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385节

  杨师道连忙躬身道:“回禀陛下,关陇贵族再也没有人谈对付杨元庆和山东士族,他们都只谈论风月。”

  杨广看了一眼杨雄,“你认为这是谁的计策?杨元庆还是裴氏兄弟?”

  杨雄看不出杨广的态度,至始至终,杨广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也没有一点恼火,杨雄心中一点底都没有,只能按自己的感觉来回答,他小心翼翼道:“臣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直觉,两位裴相国似乎没有这么锋利的思路。”

  杨广的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他看一眼杨师道,“继续说下去。”

  杨师道心中生出一丝嫉妒,不管圣上对杨元庆是心怀不满还是赞赏,这种对一名大臣的关注却是极为少见,杨师道和杨元庆同岁,又是皇族,他却得不到圣上的这种关注。

  不过杨师道很聪明,心中虽然嫉妒,脸上却不敢显露,更不敢从语气中表露出,又将后面发生之事说了一遍,杨广眉头皱了皱,“不可能是李渊编的谶语,李渊此人胆小怕事,他没有这种胆量。”

  杨广背着手走了几步,眯眼望着屋顶,半晌他徐徐道:“估计是元寿想让李渊弹劾杨元庆杀元尚应之事,李渊便病倒了,杨元庆应该是为这个谢李渊。”

  杨雄连忙接口,“应该如陛下猜测,只是杨元庆说得模棱两可,很容易让人误会。”

  “哼!”

  杨广冷哼一声,“那是他故意,就是为了挑起元寿的疑心。”

  杨雄一脸恍然大悟,满脸谄笑道:“陛下英明!微臣自愧不如,陛下,既然关陇贵族再无联合之意,这件事应该告以结束了吧!”

  “不!”杨广轻轻摇头,“杨元庆既然打完伊吾还要打处月,所以按照他的性格,这件事并没有结束。”

  说到这里,杨广脸上终于露出了唯一的表情,那是一抹意味深长的冷笑,“所以真正的斗争应该在明天早朝,朕很期待!”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二十四章 朝堂对质

  五更不到,夜色依然深沉,杨元庆便悄悄起床了,他很小心,尽量不惊动身旁的妻子,但悉悉索索的穿衣声还是将裴敏秋惊醒。

  “夫君,你这么早起来做什么?”裴敏秋的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声音有点发瓮。

  “今天我要参加早朝。”

  “你不是可以休息三天吗?”

  “今天早朝要议论西域置郡,我必须参加,昨天殿内监已经送来了朝牒。”

  杨元庆见妻子要起身,连忙将她按住,“你继续休息,我稍微收拾一下便可以了,让绿茶帮我梳头。”

  “这怎么行,宫中女官告诉我,朝礼是大礼,有失仪态要被殿中御史弹劾,还是我来吧!”

  裴敏秋挣扎着坐了起来,穿上了衣服,杨元庆摸了一下她的额头,已经不像昨天那样滚烫。

  敏秋抿嘴一笑道:“已经好了,昨天躺了一天,骨头都躺得疼,起来走走反而好。”

  天浓黑得俨如一团漆,正是夜色最深的时候,但京城各坊已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亮了,这都是准备参加早朝的官员,早朝是京城朝官的一件苦差事,卯时一刻(五点左右)朝会开始,但对于官员们,至少五更就要起床,若有朝会有事,还要起来得更早,之所以早朝,也是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

  杨元庆稍微梳理一下,便出门了,他昨天下午接到了殿中监文牒,今天要朝议庭州置郡,要求他以玉门道总管的身份参加旁听,以备朝会时咨议。

  杨元庆没有坐马车,而是带着他的七名铁卫骑马而行,刚出家门,便听见后面有人叫他,“元庆!”

