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纨绔 第104节

“若是我等提出恐怕这些言官们又得顶回了,就在朝堂上撕扯都不知道会撕扯到什么时候……”

李东阳闻言脸上露出了丝丝苦笑,叹气道“谁说不是呢!”

谢迁和李东阳的话,叫刘健长叹一声不复再言。

朝堂上这些个言官最初的设立就是为了制衡于六部内阁权限,让他们有封驳之权。

这原本并非什么坏事儿,只是历任言官逐渐发现自己若是封驳回去顿时得享仕林大名啊!

哪怕是因此贬斥人家也只会说尚书阁老气量不够,自己回去养几年望再论起复又是一条好汉。

即便是最差一步无法起复,那凭借此事自己也是风骨傲然的一流名士啊!

再有朝堂上的座师、同窗相互扶持,当地父母官到任也得先去拜访一下口称老大人。

史官们又喜欢称颂这种行为,记载上去的时候都是各种溢美之词。

这导致的就是弹劾之风顿盛起来,现在都还不算最盛的时候。

最盛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言官就是要弹劾你、封驳你,到最后皇帝阁老们都明白他们的想法了。

一律留中不发,既不给你骗廷杖也不给你骗诏狱。

然而这看似解决方案实则助长了言官的气焰,帝国看起来在运行实际上很多政策完全滞后。

甚至很多行政职能近乎停滞状态,你试图做事一堆人就出来喷你、杠你。

哪怕你想做事都得先跟他们撕逼完,而且很多时候你撕赢了事情也被搁置。

这个情况刘健何尝不知道,然而他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张仑这一手算是直挺挺的一拳就砸在了他们的脸上,打的他们眼冒金星鼻血长流。

次日朝堂上居然出奇的平静,礼部左侍郎张升眼观鼻口观心一言不发如泥塑木雕。

昨日还群情汹涌就差把张仑骂成国贼的诸位言官们,此时一片风平浪静无人吱声。

礼部、礼科周玺等人战战兢兢,生怕那弹劾落到自己头上来了。

结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度过了今日早朝,走出宫门便看到了着急等待的家人。

从着急的家人手里接过今日的《帝国时报》,礼部、礼科诸官不由得一口老血就要喷宫门上。

却见那《帝国时报》上登着新篇《炮打狗礼部——我的第二发轰天炮》!

这回张家麒麟儿一如既往的在骂礼部、礼科,只是骂的方向改了。

说你礼部执掌帝国教化之责、自号圣人圣人门下,可前朝蒙元都知道要设立社学之策。

至本朝太祖设国子监、州县并举社学,已是成大功。

在此基础上你礼部做了什么?!你狗屁没做啊!

社学缺教习你们知道么?!贫家子需养家糊口无力上学你们知道么?!

帝国各贫县区、乡里村中根本无力设置社学,你们又关心过半分么?!

家有资财者自立族学,稍有善心者协立义学。

可这于帝国教化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于圣人教化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何以百姓愚钝,稍有贼寇煽动便引发大祸?!

还不是你礼部教化之责根本就不到位?!礼科也是一群狗逼,这些弊病你们可曾关注半分?!

再者而言,你既是管天下教化怎的不设立礼部教习、规范帝国学习教材、规划帝国教化体系?!

还有礼科那帮子狗犊子,你们除了弹劾劳资之外这些弊病你们可曾解决一二?!

说你们尸位素餐那都是轻的了,整个礼部带礼科上下因教化无功可称祸国殃民啊!

若你们广传教化百姓识字去愚,哪儿会有歹人煽动一二便酿成大祸之事?!

朝堂政令又怎会无法直抵乡间村里?!还好意思自号圣人门下、自担教化之责。

我张仑呸你们一脸,去休!

一票举子们现在不流行诗词酒会了,他们更流行大家聚在一起通读《帝国时报》看着麒麟儿骂人。

这尼玛骂的简直不要太爽,刀刀致命、针针见血。

大家之前还没有回过味儿来,但现在张仑这么一骂一群人顿时关注到此事了。

大明时期毕竟信息不通畅也没有后世信息àozhà时期的便利,一些有路子的人便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信息。

一查阅不要紧,顿时得说人家麒麟儿骂的到位。

前朝蒙元人家确确实实有做社学,前元至元二十三年颁令

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

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

本朝洪武十八年敕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正统元年又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当对各地社学扶持、督促。

至有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增补秀才。

顿时一众举子、士子们拍着大腿直呼,麒麟儿此骂真真直面命门啊!

