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40节

  杨素连忙起身,惶恐解释道:“回禀陛下,元庆虽是老臣之孙,但老臣也是第一次听闻他说突厥,老臣绝不敢让他此时擅闯两仪殿。”

  “这个朕知道,朕没有怪你,是朕赐他玉佩,并准他随时进宫,他毕竟才十岁,还不懂宫中规矩。”

  杨坚这句话让殿中大臣一片悚然,众人面面相觑,简直不可思议,这个少年居然才十岁?

  连宇文述也忍不住嫉妒心大发,他起身道:“陛下,少年之言虽有道理,但毕竟只是推测,没有真凭实据,我们切不可以一孩童之言来决定军国之策,否则会贻笑天下。”

  他话音刚落,只听外面有侍卫大喊:“陛下,突厥八百里加急!”

  一名侍卫拿着紧急军报跑上殿,跪下将军报高高举起,“陛下,长孙将军八百里加急!”

  内侍将长孙晟的军报转呈给杨坚,大殿内一片寂静,杨坚看完军报,长长叹息一声,“都蓝和达头联合进攻突利,突利已全军覆没,仅剩五骑逃出。”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向元庆望去,目光中充满了震惊,大家都有同样一个想法,这少年是不是事先已经知道,但又不可能,那只能说明,他的推测完全正确。

  连元庆本人也忍不住苦笑,他并不知道这段历史,他昨晚研究地图很久,才得出这个结论,没想到真被他猜对了。

  他向杨坚躬身施一礼,“陛下,不幸被小民言中!”

  杨坚点了点头,对众臣道:“既然突利已失败,那一路军之策就无法再取,朕决定还是三路出兵,汉王只为名义上统帅,不参与具体指挥,高相国听旨!”

  高颎起身施礼,“臣在!”

  “朕命你中路军主将,率五万大军走马邑道出塞,吸引都蓝大军。”

  他目光又看到宇文述,宇文述大喜,刚要起身听旨,杨坚的目光却又从他身上移开,转到旁边上柱国燕荣身上,“燕爱卿听旨!”

  燕荣连忙起身,“微臣在!”

  “朕命你为东路军主将,率五万军走幽州道,配合高相国大军,务必全歼突厥都蓝部。”

  “微臣遵旨!”

  这时,杨坚最后看了一眼杨素,“杨相国听旨!”

  杨素慌忙起身,“老臣在!”

  “杨相国,你的任务最重,朕命你为西路军主将,率十万大军走灵武道,迎战西突厥达头部,如你能歼灭达头部,这次突厥之战朕算你首功。”

  “老臣不会让陛下失望!”

  杨坚一一部署完毕,他又看了看站在大殿中有点不知所措的元庆,微微笑道:“今天是你让朕下了决心,还有前天你舍身救朕,两功合为一功,你说想要什么赏赐?”

  杨素大急,连忙向元庆使眼色,让他什么都不能要,元庆却深施一礼,恳求道:“恳请陛下准我从军北征,愿为大隋一小兵!”

  杨素愣住了,他有点哭笑不得,他这才明白,这小子是因为昨天自己不准他从军,他便打圣上的主意,胆子真不小啊!

  杨坚看了杨素一眼,意思是问他意见如何?杨素苦笑一声,“陛下,臣昨天不准他从军,他便擅闯禁中,如果今天臣再拒绝他,真不知他还要给臣闯什么祸,臣没意见。”

  “好!”杨坚慷慨应允,对元庆道:“正如你所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朕特准你从军,封你为正九品仁勇校尉,赐你金麟剑,随西路军走灵武道北征突厥。”

  元庆大喜,他终于如愿以偿,他跪下重重磕头,“小民,不!微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这时,宇文述嫉妒得怒火中烧,他自诩排十大将军之三,而三路大军居然都没有他的份,就连杨素十岁之孙也能随军北征,难道他就只是看客?

  就算他不能出征,他也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个机会,宇文述趁机高声道:“陛下,请准吾儿化及也从军北征,为陛下效命!”

  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现为宫廷侍卫,名声不太好,被京城人称为轻薄公子,杨坚也有所耳闻,既然宇文述要让儿子北征磨练,那是好事,最好磨掉他的轻浮心志,杨坚便也答应了,“朕准奏!”

