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391节

一个开场白,简单明了,道明自己的观点。

他这是要躲清闲啊,不想过多的参合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说完这些,他就开始闭目养神,跟郑长生一样,如庙里的泥胎一般,一动不动。

徐达和汤和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也都闭口不言。

刘伯温老狐狸一个,他都不开口,那谁还敢开口啊。

朝房里静的有点吓人。

郑长生慢慢的张开了眼睛,刚才还乱糟糟的呢,可是一瞬间就冷场了,似乎他已经习惯了在喧闹中的氛围,猛然间安静下来,有些不习惯似的。

忽然钟鼓齐鸣,额,上朝了。

文武分列两班,鱼贯走出朝房,来到金殿之上,分列站定,等候老朱的到来。

老朱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主持今天的朝会,等待着他宣布重大的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将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因为今天的大朝会除了老朱登基以及圣寿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山呼万岁,君臣礼毕。

照例,老朱先处理了一下六部尚书报上来的事情。

都是一些很寻常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的事件。

这是前奏,所有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他们期盼,等待的是接下来老朱的议题。

老朱喝口茶,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今日咱跟你们宣布一件朝廷的改革章程。”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重头戏来了。

也不知道皇上这次的改革是什么样的。

前几年陆陆续续有新政的推出,以周明通为首的商务部的出现都已经够让大家惊讶的了。

中书省的裁撤,六部的崛起,包括第七部商务部的横空出世,再有就是出现了一个喉舌机构,新闻周刊。

这都是旷古烁今,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不过貌似效果都还不错。

这也就是文人集团的弱势,老朱强势。

如果是换做别的君主不强硬的话,恐怕就一个裁撤中书省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自古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何时真正的止歇过?

“诸位爱卿听仔细了,咱决定成立农业司,专管农业事宜!另外还有两项重要的改革。

其一,锦衣卫督查百官;

其二,放开国民的束缚,全体国民皆我大明之子民,上下一体,自由平等,自由劳作,自由通行全国。”

话音未落,有人出班上奏:“皇上,万万不可!”

徐达看的真真切切,刘伯温的眉头顿时就锁紧了。

出言者御史台言官胡图也。

徐达偷眼观瞧老朱的脸色阴沉的一批,似乎在极力的忍耐。

“胡御史认为有何不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你的想,大家也都议一议。”

刘伯温手捂着嘴,咳嗽的声音不断的传出。

大殿上的气氛有些诡异。

不过御史胡图似乎没有意思到刘老大人在提醒他,要他慎言。

胡图也算是御史台自刘伯温以下的资历最老的老人了,自从刘伯温称病卧床以来,他是主持御史台的第一人。

文官清流之领袖人物。

他的话还是在文人士子中间极有分量的。

而且老朱也很看重他。

不过今天老朱宣布改革,这是经过反复考量后的结果。他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这个愣头青的家伙。

老朱打算采用郑长生的科学治国,逐渐的一步步的削弱酸腐文人的力量。

一个个的都是空谈误国之辈,论起来实干的人,还真是找不出几个。

对于文人的势力,老朱也是早有防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之罢了。

郑长生的建议一出,正好给了他一个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他这是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按照郑长生的思路走了。

准确的说他是相信郑家先人的智慧,郑长生只不过是继承了其先人的遗著罢了。

老子给了你们这帮文人十几年的治国机会了,可是到现在还是贪腐成风,百姓依旧是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态下。

可是看看京师的秦淮河上,纸醉金迷的都是些什么人?

苦出身的老朱心头在滴血。

他夙夜忧思,苦于治国无方,你们这些人大鱼大肉,吃喝享乐。

拿着老子给你们的俸禄,还握着老子赋予你们的权利,骑在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

这就是你么奉行的儒家治国的结果。

老朱生气啊,气的肚子都要炸了。

现在老子要换一套治国方略试一试,可是还没怎么着呢,你们就沉不住气了,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你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胡图在老家的地都已经超过一千亩了,还有老家的大宅子是怎么来的。

你那两房刚十八的小妾刚娶进门,就又娶了一个十六的小妾。

额,老朱心里火都要安奈不住了。

可是胡图犹自不醒,侃侃而谈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旁征博引起来......

第508章 《洪武大典》和内阁

有种人是非常没有自知之明的,在不自知的同时还非常的自恋。

很明显御史胡图就属于这号人。

这家伙自以为是清流领袖,自以为是文人雅士的标杆,不是说这家伙喜好女色吗?

还特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怎么能做文人的标杆呢?

不,不要忘记封建时代的文人的臭德行。

女人是他们的调剂品,是他们互相攀比互相吹捧的一个话题。

小妾、歌姬这类的女子地位之底下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根本就不算人。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这类女子只不过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附属品,就跟一个商品没什么区别。

大家或许知道一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可是具体的来历想必未见的知道。

写悯农的大诗人李绅,官至司空之位(相当于尚书官职)。

被贬到苏州做刺史的刘禹锡,有一日被李绅邀请府中参加酒宴,并叫了几个歌姬作陪。

刘禹锡只不过是多看了歌姬几眼,结果司空李绅大手一挥:“喜欢,就送你了。”

一个写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人,

你能想象的到他竟然是如此的不拿女人当回事,竟然当做礼物赠送嘉宾,也可见士大夫阶层的荒诞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干的事情,现代社会沾染到女人的事情,那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可是古代,根本就不叫事儿,甚至还是可以拿出来,堂而皇之吹嘘的美谈。

刘禹锡还为此写下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对于胡图的底细,老朱摸的很清楚,不要问他是怎么知道的,毕竟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

老朱现在都想一脚踢死他,这老小子该死!

这家伙现在嘴角都冒着白沫子,说来说去无外乎是,万万不可放开对刁民之控制。

这是他的中心思想,从秦皇汉武说到唐宗宋祖,这通白活。

老朱现在是干生气没办法,因为现在可不光是胡图这老小子一个人了。

十几个御史出班跪倒,同声附和之。

另外文官集团这次是从来没有过的齐心协力,纷纷附议。

附议你大爷,老朱的脸上的肌肉突突的跳了一阵子。

嘴唇动了几次,可是始终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脸都憋出猪肝色了。

刘伯温的咳嗽更厉害了,猛然间的大声咳嗽了几下,呕出一口血来,晕倒在地,人事不省。

大朝会就在刘伯温的倒地后,随之结束。

老朱几乎是拂袖而去,扔出来一句狠话:“咱这是在向你们宣告新政,不是征求你们的意见。”

老朱走了,走的很决绝,毅然而然的拐入大殿的屏风后,回宫去了。

郑长生在角落里呆着,一直低头不语。

靠,老朱也太心急了。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怎么能如此草率行事?

没有想到老朱对自己的建议是如此的重视,重视到都想要立竿见影了。

可是你也得慢慢来啊,一下子就连个过度啥的都没有,强制推行,这激起的反抗浪潮可着实不小。

老朱啊,你这也太急性子了。

几个金甲护卫,抬着刘伯温出去送回家中,御医也随后赶赴刘伯温府上。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文武百官勋贵们皆已散去,郑长生刚要出门回家。

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永和伯,皇上召见。”

......

......

老朱拍桌子骂人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391/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