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97节

只要是能对大明江山有利,只要是能够让国民的生活提高,让国力提升,管你什么孔老大孟老二呢。

用后世的一句话说,黑猫白猫只要能够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是以,他对郑长生,说白了是对郑家先人的著书理论感上兴趣了。

一开始被李善长他们联合怼了一炮,心头的那股火苗还没来得及然后就给掐灭了。

可是现在刘伯温竟然改变了态度,过来给他禀告郑家先人的论述。

这让他心头的那股火苗重新复燃,在加上郑长生又及时的提出了解决之道。

啊哈,他心里此刻是比吃了人参果都要通透,那简直是爽的浑身三百六十个毛孔都透着无比的惬意。

他微闭双目,仰天长叹。

良久,才恢复正常神色,笑眯眯的凑近郑长生道:“长生啊,好孩子,你看咱们爷俩今天谈的是比较投机。

你难道就没有一点别的要对老叔说说的吗?”

靠,红果果的要成果啊。

好吧,既然你都认定咱的想法都是按郑家先人的智慧,那咱也没有什么好估计的了。

反正就算是有什么地方说的不对,那也是咱领会先人的智慧不够,另外在加上一个童言无忌。就不相信,你老朱还能怪罪于咱?

“皇上,小子突然想起来书中所言,欲御一国者,须凝聚国民之心。不知道您老对此有没有兴趣?”

哇咔咔,老朱心里美的都要蹦起来了。

果然还有料啊,这孩子咋有点不实诚捏?

跟挤脓疮似的,不挤破就不往外流呢。

看来得加紧压迫一下,把他肚子里的东西多往外挤出来一些。

“这话说的,咱们叔侄俩你还跟我见外不是?就不说你跟我家老四的关系了,就单说朱琪我那义女,这关系能是用一般人的看法去衡量的吗?

所以,你有什么就尽管跟老伯说,就算是说的不对,咱也不怪罪与你。”

好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要想凝聚一国之民的心,就要有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振臂一呼。当然,在我大明来说,除了皇上您之外,没有人有这个资格。”

郑长生打算给朱元璋来一个轰轰烈烈的个人崇拜运动。

想当年后世的时候,老大哥苏联的斯大林那个人崇拜搞的是风生水起。在所有国民心中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复制过来的话,用到老朱的身上,那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今人不迷信,但是崇拜。

但是古人不同啊,他们迷信,这搞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是以,郑长生决定复发炮制。

于是郑长生拿起龙书案上的御笔拿过一张宣纸,趴在地上挥笔写下了一篇文章。

朱元璋一看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不是挣着俩眼说瞎话吗?

原来郑长生写的是关于神话老朱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说他老朱是上天选定的真龙天子,降生之日,那是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天上是乌云密布,天雷滚滚。

一条金龙口吐金光隐入其母腹中,随即老朱这个被上天选中的真龙天子就降生了。

言之凿凿,说的是有鼻子有眼,而且不吝惜赞美之词,把老朱说的是天上少有,地上难寻之英明圣主。

“这也是你家先人书中所记载的内容?”

老朱有点尴尬的问道,他是什么人,他自己心里是门儿清啊,被郑长生这么一夸顿觉不好意思起来了。

“昂,可不咋地。书上说了,只要是按照这样的流程来,只要是发行全国,让所有国民看到,他们就会对您,对大明死心塌地的效忠。

另外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凝聚国民精神的良方妙策要对您说。

书中记载,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国家的标志。

什么是标志呢,那就是国旗、国徽、国歌。

您老可不要小看这三点,其中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

只要是国民认同了这三点,即便就是不把这篇文章发出去,那也是会有这巨大的向心力的。

到时候所有国民都往您这边聚拢忠心,那还何愁天下不能大治?还何愁不能千秋万代江山用铸。”

老朱脸上现出惊喜之色,急迫的道:“何为国旗、又何为国徽,而那国歌有待怎样?”

第151章 “最后的怒吼”的力量

第0151章“最后的怒吼”的力量

口口相传这是一个四字成语,很好理解,单看字面的意思就是不用文字,而是口头相传。

相较于现代的媒体传播,这在古代资讯不发达的时候,是讯息传播最快的一种方法了。

当然这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举个例子说的话,就像包拯怒铡亲侄子,它经过人们的口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情况:

“包拯怒铡侄子。”哇!果然是铁面无私。

“包拯怒铡亲子。”哦!果然是青天大老爷,为了维护法律之尊严,儿子都不要了。

“包拯怒铡树根子。”啥?开什么玩笑哦,树根跟老包有个毛的关系?难不成是什么重要的中药材,老包改行医了么?

