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隋唐又涨到了29~30,明清这会儿直接311了。
“不是……嫣然姐姐,你们跟去做什么?!”
小公爷回到了草庐,最近一直在草庐里跟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玩耍的开心的张嫣然就找来了。
张嫣然抵达京师后老国公专门亲自带着她,到了旁支那边祭祖入籍。
要说这老国公如此江湖老夜枭一眼就看出孙儿那徒弟唐伯虎,跟这嫣然姑娘之间那眉来眼去了。
倒是这嫣然姑娘还把一个jiàochun娘的姑娘一并来带,唐伯虎却是与这姑娘亦相谈甚欢。
“小公爷莫要瞧不起人!”
张嫣然顿时恼了,气嘟嘟的对着小公爷便道“妾身与姐妹们的医术,在金陵亦是杏林、百姓皆称赞的!”
见得张嫣然是真的恼了,小公爷赶紧给她作揖笑着陪不是。
“姐姐啊,你知道螭虎并非质疑姐姐们的医术。实在是此次山长路远,沿途多舛……”
张小公爷说的很诚恳,若是可以他甚至连姬武将们都不想带去。
可那些个武家女子们哪里肯啊,刚有这个意思她们差点儿就要自杀明志了。
吓的小公爷只好作罢,但还是给她们准备了车马。
“小公爷莫要担心,姐妹们亦常常到乡下义诊的呢!”
张嫣然见状笑着给小公爷道了一个万福,声音虽然柔糯却极为坚定“去接灾民,您需要医家!”
张小公爷确实不忍这些个小姐姐们随他去吃苦,还待再劝。
这个时候跟着张嫣然一并来的唐伯虎躬身作揖拜下,道“恩师莫再劝了,嫣然、春娘是必然去的。”
卧槽!你小子还没娶回来呢,就胳膊肘往外拐了啊!
张嫣然听得唐伯虎的话,再看小公爷的眼神顿时面皮“蹭~”的一下红了。
还有那原本在门口处张望的春娘更是一溜烟儿,直接跑没影了。
“去便去罢!”张小公爷见状无奈的摆了摆手“沿途你需护持她们,不得稍离!”
唐伯虎赶紧躬身应是,小公爷则是沉吟了会儿写了一张条子用上钤印让他拿着去找小周管家。
既然都同意嫣然她们帮忙了,自然是要准备好的。
原本张小公爷也考虑让小周管家去找些医者,让他们一并到灾区去帮忙。
现在既然有自家人,那当然是更好的。写的便条是让小周管家支取银子,让嫣然她们去采购所需。
新科进士们如今都得到了朝堂的御令,尽数集中在考试的贡院内准备着。
有过治理水患、赈灾经验的老臣们被请去,给这些个新科进士们讲述自己如何赈灾、如何抚民。
讲解不止还需要让他们做出自己的条陈,拟定先后主次做好准备……
张老国公也没有闲着,京营选拔出了一千精锐并从武库司中寻出军帐、营帐、行军锅……等等。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时报造声势,敕建显忠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最新一期帝国时报的时评。
上面评的是两宫及勋贵们,听闻陕西大灾纳捐救助的情况。
“乡间地裂涌水泛滥,流而成河蒲州城北地裂涌出沙水”
“韩城甚重矣来时声响如雷,倒塌官民房屋五千余舍,报称殆男妇一百七十余”
“县东八里处遍地决裂,有长一二丈或四、五丈,涌水溢流成河”
“蔡家堡、严伯村等亦四处涌水几成河庄田尽毁,乡野哀鸣,饥民嗷嗷”
“陛下圣明先免灾地税赋钱粮,着内库拨付钱粮运转各省、卫所助灾民来京安置”
“各武职勋戚皆感恩于上且知国朝库困,自发纳捐以助赈抚”
此报一出顿时两京十三省的百姓、读书人,皆尽交口称赞。
原本还有士绅、读书人腹议,地龙翻身天子失德之类的话。
但这帝国时报一出,顿时没了声息了。
升斗小民们听着读书老爷、说书读报人嘴里说的那惨状,不由得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又听得陛下爱护子民拨付钱粮,命卫所护送他们来京安置那必然得赞叹。
谁敢保证自己这辈子,就一定不遭个地龙翻身、江河泛滥、涝旱蝗寒
陛下如此爱民,将来若是自己遭灾了也有个盼头啊不至于一家老小等死罢。
官宦们交口称赞则是因为国朝免去了钱粮税赋,又将灾民引往京师让他们压力骤减。
阔且沿途花用皆可录于账簿报于国朝拨付,这必然要称赞啊
士绅、大商、豪族们自然也会称赞,每逢灾年必生大量流民、饥民。
这些人若是在这里不走一直呆下去,到时候人饿着急了啥事儿做不出来啊
国朝把他们都引去京师安置了,那岂不是说自己就没了风险了么
还能趁机低价收购这些人的土地,这可是大大滴挣了一笔啊
顺便啊,自己等人再跟官府勾搭一番于粮食账簿上做些许手脚
