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586节

  丘和心中一惊,他不敢说谎,便道:“当然知道,他就是本郡兵曹参军事。”

  “他现在可在,我倒想见见这个故人。”

  丘和不想出卖梁师都,便淡淡道:“真是不巧,他奉命带领衙役去沿河查看冰冻情况了,正好不在县里。”

  “哦!真是有点遗憾。”

  杨元庆回头对身边亲卫道:“替我留意一下,等此人回来,带他来见我。”

  丘和暗叫一声侥幸,看来杨元庆对梁师都确实不怀好意,幸亏自己留了一个心眼,他迅速向一名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会意,放慢了脚步,趁人没有留意他,不知不觉便消失了。

  众人来到郡衙,杨元庆吩咐县官和郡官都去议事堂稍坐,他则和丘和来到隔壁房间。

  两人坐下,杨元庆沉吟一下,便坦率道:“丘使君,我这次前来,是准备正式扩大丰州总管府的管辖范围,将灵武郡也纳入丰州总管府管辖范围。”

  这就是赤裸裸的吞并,丘和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盯着杨元庆道:“你这样做圣上同意吗?朝廷同意吗?”

  杨元庆淡淡道:“丘太守说这些话有意义吗?”

  丘和一下子泄了气,杨元庆敢这样做,就不会在意圣上和朝廷的想法了,半晌,他问道:“那我怎么办?”

  “关于丘使君的去留可以有三个选择,第一是接受现实,丘使君调离灵武郡,我们另有安排,其次是我礼送丘使君回家养老,丰州自有一笔离职费,最后一个就是丘使君选择了对抗,而我们不得不做出强硬姿态,这个三个选择,丘使君可以任选其一。”

  丘和低头不语,杨元庆站起身道:“丘使君考虑吧!我去和县官们开会。”

  杨元庆走到门口,只听身后传来丘和长长的叹息声,“好吧!我选第二个。”

  杨元庆会心一笑,这是明智之举。

  议事堂内坐满了六县二十余名县官,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在窃窃私语,但不管是担忧还是期盼,有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灵武郡从此以后恐怕就不会再属于朝廷,而是属于杨元庆管辖,换而言之,灵武郡已经被杨元庆吞并了。

  这时门开了,杨元庆和丰州高官张庭走了进来,议事堂内顿时安静下来,杨元庆坐下来对众人笑道:“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他的手指向张庭,“这位原是丰州总管府张司马,从现在开始,他正式出任灵武郡太守,由我杨元庆任命。”

  他望着一个个目光复杂的县官道:“若各位县使君愿意留下来继续治理地方,我非常欢迎,会一如既往厚待,如果不愿留下,我也不勉强,我会赠以厚币礼送出灵武郡。”

  杨元庆取出一叠文书,又缓缓道:“如果愿意留下,可以在这份效忠书上签字,需要说明的是,大家依然是隋官,我杨元庆也是隋臣,只不过,你们不再直接和朝廷联系,凡事须向太守汇报,仅此而已。”

卷十三 双雄崛起北与南 第十六章 重大隐忧

  就在杨元庆和县官们签署保证书的时刻,一队百余人的骑士簇拥着二十余辆马车离开了回乐县,迅速弘化郡方向驶去,为首骑士正是灵武郡豪族梁师都,他得到了太守丘和的示警,不敢在灵武郡呆下去,收拾一些细软钱物,带着家小和百名家丁们仓惶离开了灵武郡。

  梁师都野心勃勃,和天下其他各郡豪门一样,他也想起兵反隋,利用他在灵武郡的豪门优势,割据灵武郡自立,但杨元庆对灵武郡的吞并,使他的计划和梦想都破灭了,他只得另谋出路。

  奔出二十余里,他们来到一个三叉路口,有三条道,一条路是去弘化郡,一条道是去平凉郡,还有一条道是去会宁郡,队伍慢慢停下,一名为首家丁上前请示,“老爷,我们走哪条路?”

  梁师都犹豫良久,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乌云低垂,这是要下雪了,他叹了口气,终于向西一指,“走会宁道!”

  他准备去金城郡投靠薛举,当年在齐王府,他和薛举同为齐王杨暕的四大护卫,关系极好,薛举是金城郡豪族,和他常有联系,他知道薛举也在积极准备起事,投靠他再寻找机会。

  梁师都带领家人,向金城郡方向疾驶而去。

  ……

  灵武郡的人事出乎杨元庆预料,除了丘和和他的心腹,回乐县县丞张聊以生病为理由选择离开外,其余县官皆痛快地在效忠书上的签了字,大家都知道,五原郡官员待遇优厚,俸禄普遍比隋朝高一倍,但更重要是杨元庆是得到了圣上的承认,效忠他依然是隋臣,和叛逆无关,正是因为这一点,杨元庆顺利地完成了对灵武郡的吞并。

  次日一早,丘和在十几名随从的护卫下黯然离开了灵武郡,三百丰州骑兵一直护送他到弘化郡边境,礼送他出了灵武郡,至此,富饶的灵武郡正式被丰州吞并,成为丰州总管府辖下的第二个郡。

