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649节

这可要了他的命了。

什么是最可怕的?那就是头上悬着一把随时落下来的铡刀,悬而不落,这才是最要命的。

时刻都提心吊胆的金元应,现在变得是老老实实的,俯首听命。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勤勉做事,争取获得郑长生的青睐。

解除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才是他要做的。

否则,随时都有灭顶之灾啊。

至于李道宪完全就是个样子货,只不过是为了给太后娘娘李宁儿母族一分尊容罢了。

他虽然身在内阁,可是李宁儿明确的告诉过他,国之大事不可参合,否则就别怪不念一母同胞之情。

李宁儿深知他的这个哥哥,除了吃喝玩乐能够花样百出之外,对于治国理政是一窍不通。

他可不想让哥哥李道宪扰乱了,她的宏图大志。

所以,现在的高丽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有韩吉为首,金元应和崔恒为辅。

国家的事情,他们三个人一商量,票拟以后,呈给太后李宁儿做最后的决断。

也不得不佩服李宁儿,别看是个女人,但是深谙权谋之术,尤其是经过郑长生在床头榻尾,有意无意的点播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所以,在很短短的数月之内。

高丽京畿数道,以及除了李成桂控制的以外的地方。

全部完全的有高丽中央王朝实控。

政令通达是一个国家大治的首要的先决的条件。

如果还跟当初王禑执政的时候一样,令不出宫门,那要想大治,根本就是在扯淡。

高丽的局势已经逐渐的平稳下来,之前因为缺乏粮食而带来的恐慌,也在郑长生的大力协助之下,得到很好的解决。

百姓肚子里有粮食,那就心不慌。

也或许是幼帝真的是受到上天眷顾的吧,之前高丽是连年受灾。

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的,娘年都没有个太平的年景。

现在竟然是风调雨顺。

百姓们图的就是这个啊,只要风调雨顺,他们就能安守土地耕种。

在农业为主导的小农经济社会里,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是头等要事。

高丽的朝堂上实行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赋的政策,为农民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做完这些,那就要开始精兵简政了。

这是郑长生给李宁儿出的主意。

有两点意义,其一,借着这次的变革,精简掉崔恒的不少人马,但是同时高丽王直属的部队增加了不少。

给了崔恒一个空头的大将军的职务,这家伙有点摸不着北了。

反正全国的兵权都在自己的手里,就算是剪掉一些老弱病残的也无所谓。

是以,他是大力的支持。

其二,是为了征讨不听话的李成桂而做准备。

李成桂的不臣之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新皇登基,他竟然不但不来朝贺,反而全军带孝,大哭高丽王王禑,还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帜。

说崔氏、金氏误国,把持朝政害死了高丽王,还拥立一个刚出生的傀儡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李成桂深受先皇的器重和信任,现在他要站出来为先皇讨要一个说法,为死去的皇室大宗正讨还一个清白......

操,正长生,差点鼻子都气歪了,狗日的,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既然你要战,那便战,是时候展示老子的绝技了.......

老贼李成桂,等着迎接老子的狂风骤雨吧......

第819章 兵戈将起

高丽朝堂换了幼帝新君,李宁儿垂帘听政,在郑长生的大力协助之下,新政是一项接着一项的推行。

先是内阁负责制,实行的有模有样。

政令畅通之下,上通下达,迅速的形成合力。

精兵简政几个月下来也是颇有成效,从全国各地挑选了一批精兵强将,归于小皇上直接领导。

当然说白了,小皇上才几个月,正在吃奶的时候。

他懂得个屁啊,都是他老爹郑长生在操控。

这些人摒弃高丽陈旧的练兵方式,有武云照统一训练。

武云昭那是沙场之上舔过血,刀尖上跳过舞的猛将,他练兵很有一套的。

要不然,老朱也不会让他统带皇明之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了。

八万大军的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需要有言明的纪律,要做到令行禁止,上下一体,如臂使指的地步,才算是一支合格的军队。

说起来很容易,真正的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武云昭光是前期训练口令、队列都用了一个多月。

一开始可把武云昭气坏了,这些高丽棒子,他娘的,笨的像头猪。

连左右都分不清楚,日了个日。

气的武云昭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他训练的可都是军官啊,这是按照郑长生的意思来的。

先训练军官,军官训练好了,让这些人在训练兵卒。

他本来以为着,在大明的军中很简单的队列,可是在这些高丽棒子面前,就是做不对了。

一怒之下,只有揍。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那练兵也一样。

不给点教训,还真不行了,一个个都是记吃不记打的夯货。

只要是他教过去的动作要领,凡是记不住的,执法官就在旁边站着,上去就开始一顿暴揍。

不过,发令虽然严格,但是训练结束之后,他们也是秉承了郑长生的怀柔政策。

又是擦药,又是嘘寒问暖的,这倒也是收服了人心。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皇属军的伙食,他们是跟大明锦衣卫的伙食一样的。

清一色的大肉片子,外加香喷喷的白米饭。

乖乖来!

顿顿都有,这简直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哦。

他们这些穷逼高丽棒子,生活极度的困顿,寻常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好吃的啊。

这一个个的吃的连头都抬不起来。

吃完饭一抹嘴,休息一下就又开始训练。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训练的刻苦,完成教练的任务,他们才有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吃。

三个月过后,已经是见到成效了。

这些兵练的是体格强壮,令行禁止。

这个时候,武云昭才满意的点点头,可以了。

他们配备的都是清一色的长矛,作为大明锦衣三千营的辅助兵种,有这些就已经足矣了。

武云昭就不信,锦衣卫一顿火枪过去之后,在加上这些皇属军的长矛大阵,李成桂能扛得住。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入秋时节。

这一日,郑长生正在成均馆内给老朱写秘奏,汇报情况。

杜翔一脸焦急的匆匆而来。

一推门就开口道:“老师,毛指挥使密报。”

说着把一个黑漆小匣子,放在了案头。

毛骧这家伙可是有好几个月没有发这样的加急秘报了。

郑长生放下手里的笔,拿过黑匣子看了一下,密封完好。

遂从腰间取下一把钥匙插入锁眼,轻轻一拧。

嘎巴,一声脆响。

然后,取出钥匙。

按住黑匣子正面的虎头图案左右各拧了三圈,咔嚓,黑匣子弹开。

一封蜡纸刻写的秘件呈现在眼前。

这种黑匣子是郑长生结合了古代的机关术特制的。

要是没有钥匙为引,就是累死也打不开。

要是外力强制破拆,那么里面可是有燃点极低的磷火的。

这东西是见风就着,这也是他专门用蜡纸的原因。

蜡纸的可燃性极强,就算是被对手夺取了这份情报,也是没有卵用的。

只一瞬间,恐怕就燃烧的干干净净。

要是懂得破解之法的话,那么磷火就不会出来,那么情报就得以保存。

所以,能够用上黑匣子的情报,必须是绝密、加急的才可以。

一般的情报是不配用造价这么高昂的黑匣子的。

郑长生拿出蜡纸情报,看了一下,眉头一紧。

杜翔不由得,心里就是一阵慌乱。

老师,可是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凝重过了。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惹的老师如此的表情?

郑长生看完后,把蜡纸重新放回黑匣子,恢复机关。

“拿去存档!顺便把武云昭将军请来!”

首节上一节649/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