将此事上,老国公便向弘治皇帝举荐了许宁。

王越、汪直倒是也觉着许宁合适,当年虽然许宁跟汪直确实不和来着。

从炮台上下来,弘治皇帝带着一众文官们先是在许宁的引领下把炮台的其他地方都看了一遍。

最终才去到了许宁的将府节堂内,坐下休息。

“尚书、侍郎留下,军部及炮台指挥少将许宁留下。”

却见弘治皇帝一摆手,沉声道:“其余人等暂且退下。”

皇帝都这么说了,虽然有文臣愤愤不平但在三大学士和尚书们的示意下也只能告退。

示意萧敬让人把四周全部封锁好后,弘治皇帝这才让汪直把一份份从张小公爷那里整理的资料挂起来。

这些上面很多还是经过了军械营造局大匠们的分析,甚至有不少写写画画的痕迹。

“朕知道,诸位都在腹议朕为何偏袒竹楼公。”

却见弘治皇帝看着那些侍郎们,按着案几缓缓的站起来沉声道:“这……就是朕偏袒竹楼公的原因!”

“竹楼公所谓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乃是朕亲自授意!!”

这些个侍郎们听得弘治皇帝此言不由得目瞪口呆,而弘治皇帝则是继续道。

“随后汪公所言,全数为帝国最高绝密!任何人胆敢泄露半分,夷三族!九族全数充边!”

这些个侍郎们听得弘治皇帝的话不由得心头一颤,顿时肝胆微微发凉。

却见汪直笑眯眯的站出来,将一份份的卷宗发给这些个侍郎们。

随后用着轻柔的语气道:“去岁,张小公爷在江南遇倭……”

翻阅着手中的卷宗,再听着汪直轻声细语的娓娓道来。

这些个侍郎们这才猛然醒悟过来,为何朝堂上刘大夏、马文升二人对于弘治皇帝很多处置不闻不问。

也是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了,为何六部全力配合军部的建制。

都特么要闹到亡族灭种了,谁还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啊。

首先就是要把这火炮铸造出来,铸造出来不止还得把炮台装好。

得操练新军、得组织工匠,尤其是要重用工匠、使他们识字计算。

想到那达达尼尔重炮已经是人家数十年前就铸造出来的,这些个侍郎们顿时不寒而栗。

数十年过去了,神特么知道人家都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人家的舰船都已经抵达帝国海疆了,甚至小股斥候都能打死千户。

而且还能学会大明话,若是给他们探明了津门港再大举来犯……

难怪啊!难怪戴义不顾这些人的生死,必须要抢建炮台、安置火炮。

不赶紧把这炮台、火炮安置好,恐怕陛下在京师都睡不安稳吧?!

想到这些,顿时侍郎们有些不寒而栗。

“此事算是暂时得以安稳,但那些欧罗巴人发展如何朕依旧不得而知!尤其其水军!”

却见弘治皇帝看着这些个朝臣们,沉声道:“朕接下来,除了铸炮还将加强水师!力求可御敌于海疆外!”

“三宝先生曾上书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却见弘治皇帝双目如电,冷然扫过这些个侍郎们:“此言……朕当谨记,尔等亦当谨记!!”

:。:

第三百四十七章 炮台收得朝臣志,毕业堪备新军服

无人敢不谨记,这事儿大则关乎到整个帝国甚至千年文华,小则关乎到自己的家族传承、宗祧祭祀。

然而他们看完了这些资料后就被汪直笑吟吟的直接收回去了,看着三大学士、几位尚书的脸色。

一众侍郎们长叹一声,只得老老实实的将这些卷宗交回去。

“此事暂时不宜公布,否则引发的是整个帝国上下的恐慌。”

刘健这个时候缓缓的站出来,望着这些个侍郎们沉声道。

“唯可行者乃蓄积帝国国力,全力发展军械、教培工匠、广传文华、力清国蠹……”

现在哪儿还有人敢说不啊?!只能是点头躬身作揖称是,皆表示将全力配合。

却见张懋这个时候缓缓的站出来,手按剑柄虎目如电的扫过这些个侍郎们:“胆敢外传者……”

“必杀!!”

这一句“必杀”让一众侍郎们不由得心尖儿一个哆嗦,这虎头老国公那说杀可真就杀了啊!

君不见鞑靼达延汗多厉害,可还不是被这虎头老国公一枪戳死马下么?!

谁敢拿自己脑袋去试试,这虎头国公手上的刀剑利不利啊……

边上的戴义感激的直抹眼角,弘治皇帝这是在为他开脱啊!

否则他一介阉人内官,即便是一时半会儿没问题可将来呢?!

