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977节

  这座占地约两亩半的骡马店也是长安情报总堂所在,自从唐军的情报机构唐风成立后,长安也加强了反情报的巡查,他们位于咸阳县的一座分堂就被发现,幸亏人员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严重损失。

  至此以后,潘文典更加小心,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和店铺身份。

  这时,他的一名伙计牵着几头毛驴快步走了回来,老远便嚷道:“掌柜,人家封老爷嫌这些驴子太老,不肯要,又让我牵回来了。”

  大约在一个时辰前,内史侍郎封常清让儿子来店里买几头毛驴,潘掌柜便让伙计牵了几头毛驴去封府。

  潘掌柜迎了出来,“不要就算了,把毛驴牵回圈里去,好好喂点草料清水。”

  伙计则四周无人,便迅速将一张小纸条塞给了潘掌柜,潘掌柜会意,安排伙计牵毛驴去后院,他自己则匆匆走进里屋,将门关上,打开了小纸条。

  只见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朝廷出兵会宁郡,李神通为主将,副将柴绍,兵力三万人。’

  潘掌柜会意,立刻取过一张薄绢纸,用细笔小心地写下了一封加急情报。

  ……

  在延安郡初步谈判失败后,杨元庆便没有在延安郡继续呆下去,而是返回了太原,而萧瑀也掉头跟着杨元庆来了太原。

  萧瑀的到来要比杨元庆晚一天,他是从西门进了太原城,初步谈判的失败令萧瑀内心很沮丧。

  他的沮丧并不是因为谈判本身的问题,他心里清楚,谈判不会那么顺利,他心情的烦恼是来自朝廷有可能出兵会宁郡,这恰恰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萧瑀和李世民一样,反对和隋军为争夺会宁郡而爆发战争,因为战争一旦失败,会波及整个朝廷的稳定,严重动摇关陇地区的军心和民心。

  如果朝廷聪明一点的话,就应该雷声大而雨点小,出兵归出兵,但不要真的和隋军作战,最后找个理由结束这场争端。

  萧瑀心中着实叹息,估计圣上不会采纳他的建议,一定会出兵夺回会宁郡,那隋军又岂肯善罢甘休,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了。

  萧瑀带着二十几名护卫和随从,从西门进入太原城,一进城他便感到气氛不一样了,城门口挤满了人,好像在争看一张官府布告,布告旁还站着两名执勤士兵,手执长矛,腰挎横刀。

  这时萧瑀忽然发现布告上方的城墙上挂着一只木笼子,木笼子里盛着三颗人头,都很新鲜,好像是今天才刚刚处斩。

  “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萧瑀吩咐一名随从道。

  随从挤进了人群,片刻奔回来道:“回禀相国,好像是王家酿私酒,数量巨大,王绪的儿子和两个侄子是主犯,已经被斩了,另外王家的田庄、店铺和酒肆都被没收充公,听说连王府也在昨天晚上被抄了,所有钱粮都被抄走。”

  萧瑀暗暗叹了口气,这下王家就算全完了,没有财产做后盾,王氏家族必将四分五裂,无法维持,这算是杨元庆收拾的第一个山东世家,是借用醸私酒一案,做得光面堂皇。

  这时,萧瑀忽然想起一件要紧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记得很清楚,温大雅奉旨前来安抚王家,既然王家被抄,而温大雅情况如何?

