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923节

  偏将一咬牙,拍马飞奔而去,王君廓虽然强令两侧骑兵顶住唐军冲击,但他也知道,唐军已渐渐成包围之势,若再不突破,那此战隋军必然以惨败收场。

  王君廓取出号角,再次仰天劲吹,‘呜——呜——’

  这是集结的命令,五百骑兵迅速在他身边集结,王君廓大吼一声,一刀劈杀一名唐将,杀进长枪阵中,青龙偃月刀上下翻飞,左右劈砍,杀得唐军士兵人头滚滚,肢体横飞。

  主将的勇烈绝伦激励着身后五百隋军骑兵,他们个个悍不畏死,奋力拼杀,杀得唐军节节败退。

  这也是隋军强于唐军的另一面,意志力顽强,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中,隋军往往是置死地而后生,他们悍不畏死,一往无前。

  而唐军士兵大多没有经历过这种惨烈的杀戮,在面临死亡之时,他们往往怯弱了,再加上暴晒使他们体力消耗过大,在激战片刻后,竟被王君廓率领五百骑兵冲出一个二十余丈宽的缺口。

  “杀啊!”

  王君廓厉声高喝,挥刀杀进了刀盾军中,他的目标对准了唐军主将,斩帅旗,杀主将,唐军必将崩溃,五百骑兵紧随其后,他们就像一只铁拳,用最猛烈的力量击向唐军最薄弱之处。

  唐军的薄弱之处是弓弩军和刀盾军,对付犀利的骑兵,刀盾兵完全不能和长矛军对比,他们无法集结密集的矛刺,瞬间便被隋军骑兵杀开一条血路。

  毛文利世代为将,熟读兵书,善于布兵排阵,但他也有同样的弱点,他也缺乏实战经验。

  当交战之初,他的布下的阵型有利地阻挡了隋军的进攻,甚至已经把隋军骑兵渐渐包围之时,但隋军王君廓的勇烈却突破了他的阵型,使唐军迅速被动起来。

  这个时候实战经验的缺乏便他无法和身经百战的王君廓相提并论了,王君廓知道该怎么打赢这一丈,而毛文利却在拼命调动阵型,企图让长矛兵一分为二,从后面包围这支五百人的隋军骑兵。

  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到了他的身边。

  这时,几名亲兵大喊:“毛将军,当心左面!”

  毛文利一扭头,只见一名隋军大将手提青龙偃月刀,从斜刺里冲杀而至,毛文利大吃一惊,挥槊便刺,王君廓侧身闪过这一槊,已经冲到毛文利身边,他长刀一挥,刀锋迅烈,只见一道血光闪过,毛文利的人头凌空飞起,被王君廓刀尖挑在空中。

  王君廓纵马疾奔,厉声高喊:“唐军主将已死!”

  唐军帅旗也被隋军骑兵砍断,轰然倒下,很多刀盾兵都亲眼目睹毛文利被杀,他们无心恋战,调头四散奔逃。

  刀盾兵的逃跑带动了弓弩兵,紧接着是长矛兵,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块倒下了,最后是唐军骑兵。

  两名统帅唐军骑兵的偏将,见帅旗已倒,主将被杀,唐军士兵四散奔逃,他们也无心恋战,调转马头,向西南方向撤退。

  隋军骑兵从后追击掩杀,杀得唐军尸横遍野,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战隋军以少胜多,以三千骑兵击败一万唐军,杀敌五千余人,生俘两千人,但隋军也付出了死伤千人的代价。

  尉氏县这一战,拉开了中原大战的序幕。

  ……

  就在王君廓率三千骑兵大战尉氏县唐军的同时,李靖率领东路唐军主力举兵南下,在许昌县以北二十里驻下大营,和李孝恭的唐军七万主力相隔十里对阵。

  但李靖并不急于和唐军对决,他需要等待西路隋军的消息,在这场事关中原胜局的战役中,他李靖绝不是单独作战。

  正如屈突通的担忧,隋军已经形成了三线联动,徐世绩的两万军位于襄城郡,机动支援两军,使唐军也遭到了西线的威胁。

  许昌县唐军大营内,李孝恭俨如热锅上的蚂蚁,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刚接到情报,尉氏县唐军大败,一万军队竟被三千隋军骑兵杀败,他的心腹爱将毛文利阵亡。