卷一 杨家有男初长成 第三十八章 上元灯会

  上元节也就是今天的元宵节,是世俗百姓赏灯的节日,隋帝杨坚注重节俭,不喜铺张奢华,因此隋朝初年的灯节远不如隋末时的繁华和盛大。

  但今年杨坚破了例,准许民间自发组织灯会,再加上高丽战事平息,物价回落,惠及民生,使京城民众格外兴致高昂,也使今年上元灯会格外盛大。

  早在五天前,三个主要赏灯之地便开始布置,一个是利人市,一个是都会市,再有便是朱雀大街,民间灯会,官府并不干预,官府的任务是维持灯会秩序。

  家族、商人、学校、寺院、王公、贵族这些都是灯会的主力,在京城,稍有势力的家族都会摆下灯台,以显示家族的存在,他们要的存在,要让赏灯人知道他们家族的存在。

  而商人要的却是利,他们会利用灯会的机会再发一笔赏灯财,各种美奂绝伦的花灯,不过是他们招揽客人的道具。

  学校、寺院的花灯,其实也是一种扩大自身宣传,学校希望招到更多的学生,寺院则希望引来更多的香客。

  其实说穿了,上元灯会也就是一个名利台,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而真正享受快乐的,却是那些无名无利的平头小民,他们只为观灯。

  天刚擦黑,妞妞便急不可耐地敲元庆的门,他们已经不住在杨府,而是住在距杨府百步外的一条叫蓑衣巷的小巷中,他们在宅子在巷子最里面,是一栋占地一亩四分的小宅。

  宅子房间不多,一共只有七间,呈‘曰’字型结构,前后两个大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用刘二婶的话说,前面可以养鸡,后面可以种菜,在元庆和妞妞的眼中,却是前面可以练刀,后面可以射箭。

  但让沈秋娘一眼看中的,是两株亭亭如盖的大树,前面是百年老桂,后面则是繁盛茂密的老杏树,两棵老树使这栋宅子充满生机。

  但出乎沈秋娘意料的是,这座宅子他们并没有花钱,而是杨府已经买下,送给她们母女,作为她抚养元庆七年的报答。

  这种报答她不想要,她不是为了报答而抚养元庆,只是她心中一样充满苦涩,天鹅总有长硬翅膀、振翅高飞的一刻,得知元庆即将出征突厥的那一晚,她一夜都没有睡着,元庆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

  她既为元庆即将远离而难过、不舍,可又为他的决定而骄傲,她的孩子终于长大,将独自展翅去迎接风雨的考验。

  她决定好好地生活,不让自己和妞妞成为元庆的牵挂。

  沈秋娘并没有表现得过多伤感,而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元庆做他最喜欢的菜肴,今天是正月十五,今晚赏花灯将进入高潮,沈秋娘特地早早做饭,准备带着两个孩子早早出门观灯。

  “元庆哥哥,好了没有!”

  妞妞急不可耐地拍打元庆的房门,她今天打扮的很漂亮,穿上她唯一的一件绸缎长裙,上身穿厚厚的襦衣,乌黑的长发梳成两根辫子,又圈成双环,她肌肤雪白,母亲又特地给她画了淡妆,贴上八朵绢花,更显得她姿容俏丽、浮翠流丹。

  尽管她的身材和打扮都应该是一个怀春少女,但她的一举一动还是童气十足,她像一只火烧了尾巴的兔子,不停跳脚敲元庆的门,怨声满院。

  “你到底在做什么?磨磨蹭蹭,难道你也在化妆吗?”

  房间里元庆却是在算帐,他要出征,不知两年还是三年才能回来,他必须要安排好婶娘和妞妞的生活,他们一共有三十两黄金和二百吊钱的积蓄,买家具和各种家居用品又花掉百吊钱。

  另外杨玄挺当杨府管事后,又按照族规,庶子一月最低十吊钱的标准,将欠缺元庆七年的月钱都一次性地补给了他,一共是六百吊钱。

  这样他们手上就有三十两黄金七百吊钱,这笔钱元庆将全部留给婶娘和妞妞,他考虑过,就算妞妞筑基的药钱和生活费加起来,这笔钱也足够让她们用到自己回来。

首节上一节40/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