  他又回头看了一眼三颗人头,没有温大雅,他心中稍等,猛抽一鞭战马向城内奔去,他一定要先弄清温大雅的下落。

  ……

  王家禁酒案在杨元庆昨晚回来后,便正式结案了,王氏三兄弟为禁酒案主谋被杀,而王绪和兄弟王肃是从谋,被判削职为民,并监禁三年。

  其余王党各个党羽也因表现不同而处罚不同,坚决追随王绪者,则判为禁酒案丛犯,入狱三到五年,而愿意悔改者,则贬黜官职,被贬为县吏。

  内卫大牢在内卫军衙府后院,是一座地下监狱,地下占地很大,由青石筑成,共有牢房二十余间,可以关押一百余人。

  地牢里潮湿阴冷,光线昏暗,显得阴森恐怖,此时牢中关的人很少,王绪兄弟已被转去大理寺监狱服刑,而整个牢房中实际上只关押着两人。

  一个是唐朝细作温大雅,另一个便是大理寺卿柳玄茂,此时柳玄茂已经知道了王绪是因为唐朝的要求才鼓动他们反对中原战役,令他心中颇为懊悔,他上了王绪的大当。

  柳玄茂并不想反隋,他只是比较注重河东大族的利益,杨元庆拿下中原,不仅使朝廷负担沉重,同时也会造成庄园劳动力的大逃亡。

  柳玄茂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才坚决反对隋军攻打中原,但没有想到却被王绪利用了。

  就在柳玄茂坐在狱中发呆之时,尽头传来一阵铁锁链响,这是大铁门开了,柳玄茂立刻站起身,将脸紧紧贴在铁栅栏上,尽力向大门处望去。

  远远的,只见数十名士兵护卫着杨元庆快步走了过来,杨元庆背着手,走得不慌不忙,非常从容不迫。

  柳玄茂一下子愣住了,慢慢退回,一屁股坐在榻上,心中乱作一团。

  这时,杨元庆在铁栅栏前停了下来,目光有些怜悯地望着柳玄茂,柳玄茂的父亲柳述死仁寿四年的宫乱之中,那时他杨元庆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救了杨广一命,柳述则服毒自杀。

  杨元颇为新赏柳氏父子的学问的才气,尤其柳玄茂,学问和能力都非常出众,正因为这样,柳玄茂才能担任大理寺卿这样的重职。

  “柳使君还没有考虑清楚吗?”李元庆温和地笑道。

  柳玄茂咬了一下嘴唇,低头道:“我虽已知错,但我所犯错误极深,不敢求殿下原谅。”

  这个就是柳玄茂很含蓄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他煽动了六十余人在签名书上签字。

  杨元庆微微一笑,“我只要柳使君能迷途知返,我依然会重用使君。”

  “哎!”柳玄茂叹了口气,“殿下,微臣知错了。”

  杨元庆要就是这句话,立刻点了点头,“既然你知错,那我封你为长平郡长史,从新努力吧!争取早日入相。”

  柳玄茂心中感动,鼻子略略有些发酸,颤抖着声音躬身道:“微臣谢殿下之恩!”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二十四章 会宁战起

  在李渊所有女婿中,最让李渊信任之人,便是柴绍,不仅是柴绍跟随他的时间最长,对李渊忠心耿耿,而且在李渊起兵过程中,柴绍和他的妻子平阳昭公主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柴绍破天荒地能独自领军,拥有自己的军队势力,他出任左翊卫大将军,率两万军拱卫京城。

  在唐朝的派系之中,柴绍属于从龙派,也就是效忠皇帝李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兄弟之争中,他处于中立位置,尽量不参与他们兄弟之争。

  不过,因为柴绍之妻平阳昭公主李秀宁和李神通的关系极好,而李神通又是建成一系,所以因为妻子的缘故,柴绍多少少少被打上了太子派的烙印。

  这次调兵遣将,便是由李神通的关内军出兵两万人,柴绍出兵一万人,李渊避开了李世民的军队势力,这就说明李渊也默认了柴绍和太子的关系。

  尽管如此,柴绍还是尽力保持和李世民的友好,在出兵前,特地去秦王府,借李世民的手下猛将邱行恭为自己的前锋大将。

  这也是柴绍的精明之处,让妻子通过叔父李神通这座桥梁沟通和太子建成的关系,而他自己又刻意保持和秦王世民的交往。

  这样一来,建成和世民两不得罪,然后他再拥有自己的势力,最后无论是谁登基,他都能保持自己的高位。

  而李神通则是李建成重点拉拢的人物,早在李渊还是为唐朝大臣之时,李建成便和李神通关系极好。

  而且李神通此人特别注重血亲家族关系,李世民射死李智云那一箭,也射寒了李神通之心,就是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全力支持太子建成。

  李神通在唐朝各大军队实权人物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李孝恭,他的军队势力主要来源于关中各路投降的乱匪,当初是他和李秀宁说服了这些乱匪投降李渊。

首节上一节977/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