那这大灾中自家的存粮银子,可不还得滚滚而来么
“此事还需麻烦钱公,夷州粮产一季三熟如今已是第二季可采了。”
御书房内,此时除了弘治皇帝陛下之外就只有钱能、萧敬、牟斌三人。
其余伺候的小太监甚至都被命令离开,外面则是由熊烈山亲自带着可靠的侍卫把守让人不得靠近。
“大批灾民涌入,必然会导致粮价大涨甚至会有不法奸商,囤货居奇”
却见张小公爷对着钱能,长长了做了一个揖。
“二十万灾民、京师百姓口粮、陛下威名,全在钱公一人矣”
钱老太监激动的腿肚子都在打哆嗦,他个老太监何曾有如此之大的脸面啊
陛下、三大学士甚至朝堂上下、天下举子读书人都交口称赞的风云麒麟儿,如今却对自己行礼致意。
而且人家这不是为私利求自己,乃是为陛下公事还是在这御书房内、陛下面前
“小公爷放心,钱能虽是没了根子的人却是也知忠君报国之理”
老钱激动的面皮都涨红了,对着小公爷一个深深的回礼。
然后转身对着弘治皇帝大礼拜下“还请陛下放心,内臣就是拼了性命也必然不负陛下所托”
“多了不敢说,五十万石的粮食是能凑出来的”
老钱敢说这话自然是有根底的,去岁他还只是牛刀小试那产出的粮食就可以让他收上来十万石了。
土司们缴纳上来的大约是五六万石,余下的则是那些个罪囚家属们耕作产出。
看到了产出后土司们直接把整个寨子都迁出来了,手上的耕地那扩大了三四倍
而且有了第一季的经验,再有那些个耕作好手们的指点产量必然攀升。
老钱开始也没经验,那些犯官家属没几个有耕作经验的,又都是老弱还没多少耕牛。
第一季种下来后发现老弱太多这田不好耕作啊,赶紧让水师帮忙从闽南购买耕牛运来。
同时又再聘了一大批耕作好手前来帮忙,再将田亩哗啦啦的扩出去了两三倍。
新送来的海商、卫所囚犯们抽调出些许表现好的、老实的,一并协助耕作。
如此一来仅仅钱能手里的官田,他就有把握能收上来至少十万石。
土司们种粮食大发了,自然吸引到了其他夷州土司们的注意。
于是前来投靠钱公公希望能够得到种植技术的土司、部族就更多了,钱公公那是来者不拒啊
他们虽然手生但新开出来的田亩数量也不少啊,眼瞅都可以收获了。
虽然他们缴纳上来的顶多十来万石,但这不妨碍钱公公可以从他们手上收购粮食啊
钱公公在夷州的威望那可不是盖的,连生祠夷州的土司们都给他修起来了。
他说要收购粮食,那夷州的土司们绝对只留下良种和口粮其他全平价卖给他。
弘治皇帝心下感慨,先帝们时而重用内官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甚至这都不是大明朝的专利,而是很多王朝都会存在的事情。
读史都读的是儒家子弟们写的史,上面夸赞的没几句贬低的却到处都是。
开朝初期弘治皇帝也曾对于史书上的记载颇为信任,但到了现在么
“钱伴伴,你且好好做事朕决计不会亏待了尔等忠臣”
却见弘治皇帝一摆手,沉声道“痴虎儿之前,就有为尔等请建显忠祠于大内”
“所有内官入职都先往添续香火伺候,敬拜瞻仰皇家犹在,便香火不灭”
“钱伴伴、萧伴伴此事朕已有了章程,尔等只需好好办事将来那显忠祠中,必有尔等一席之地”
弘治皇帝这话一出口,别说钱能了,便是萧敬也从弘治皇帝身边走下玉阶热泪盈眶大礼拜下。
“陛下厚恩啊内臣内臣等铭感五内此君恩,内臣等便是万死也难报万一啊”
说话间两个老太监竟是呜呜的痛哭了起来,看得小公爷在一旁亦是叹气不已。
内官们一直都被文臣诟病经常攻讦,即便是萧敬这样老实懂事儿的照样不落好。
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那些个读书人眼里他们这些内官连人都不能算。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书房内布大局,武举诸子将出笼
所以也莫怪很多内官们贪婪古怪,没了是非根又总是被人所蔑视、从事的又是伺候人的职业。
上面很多还有老太监们的欺负、又得遵守各种规矩,还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
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心理问题这几乎是不可避免。
弘治皇帝此着算是对他们付出的认可,尤其是在这个讲究于礼教、名声、身后香火祭祀的大明朝。
为了他们修建一座显忠祠,让后来的内官们专职伺候香火……
这对于他们来说那得是多大的认可啊,而且这身后香火的问题一并帮他们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