额,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情况就出现了。

老朱是完全按照郑长生给他说的去做的,神话自己,营造一种自己是上天选中的真龙天子的形象。

这在有识之士,不信鬼神之人的眼中,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可是又有多少这种有识之士?大多数是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普通庶民。

他们可是无比的相信的,额,原来我大明的洪武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是神龙转世下界来拯救他们来了。

虽然说传播的过程中略有偏差,可是这无伤大雅,只不过是老朱降生的方式不同罢了。

版本一:在一个夏日晴朗的夜晚,朱母席地纳凉,沉睡间神龙下界,隐入其腹中,是以孕育出朱皇上。

版本二:雨夜,雷电交加,神龙现,朱皇帝出。

版本三:同样是雨夜,同样是雷电交加,神龙投入腹中成为龙胎,母难产而亡,父破腹取出朱皇帝。

......

各种版本关于老朱降生的传说,在民间就像是旋风一般的流传,这也体现出了老百姓的想象力,以及艺术在加工的创造力。

要不怎么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呢。

总之朱皇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街头巷尾,酒肆青楼必议的话题了。

一时间其风头无两,在加上老朱撒出去的人手,暗中加以引导,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个人崇拜运动有声有色的开始了。

当情况汇总回来的时候,老朱手捻着胡子,嘴都差点没乐歪了。

郑长生这孩子的点子,还真他娘的行,咱老朱也成了神了,成了神在人间的统御代言人了。

啊哈,我朱明江山活该是千秋万代啊。

有了郑长生,哦不,准确的是说有了郑氏这位先贤的智慧的辅助,大明江山万民归心,四海一统为期不远矣!

还有老朱让人用锦缎制作了一面旗帜,用郑长生这孩子的话说,这面明黄色的旗帜代表着皇帝御用颜色,这是至高无上的。

而上面的金龙戏四珠更是寓意非凡,那条金龙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围绕着的四颗珠子代表着天下四民,士农工商紧紧团结围绕在自己的周围。

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用郑家智慧来说,这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对于激起人们的爱国之心,对于人们尊崇皇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国歌,他跟老朱激昂慷慨的讲述心中的想法。

想我炎黄子孙大汉民族,却被外族入侵,统御了将近百年。

这被殖民的百年来,前元以奴隶身份对待我华夏民众。将人分三六九等,我华夏百姓在他们眼中甚至是最低等的人群。

连色目人都比我们的地位高,根本就是不拿我国民当人看啊。

幸好有您振臂一呼,继而起兵抗元,推翻前元暴政,恢复我汉家河山。

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功,足可以光耀千古,名垂青史。

这期间,不甘愿被奴役的人们,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发出振聋发聩的那声怒吼。

冒着蒙元铁骑的炮火和箭矢,不顾惜自身的性命才换来如今天下大定的美好局面。

老朱听的热血沸腾,似乎又回到了当初冲锋陷阵,疆场厮杀的场景中去了。

这说的何其之好啊,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好吧,这将是注入国民之心的一剂强心针啊。

是以老朱颁发御令,国家六部以及各省、府、县衙门,门前必须设立旗杆悬挂代表他皇权的旗帜。

老朱很享受这种至高无上的感觉,尤其是人们口传心念的都是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代表着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还用说,那还不是他朱明江山的铁桶永固。

郑家的智慧,还真是不盖的,只随随便便的用神话、旗帜、歌谣就凝聚了人心,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迅速的挤占了他们心头的位置。

而且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大内亲军撒下去的密探回报,全国收复的国土上几乎到处充斥着幸福的声音。

各方官吏也在加紧引导人们的思想。

就连那些还未收复的国土上的人们,甚至都在传唱着这发出最后一声怒吼的歌声。

云南边陲还未收复,一直是在元朝手中掌握,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朝廷大军一直是和他们打的拉锯战。

其中靠近收复区域的一个县城,愤怒的人们唱着国歌,手中挥舞着斧头、锄头、棍棒的人们冲进了县衙,打死了元狗官吏,直接起义成功。

这给老朱带来的震撼,简直是无以复加的。

这意味着什么?民心所向呀!!这就是一首怒吼所带来的效果。

第152章 朱小四买地

老朱高居庙堂自上而下的推行“凝聚人心”的大业,做的是风生水起,整个大明都在朝着一个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而郑长生和朱小四则在帝都金陵开始了他们的“试验田”计划。

此时老朱做的甚为绝密,除了出主意的郑长生之外,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就连同床共枕的结发妻子马皇后都没有透露分毫,就更不用说朱小四了。

不过朱小四很是奇怪的是,为何父皇考校过自己功课后,看自己背诵唐诗好,竟然龙颜大悦,一口气赏给了自己白银一千两。

龟龟,一千两哦。

这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手里的零花钱居然有一天能够到这个地步,惹的其他皇子们心生羡慕,纷纷的对唐诗下起功夫来。

不过父皇为何一边赏赐自己银钱,一边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胡乱花销,要把钱花到刀刃上,应用到该用的地方上去。

额,什么是刀刃他知道,他的腰刀锋利的很,每天都擦拭。

首节上一节97/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