  灵武并郡,有千头万绪的事情需要处理,但对杨元庆而言,最当务之急的事情莫过于建立一条和五元郡相联系的快速运输通道。

  便利交通是将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有效的手段,灵武郡和五原郡路途遥远,从最北面的灵武县到五原郡的距离便有一千里之远,好在杨广当年北巡时修筑了宽敞平坦的驰道,使一般人骑马四五天便可以抵达,而配备双马的骑兵,仅用三天时间便可跑完全程。

  这只是人员的交通往来,而货物的往来则需要走水运,黄河便是两地最天然的交通走廊,自从开始运送铁矿石和在河套筑五城后,五原郡建造了数千艘平底运输船,组建了五支运输队伍,能有效地将各种物资通过黄河运送到五原郡和灵武郡的任何一处。

  但冬天却不行,冬天黄河结冰,使大型货物运输停顿下来,不过从前年开始,丰州便采用了另一种货物运输方式,冰面运输,用大型雪橇运输物资,利用丰州畜力丰富的优势,用两匹挽马来拉动一辆载货雪橇在黄河冰面上行驶,事实证明,这种运输方式不亚于船队,这也是当地人传统的冬季运输方式。

  杨元庆抵达灵武郡的第二天晚上,灵武郡便下了第一场初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密了人眼,整个天空灰蒙蒙的,大地被飘飘洒洒落下的雪花覆盖,变成一片白雪皑皑的世界。

  下了一夜的大雪,雪已经渐渐停止了,但天空还是飘着细细纷纷的小雪,在漫天飞舞的细雪花中,杨元庆带着一群官员在黄河边视察,灵武郡和丰州一带的黄河已经结冰,河面冻得结结实实,冰面上铺着半尺厚的雪,这些雪不会融化,到春天后,和下面的冰层一起,融进滔滔的黄河水中。

  原本光亮如镜、不见人踪的冰面,因为一场雪的到来,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下了雪,人们便不惧怕在冰面上摔倒,下了雪,更利于马匹在冰面上奔跑,不时可以看见一辆辆雪橇在河面上飞驰。

  灵武郡的黄河河面足有数里,因此大部人都是乘雪橇过河,很多载客的车夫都聚集在码头旁,等待客人上门。

  回乐县县令宋襄带领着杨元庆和一群军官在黄河边视察,他们来到码头前,等客的数十名车夫都纷纷闪开,他来到一辆大型载货雪橇前,对杨元庆道:“杨总管,这就是当地冬天运货的雪橇,一般都和个一样。”

  其实杨元庆并不是要察看交通工具,大型运货雪橇丰州有很多,他是想在码头附近建造大型仓库,同时扩建码头,并建立起从五原郡到灵武郡一条冬季运输路线,整个冬天,五原郡和灵武郡之间没有任何往来。

  不过这种大型运货雪橇他也需要,他正想把一批灵武郡仓库中的上好生铁急运去五原郡。

  杨元庆走到雪橇前,他低头看了看这架大型雪橇,雪橇是用两根胡柳木做成,前面有翘起的挡雪板,上面绷一层牛皮,做得很简单,比起丰州的军用大雪橇,这种雪橇只能算是小型,只有一匹马拉拽。

  杨元庆又抓起马蹄看了看,用的是普通马蹄铁,不是那种专门的重型马蹄铁,这种马匹跑不了长途,使他心中略略有些失望。

  “可以一次拉多少货物?”杨元庆问车夫道。

  车夫不知杨元庆身份,但他却认识县令,见县令都对杨元庆恭恭敬敬,他心中更是惶恐,躬身道:“回禀老爷,最多能拉两石货物,再加两个人。”

  “那能跑多远?”杨元庆又问。

  “最远跑过弘静县,一百多里,再远就不行了,如果再加一匹马,那就能跑到灵武县。”

  杨元庆摇摇头,运货量太小,他的大雪橇一次可以运六石粮食,甚至还能拉动平地船在河面上行走,这边的雪橇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杨元庆便回头令道:“发飞鹰信到丰州,让杜长史调两千辆大雪橇过来,顺便再运送一批钱来。”

  一名亲兵答应,立刻去安排了,杨元庆又对新任太守张庭和驻灵武郡的督军韩有凤道:“现在第一要务,就是要把灵武郡和五原郡紧密地联系起来,包括鹰站、码头还有驿站,五原郡境内的驿站崔君肃已经在着手修建了,灵武郡境内也要加快速度,按照丰州的标准,每隔八十里建一座驿站,我要求这个冬天必须建好,这个要求应该不难。”

  张庭点点头,“卑职明白,马上就着手准备。”

  “还有就是冬天的货物运输。”

  杨元庆又笑着对张庭道:“我已让杜长史调两千辆大雪撬过来,专门配备给灵武郡,你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果修建驿站所需的材料,便可以利用它运输,有什么东西送去五原郡,也可以利用它,还有就是造船,灵武郡水面宽阔,更适合造船,我准备把丰州造船工坊搬到灵武郡来,地点就由你来挑选,这件事就委托你了,我可能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事了。”

  “总管不用一一交代,卑职都明白,还有建官学、邸店,还有税赋调整等等,大量的事情都需要卑职去做,卑职都会妥善做好。”

首节上一节586/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