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707节

  于志宁叹了口气,“我知道,我应该是先去弘农郡调查,拿到证据后再回来。”

  他站起身拱手道:“那我就告辞了!”

  赵慈景将于志宁送出了潼关,他又快步返回,他觉得应该和李元吉再谈一谈,他走到李元吉院子内,却从窗子里看见李元吉在给亲兵交代什么,手摆出了一个‘杀’的动作,赵慈景心中顿时变得冰凉,他知道李元吉要做什么了,应该是杀人灭口。

  恰好李元吉也回头向院门看来,两人四目相触,李元吉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阴毒狠辣。

  ……

  黄河北岸风陵渡,几天前还是空空荡荡的河面,却在一夜之间云集了数百艘战船,同时也在一夜之间从河东城调来了一万军队,使风陵渡的军队已达三万人,更重要是北隋军主帅杨元庆也在风陵渡。

  河面上,大船的桅杆密集如林,黑压压的六百余艘船只覆盖了数里的河面,这些是从延安郡过来的渡船,每艘船可运载两百余士兵,加上战马和粮食,可以一次渡过黄河。

  杨元庆在数十名将领的陪同下在码头上视察战船情况,他眯眼凝视着黄河对岸,天气晴好,寒冷的北风吹散了清晨的雾气,河水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声响,视野格外清晰。

  他隐隐可以看见黄河对岸呈一条黑线,对岸是阌乡县,根据他的情报,对岸驻扎的兵力只有两千人,李元吉虽然率领大军前来,但他却驻军潼关,距离阌乡县还有二十余里,大战打起来,根本就来不及赶来防御,恐怕李渊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儿子只管潼关,而不管弘农郡死活,根子就出在一军两帅之上。

  听说屈突通反对一军设两帅,但李渊没有采纳他的谏言,李渊是从政治上考虑,不愿意弘农郡和潼关的防务连为一体,弘农郡属于关外,而潼关属于关中,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政治上是没有问题,但在军事上,这绝对是一个败笔,偏偏李渊又派了傲慢的齐王李元吉前来,李孝恭怎么可能指挥得动他,或许李渊的骨子里还是想以保潼关为主,其次才是守弘农郡。

  “晚上可以渡河吗?”杨元庆回头问行军司马张贞孝。

  张贞孝上前施礼道:“回禀总管,卑职已经确认,根据现在的水情,在一更时河面水旋最少,那时渡河最为有利。”

  杨元庆点点头,又凝神思索着遗漏之处,这时,一旁秦琼低声问:“总管,时机已经成熟了吗?”

  “即将成熟!”杨元庆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

  杨元庆已得到情报,治书侍御史于志宁出了潼关,出现在前往李孝恭军营的路上,他等待的时机即将到来。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二十八章 人心难测

  王世充的军营内一片忙碌,所有士兵都穿戴盔甲整齐,准备两天的干粮,刀枪擦亮,弓箭调弦,各个营帐前,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吃午饭,炖锅里可以看见一条条肥美的黄河鲤鱼,和一块块半斤重的肉,菜肴格外丰盛,米饭也可以吃饱。

  这是大战前的先兆,每一次大战前,士兵们都会饱餐一顿,所以士兵们都格外沉默,尽情享受美味的鱼肉,这或许是他们的最后一餐。

  王世充带着几名亲兵正和一群士兵们共享今天的美食,这也是王世充善于带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能和士卒们同甘共苦,赢得了底层将士的爱戴。

  王世充昨天接到了杨元庆的情报,把发动进攻的时间定在今天,虽然具体的进攻时辰还没有定下来,但王世充已经做好了进攻前的最后准备。

  “大将军,这次若立下大功给我们什么奖励?”一名年轻的士兵满怀期望地问道。

  王世充正在吃一条鱼,他吐出一根鱼刺呵呵笑道:“这次你若能杀二十个敌人,我赏你一个宫女做婆娘!”

  士兵们都哄笑起来,一名老兵拍拍年轻士兵的肩膀,揶揄他道:“小三郎,脱下裤子给我们看看,毛长全没有?”

  众人又再次大笑,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走来,在王世充耳边低语几句,王世充点点头,对士兵们道:“大家吃饱一点,打仗才有力气,今天有的是肉,尽管吃。”

  王世充站起身快步返回了自己的中军帐,进帐便问:“信在哪里?”

