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759节

  “今天还好,肚子里的小家伙争气,没有给我捣乱。”

  向氏眉开眼笑地拉着贾夫人向外走去,“我给你看一样东西,真的很让人惊讶。”

  她带着贾夫人来到前院,院子里停了一辆马车,一大群夫人正围着马车指指点点,贾夫人慢慢走上前,她心中也有点奇怪,马车非常普通,没有任何装饰,除了稍微宽大一点,其他和租赁车行的马车没有什么区别。

  马车本身没有什么奇怪,贾夫人只是奇怪这么一辆略显寒酸的马车竟然出现在楚王府。

  向氏打开车门,探头看了一眼,回头道:“车厢里更简单呢!”

  众夫人都涌上前,探头向里面望去,只见里面只铺着一床地衣,摆一张小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更没有车壁上的装饰。

  “这是谁的马车,竟然摆放在正院?”众夫人们都奇怪地问。

  这时一名小丫鬟上前施礼,“各位夫人,王妃请大家进正殿了。”

  一名夫人指了指马车问她,“这是王府上的谁的马车,怎么停在这里?”

  “回禀各位夫人,这是我家王妃的马车。”

  前院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众夫人面面相觑,这么寒酸的马车竟然是楚王妃的马车,令人不可思议。

  “不会吧!”

  向氏有些不相信地问:“这真是王妃的马车?”

  小丫鬟一本正经道:“王妃说,天下还有很多穷人吃不起饭,还有很多孩子冻饿而死,她当约束自己和王府,力求简朴,不能有半点骄奢,这是王妃对我们说的。”

  “说得好!”贾夫人忍不住鼓掌叫好,院子里十分安静,很多夫人都羞愧地低下头,王妃把马车摆在这里,就是给她们看的。

  丫鬟又道:“大家跟我来吧!王妃请大家进殿。”

  众人跟着丫鬟走进了大殿,大殿里已经安静下来,夫人们都纷纷入座了,这时有侍卫高喊:“楚王妃驾到!”

  只听一阵脚步声,楚王妃裴敏秋在一群丫鬟簇拥下,从正门走进了大殿,她面带微笑,姿容皎若秋月,头梳反绾髻,头上没有任何华丽的首饰,只用一根简单的玉簪穿过,脸上薄施粉黛,让人惊讶的是,她身上竟然穿着一件白色的细麻短襦,系一条长裙,也是用细麻织成,明显有点粗糙,一身打扮和贫寒人家的主妇没有什么区别,但她举手投足之间那种雍容大气的风度却是在坐任何一个夫人都无法比拟,她一一向各位夫人点头示意,从容向殿堂上方走去。

  大殿内顿时有些微微骚动起来,堂堂的楚王妃竟打扮得如此简朴,一些聪明的夫人都隐隐猜到了,这是楚王妃要以身作则,刹住最近这股官场后院流行的竞奢之风。

  裴敏秋走上殿堂,看了众人一眼,面对微笑地歉然道:“今天请大家来赴宴,招待不周,请大家多多包涵!”

  大殿内还是很安静,没有人敢多说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无比的羞愧,王妃的布衣荆裙和她们的珠光宝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裴敏秋举起酒杯,又对众夫人道:“天下远未统一,苍生未受福泽,将士们在前方为国浴血奋战,此天寒地冻之时,在开宴之前,我提一个建议,我们每个人为前线将士捐一百双鞋袜,以尽我们慰军之心意。”

  这时,十几名丫鬟端着大盘子走进来,盘子里放着鞋袜,裴敏秋又笑道:“这些鞋袜都是我带领家人做的,包括我这身衣裙,也是我亲手纺线织布做成,我并不是要求大家像我一样纺线织布,大家也可以去买,并不贵,这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如果每个人都捐一百双鞋袜,那么十万将士就可以感受到后方支持和温暖。”

  叶氏紧咬嘴唇,她忍不住问道:“请问王妃,你刚才说你这身衣服是自己亲手纺线织布做的,是真的吗?”

  裴敏秋笑着点点头,“叶夫人若不相信,我可以示范!”

  她回头吩咐丫鬟几句,丫鬟下去了,片刻,十几名家仆抬着一架纺车和一台织布机上来,摆在大殿上,裴敏秋走到织布机前坐下,整理了线头,她动作熟练地操作起织布机,‘咔嚓!咔嚓!’大殿里响起了机杼声,一幅细麻白布渐渐在她手中织成。

  ……

  次日,太原城头的大街上再也看不见镶金嵌银的华丽马车,官员府里驶出来的车辆,都变成了一辆辆简单而朴素的寻常马车。

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二十一章 钱货漏洞

  楚王妃的宴请引起满朝轰动,文武百官纷纷赞扬,盛赞王妃克己俭朴,乃天下臣民之福,王妃的以身作则,使官场后院的夫人们纷纷收敛了竞奢的习气,出门上街开始行效俭朴之风,虽然不可能让女人一下子改变心性,但至少抛头露面之时都变得低调了,首饰绸衣也只能私下在家里穿戴。

