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第1003节

  杨元庆目光锐利地凝视着城头,位于吊桥西面的一段城墙,隋军斥候是否已混迹在城头守军之中。

  南城头上同样是一片混乱,黑暗中,到处是奔跑的高丽士兵和协助守城的青壮,所有的编制都已散乱,五十名隋军斥候从城墙各处聚集到了南城楼旁。

  这里有一块碑文,记录着高句丽的建国史,平时这块石碑深受高丽军保护,但在此时,谁也顾不上这块历史古迹,它成了隋军斥候的汇集之地。

  校尉吴阶迅速清点了手下,已来了四十六人,除去报信的一人外,还有三人未到,但他也顾不上了。

  此时,所有的四十六名隋军斥候都顶盔贯甲,手执长矛和战刀,和普通士兵并没有什么区别,吴阶取出一包白布条,对众人道:“每人在右臂系一条白布,这样好分辨。”

  众士兵上前,一人抽一根白布条,系捆在右臂上,这时,有人指着不远处的城墙大喊:“校尉,隋军云梯靠上了。”

  吴阶回头,只见一架云梯靠上城墙,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毅然对众人道:“我们立功的时刻到了,大家跟我来!”

  他握紧了长矛,一纵身向城头密集的高丽士兵奔去,四十余名手下跟着他冲杀而去……

  这是一架最关键的云梯,云梯下聚集了千余名最精锐的隋军士兵,还包括三百名陌刀步兵,由大将罗士信亲自统帅,罗士信一手执盾牌,一手持大铁枪,迅速攀登到了墙头,墙头上,百余名高丽士兵用长矛向他猛刺。

  罗士信大吼一声,长枪头猛地一甩,一连砸断了十几根枪头,他大枪一摆,枪头如暴风骤雨刺去,瞬间十几名高丽士兵被刺死,尸体飞挑下城。

  但高丽士兵太多,一人被杀死,立刻有人补上,百余人拼死和罗士信鏖战,尽管罗士信勇烈无比,但毕竟是站在云梯头上,他发挥不出自己的力量和速度,被逼得一连退下两步。

  就在这时,高丽士兵身后一阵大乱,近五十名隋军斥候从后面杀至,五十名斥候在数万守军中不值一提,但在他们在关键的部位发动,却有点穴的功效。

  五十名斥候杀得高丽士兵乱了阵脚,他们纷纷掉头应对,顾不上罗士信,罗士信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跃跳上城头,俨如虎如羊群,长枪连续刺杀,挡他者死,阻他者亡,所向披靡,霎时间,杀死了三十余名高丽守军。

  但高丽守军也知存亡系于一线,他们从四面八方冲杀上来,拼死鏖战,企图杀死冲上城头的隋军,罗士信对吴阶大吼一声,“控制住登城点!”

  吴阶率领手下杀到城墙边,保护住了云梯登城口,而罗士信在外围单枪独战数百高丽士兵,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隋军登城,上千隋军精锐杀上了城头,西城楼已渐渐被隋军控制。

  杨元庆目光冷冷地注视着西城,在他身后,五千骑兵手执长矛,已经做好了冲城的准备,战马低鸣,杀机难抑。

  这时,吊桥缓缓放下,城门开启了,这意味着隋军已经控制了南城门,杨元庆战刀挥出,指向城头,厉声喝道:“敢抵抗者,格杀无论!”

  五千骑兵奋勇杀出,如决堤的海啸,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力向南城门席卷而去。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四十六章 攻克平壤

  夜攻城池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消息不畅,士兵们难以发现情况已发生变化。

  西城依然在激烈的鏖战,血雨纷飞,喊杀声震天,但南城却已经陷落,隋军骑兵已杀进了城内。

  高丽王高建武已得消息,南城出现异常,高丽军中有内应,接应隋军上城,这个消息令高建武大吃一惊。

  他带领两千士兵向南城疾奔而去,奔至半路,一名浑身是血的大将跌跌撞撞奔来,他哭喊道:“大王,南城已失,隋军骑兵……已杀进城内!”