  一名亲兵将一封信呈给了他,这是从江边联络点直接得到信,杨元庆和王世充在黄河两岸各自设立了一个联络点,只要一艘船过河,便能迅速传递信息,这个联络点便是两人合作逐渐走向深化的一个标志。

  王世充急忙打开信看了一遍,果然是他期待消息,具体进攻时间定在今晚一更时分。

  王世充轻轻出了一口气,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多时了。

  ……

  陕县唐军大营,黄君汉匆匆地走向中军大帐,由于他情绪不稳,李孝恭便暂时将他调到大营,派另一员大将去守函谷关。

  这几天,黄君汉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李孝恭毕竟是河间郡王,他的弹劾一定会有效果,就算得罪了齐王,但至少他的女人能回来,他的尊严能保住,但黄君汉心中还有一丝不安,齐王毕竟是皇帝的儿子,圣上真的会降罪自己儿子吗?

  刚才李孝恭派亲兵来找他,朝廷的御史已经到了,这使黄君汉的心都悬到了空中,他知道自己期盼的一刻到来了。

  刚走到中军大帐前,却听见大帐内传来主将李孝恭愤怒的呵斥声,“什么叫证据不足?这种情况首先是要把齐王调京,要先换帅,然后再谈别的事,现在大战在即,圣上却不换帅,要什么证据,这场仗叫我怎么打?”

  黄君汉停住脚步,他心凉了一半,证据不足,他哪有什么证据?难道没有证据就不能惩罚齐王吗?

  这时又听见了御史的声音,“郡王殿下,毕竟他是齐王,把他撤回长安,不就是告诉朝野他真的抢夺大将之妻吗?那时让陛下颜面放何处,殿下,你也要体谅一下圣上的难处。”

  如果说刚才只是心凉了一半,那么现在黄君汉的心彻底坠入了冰窟,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圣上根本不想处罚他的儿子,而是找各种理由来替李元吉开脱,黄君汉脸色露出了一丝凄凉的笑意,难怪李元吉敢肆无忌惮抢他的女人,就是因为王子犯法,不可能和庶民同罪。

  大帐内,李孝恭背着手来回踱步,心中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他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圣上派御史来,不是为了主持公道,而是为了遮丑,他原以为一纸弹劾奏章,圣上就能把李元吉先调回去,换一个元帅,等打完这场仗,然后再调查,这是正常的做法。

  但圣上的偏袒使他的希望落空,反而把局势变得更复杂,这种情况下,李元吉怎么可能再配合自己作战,圣上为了所谓的帝王尊严要贻误整个战局。

  李孝恭不是皇帝,所以他无法理解帝王之心。

  这时,李孝恭一抬头,见黄君汉站在帐门口,心中顿时一阵歉疚,收敛了脸上的愤怒,勉强笑道:“黄将军,于御史奉旨前来调查上次之事,你进来吧!”

  黄君汉面无表情走了进来,给李孝恭和于志宁行了一礼,一言不发,李孝恭拍拍他肩膀,忍不住叹口气道:“先坐下吧!”

  黄君汉坐下,对黄君汉冷冷淡淡道:“于御史有什么要问吗?”

  于志宁咳嗽一声,笑道:“圣上对黄将军的遭遇很同情,对齐王的所作所为也很震怒,所以特命我来调查真相,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会严厉惩处齐王,请黄将军放心。”

  黄君汉冷笑一声,“我估计我的小妾现在应该死了,被齐王杀人灭口,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于志宁脸上露出尴尬之色,干笑道:“话不能这么说,若齐王胆敢那样做,他只会罪加一等,黄将军要相信陛下的宽厚公正。”

  黄君汉依然冷冷道:“那你需要问我什么?”

  于志宁精神一振,连忙说:“就是关于齐王抢走黄将军爱妾之事,黄将军有没有什么证据?”

  黄君汉想了想道:“我的亲兵指认,可以算证据吗?”

  于志宁脸上露出为难之色,“黄将军的亲兵恐怕不妥,最好是第三人指证,或者有什么直接的证据,比如齐王什么贴身之物落在现场,现在又正好在黄将军手上。”

  黄君汉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他愤然道:“让于御史失望了,我没有任何证据!或许我真是诬陷了齐王。”

  “这……”

  于志宁看了一眼李孝恭,表情极其为难,李孝恭心中明白,是他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就算圣上想处罚,朝廷的一班体谅帝心的大臣也不会让他处罚齐王,比如眼前这个于御史,在他们心中,维持帝王的形象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的结果李孝恭也想到了,无非是圣上给黄君汉某个方面的补偿,然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李孝恭心中叹息一声,人心的难测,官场的复杂,不是他能想得到,他苦笑一声道:“于御史一路劳顿,先下去休息吧!”

首节上一节707/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