  杨元庆一回头,只见身后数十人护送着一辆马车疾速驶来,车辕上挂着一盏灯笼,闪烁着橘红色的灯光,上面用黑字写着‘太仆杨’三个字,这也他的祖父杨素被称为‘杨太仆’有点相似,不过那个太仆是尚书左仆射,而这个太仆却是指太仆寺。

  这是杨义臣的马车,杨义臣官任太仆寺卿,也被朝臣们称为杨太仆,这说明杨素的影响力已经消退了。

  马车在杨元庆身旁放慢了速度,和他同步而行。

  “元庆,你是前天回来的吧!”杨义臣笑眯眯道。

  杨元庆点点头,歉然道:“回来后一直忙碌,也没有时间去拜访世叔。”

  杨义臣打趣地笑道:“我知道,昨天中午你不是忙得把元敏的腿给打断了吗?”

  他忍不住微微笑了起来,杨义臣是杨素的老部下,又和杨元庆在突厥之战,以及平杨谅战争中并肩作战,交情深厚,他对杨元庆也格外关心。

  “元庆,谶语果真是元寿所为吗?我是说,你有没有什么证据?”

  杨义臣目光关切地望着杨元庆,杨元庆摇了摇头,苦笑道:“这种事情不可能有证据,好容易找到的证人也被元敏所杀,我就算知道是元寿所为,也没有办法。”

  杨义臣眉头微微一皱,“这就有点麻烦了,今天朝会要议论此事,没有证据的话,这件事估计会不了了之。”

  杨元庆一怔,连忙道:“可是我收到的牒文中并没有这个议题。”

  每天朝会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议题,由皇帝在朝会前一天决定,一般都是从奏折中挑一两件重要之事,让大家共议,殿中监会事先发牒文给大臣,让大家有所准备,另一种是临时议题,一般是突发事件,但也必须由部寺主官提出,不准越级上奏。

  杨义臣笑了笑,“估计这是临时追加的议题,我也只是听说,不能确定。”

  杨元庆知道杨义臣是在宫中长大,是杨坚义孙,他在宫中有关系,知道这个消息也并不奇怪。

  杨义臣又压低声音道:“我觉得这件事是圣上借题发挥,估计是要严禁谶语。”

  杨元庆默默点头,他觉得杨广的用意还不仅如此。

  这时,他们已经快到了端门,也就是皇城大门,周围上朝的官员陆续多了起来,杨义臣目光锐利,他见后面一辆马车正疾速追上来,看了半晌,便对杨元庆笑道:“元庆,估计后面那辆马车里是你父亲,我就先走一步。”

  杨义臣虽是杨素的老部下,但他和杨玄感的关系并不深厚,尤其杨广打压杨氏家族,这已是朝中的公开秘密,很多杨素的老部下都不敢过于接近杨家,杨义臣身为朝廷重臣,这方面他更加谨慎。

  杨义臣的马车疾驶离去,杨元庆却放慢了马速,他不可能像杨义臣那样装作看不见,这毕竟是他的父亲。

  杨玄感的马车疾驶而至,在杨元庆面前停下,车窗里露出杨玄感瘦长的脸庞,笑道:“元庆,今天不休息吗?”

  杨元庆在马上施一礼,“收到殿中监牒文,今天朝中要议西域置郡之事,所以也要参加朝会。”

  杨元庆的目光落在身后一名骑马官员身上,年约二十六七岁,灯笼的微光映在他脸上,眉眼长得酷似郑夫人,这便是杨玄感长子杨峻,杨家的长孙,杨元庆已经近十年没有见到他了,杨峻最终因萧皇后的说情,被任命为礼部郎中。

  在杨元庆印象中,杨峻从来都是很冷肃,一本正经,倒不像弟弟杨嵘那样轻佻,而且他也当了五六年上党县令,有一定资历,他升为礼部郎中,倒也是名正言顺。

  杨元庆向他施一礼,“大哥,好久不见!”

  杨峻微微点头,他深受母亲影响,同样也不喜欢杨元庆这个弟弟,只不过他表现得不像杨嵘那样露骨反感,他毕竟是长孙,又师从大儒王通,有一定涵养。

  “元庆,你回来后应该先来见见父亲!”尽管有涵养,但他语气中依然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冷淡。

  此时的杨元庆已经历很多磨练,随着年纪渐长,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喜怒形于色,但他的意志更加坚定,矛更加锐利,只是隐藏得极深,表面上看不见了。

  他微微欠身笑道:“我刚回来,事情诸多,等有空再说吧!”

首节上一节385/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