  ‘当啷!’高建武的战剑落在地上,这个消息令他目瞪口呆,一颗心俨如坠下万丈深渊。

  这时,远方传来隋军收兵的钟鸣声,攻打西城的隋军如潮水般撤下,他们调转进攻方向,向南城奔去,隋军汹涌杀进了平壤城。

  平壤城内火光冲天,哭喊声响起一片,牛进廷率领五千骑兵在城内奔驰,勒令高丽平民不准上街。

  但一路之上,随处可遇到企图抵抗的高丽人,他们三五成群,向骑兵发起攻击,但杨元庆下了严令,格杀勿论,隋军战刀挥砍,所过之处,尸横遍地。

  这一次,杨元庆吸取了当年来护儿的教训,在攻克外城后,他没有放纵士兵,而是分兵两路,牛进廷率五千骑兵控制全城,罗士信则率一万军继续攻打内城。

  内城是整个平壤的核心所在,周长十二里,只有南北两个城门,一样地高大坚固,但和外城不同,没有护城河,也没有吊桥,这便给隋军的攻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内城南大门前,数千隋军手执盾牌和火把,将城门前照如白昼,内城有三千守军,由高丽的羽林大将军李英明率领。

  外城沦陷的消息早已传入内城,城门紧闭,城上两千余士兵手执弓箭,不安地望着城下杀气腾腾的隋军。

  隋军攻克外城使李英明格外紧张,他不知该如何是好,高丽王在外城指挥作战,现在生死不知,李英明只得下令紧闭大门,严守内城。

  内城大门是用生铁铸成,坚固异常,用火攻难以奏效,罗士信下令去寻找撞木,准备用攻城槌撞门,杨元庆在数百名士兵的护卫下,远远地注视着攻打内城,他心中也有一丝担心,担心高丽军玉石俱焚,烧毁内城的粮食。

  这时,一名隋军士兵飞奔而至,在杨元庆面前单膝跪下禀报,“启禀总管,高丽王已向我军投降。”

  杨元庆大喜,连忙问道:“人在哪里?”

  士兵回头一指,只见大群隋军士兵簇拥着十几名高丽官员快步走上前,为首是一名头戴王冠的男子。

  猎猎火光中,杨元庆见此人和自己年纪差不多,长着三缕黑须,重眉深目,不怒自威,颇有王者之气,杨元庆暗暗点头,这就是高丽平原王吗?

  高建武原本可以逃走,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他是一国之君,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国人代他受戮,此时他心中反而平静下来。

  他也看见了骑在战马上的隋军主帅,年纪和自己相仿,头戴金盔,身着铁甲,身材魁梧高大,目光时而冷厉,时而又深不可测,高建武心中暗暗一叹,杨元庆亲自领兵到来,不知如何才能填饱他的胃口。

  高建武率领十几名官员在杨元庆面前跪下,高建武低下头道:“偏邦罪臣不识天威,未能及时开城迎接天军,请楚王殿下恕罪!”

  杨元庆没有下马扶他,只淡淡道:“保家卫国,何罪之有?你能投降而不丢下臣民逃走,也算是尽职之王,我会给予你应有的尊严,你不用太过担心。”

  高建武重重磕头泣道:“多谢楚王殿下垂怜,但卑王愿意一死,恳求殿下饶恕无辜民众,不要杀戮他们。”

  他一路过来,只见满地尸体,大多是平民男子,令他忧心如焚,他想起当年来护儿大军攻破外城时,纵兵烧杀抢掠,他极为担忧这一幕重演。

  杨元庆道:“我的军队自有军规,只有投降不反抗,士兵不会滥杀,这次隋军只是向贵国借一点钱粮,并无他意。”

  说到这里,杨元庆马鞭一指内城,“你既然已投降,那就命令内城守军投降,否则隋军杀进内城,城内守军将不会轻饶一人。”

  高建武万般无奈,人已为阶下之囚,他就身不由己了,只得上前对城头大喊:“我是高丽王,让李英明出来见我。”

  片刻,城头出现一名大将,正是守军主将李英明,他看见了高丽王,心中万念皆灰,颤抖着声音道:“老臣在此!”

  高建武暗暗叹息一声,高声劝他道:“李大将军,平壤城大势已去,开启内城吧!以保平民不受杀戮。”

  “老臣遵命!”

  李英明站起身,对左右令道:“开城投降。”

  内城大门缓缓开启,罗士信早已急不可耐,他一声令下,一万隋军汹涌地杀进内城……

  半个时辰后,隋军控制了内城,至此,整个平壤城落入隋军的手中,杨元庆所关心的高丽国库便位于内城之中,由数百座大仓库组成,仓库的物资令人叹为观止。

  当年杨广远征高丽时,遗留在高丽堆积山的物资,钱粮、兵甲、帐篷以及战鼓军旗等等,大部分物资都集中在内城的仓库中,但杨元庆更关注库存粮食。

  杨广当年在高丽丢下了数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不可能存放这么久,但它们却能使高丽自己的粮食储存下来。

首节上一节1003/1230下一节尾节目录