  不仅女人们收敛,连官员们自己也不好意思再招摇显摆,尽量衣着简朴,鞍马寻常,上行下效,一件小事便使整个太原的风气得到了巨大改变,浮华奢侈之风一洗而尽。

  就在太原民众纷纷盛赞王妃之时,杨元庆却不在太原,体会不到官民对王妃的爱戴,新年将至,他作为军队最高统帅,不可能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他在两千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来到了河东郡,和驻守河东郡的五千将士共饮屠苏酒,然后将转到河内郡,再和河内郡的将士共度新年,他还要马不停蹄赶往恒山郡和上谷郡,那里的将士也在等着他。

  腊月二十四,杨元庆抵达了河东城。

  此时由于隋唐两朝达成了和解协议,两朝之间的边境驻军已经大幅度削减,唐朝将大量兵力调去对付梁师都,而隋朝则将兵力调去河北,使原本重军驻防的河东郡一下子冷清下来。

  河东郡的主将是亚将崔破军,听说总管到来,他出城三十里前来迎接。

  ‘呜——’远方号角吹响,崔破军率领三百名士兵飞驰而至,他翻身下马,上前在杨元庆马前单膝跪下,“末将崔破军,特来迎接总管前来河东郡视察!”

  杨元庆下马将他扶起,笑呵呵道:“崔将军请起!”

  杨元庆又对三百名向他下跪的军士摆摆手,“各位弟兄辛苦了,请起吧!”

  “谢总管!”

  杨元庆又向崔破军身后看了看,笑问道:“萧旅帅在吗?”

  一名年约十六七岁的年轻旅帅骑马奔上来,在马上拱手,“萧延年参见总管!”

  萧延年正是宇文成都之子,两个月前带着母亲来到太原投靠了杨元庆,杨元庆将他们母子安置在自己府中,又安排萧延年去晋阳宫做侍卫,萧延年却不愿呆在京城,愿意去军中实战,考虑良久,杨元庆便同意他从军,并破格任命他为军中旅帅,驻防河东郡。

  杨元庆因为宇文成都的关系,对萧延年格外爱护,萧延年长得酷似其父,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也使一杆凤尾鎏金镗,他武艺得到父亲真传,超然绝伦,只是还比较年轻,作战经验不足。

  杨元庆上前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新年要不要回去陪母亲过年?”

  杨元庆只是开一个玩笑,不料萧延年却肃然道:“从军当年不得请假,军纪如山,末将安敢回太原!”

  杨元庆哈哈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军纪如山。”

  他翻身上马,从亲兵手上接过自己的弓,抽出一支铁箭,对萧延年笑道:“当年我和你父亲曾比过箭,听说你的箭术不亚于父亲,让我见识一下。”

  萧延年年轻气盛,他不止一次听父亲说过,杨元庆箭术天下无双,他心中极想一见,他也自恃箭术高明,便毫不犹豫摘下自己的两石硬弓,抽出一支箭,对杨元庆拱手道:“请总管出题!”

  杨元庆抬头向天空望去,冬天候鸟南下,天空宁静,倒是在百步外的小河边有一株柳树,柳枝细长密集,杨元庆用铁箭一指,“那边有一株柳树,你可射百步穿柳之术。”

  说完杨元庆催动战马疾奔,奔出一百五十步,他张弓搭箭,在高速中一箭射去,铁箭如黑色闪电从密集的柳条中穿过,没有动一枝柳条,赢得士兵们的一片喝彩,杨元庆放下弓,笑吟吟地看着他。

  萧延年咬一下嘴唇,百步穿杨他没有问题,但一百五十步他从未射过,他忽然狠狠一咬嘴唇,催动战马狂奔,也奔至一百五十步外,猛地回头一箭射去,箭飞疾快,从密集的柳条中穿过,但最后一根柳条却微微动了一下,引来士兵们一片遗憾的叹息声。

  萧延年的脸顿时胀得通红,羞愧地低下头,杨元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希望下次见到你,你能左右开弓一百五十步外穿杨而过。”

  杨元庆微微一笑,在众人护卫下,向河东城疾驰而去,只留下萧延年怔怔地望着柳树发呆。

  杨元庆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去了蒲津渡,按照隋唐两朝间的和解协议,双方在蒲津渡恢复原有的铁索浮桥,此时一座长长的铁索浮桥已出现在千里冰封的黄河之上,为了不影响航运,这座浮桥也采用了李春的办法,利用冬季枯水期,围堰排水,在河底打下一百二十根木桩,在河中央建造了一座真桥,船只就能从巨大的桥洞下穿过,远远望去,浮桥在河央处形成了一道弧形,气势壮观,时值新年前夕,铁索浮桥上人来人往,格外热闹,很多商人赶着骡马,满载着货物从对岸过来。

首节上一节759/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