端的是如他所言“大明帝国时弊,皆于针砭报之”,一众举人士子们这下算是真的服气了。

都不由得对三大学士给张仑“天下风云麒麟儿”之评语,心服口服。

张仑此时也在看着弘治皇帝着人送来的一大票赏赐感叹,大明朝朱家的皇帝对英国公张家真的没话说。

回顾整个大明朝的历史朱家皇帝对张家那回护和恩宠,简直到了不讲道理的地步。

最为典型的案例大约得算“骂神无奈”事件。

他,是大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上第一骂神、全华夏服历史上至少排名前三的荣耀级嘴强王者!

古今第一弹劾王中王、杠精本精、撕逼圣手,专治各种不服!

完全可以高唱一曲《无敌是多么寂寞》,大神中的大神——欧阳一敬!

欧阳大神当年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啊、那叫一个杀气腾腾啊,一张嘴那必须有人滚蛋惨死!

还是七品小官的时候死在他弹劾下的,便有正四品上太常少卿晋应槐、正二品吏部尚书董份。

刑部受不了把他赶到兵部去,希望兵部丘八们能镇住他。反正别祸害自己就行了。

结果这位去了还不消停,三个月后鞑靼入侵陕西酿成大祸。

大神再发神威!于是总督陈其学、巡抚戴才惨死在骂神鸟下,抱头痛哭后双双还家啃老米饭。

随后惨死在骂神鸟下的更多了,骂神生冷不忌反正必须干你!

惨死于其鸟下大明国臣计有山西总兵董一奎,浙江总兵刘显、锦衣卫都督李隆……

直至当时内阁首辅高拱!

堂堂一代骂神三品以下都不屑记录了,那算热身不算动手。

仅算弹劾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二十余人最高直达当朝首辅,并侯爵一人、伯爵两人——皆吃鸡霸。

大神,就是如此霸道!说请你吃鸡霸,就请你吃鸡霸!

哪怕你首辅、锦衣卫都督都是混假。

尽管当年他没有霸道可开,但不妨碍骂神如此霸道。

然而,便是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第一骂神在弹劾当时的英国公张溶的时候——惨遭滑铁卢。

第一百五十九章 传世荣宠英国公,贤才宅中议奸佞

这张溶算起来已经是张仑的儿子了,皇帝当时都换成嘉靖了。

但骂神跳脚叫骂了半天,皇帝居然连象征性的罚俸、下旨申诉都木有。

一起被弹劾的其他人,包括了锦衣卫都督李隆等人一并都回家啃了老米饭。

仅有张溶屁事儿木有,乐呵呵的照样吃着酒肉、领着俸禄四处蹦达。

这等回护恩宠已经是到了不讲道理的程度了,其他人可都赶回家啃老米饭了啊!

偏偏他英国公连象征性的骂一句、罚个款都不带的,估计骂神也很郁闷。

皇帝你带不带这么玩的,这已经是不讲道理了好不好!

大家说好游戏规则的,你回头就给他套个无敌光环这怎么行啊!

蓝而,皇帝表示我是系统我说了算,不服丫憋着。

满级神装的欧阳大神以为能单挑大龙了,结果对方瞬间变成套无敌光环的nc……

就连史官也没法记,只是写了一句“溶留,余俱贬黜”。

但《世宗肃皇帝实录》却老老实实的记载“仁宗昭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献陵”。

及“清明节遣英国公张溶”、“霜降节遣英国公张溶”、“丙午中元节遣英国公张溶”……等等。

简单说,皇帝一旦有祭祀啥的公派还是让张溶去办。这又说明什么呢?!

《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为何意?

就是说国家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军队,张家负责祭祀还管着京营。

这信重和恩宠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那会儿言官们大概也心底里清楚了,甭管人家几代的英国公反正你弹劾不动他。

干翻了首辅的骂神都在他身上遭了滑铁卢,你难道比骂神还牛逼?!

传至七代英国公张维贤那更牛逼了,明末三大案这位英国公照样掌着京营巍然不动。

魏忠贤权势滔天,和东林党在朝堂上打的你死我活互相攻伐。

张维贤却皮毛不伤,该干就干嘛。

直至移宫案时候魏忠贤亲赴现场,力阻拦轿无人敢过。

也是这位英国公瞪着眼珠子,亲自抬着天启帝从乾清宫到文华殿。

以魏忠贤之权势居然是拦都不敢拦他,可见英国公家哪怕传至七世照样牛逼哄哄。

张仑为何敢随便瞎闹腾?!

因为上辈子被迫熟读明史的他很清楚,大明朝老朱家这些皇帝对张家的回护恩宠……

近乎到了不讲道理的程度!

甭管权阉、权臣还是御史言官,拿张家就是没办法。

历大明二百余年,张家不吱声的时候御史言官弹劾不动。

张家要是开声的时候,权阉权臣阻拦不住。

所以张仑敢明目张胆的给那些朝臣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

首节上一节104/77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