弘治皇帝安排了这一手,就是把一切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了。

没见边上的太监奋笔疾书,想必《起居注》里面这一条那是肯定记上了的。

既然是关乎到了自己等人那宗祧祭祀,这炮台大家自然是要仔仔细细的再参观一遍的了。

许宁倒是很激动,弘治皇帝把如此重要的责任交给了自己……

顿时让这老将生出“唯有一死报君恩”之感,之前虽然他亦猜到了炮台的重要性。

毕竟军械营造局几乎除了总长虎头老国公、负责事物的张小公爷,和弘治两父子之外。

整个国朝无一文武大臣得以入内,而这里耗费庞大铸造出来的火炮却要交付于他之手。

只要不是太蠢都能猜到,这炮台是极为重要的、这炮台镇守少将是极为重要的。

但当时无论是老国公还是弘治皇帝,都没有告诉他这处炮台的意义。

甚至虽然让他去挑选、整训了炮台军伍的人手,却从未告诉他炮台将承担如此重任。

许宁面皮如今激动的都通红,想到自家儿子许泰已经在帝国皇家军事学院就读了。

自己又但等如此重责,那将来许家的根基还能摇晃么?!

许宁自己哪怕是“不屑干进”,但也总得为子孙考虑吧。

一众侍郎们之前心思根本就不在于此,哪怕是随着弘治皇帝逛一圈也是走马观花。

顶多是有几个好奇的,但现在是关乎他们身家性命啊!

于是参观起来,就仔细了很多。

张小公爷并未随着弘治皇帝来这处炮台,他现在忙着准备第一批帝国皇家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

首先要制作的就是新式的军服,大明这会儿还没有专门的军装。

文武官员的区别除了铠甲之外,就是衣服上的补子。

虽然《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皆有载,唐代便有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区分品级。

但真正的“补子”出现,还得是在洪武二十四年。

公、侯、驸马、伯还好点儿,给的都是神兽。

什么麒麟啊、白泽啊,诸如此类的。

文武官员就惨了,文官飞禽、武官走兽。

于是整个朝堂上下一水儿的衣冠禽兽,皇帝自己穿个龙袍在上面看着下面一票的衣冠禽兽……

反正张小公爷觉着挺傻的,特别是当朝二品。

居然绣的是锦鸡,这特么……

所以这重置军装刻不容缓啊,完全这接受不能……

受到后世影响颇深的张小公爷自己中意的军服,则是偏向于德军。

抛开历史因素而言,二战德国的军装尤其是那位元首直属部队纯黑色军装的确充满着阳刚之美。

以至于当时很多德国青年从军的初衷,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套极为漂亮的制服!

简单却经典的黑、白搭配,成为了这套军服的主要底色。

坚定的认为军服之美将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气质、士气的元首,对于军服的要求极为苛刻。

而这套军服的设计者——著名的boss品牌创始人雨果·波士,为了获得这个订单可谓是竭尽全力。

他不遗余力融入了相当的美学成分,并且兼顾到了德国严谨的线条之美。

果然这套军服得到了那位元首的认可,甚至成功到张小公爷的所在的时代都不少人对这套军服有着偏爱。

一部分的服装设计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尤其是长款的大衣。

现在张小公爷面前摆着的,便是张鹤龄兄弟和周彧、小周管家一并根据张小公爷的要求制作出来的样板。

图样是小公爷让唐伯虎给画出来的,或许受到了太多金戈铁马的影响。

现在唐伯虎很多的画作会不由自主的从浪漫主义,开始偏向于写实。

跟着张小公爷一起过来看热闹的妙安、足利鹤二人,则是好奇的看着这套军服。

女性在服装上的观察力终究是比较强一些,妙安、足利鹤依稀可看出来这套军服中所蕴含之美。

尽管她们或许陈述不出来。

虽然衣服是做出来了,但穿起来是怎样的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最主要的是:他们只是通过图纸来制作这套衣服啊,连怎么穿的他们都不知道。

张小公爷笑了笑,拿过一身新式军装、马靴还有打造出来的配饰、领简章便走进了屋里更衣。

妙安则是眨巴着自己的那双俏皮的杏眼,得意的看了一眼足利鹤便跟了进去。

便听得里面悉悉索索的一身更衣声传出来,没一会儿张小公爷便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而当张小公爷再次出现的时候,眯着那漂亮的双丹凤桃花身披纯黑色戎装散发以玉簪子随意束在身后。

就这么站出来的时候,张鹤龄兄弟、周伯爷、小周管家……甚至足利鹤全都傻眼了!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制军服煞气足,但需择人可着衣

张小公爷的身高现在已经接近了一米八,常年练习武艺、各种力量体系训练之下……

他的形体呈现的极为类似于后世格斗选手的肌肉群,身姿挺拔而凹凸有致。

这一身黑色的军装穿上后,再将那些个徽章全数佩戴上。

首节上一节235/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