  这个消息使他心寒到极点,他唯一的优势,兵力多于隋军两倍,随着这个消息传来,他唯一的优势已荡然无存。

  隋军可以用三千人击败一万人,那也可以凭借四万人击败他的八万人,现在应该只有七万了。

  还有襄城郡徐世绩的两万隋军,实际上隋唐兵力比已经到了六万对七万,他没有一点优势,反而有战斗力不如隋军的劣势。

  李孝恭这才意识到屈突通对自己的警告是多么正确,如果再这样打下去,这场中原战役他必败无疑。

  此时尉氏县惨败的消息已经封锁不住,他只得下令修改战况,将进攻尉氏县的隋军兵力增加到一万五千人,唐军是寡不敌众才被击败,这样至少能缓和一点唐军士兵内心的恐慌。

  这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殿下,屈突老将军到了!”

  李孝恭慌忙道:“快请进来。”

  屈突通是他派人去请来,他想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弥补之策。

  屈突通走进大帐,躬身行一礼,“参见殿下!”

  他的语气很平淡,李孝恭找他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唐军在尉氏县惨败,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这对唐军的士气将是沉重打击,以后的仗都难打了。

  李孝恭叹息一声,“老将军应该也知道了吧!尉氏县我们惨败,使我信心全无,我想请老将军替我出谋划策,看有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屈突通沉吟一下道:“现在形势虽然对唐军不利,但还没有到最严重之时,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还有转机,就看殿下有没有这个魄力。”

  李孝恭大喜,“老将军请说,我洗耳恭听。”

  屈突通伸出三个指头,缓缓道:“我有上中下三策给将军选择,上策是立刻撤军,这样我们不仅能保住军队实力,还能保住汝南和淮安两郡,虽然丢失了颍川郡,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所收获,并不算失败。”

  李孝恭沉思良久,这个上策对他来说,压力太大,而且他也无权决定,不败而撤,这需要报请圣上同意,而且秦王那边也必须同时撤军,否则三路隋军夹攻,西路唐军必败。

  李孝恭没有表态,又道:“请老将军说中策!”

  “殿下,中策是派一员大将率两万精锐开赴襄城郡和徐世绩部决战,我们这边死守颍川城,只要能击败徐世绩部,那么我们就有五成的希望战胜李靖,中原大战,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李靖被击败,那么杨元庆也只能撤离中原,我们将取得中原全胜。”

  李孝恭眼中露出期盼之色,他叹息道:“可是派兵去襄城郡,我担心朝廷那边……”

  “所以需要殿下拿出魄力来,不要管朝廷和圣上,打完襄城郡再说。”

  李孝恭想了想又问:“那请问老将军下策如何?”

  屈突通摇摇头,“下策就很简单了,立刻发动对李靖军队的攻势,趁徐世绩一时难以支援,彻底击败隋军,但这个胜利,我只有两分把握,而且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唐军在中原战役完败,殿下自己考虑吧!”

  李孝恭背着手走了片刻,反复掂量这上中下三策,上策他无权决定,而下策他又冒不起这个风险,唯有中策稍微合理。

  这时,屈突通又道:“其实还有第四策,那就是殿下严守颍川城,不和隋军作战,等待西路秦王大军的消息,秦王军胜则两军合兵,秦王军败我们则立刻撤军。”

  李孝恭沉思良久,毅然道:“我不选上策,也不选下策,第四策作为备用,我想选中策,烦请老将军率两万唐军进击襄城郡,如果能击败固然最好,如果无法击败,也请老将军立刻退回,执行第四策,死守颍川县,朝廷那边一切解释由我来承担。”

  屈突通见他终于拿出魄力,不由笑了笑,“卑职愿为殿下效力!”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三十七章 秦王求援

  西线战场上,杨元庆的主力驻扎在河南郡的宜阳县,距离弘农郡的长渊县不过六十里路程。

  李世民也率军退回了长渊县,他率十万大军出征洛阳,现在已损失二万五千人,而洛阳却巍然不动,这个结局令他感到十分沮丧。

首节上一节923/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